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学吧 关注:165贴子:17,273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释
①善:契天机为善;天机:宇宙自组织系统演化发展的轨迹;契天机就是与宇宙自组织系统演化发展的轨迹方向相契合;
善建:契天机之建叫善建;怎样才算契天机之建呢?就是合道积德、啬神建功;
拔:拔除;
不拔:不能拔除;
善抱:神不离形,抱一守中;
脱:脱落;
子孙:子孙后代;
祭祀:缅怀敬仰,顶礼膜拜;
辍(chuò):中止,中断;
不辍:不断,永远;
子孙以祭祀不辍,
子孙后代就会对他(她)永远缅怀敬仰,顶礼膜拜。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这句话应该是省略语,补足成分后应该是“善建德者,其德不拔,善抱一者,其一不脱”。
善于合道啬神、积德建德的人,他(她)的功德不能拔除,善于神不离形抱一守中的人,他(她)的一不会脱落(抱一状态不会失去),因而他(她)的精气神就完全用来合道啬神、积德建德,进而由量变到质变修得正果(神然体),这样,子孙后代就会对他(她)永远缅怀敬仰、顶礼膜拜。
②之:代词,指善建德抱一;
修:做,行;
身:身体,自身;
乃:就是,就会;
真:真实不殆;真实长久;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把抱一守中、积德建德用于自身,那么建起来的德就会真实长久;
③馀:富裕;
修之于家:把抱一守中、积德建德用于全家(全家人抱一守中、积德建德);
修之于家,其德乃馀;
把抱一守中、积德建德用于全家(全家人抱一守中、积德建德),那么建起来的德就富裕(充裕)了;
④长(音zhǎng):生长泛化;产生社会效应;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乡里的人都抱一守中、积德建德,那么建起来的德就能够生长泛化(产生社会效应);
⑤丰:丰满,丰厚,丰富;丰收;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全国民众都抱一守中、积德建德,那么建起来的德就大丰收了;
⑥普:普照天下;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全世界的民众都抱一守中、积德建德,那么建起来的德就普照天下了。
⑦以身观身:从观察一个人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此人的未来结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积善因得善果、积恶因得恶果,秋后算账);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所以由一个人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此人未来的生命轨迹(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积善因得善果、积恶因得恶果,秋后算账),由一家人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这家人未来的生命轨迹,由一乡村人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此乡村人的未来生命轨迹及其其辐射效应,由全国民众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这个国家的未来前途和文化轰动效应,由全世界人们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整个人类的发展远景。
⑧然:样子,真相,真实的发展状况(趋势);
何以:以何,凭什么;
以此:凭以上的方法;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我是凭什么知道天下真实的发展状况(趋势)的呢?就凭以上所说的方法。


IP属地:河北263楼2016-03-03 18:17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善于合道啬神、积德建功的人,他(她)的功德不能拔除,善于抱一守中的人,他(她)的一不会脱落(抱一状态不会失去);这样,他(她)的精气神就完全用来合道啬神、积德建功,进而由量变到质变功德圆满修得正果(神然体),子孙后代就会因此对他(她)永远缅怀敬仰、顶礼膜拜。把抱一守中、积德建功用于自身,其德就会真实长久;把抱一守中、积德建功用于全家(全家人抱一守中、积德建功),这德就富足充裕;全乡村的人都抱一守中、积德建功,这德就生长泛化、延伸扩展(产生社会效应);全乡村的人都抱一守中、积德建功,这德就生长泛化、延伸扩展(产生社会效应);全世界的民众都抱一守中、积德建功,这德就普照天下了。所以由一个人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此人未来的生命轨迹(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积善因得善果、积恶因得恶果,秋后算账),由一家人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这家人未来的生命轨迹,由一乡村人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此乡村人的未来生命轨迹及其辐射效应,由全国民众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这个国家的未来前途和文化轰动效应,由全世界人们的思维行为状态(模式),来判断整个人类的发展远景。我是凭什么知道天下真实的发展状况(趋向)的呢?就凭以上所说的方法。


    IP属地:河北265楼2016-03-12 06:30
    回复
      体悟
      家、乡、国家、全人类,都是人的个体自组织系统的群体存在形式,是个体的复写形式。所以,一个人应该怎么做,那么全家、全乡、全国、全人类就都应该怎么做,以此来推断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和远景。小国寡民就是这样推断出来的,详见八十章。


      IP属地:河北266楼2016-03-12 06:30
      回复
        五十五章 知和常心使气 知常明益生祥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①。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②。骨弱筋柔而握固③。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④。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⑤。知和曰常,知常曰明⑥。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⑦。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⑧。


