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讣告:本寺方丈上成下刚长老於公元2016年7月5日早五点五十分在般若寺丈室预知时至安祥舍报,世寿七十五岁。
-
1【修学问答】问: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2015-02-17成刚法师 问: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师父:这个前两天我给大家讲了,我们佛门弟子要想出苦得乐,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出离这个生死的苦轮,就得断除我们的生死习气。不但不杀生,而且不贪食众生肉。因为众生肉都是从宰杀、流血牺牲来的,受极大苦,所以我们要以慈悲为体,不但不杀害众生,不吃众生肉,而且要救度众生,向它宣讲佛法,使它心开意解,
-
0半个月变身计算机大神: http://www.yishimei.cn/?=4dp1t
-
2【般若法雨】(一一七) 2016-01-13 长春般若寺 546. 《阿含经》云:“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卸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遇乐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名沙门”。 547. 生死牢狱,淫为枷索,深缚有情,难出离故。若能治之,余自然伏。 548. 《太贤古迹》云:“世间所畏,死苦为穷。损他之中,无过夺命”。 549. 《大智度论》云:“设满世间宝,无有值身命。是则菩萨,济物为心”。 550. 《受十善戒经》云:
-
248
-
0
-
0弟子(自称名字),并普代:十方三世一切父母、先祖、师长、怨亲债主、六亲眷属、遍法界虚空界众生佛前顶礼、求哀忏悔、皈依发愿并回向: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兩足中尊; 皈依達摩,離欲中尊; 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兩足中尊; 皈依達摩,離欲中尊; 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兩足
-
0请问长春般若寺收养动物么?以前买过一只兔子和猫,最近不想养了,请问长春般若寺能收么?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45) 四十四、从今已去,我就一件事,即看着我心,一念也别离开阿弥陀佛就行了。 所谓一件事,即一件大事,谓一大事因缘。一大事因缘者,即看着自己的心,一念也别离开阿弥陀佛是也。 四十五、令阿弥陀佛在我的心中,永远正念昭彰。 谓让阿弥陀佛在我心中,永远显现,其相鲜明,宛然可见,有如画浮於面,雕出於的,日映於空,有目共睹,所谓千里来龙在此结穴,画龙点睛是也。 (完)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44) 四十二、我若一念离开阿弥陀佛,就如同覆我的这块天塌了,载我的这块地陷了,支撑我的这个擎天柱倒了,如是我的一切都完了,所以我一念也不能离开阿弥陀佛。 此明心离开阿弥陀佛,是祸患无穷,说不能尽,所谓大事去矣。 四十三、往昔我竞用这一念筑生死城了,今天我要反其道而行之,用这一念造极乐城。我每念一句阿弥陀佛,都是在为极乐城添砖加瓦,所以我要昼夜不停地念阿弥陀佛,加快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42) 三十七、但念阿弥陀佛一法足矣。 以念阿弥陀佛,即可直了成佛。若再念其他,万般皆无用,徒劳无有益也。 三十八、十方世界,我只知阿弥陀。除了阿弥陀,一切皆不识。 以阿弥陀佛是不死法,其他一切皆是生死法故也。 三十九、出家在家人,生死缘中转。生死缘不死,弥陀缘不活。 生死缘者,以妄心念妄境也。弥陀缘者,以心念阿弥陀佛也。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40) 三十三、成就净土法门的关键在於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只念阿弥陀佛这一法,其他什么也不念。若因习气或事缘起了一念,应立刻觉知,马上把念收摄回来,继续念阿弥陀佛。若能这样坚持日久,念佛自然得一心。 此明念佛如何得一心,有三:一、只念阿弥陀佛一法。二、其他什么也不念。三、妄念起时,马上把念收摄回来。 三十四、我深信极乐世界是乐,要如同我深信娑婆世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9) 三十一、世间出世间什么最好?什么最不好?曰:心不离开阿弥陀佛最好,心离开阿弥陀佛最不好。什么最善?什么最不善?曰:心不离开阿弥陀佛最善,心离开阿弥陀佛最不善。什么最乐?什么最不乐?曰:心不离开阿弥陀佛最乐,心离开阿弥陀佛最不乐。是知,心不离开阿弥陀佛,不好也是好,心离开阿弥陀佛,好也是不好;心不离开阿弥陀佛,不善也是善,心离开阿弥陀佛,善也是不善;心不离开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8) 二十九、文殊、普贤位居等觉,尚且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唐张善和、张钟馗,皆以屠宰为业,临终念佛,尚得往生。