喜郎中吧
关注: 4 贴子: 245

  • 目录:
  • 其他
  • 0
    此时适宜调养精神 忌贪食生冷
  • 0
    此时忌: 暑湿贪凉 宜: 减酸增苦
  • 0
    1、及时补充体内水分。 2、正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儿童和老弱病人更应注意减少外出 3、夏日饮食不宜过饱,宜清淡饮食,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多食冬瓜、白萝卜、番茄等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 4、不可贪凉猛吹空调,以防受凉感冒 #健康常识# #夏季防暑#
  • 0
    此时适宜养心安神 忌多食油腻食物
  • 0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入夏易贪凉,易生湿,而姜能散寒祛湿。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宜多吃些温补性质的食物,此时吃生姜能帮助阳气生发,早上和中午吃姜效果最佳,建议晚上勿食,会影响睡眠和代谢。#中医养生# #夏季养生# #中医健康养生#
  • 0
    病史:闭经9个月,时觉腹部胀痛,食少身倦,时作寒热,脉象左尺弦涩而劲,按之腹部有压痛。此属瘀血阻结胞宫,当治攻逐,拟抵当汤加减。 连服4剂,月经来潮,诸症消失而愈。可见抵当汤之破血化瘀不论在机体何部,用之皆效。尤于妇女之闭经,效果更为显著。
  • 0
    今日立夏
  • 0
    #健康科普# 湿热体质是一种湿热内蕴的失衡状态,湿热体质属于亚健康,有研究显示,湿热体质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 据调查该体质占比约9.88%,属于偏颇体质前三,易患人群为学生、南方潮湿地区。 【更多中医 中药 养生 科普 在线看方/抓药 ....vx搜「新喜在线」】 #中医健康养生##湿热体质##九大体质##中医科普##中医养生#
  • 3
    谷雨时节雨水增多,湿气加重,人体易受湿邪入侵,易引起各类疾病,此时应多食用健脾祛湿及养肝的药食同源食物养生。 1.茯苓:利尿消肿 茯苓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本草纲目》中说: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 茯苓有利尿消肿、健脾和胃、清热祛湿、平肝降压的功效,能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止老年痴呆症,美容养颜,能促进骨骼发育,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 0
    中医认为,人体的精、血、津、液等都属于阴,既可以滋养脏腑,又可以制约阳热。可以理解为阴虚的人,阳气旺盛,非常缺水,其主要表现为怕热,爱喝水,体型一般都比较偏瘦,有的还会面颊发红,口干舌燥、皮肤干。 据调查阴虚体质在我国约占8.9%,尤其是干燥强紫外线的西部地区易形成该体质,爱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的年轻人也易形成该体质,女性是最容易形成阴虚的,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年纪越大身体各项功能都在减退,会导致阴液
  • 0
    阳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能维持人体体温及脏腑的正常运行,阳气不足时,人体脏腑功能便会失调,及容易寒气入侵。 阳虚表现为脸色苍白,全身无力,气短,怕冷,有的甚至夏天手脚亦是冰凉的。 据调查,阳虚体质约占9%,仅次于气虚体质,在偏颇体质中位居第二,因男女特性不同,女性阳气少,故阳虚体质多为女性,尤其是35岁之后更容易阳虚,请务必及时调整饮食习惯。 #阳虚体质# #健康小知识# #健康常识# #中医养生知识健康养生#
  • 0
    “百病皆由痰作祟”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多因脾不健运,肺中的津气不足,气机不利,肺气闭塞,津气不布,最终滞而化痰,常说的“喝水都会胖”便有可能是痰虚体质,痰虚体质亦是属于偏颇体质之一。 其症状为:体胖乏力,胸闷,易困倦,很能吃尤其是爱吃肥甘、黏甜、重口味的食物。 据调查在我国该体质占比7.32%,其中中老年人,上班族以及男性人群占比居多。 【更多中医 中药 养生 科普 在线看方/抓药 ....vx搜「新喜在线
  • 0
    承山穴出自《灵枢·卫气》,足太阳膀胱经第57穴,“承山穴”是小腿部筋、骨、肉的汇集之地,刺激“承山穴”不仅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也能祛除在此淤积的体内湿气,故历来被认为是祛除人体湿气的最佳穴位之一。 除此之外此穴还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功效。 #中医科普# #中医健康养生# #中医穴位# #按摩承山穴#
  • 0
    茉莉花性寒、味香淡、消胀气,味辛、甘,性温。 日常饮用茉莉花茶可有效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建议女性多饮,有美容养颜,调理肠胃的功效。