        IP属地:河北267楼2016-03-17 20:15
        回复
          注释
          ①含:藏,珍藏;
          德:神元体(神)的功能;
          厚:深;
          比于:与……类似;
          赤子:光屁股小孩,初生的婴儿;
          (圣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圣人)把神元体(神)的功能藏得很深,与初生的婴儿类似。
          ②毒虫:尾端带有毒针的虫类;
          螫(shì):蜇;刺;
          据:扑抓;
          攫(jué)鸟:鹰类猛禽;
          搏:用爪抓;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毒虫不蛰他,猛兽不扑他,猛禽不抓他。
          ③固:紧,牢固,结实;
          骨弱筋柔而握固。
          虽然骨弱筋柔,但是手握得很结实。
          ④牝牡:男女;
          牝牡之合:男女两性交合;
          全作:阳物勃起;
          精之至:精气充盈之极;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不知道男女两性交合之事而阳物时有勃起,那是精气充盈之极的缘故。
          ⑤终日:整天;
          号:哭号;
          嗄(shà):嗓音嘶哑;
          和:喜怒忧思悲恐惊一情不发之为中,发而中节之为和;
          和之至:情感少到了极点;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整天哭号而不嘶哑,是情感少到了极点的缘故。
          ⑥常:正常,正道,正轨;
          明:明白,洞明,洞察,洞彻,大彻大悟;明了事物的真相;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知道不应该动情就叫做走上了正道,知道了正道就叫做明了(洞彻)了宇宙的真相(大彻大悟)。
          ⑦益:有益,增益;
          生:生命力
          益生:增益生命力;
          祥:吉祥;
          心:主人公;神元体;
          使气:驾驭气,主导气;
          心使气:神元体发挥其本征功能,驾驭、主导人体混元气(摄神炼气);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增益生命力叫吉祥,神元体发挥其本征功能,驾驭、主导人体混元气(摄神炼气)叫做大做强。
          ⑧壮:结实,粗壮;
          老:衰老;
          物壮则老
          生物长得结实粗壮以后就会衰老;
          是谓不道
          这叫做不合道;
          已:结束;
          早已:过早结束,夭折;
          不道早已
          不合道就会夭折;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生物长的结实粗壮以后就会衰老,这叫做不合道,不合道就会夭折。


          IP属地:河北268楼2016-03-17 20:19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圣人)把神元体(神)的功能藏得很深,与初生的婴儿类似。毒虫不蛰他,猛兽不扑他,猛禽不抓他。虽然骨弱筋柔,但是手握得很结实。不知道男女两性交合之事而阳物时有勃起,那是精气充盈之极的缘故。整天哭号而不嘶哑,是情感少到了极点的缘故。知道不应该动情就叫做走上了正道,知道了正道就叫做明了(洞彻)了宇宙自组织系统的真相(时空结构——始点、过程轨迹、终点)。增益生命力叫吉祥,神元体发挥其本征功能,驾驭、主导人体混元气(摄神炼气)叫做大做强。生物长的结实粗壮以后就会衰老,这叫做不合道,不合道就会夭折。


            IP属地:河北269楼2016-03-23 20:30
            回复
              体悟
              把圣人比于赤子只是一种类似的比喻,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没有区别,那么就把小孩关到屋子里,只供给吃喝,岂不就成为天然的圣人了吗?只是在某些特征上相像,要细细品味圣人与赤子在某些方面的契合点,不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


              IP属地:河北270楼2016-03-23 20:33
              回复
                五十六章 知道者合于道 玄同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兑,闭其门②;挫其锐,解其分③;和其光,同其尘④;是谓玄同⑤。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⑥。故为天下贵⑦。


                IP属地:河北271楼2016-03-26 14:18
                回复
                  注释
                  ①知者:知“道”者;
                  言:言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道”的人不频频言“道”,整天滔滔不绝言“道”的人不知“道”。
                  此句为“知道者不言道,言道者不知道”之简语。因为体察到道的体性、功能的人,必然时时刻刻合于道,而不言道。因为他十分明白如果言道,便即刻背道而驰(就是脱离了合道的状态),就会自负其咎,自受其罚,这是其一;其二,知道者,也十分明白道的存在状态是不能用语言描述准确的,开口所言之道与道的客观实际状态相去甚远,与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同旨。其三,即使勉强对道进行准确细致的描述,他人如不能意会,则犹如拔苗助长,或对牛弹琴。而“言道者不知道”是因为言道者不知道的不可描述性,同时也不知言道时的自伐性,所以频频言道也。此句说明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会,以意会之、合之,言道时的意识(或思维)状态已不是会道、合道的意识(或思维)状态,已经破坏了道的本然状态,加入了人为的主观描述刻画的痕迹。那么如果要勉强描述道之体性,应该如何叙述呢?就是古人所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始无终”。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道是无限细致的极为均匀的没有区别的没有边际的物质存在状态。正因为道具有如此体性,所以言道时,已经用了语言概念,那么区别已经存在了,因而也就不是真实的道的本然状态。
                  ②塞其兑,闭其门;
                  堵住自己的嘴,关闭自己的门户(眼耳鼻舌身);
                  为什么呢?干什么呢?唯啬神而已,摄神养气,积德建功;
                  ③挫:减弱,减少,去掉;锐既挫之,纷无所存,不解而解也。
                  锐:尖锐,锐气;发散的神形,争强斗狠的欲念和言行;
                  解:解开,解决,解释,解除;
                  分:同纷,纷扰,纷争,纠纷,纷杂;由于争斗与他人它事运动轨迹的交叉、碰撞所引起的社会及自己识神中不必要的麻烦(混乱、纠纷、事端、烦恼或杂念)。
                  挫其锐,解其分;
                  收敛自己神形,去掉争强斗狠的欲念和言行,避免与他人它事硬性接触,解除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家庭和自己识神中的纠纷和烦恼。
                  ④和:调整自己的神形(言行)使之柔和,不夸耀显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光:发散张扬的神形(言行);
                  尘:环境;
                  同其尘
                  与环境保持一致,和谐相处;
                  和其光,同其尘;
                  调整自己的神形(言行)使之柔和,不夸耀显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与环境保持一致,和谐相处,如寻常人、寻常智能、一粒寻常尘土一般,丝毫显不出有什么道在里面;
                  ⑤玄同:在幽深、微妙的地方相同;
                  是谓玄同。
                  这叫做在幽深、微妙的地方相同。
                  ⑥不可得:玄同不可得,得不到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因为得不到玄同才出现亲疏、利害、贵贱等各种对立观念。
                  ⑦为天下贵:玄同为天下贵。
                  故为天下贵
                  所以玄同是天下最高、最可贵的境界。


