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法雨】(一二四)
2016-01-31 长春般若寺
565.大人八念,《阿含经》云:“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冥坐思维,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乃至道从智慧,非愚痴得。于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心中所念,而现其前,为说大人八念也:
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谓比丘修道,当于一切尘境,不生希欲之心,虽自得无欲,而不令他知,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二、道从知足非无厌得,谓比丘修道,衣但覆形,食但支命,一切所需,悉当知足,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知足非无厌得。
三、道从远离非聚会得,谓比丘修道,于世间诸法,及己身心,但当远离,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远离非聚会得。
四、道从精勤非懈怠得,谓比丘修道,当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不舍方便,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精勤非懈怠得。
五、道从正念非邪念得,谓比丘修道,当观察身心内外诸法,悉皆空寂,无有邪念,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六、道从定意非乱意得,谓比丘修道,当远离诸恶之法,凝心禅定,无有散乱,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定意非乱意得。
七、道从智慧非愚痴得,谓比丘修道,当观察世间兴衰之法,而得智慧,明达分别晓了,悉除惑业,尽生死苦,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智慧非愚痴得。
八、道从不戏乐非戏行得,谓比丘修道,常当寂静,远离嬉戏之乐、游观之行,安住无为之理,正意而解,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不戏乐非戏行得。
2016-01-31 长春般若寺
565.大人八念,《阿含经》云:“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冥坐思维,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乃至道从智慧,非愚痴得。于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心中所念,而现其前,为说大人八念也:
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谓比丘修道,当于一切尘境,不生希欲之心,虽自得无欲,而不令他知,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二、道从知足非无厌得,谓比丘修道,衣但覆形,食但支命,一切所需,悉当知足,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知足非无厌得。
三、道从远离非聚会得,谓比丘修道,于世间诸法,及己身心,但当远离,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远离非聚会得。
四、道从精勤非懈怠得,谓比丘修道,当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不舍方便,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精勤非懈怠得。
五、道从正念非邪念得,谓比丘修道,当观察身心内外诸法,悉皆空寂,无有邪念,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六、道从定意非乱意得,谓比丘修道,当远离诸恶之法,凝心禅定,无有散乱,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定意非乱意得。
七、道从智慧非愚痴得,谓比丘修道,当观察世间兴衰之法,而得智慧,明达分别晓了,悉除惑业,尽生死苦,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智慧非愚痴得。
八、道从不戏乐非戏行得,谓比丘修道,常当寂静,远离嬉戏之乐、游观之行,安住无为之理,正意而解,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不戏乐非戏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