  • 0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便是指血瘀体质,是九大体质中最危险的体质,该体质易患大病如:肿瘤、癌症、中风等。 据调查,血瘀人群占比约7.95%,其主要人群为:女性、南方地区、常用脑力的人群。 其表现症状:易牙龈出血、面色发暗、口唇暗紫、易长斑、皮肤易出现青紫、瘀斑或疼痛等症状 该体质的人群一定要重视身体调养,如有不适请立即就医。 #中医健康养生# #血瘀体质# #九大体质# #中医科普#
  • 1
    辨证:属脾胃虚寒,饮邪上犯,头晕、头痛、呕逆、口吐诞沫系水饮上犯所致; 口干不思饮,大便溏,苔白滑,脉沉弦,亦系寒饮内停之征象。 故用甘草干姜汤加味治之,能温中化饮,降逆止呕,服用三剂后痊愈。 【更多中医 中药 养生 科普 在线看方/抓药 ....vx搜「新喜在线」】 #中医治疗##治疗胃寒##中医健康#
  • 0
    中医认为,体质是生理功能形态,心理性格相对稳定状态的类型。除了正常的体质外,其他体质从本质说上来说。都是身体的一种偏差。 体质不是病,但可以决定得的上面病,以及得病之后的恢复情况。
  • 0
    胃病要从饮食上着手调养。胃病患者首先要忌烟酒,忌生冷、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忌咖啡,尽量不要吃火锅、烧烤等食物,可以适当吃一点粗粮、水果,多吃蔬菜。 每天可以喝杯牛奶,喝点小米粥,这些都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饮茶习惯的,可以喝点蒲公英红皮茶:蒲公英消炎止痛,对胃溃疡患者有治疗作用,可使溃疡面愈合、疼痛停止。既能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又能修补胃黏膜的损伤。 红皮理气健脾,调中和胃,擅长治疗脾胃气滞
  • 2
    1、蛋白质 在给老年人选购补品的时候,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根据《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每天推荐摄入的蛋白质量为65g;女性为55g[3]。但老年人食欲下降,而且饮食习惯不健康,经常情况下,摄入的蛋白质远远小于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2]。 一项研究发现,60 岁及以上的人中,大约 30% 有肌肉减少症;80 岁及以上的人中,超过 50% 患有肌肉减少症[2] 。
  • 3
    根据中医的相关理念,我们人的身体里有五脏六腑,而五脏六腑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有修复期”。 换句话说,在我们夜晚应该睡觉的时间里,五脏六腑会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排除可能存在的病灶,继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安全。 详细来说。中医认为:人应该在晚上23点以后上床睡觉。
  • 0
    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正常心跳是60-100次/分钟。在运动时最大耐受心率为220-年龄。合理的运动负荷心率是最大运动心率的65%-85%。例如,患者的年龄是20岁,那么其所能耐受的最快心率就是200次/分,最大运动负荷心率是200*85%=170次/分,最小运动负荷心率是200*65%=130次/分。就是说运动中心率达到130次/分算有效运动,但运动中心率不宜超过170次/分。
  • 1
    对于手脚冰凉,不同病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自己感觉手脚冰凉,但身上摸起来是温暖的,手也是温暖的。而有些病人又不一样,不仅感觉到手脚冰凉,摸起来也是冰凉的。这二者有区别,而且在中医里的辨证也是不一样的。 全身感觉凉,而且摸过去凉,是一种阳虚的表现。但另外一种感觉到凉,但摸过去不是很凉,是一种阳气郁结的表现。 阳气在中医里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它具有温熙的功能,而且还可推动血液的循环,增强人的体质。当
  • 1
    多睡觉——高质量、足够深度的睡眠
  • 3
    分享几个很简单,无论身体差还是好的人,都可以从这几步开始!! 第一,简单又简单的,就是享受每天的阳光!! 晒太阳 正是补充阳气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 1
    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不好,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也反应出这个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睡眠不好的原因有很多: ①白天思虑过多,大脑的高速运行速度是极耗能量的,导致身体的亏空。 ②身体的长期的营养缺乏,导致神经得不到充足的供应滋养,神经衰弱,不易入睡。 ③体内毒素堆积也会导致睡眠不佳。
  • 0
    ▼ 王某,农民,夏日远行又贪吃生冷,突 然呕吐,腹痛难忍,大便不通,无矢气,以急 诊来哈求治,经某医院外科检查疑诊为肠 套叠,但未定。邀余会诊,诊其脉现沉滑, 腹拒按,尿赤,大便不通,舌苔燥。为肠胃 素热,夏月远行过劳,又贪吃生冷,寒热积 滞,给予本方1剂,呕吐止,腹痛减,继用1 剂,大便通下燥屎若干,腹痛随之而愈。 注家皆谓本方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 阴,表证未罢,腹满实痛,乃随文衍义之语。 其实本方并不限于表证
