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学吧 关注:165贴子:17,273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体悟
一方面,道对不善人的态度是善待,修道合道者自然应该法于道善待不善人,是对“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原因的解释。另一方面,没有合道者只是因为没有学会使用神元体本征功能的方法才沦落为不善人,只要“用其光,复归其明,”也就“无遗身殃”了。故不善人没有被抛弃的理由。
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旨。既往不咎,为不善人提供了悔过自新的机会。所以,社会上不管是谁,只要悔过自新,就有机会到达宇宙自组织系统终极目的——神然体那光辉的顶点。


IP属地:河北301楼2016-06-18 10:27
回复
    六十三章 图难于易 为大于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②。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③。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④。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⑤。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⑥。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⑦。


    IP属地:河北302楼2016-06-24 12:44
    回复
      注释
      ①为:行,进行,调整,调节,保持;
      无为:合道的思维行为状态,即谷神(虚若怀谷之神)、至虚极守静笃、载营魄抱一、抱一守中、神守一如、无欲观妙、有欲观徼等;
      为无为:把神调整为载营魄抱一的谷神状态;
      事:做事,做;
      无事:⑴无外向(着相)思维行为之事(亦即无杂念),即于心无事,寂然不动,现虚灵明静,有意体会察照,亦神亦守,神守一如,体察寂然不动之元神;⑵以无争先、争名、争利之心做事,即于事无心,感而遂通,有分辨取舍,无心妄计好恶,随念随觉,觉念不二,体察感而遂通之识神;
      事无事:做无外向(相)思维行为之事,或以无争先、争名、争利之心做事;就是无事时外离一切相(无杂念),应事时不执一切相(无争先、争名、争利之心);
      味:品味、品尝、体味;
      无味:无味之味,即道之味;
      味无味:体味道的无味之味;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保持载营魄抱一的谷神状态,做无外向(着相)思维行为之事,体味道的无味之味。
      ②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始于少;
      报怨以德:以积德之心,报答别人给予的怨恨,以便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断缘简事,积少成多,由小生大;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由于大生于小,多始于少,因此要以积德之心,报答别人给予的怨恨,(以便断缘简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积少成多,由小生大。)
      ③图:意图,目的,目标;
      难:大(器)需要做的功多,因而难以很快实现;
      易:成大器(到达吸引子这个终极目标)的方法简单、容易;
      为:做;
      细:每时每刻细小处;师曰:“小里藏奸,小里藏真”,也是这个意思;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为了达到成大器这个终极目的(吸引子),克服功多之难,就要每时每刻细微细小处用抱一守中这种简易的方法持续不断地进道,慎终如始。
      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六时中,不离这个。”其中“这个”指的就是“抱一守中(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还有慧能说的“定慧即等”,以及“神与形合,神守于中”、“神守一如”、“定慧双运”等等说法。
      ④天下难事:天下的难事,世上的难事;
      天下大事:天下的大事,世上的大事;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天下的难事,必然用简易的方法去做,天下的大事,必然在每一个细微处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⑤终:始终,自始至终;
      不为大:不做表面上显眼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即不做外向用神方面显得轰轰烈烈的大事;
      成其大:成功他的大事业;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因此圣人自始至终从不做外向用神方面显得轰轰烈烈的大事,所以反而能够成功他的伟大事业。
      ⑥轻:轻易,轻松;
      诺:诺言,许诺;
      轻诺:轻松许下的诺言;
      寡:少,极少,极难;
      寡信:极少(难)兑现;
      夫轻诺必寡信
      轻易(松)许下的诺言,必然极少(难)兑现;
      易:此处指行道的方法简单容易;
      难:此处指始终保持行道时“为无为,抱一守中”的思维状态难;
      多易必多难
      行道的方法虽然极其简单容易,但必然会碰到许多艰难险阻,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道至难至远”;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易(松)许下的诺言,必然极少(难)兑现,极其简单容易的修道方法,目标实现必然极其艰难,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道至难至远”。
      ⑦难:此处指对于行大道时的谷神(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体悟、认同、接受难;转变偏执思维行为习惯难;善始善终难;成道(成大器)因功课多而远、难,二六时中每时每刻(不离这个)难(载营魄抱一不离难),三天两头易,成年累月难;
      无难:指“为无为”功成事遂后的“无不为(治)”;“无不为(治)”则无难矣;
      犹:犹然,依然,仍然,毅然;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因此,圣人就克除难以克除的偏执思维行为习惯,持续行于难以长期坚持的至远的平坦大道,所以最终就没有任何困难(无不为)了。


