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说法】大乘起信论述义(十九)
2016-01-20 长春般若寺
初说因缘分
此以下文,依章别解。
此初说因缘分者,此重牒前者五分章节之第一章之名,谓先说因缘分也。此即序分,谓叙述此一论发起之因缘也。
问曰:有何因缘,而造此论?答曰:是因缘有八种。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
此初番问答,直显造论因缘乃有其八。
问曰者,即发起问端。
有何因缘,而造此论者,此二句明发起问端之由。
答曰者,乃应前者自问,而后作出回答。
是因缘有八种者,此明因缘之数。
云何为八者,此发起征问,问八种因缘之相,意谓是哪八种呢?
一者因缘总相者,此显其余七种因缘为别相。此因缘总相明菩萨所以造作此论,就是为了给众生拔一切苦,兴一切乐,更不是为了其它。此一因缘总相乃为一论作发起之由。
为令众生者,谓为了使令众生。此众生乃指三界内的六道众生,与三界外的声闻、缘觉二乘之人。
离一切苦者,“一切”者即包括无余之义;“苦”者,总指世间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之苦,谓苦苦、行苦、坏苦,与出世间声闻、缘觉二乘之人的变易生死之苦,谓微细之苦。然众生所以不能离此两种生死之苦,即一切苦者,皆由迷此一心之法、实相之理也。今菩萨造作此论,就是要阐明一心之法、实相之理,令众生悟明,依之修行,就路还家,得离两种生死之苦,即一切苦,得佛的究竟涅槃之乐也。
得究竟乐者,谓诸佛所证之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所谓自心本具的法乐、妙乐、极乐,一乐永乐,是为究竟乐也。
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者,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这是菩萨造论的本怀,唯此无他,故曰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
2016-01-20 长春般若寺
初说因缘分
此以下文,依章别解。
此初说因缘分者,此重牒前者五分章节之第一章之名,谓先说因缘分也。此即序分,谓叙述此一论发起之因缘也。
问曰:有何因缘,而造此论?答曰:是因缘有八种。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
此初番问答,直显造论因缘乃有其八。
问曰者,即发起问端。
有何因缘,而造此论者,此二句明发起问端之由。
答曰者,乃应前者自问,而后作出回答。
是因缘有八种者,此明因缘之数。
云何为八者,此发起征问,问八种因缘之相,意谓是哪八种呢?
一者因缘总相者,此显其余七种因缘为别相。此因缘总相明菩萨所以造作此论,就是为了给众生拔一切苦,兴一切乐,更不是为了其它。此一因缘总相乃为一论作发起之由。
为令众生者,谓为了使令众生。此众生乃指三界内的六道众生,与三界外的声闻、缘觉二乘之人。
离一切苦者,“一切”者即包括无余之义;“苦”者,总指世间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之苦,谓苦苦、行苦、坏苦,与出世间声闻、缘觉二乘之人的变易生死之苦,谓微细之苦。然众生所以不能离此两种生死之苦,即一切苦者,皆由迷此一心之法、实相之理也。今菩萨造作此论,就是要阐明一心之法、实相之理,令众生悟明,依之修行,就路还家,得离两种生死之苦,即一切苦,得佛的究竟涅槃之乐也。
得究竟乐者,谓诸佛所证之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所谓自心本具的法乐、妙乐、极乐,一乐永乐,是为究竟乐也。
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者,为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这是菩萨造论的本怀,唯此无他,故曰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