  • 0
    患者男,42岁。因精神刺激,持续握夜不能入睡,遂见头晕,头痛,以后继续失眠不已(每晚服安眠药后只睡3小时左右) 病已3月,经住院未效。诊其舌质如常,苔白润,脉弦滑, 血压21.5/15.5 kPa。处方:浮小麦15克,甘草3克,熟枣仁24 克,云苓12.5克,法半夏9克,橘红4.5克,竹茹9克,代赭石 30克,(先煎)。服药6剂(1剂药煎2次服2天),血压降至21/ 10.5 kpa,睡眠正常。 此证由肝郁不舒以至肝阳上亢,血压升高而头晕头痛。但起 病之由是精神受刺激,主
  • 4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 0
    中药调理身体是以中医学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手法探查,五运六气推算等手段,了解被检查者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气血经络,筋骨脉络的状态,经过辨证分析,总体上把握被检查者的身心状态,从而提出潜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养生方案。
  • 2
    ▼ 心阳虚(兼痰或瘀) 胸闷,心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黯滞少华,畏寒,肢 冷,睡眠不宁,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胖嫩,苔白润, 脉虚或缓滑或结代,甚则四肢厥冷,脉微细或脉微欲绝。
  • 0
    ▼ 心阳虚 一般用温胆汤加党参(竹茹10克、积壳5克、橘红5克、法 半夏10克、获苓15克、党参15克、甘草5克)。此方对于期前 收缩而舌苔白厚、脉结者,有较好的效果。若心阳虚而兼瘀者,用 四君子汤加失笑散2~5克顿服。若阳虚而心动过缓者,用补中益 气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若阳气虚,四肢厥冷,脉微细或脉 微欲绝者,选用独参汤、参附汤或四逆加人参汤(参用吉林参、高 丽参与西洋参),选加除痰和祛瘀药。
  • 0
    养生是为健康 健康分于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养生所获的健康显然更倾向身体上的内容: 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但养生会附加也有可能会影响到你的精神及社会的行为思考,“内思闲己之邪”
  • 4
    肝火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外火、内火两大类。内火是指由于人体内气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反应。因其具有燔灼焚焰,升腾上冲,消耗阴液,使物质腐败,生风动血,灼津成痰等病理特点,临床常见面红目赤、肿痛、头胀头痛、烦躁易怒、失眠、口干喜冷饮、尿黄便秘,或见出血、暴鸣暴聋、舌质红、苔黄、脉数等,这些表现都具有“热”、“赤”、“干”、“急迫”等火的特征,故取类比象而称之为火证。肝为刚脏,内寄
  • 0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而治、因人施治。 按治疗途径可分为外治、内治两大类。按采用的手段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精神的、综合的五大类。在外治中最具特色的有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火罐疗法等。在内治中最具特色的是各种中草药疗法。其中最著名的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 2
    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不好,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也反应出这个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 4
    许多人日常在生病或者调理身体时,都会通过服用中药来进行改善。不过有一部分人感觉在服用中药之后,容易有疲劳乏力的情况,不了解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担忧是疾病或副作用引起的。一般来说,在吃中药后如果感觉到疲劳乏力,有可能是下面这些因素造成的。
  • 2
    气血充足的话,单从脸色来看就足以看的出来。那么气血充不充足,要如何判断呢?如果出现气血不足,该怎么调理好?一起来看看。
  • 3
    1 多食五谷类食物 多食五谷类食物,因为五谷类食物是我们热量的主要来源。选择五谷类食物如饭、粉、面时,要以白饭、汤粉、汤面为主,减少进食炒饭、炒粉、炒面或方便面等含高脂肪的食物,这有助避免因摄取过多脂肪而导致体重上升。全谷麦类如糙米、麦麸等比经打磨的白饭、白面包含更多纤维素和营养。
  • 3
    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雨水纷纷,湿气趁机进入体内,容易导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 。