是知,阿弥陀佛这一法,於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之中,最为殊胜,是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十恶五逆亦可预入其中。 此明阿弥陀佛这一法,於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之中,最为殊胜,是九法界众生第一最可信赖的安稳之处。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7) 2016-02-11 成刚法师 【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7) 二十七、世间不舍,极乐不得。 经云:“委弃身命,尊崇道故”。孟子曰:“生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何况五浊恶世正是我等所要舍弃的,极乐正是我等所要欣往的,安得不舍世间而取极乐耶? 二十八、心若离开阿弥陀佛,心即浊恶、染污、颠倒、障碍、迷闷。心若不离开阿弥陀佛,心即清净、解脱、自在、安稳、
-
0【般若法雨】(一二九) 2016-02-11 长春般若寺 573.《思益经》云:“住正道者,不分别是邪是正”。 574.见思惑:一见惑,谓于一切法妄生分别,见好见坏等,是名见惑。二思惑,谓由知见妄立,而唆发妄情,起诸憎爱,是名思惑。 575.尘沙惑,谓于诸外境,不达唯心,遇事生执,数如尘沙,是名尘沙惑。 576.无明惑,谓于所修证,不达性空,而任运起爱,是名无明惑。 577.经云:“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谓五欲漏习,若不得
-
0【讲经说法】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三) 2016-02-08 长春般若寺 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 谓前者所说之四难,是就其各自因缘义理上阐述。说菩萨仗自力修行之障难,乃有多途,然究其根源,正如昙鸾大师《往生论註》开章所言:“唯是自力,无他力持”之原故。正因如此,末法众生,於此五浊之世,无佛之时,终难成就菩萨之道。此为第五之难,乃二力简别。 此中所言他力,即阿弥陀佛的根本愿力,若能忍可於心,随顺修念佛行,
-
0【般若法雨】(一二八) 2016-02-08 长春般若寺 570.佛说:“一心之法”。谓十方世界唯是一心,即一本有真心,更无他法。以是,当守住本分,好好当良民,不要于心外再取一法,而去为贼作匪。 571.佛只能把成佛远魔的办法和道路告诉给我们,至于是成佛还是作魔,要靠我们自己去认识、决定和实行。我们自己若不能自作主张,是其他人谁也代替不了。以是,我们要心明眼亮,心开意解。大好机缘切莫错过,当倍加珍重及与爱惜,早日作出正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6) 2016-02-08 成刚法师 【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6) 二十五、世间以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等为宝,实皆出於顽石,终成瓦砾,而非真宝也。阿弥陀佛能出生极乐世界,安乐无量众生,令无量众生得大富贵,得大饶益,得大安乐,乃至毕竟得作佛,是知阿弥陀佛实乃无价之宝,可谓宝中之宝也。过去未闻,今已得之,所以我要象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珍惜阿弥陀佛。生命在,阿弥陀佛即在;生命不在,阿弥陀
-
0【讲经说法】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二) 2016-02-06 长春般若寺 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 善果以颠倒称者,以人天乐果,较之三途苦果,虽説是善,然亦是幻造幻受,报完拉倒,是暂乐还苦,终属有漏,不出轮回,故名颠倒。谓於此末法,五浊恶世,纵有悟明一心真如清净实相,并依之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饶益一切有情,且难行能行,难捨能捨,难忍能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之大乘学人,然若
-
0【般若法雨】(一二七) 2016-02-06 长春般若寺 568.众生甚可怜悯,即使是寻常无事,亦未会遇,然由于业习使作,互相思想起来,瞋恼之火,亦会油然而发,令身心烦躁不安,痛苦万端,无可奈何。更何况是有事时,因利益发生冲突,而引起的互相分争、斗乱与危害耶?更是苦得不得了。以众生的我执强烈,刚愎自用,恶性难侵,所以忧愁、恐惧、疑惑之心,熏习得非常严重,无时不在防范他人对自己的危害,都是在这种忐忑不安的环境中,艰难地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5) 二十三、对於已发心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人来说,一念离开阿弥陀佛,尚且失大利益,诚为可惜,何况至今尚未得闻,或已得闻,当面错过者耶?更是可怜可悯。愿已发心者得成就,已得闻者莫错过,未得闻者速得闻。 此明若一念离开阿弥陀佛,尚且失大利益,何况至今未得闻者,极乐世界利益无分。或已得闻者,当面错过者,更是可怜可悯。 二十四、旷劫舍身舍命,不如刹那念一句阿弥陀佛