      IP属地:河北303楼2016-06-24 12:49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保持载营魄抱一的谷神状态,做无外向(着相)思维行为之事,体味道的无味之味。由于大生于小,多始于少,因此要以积德之心,报答别人给予的怨恨,(以便断缘简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积少成多,由小生大)。为了达到成大器这个终极目的(吸引子),克服功多之难,就要每时每刻细微细小处用抱一守中这种简易的方法持续不断地进道,善始善终。天下的难事,必然用简易的方法去做,天下的大事,必然在每一个细微处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因此圣人自始至终从不做外向用神方面显得轰轰烈烈的大事,所以反而能够成功他的伟大事业。轻易(松)许下的诺言,必然极少(难)兑现,极其简单容易的修道方法,目标实现必然至难至远,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圣人就克除难以克除的偏执思维行为习惯,持续行于难以长期坚持的至远的平坦大道,所以最终就没有任何困难(无不为)了。


        IP属地:河北304楼2016-07-03 17:58
        回复
          随想与体悟
          大小多少,难易简繁,轻重缓急,微宏隐显,远近整局,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利害得失,根基强弱;外内分合,手(段)目(的)主(观)客(观),自在自为,根枝本末,内外聚散,收放合分,升降出入,开合吐纳;明昧智愚,贵贱强弱,表里主次,高低贵贱;统统搞清,明心见性,洞彻人生,超凡脱俗,啬神建功,返本归元,大器晚成;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合道。
          大道至简,至易,至难,至远。
          修道易,悟道难,悟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
          成小器易,其方法繁难;成大器难,其方法简易。
          成小器(由于与素常思维习惯一致)而认同接受易,功课少,功成(需用时间少)易,方法难(识神——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繁难);
          成大器(大道)方法易(谷神简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由于微而不宏,隐而不显故)体悟认同接受难;习练方法易,转变所有偏执思维习惯难(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驱除所有妖魔难);开始浅尝易,(由于效果微隐)急于求成者,持续用功善始善终难;成道(成大器)需功课多日期远——难,三时两刻易,二六时中每时每刻(不离这个)难(载营魄抱一不离难),三天两头易,成年累月难。


          IP属地:河北305楼2016-07-03 17:59
          回复
            六十四章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⑥。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⑦;学不学,不复众人之所过⑧;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⑨。


            IP属地:河北306楼2016-07-13 12:54
            回复
              体悟
              本章突出讲解了作事应该从原始态开始,阐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所以作事应该始而谋之,慎终如始。推而论之,最终应该落实在教育上,教育从胎教抓起,胎教从父母亲抓起,父母亲从他们娃娃时抓起,娃娃从周围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婶婶,伯伯、伯母,姑姑、阿姨,舅舅、舅妈,学校老师等环境的全面彻底改善抓起。总之是全民整体教育。


              IP属地:河北309楼2016-07-17 08:42
              回复
                六十五章 知稽式 积玄德 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②。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③;不以智治国,国之福④。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⑤。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⑥。


                IP属地:河北310楼2016-07-23 18:17
                回复
                  注释
                  ①善:善于;
                  为道:按照道的法则作事;
                  善为道:善于为道;善于按照道的法则作事;按照道的法则作事很纯熟(炉火纯青);
                  以:用,用关于道的知识;
                  明:让民众明白关于道的知识。
                  民:民众,大众,人们;识神,改造自己和外部世界的知识之神;
                  明民:使民明,使人们(识神)明白关于道的知识;
                  愚:大智若愚;明白了关于道的知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应该忘掉关于道的知识,只晓得怎样做就行了,然后就忘掉关于道的知识,只管行道,甚至到最后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真可谓大智若愚;
                  愚之:使之大智若愚;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古时候善于按照道的法则作事的人,不是只让人们(识神)明白关于道的知识,而是让人们(识神)明白为什么应该忘掉所有的知识(包括关于道的知识),使人们(识神)大智若愚。
                  ②民:民众,人们,识神;
                  治:治理,管理,调理,调整,整理,整合;
                  智:知人之智,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
                  以:因为;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民众(识神)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民众(识神)掌握的尔虞我诈、巧取豪夺(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太多。
                  ③国:国家,身体;
                  贼:贼寇,强盗;
                  国之贼:害国(身体)、窃国(身体)的贼寇;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所以用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治理国家(身体),就是害国(身体)、窃国(身体)的贼寇。
                  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不以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治理国家(身体),是国家(身体)的福气。
                  ⑤知:知道,知晓,明白,明了,通晓;
                  亦:也;
                  稽(jì):检查、考核;
                  式:范式,模式、标准;
                  稽式:检查、考核的标准;
                  常:一直,总是;
                  玄:道的存在状态,深无底,远无边,无形无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玄德:合(为、行、进、修)道之德;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应该知道,这两条也是检查、考核是不是按照道的法则作事的标准,一直(总是)通晓这两条标准,并以此治国(身),这就叫做幽深无底之德——合(为、行、进、修)道之德。
                  ⑥与物反:与有形物质的生存状况相反,尤其是与微生物、植物、动物乃至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以及此模式指导下的生存结果相反;因为有形物质最终分解、降解为道,而玄德则是神元体逐步内化道(全息)而生生不已、长生久视(无限分形生长而升华)。
                  乃至:就达到,就实现;
                  大:最高层次(级别);完全,全部,全体,整体;
                  顺:有秩序,共振,谐振,谐调统一;
                  大顺:高序,最高层次(级别)的整体谐调统一;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合(为、行、进、修)道之德深无底远无边,与有形物质的生存状况相反,尤其是与微生物、植物、动物乃至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以及此模式指导下的生存结果相反,因为有形物质最终分解、降解为道,而玄德则是神元体逐步内化道(全息)而生生不已、长生久视(无限分形生长而升华),然后上升一个螺旋达到高序全息——最高层次(神元体)的整体谐调统一,到达宇宙自组织系统的终极目的——神然体。