  • 2
    ● 姬某,男性,年33岁。患慢性肝炎,经某医院治疗,已一年余,仍有轻度黄痘不退,谷丙酶高达157单位,于1971年6月15日会诊。切其脉左关浮弦,右脉滑大,望其舌中部有干黄苔。自诉胁微痛,心下容满。综合脉舌证候,是少阳阳明并病而阳明证重。选用大柴胡汤,治少阳蕴热之黄痘与阳明痞结之胀满,更辅以涤热散结专开心下苦闷之小陷胸汤。
  • 3
    ■ 春分三候:玄鸟至、雷乃生、始电 南方越冬的鹤又飞了回来,随着春雨的增多,空中传来轰隆沉闷的春雷声,人们可以看到凌空劈下的闪电。大部分地区进入“惊蛰到春分,下种莫放松”的春耕春播季节。
  • 0
    王某,48岁,男。于1976年3月28日初诊。一周来,天气渐暖,稍减衣着,便感项背拘紧而痛,甚则转头不灵。虽经按摩、针灸均无疗效。观其苔薄白,脉稍弦。血沉正常。颈椎X线拍片,证实为第六、七颈椎骨质轻度增生。 随处桂枝加葛根汤又加防风10克、川关活 10克。 医案解要:本案痉病属于风寒外袭,治疗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加葛根理 由有三:一是解肌祛风,二是宣通经气, 三是生津缓急;加防风、川关活增强其祛 风通络的功用。
  • 0
    【名医经方验案——腹泻篇】 骆某,男,年39岁。 因饮食不节,腹痛便泄,小便赤涩,心中烦热, 排泄之便,热气灼肛,脉象沉滑,舌燥少津 余以协热下利治之,与加味黄茶汤。 黄茶10克、芍药15克、泽泻10克、滑石10克、 积壳10克 服三剂,小便清长,大便泻泄亦轻松。 后以清热导滞之剂,调理而愈。 医案解要:本案腹痛便泄,伴有排泄之便 热气灼肛,为热利之明证,故治宜清热止利。 方中用黄岑清热止利,芍药缓急止痛, 积壳行气导滞; 又国
  • 4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 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仅 就文献的论述与临床实践,试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如下。
  • 1
    中医学里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有原发性和原发性之分,能够影响肾脏功能,心脏,心脑血管动脉硬化,造成患病率上升,并能够造成头疼头晕等病症,需要积极主动医治,不必抽烟喝酒,在这个基础上放变换酶抑制剂或钙离子持抗剂中的高效中药制剂内服,高血压还是以药物主导。
  • 0
    气血就像汽车需要的汽油和电,如果缺乏它们就不能正常运转。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是气血充足。 一个人的气血好不好,看7个地方就知道了 1、看眼睛:眼袋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粗糙、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健康状况不佳和气血不足。 3、看头发:干燥、脱落、发黄、白发和分叉的头发都表示气血不足。 4、看指腹: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如果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则意味着气
  • 3
    春季养肝的重要性 在现代医学上,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中药枢纽,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体,具有解毒、调节水液与激素平衡的作用。在中医上认为,养肝就是养命。 而在春季,肝火旺盛,很多人都会出现口干舌燥,口气严重,头晕脑胀,甚至腿脚酸痛等症状,这就是提醒我们要保护肝脏了。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休息的话,会严重影响肝脏健康,损伤肝脏,到夏季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因此,利用春季来养肝,是健康养生的重要部分。
  • 0
    【甘麦大枣汤治脏躁证】 —— 医案分享 ▼ 1936年于山东菏泽县医院,诊一男子,年约30 余,中等身材,黄白面色,因患精神病,曾两次去济南 精神病院治疗无效而来求诊。查其具有典型的悲伤欲 哭,喜笑无常,不时欠伸,状似“巫婆拟神灵”的脏 躁证。遂投以甘麦大枣汤:甘草9克,整小麦9克,大枣 6枚。药尽7剂而愈,追踪3年未发。 ▼ 1940年于糜县,诊治一女性徐某,19岁,欠伸不 安,哭笑无常,得脏躁证,亦投以上方,其父曰:“方 中之药,系
  • 0
    【三痹汤治偏瘫】——医案 ▼ 尉某,男,55岁,干部。于1973年8月就诊。 ▼ 患者左半身偏枯已近5年,手足举动不遂,下肢麻痹尤甚,不能下床。《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明代秦昌遇加以分析云:“风痹之症,走注疼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名曰行痹”。“寒痹之症,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拘挛作痛,飛缩难伸,名曰著痹”。此证合于著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