-
0【讲经说法】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一) 2016-02-04 长春般若寺 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 谓或有上根利智之人,有心行菩萨道,而於此五浊恶世,时时五欲惑心,处处六尘乱性,逆缘障道,所在皆是。面对这种现实现状,对於未证法忍,未得蕴空,未登不退地者,何能免此纷扰?以是虽有大悲心愿,然却无顺缘保任此事,多被种种邪见恶人、恶缘、恶业之所破坏,如小树未成,终被暴风急雨所折。如昔日发大心之舍利弗,中遇障缘,
-
0【般若法雨】(一二六) 2016-02-04 长春般若寺 567.《毗尼戒淫心要》云:“言视毒箭伤,近女履锋刃,身手触斩砍,受物捧刀轮,入家堕火宅,偕行迎风炬,同坐处深井,来书报死刑”。 又云:“阎浮有毒树,触树见树形,嗅香闻树声,听名见画影,闻谈说拟议,悉中毒身死”。悲夫!境细心粗,凡夫不觉,虽履薄冰,不以为险。大圣深制,信不徒然,我等学人,当自勉也。 568.众生甚可怜悯,即使是寻常无事,亦未会遇,然由于业习使作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5) 二十一、这一句阿弥陀佛,能翻天、能覆地、能移山、能倒海、能摧毁三界六道、能建立极乐莲邦,乃至无上菩提因此而成就。其威力如斯,诚为不可思议,且百千万劫难遭遇,愿闻者切莫当面错过,而失极乐世界的大利益,诚为可惜。当奉佛语,自行化他,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赖此一句阿弥陀佛,皆得成就如来智慧德相。若能如是,方为不负我佛婆心之教。 此赞叹阿弥陀佛的功能力用不可思议也。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6) 念佛虽倦者,倦即疲倦,谓懒惰、散乱之义。意谓虽然念佛,总精进不起来,多生疲劳、倦怠,然亦功在不舍。 功德大故者,《无量寿经》云:“乃至一念,为得大利”。《观无量寿经》云:“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大德有言:“一句弥陀超三界”。功能力用不可思议。 称念定来迎者,以称念弥陀名号,顺佛本愿故,即在佛的愿力摄受之中,阿弥陀佛定以本愿力前来迎接。以见佛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21) 二、 阿弥陀佛即是佛说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核心之要;是佛说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实相法印;是佛说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最终归宿。 三藏十二部者,三藏即经、律、论也。十二部即:一、契经;二、重颂;三、受记;四、孤起;五、无问自说;六、因缘;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未曾有;十二、论议。 以阿弥陀佛证得本觉妙心,而得成佛道,方称为阿弥陀佛。於六凡法界,即人、
-
0【讲经说法】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 2016-02-02 长春般若寺 凡夫所发之慈悲心,只是一种有漏善心,多如画水,瞬间即失,终必堕入小乘。自利行中,一堕於此,则障大慈悲,佛道无由得成矣。上至七地菩萨,入寂灭之境,观一切法空,上不见有法可求,下不见有生可度,尚难发起利他之心,何况业障凡夫?此乃由行大乘菩萨道的内因不具,以是故难。此是第二之难,乃大小简别。 古德判此第二难为悲障,悲障者,谓末法业深习重的凡
-
0【般若法雨】(一二五) 2016-02-02 长春般若寺 566.《大宝积经》云:“于诸众生常乐爱敬,犹如亲属。其性温和,易可同处。有来求者,不逆其意,善言劝谕,无不从心。资养所须,趣之支命。少欲知足,常乐虚闲。禀识聪明,而无矯妄。其性调顺,无有暴恶。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心不诈谄,亦不懈怠。善言策进,求诸白法。普为群生,勇猛不退。利益世间,大愿圆满。奉事师长,敬佛法僧。于菩萨行,常披甲胄。志乐寂静,离诸染著。为令众生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3) 二十、我就是要在这些有事无事、善恶逆顺、苦乐罪福、生死存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境界之中,把阿弥陀佛念好,念得一心,念得透亮。 以有事无事、善恶逆顺、苦乐罪福、生死存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境界,乃世间相,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然同一虚妄,本来不有,但不理会可也,念佛自然无障碍。又於此五浊恶世,既然就阿弥陀佛这一条活路,则为了活命,谓使法身