                  IP属地:河北311楼2016-07-23 18:18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古时候善于按照道的法则作事的人,不是只让人们(识神)明白关于道的知识,而是让人们(识神)明白为什么应该忘掉所有的知识(包括关于道的知识),使人们(识神)大智若愚。民众(识神)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民众(识神)掌握的尔虞我诈、巧取豪夺(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太多。所以用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治理国家(身体),就是害国(身体)、窃国(身体)的贼寇。不以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治理国家(身体),是国家(身体)的福气。应该知道,这两条也是检查、考核是不是按照道的法则作事的标准,一直(总是)通晓这两条标准,并以此治国(身),这就叫做玄德——合(为、行、进、修)道之德。合(为、行、进、修)道之德深无底、远无边,与有形物质的生存状况相反,尤其是与微生物、植物、动物乃至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以及此模式指导下的生存结果相反,因为有形物质最终分解、降解为道,而玄德将使人的神元体逐步内化道(全息)而生生不已、长生久视(无限分形生长而升华),然后上升一个螺旋达到高序全息——最高层次(神元体)的整体谐调统一,到达宇宙自组织系统的终极目的——神然体。


                    IP属地:河北312楼2016-08-02 20:30
                    回复
                      体悟
                      本章难点在于“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就因为这一句,老子被一些人扣上愚民政策的帽子。我估计老子没准还非常喜欢这顶帽子。因为他老人家就提倡大智若愚嘛!如果不被别人说成是愚民,那还叫若愚吗?那不就成了大愚若智了吗?


                      IP属地:河北313楼2016-08-02 20:31
                      回复
                        六十六章 与善仁 以下求上 以后取先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①。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②。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③;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④。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⑤。


                        IP属地:河北314楼2016-08-06 12:17
                        回复
                          注释
                          ①百谷:江河百川;
                          王:归附地,归属地,归往地,受纳地,统领;
                          善:慈善,慈善的心(思维)和行为;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成为江河百川的受纳地或统领,是因为他慈善的心(思维)和行为处在江河百川的下面,所以能成为江河百川的受纳地。
                          ②上民:文化水平(地位)和(或)思想境界在民众之上;
                          以言下之:用语言阐明民众的重要性在自己之上;
                          先民:生命进化进度在民众前面;
                          以身后之:把自己对有形物质的享用放在民众后面;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因此,要想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地位)高于民众,就必须用语言阐明民众的重性在自己之上;要想使自己生命进化走在民众的前面,就必须把自己对有形物质的享用放在民众后面。
                          ③处上: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地位)处在民众之上;
                          不重:物质负担轻,精神没有压抑;
                          不害:没有损害;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由上而知,虽然圣人的思想境界或文化水平(地位)处在民众上面,而民众并不感到有负担,生命进化虽然走在民众前面,而民众的利益却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④推:推举,推崇,推广,接受;
                          厌:讨厌,厌恶,厌烦;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这样,天下的民众就乐于推崇他的学说而不厌烦。
                          ⑤不争:不与人争夺名誉、地位和有形物质的利益;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总之,因为他从不与人争夺名誉、地位和有形物质的利益,所以天下的人也就无法与他争夺高下胜负了。


                          IP属地:河北315楼2016-08-06 12:18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江海之所以成为江河百川的受纳地或统领,是因为他慈善的心(思维)和行为处在江河百川的下面,所以能成为江河百川的受纳地。因此,要想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高于民众,就必须用语言阐明民众的重要性在自己之上;要想使自己生命进化走在民众的前面,就必须把自己对有形物质的享用放在民众后面。由上而知,虽然圣人的思想境界或文化水平(地位)处在民众上面,而民众并不感到有负担,生命进化虽然走在民众前面,而民众的利益却没有受到任何损害;这样,天下的民众就乐于推崇他的学说而不厌烦。总之,因为他从不与人争夺名誉、地位和有形物质的利益,所以天下的人也就无法与他争夺高下胜负了。
                            体悟
                            本章主要阐明“与善仁”的具体表现。


                            IP属地:河北316楼2016-08-14 20:39
                            回复
                              六十七章 持三宝 保大道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①。夫唯大,故似不肖②。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持而保之④。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⑤。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⑥。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⑦。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⑧。天将救之,以慈卫之⑨。


                              IP属地:河北317楼2016-08-19 1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