-
0【讲经说法】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九) 2016-01-31 长春般若寺 若修净土,则无此难,以有他力持故,谓但以信佛因缘,即信阿弥陀佛根本愿力,修念佛行,乘佛愿力,便得往生,直了成佛,不涉修他种种行业,亦不须智慧明辨他法真伪,抑或佛法外道,但称佛名,求愿往生则足,故无有非法之可明辨拣择。以念佛一法,佛所摄故,巧入佛法,冥合道妙,如《观无量寿经》言:“念佛众生,当坐道场,生诸佛家”。唯以阿弥陀佛为所缘境,乃直
-
0【般若法雨】(一二四) 2016-01-31 长春般若寺 565.大人八念,《阿含经》云:“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冥坐思维,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乃至道从智慧,非愚痴得。于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心中所念,而现其前,为说大人八念也: 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谓比丘修道,当于一切尘境,不生希欲之心,虽自得无欲,而不令他知,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二、道从知足非无厌得,谓比丘修道,衣但覆形,食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2) 十九、我若一念离开阿弥陀佛,即是灾难,六道、三途、无间就会现前。且此五浊恶世皆是死路,唯有阿弥陀佛这一条活路,所以我一念也不能离开阿弥陀佛。我宁可死在一念阿弥陀佛上,也决不活在一念妄想上。我既已发愿,愿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就要把阿弥陀佛念好,念得纯而不杂,念得净而不染,念得真而不虚,乃至念得一心不乱,妙契弥陀大愿,究竟往生。 以於此五浊恶世,心离开阿弥陀佛,没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31) 十八、千念万念皆是浊恶、染污、颠倒、障碍、迷闷之念,皆是六道、三途、地狱、生死、痛苦之念……。千念万念,唯有阿弥陀佛这一念是妙善、清净、通达、心开、意解之念,是为贤、作圣、成佛、解脱、极乐之念。是知千念万念,念哪一念都不行,千念万念,不念阿弥陀佛这一念不行。且人生无常,有今天没明天,生命在呼吸间,弥陀不向此刻念,更向何时念弥陀? 呜呼!浊世不可久留,时间不待我
-
0【讲经说法】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八) 2016-01-28 长春般若寺 外道虽似求解脱,行於世善,修种种
-
0【般若法雨】(一二三) 2016-01-28 长春般若寺 564.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此本觉佛性,即众
-
0【讲经说法】大乘起信论述义(二十一) 2016-01-26 长春般若寺 三者,为令善根成熟众生,於摩诃衍法
-
0【般若法雨】(一二二) 2016-01-26 长春般若寺 563.《思维略要法》云:“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
-
0【讲经说法】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六) 2016-01-24 长春般若寺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 龙树菩萨就根钝机劣众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29) 2016-01-24 成刚法师 【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29) 十四、执持名
-
0【讲经说法】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五) 2016-01-20 长春般若寺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 三、别明 (一)明二
-
0【讲经说法】大乘起信论述义(十九) 2016-01-20 长春般若寺 初说因缘分 此以下文,依章别解。
-
0【般若法雨】(一二零) 2016-01-20 长春般若寺 561.《禅行法想经》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祇树给孤
-
0【净土为归】净土法语集要(28) 十二、阿弥陀佛是世间出世间,第一最可信赖的安稳之处,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