                  IP属地:河北272楼2016-03-26 14:26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知“道”的人不频频言“道”,整天滔滔不绝言“道”的人不知“道”。堵住自己的嘴,关闭自己的门户(眼耳鼻舌身);收敛自己神形(言行),去掉争强斗狠的欲念和言行,避免与他人它事硬性接触,解除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家庭和自己识神中的纠纷和烦恼;调整自己的神形(言行)使之柔和,不夸耀显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与环境保持一致,和谐相处,如寻常人、寻常智能、一粒寻常尘土一般,丝毫显不出有什么道在里面;这叫做在幽深、微妙的地方相同(同于道)。因为得不到玄同才出现亲疏、利害、贵贱等各种对立观念。所以玄同是天下最高、最可贵的境界。


                    IP属地:河北273楼2016-03-28 17:53
                    回复
                      体悟
                      本章是提醒人们当体悟到道德体性以后,不要自以为是到处张扬显摆,只有知行合一、脚踏实地地与道玄同才是正道。


                      IP属地:河北274楼2016-03-28 17:55
                      回复
                        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以身示法 民自效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①。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②: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③;民多利器,国家滋昏④;人多伎巧,奇物滋起⑤;法令滋彰,盗贼多有⑥。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⑦;我好静而民自正⑧;我无事而民自富⑨;我无欲而民自朴⑩。


                        IP属地:河北275楼2016-04-04 18:43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用通往正果的方法(正确的思维行为——本征功能)——元神用事——清静无为(抱一守中、观实相)使人体有条理地向高序全息(神然体)运化发展;用出其不意的办法作为对付环境中干扰(侵扰)因素(末征功能)的手段;以没有外向用神——无为(最后阶段用神)获得高序全息(神然体)——成正果。我是凭什么知道她是这个样子的?凭如下所述事理:人的意识中禁忌和避讳越多,人体的神显气、神隐气、身显气(形显气)、身隐气(形隐气)就越贫困、羸弱;人体神显气、神隐气、身显气(形显气)、身隐气(形隐气)的对外过多地在强大功能状态下运行,身体状况就会糟糕之极;人的计谋方略,奇思妙想繁多的话,身上稀奇百怪的病魔就会滋生;个人的行为准则制定得越细致明确,万物盗人之贼(私心杂念)就会越纷至沓来、群魔乱舞。所以圣人说:神元体能够抱一守中,神所统帅主导的神显气、神隐气、身显气(形显气)、身隐气(形隐气)就会自动按照宇宙自组织系统运动的规律、原理、法则、趋向向终极目标育华或进化(精化气、气化神、神归真——高序全息——神然体);神元体遵道守静,神显气、神隐气、身显气(形显气)、身隐气(形隐气)就会自动遵循宇宙自组织系统运动的规律、原理、法则,采用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沿着通向自组织系统终极目标——吸引子的轨迹精进;神元体不外向用神做事,神显气、神隐气、身显气(形显气)、身隐气(形隐气)自然充足富裕;神元体没有追逐外部名利地位的欲望,神显气、神隐气、身显气(形显气)、身隐气(形隐气)就自然返朴归真。


                          IP属地:河北277楼2016-04-05 18:35
                          回复
                            体悟
                            本章着重论述了控制(指令发放、统帅、主导)子系统(神元体)本身应该是什么状态,从而发放相应的指令信息形成泛化效应,那就是尊道贵德清静无为(抱一守中、神合于形守于中、神守一如),以此统领天下(人类或人体)向终极目标——吸引子(高序全息、神然体、返本归元、正果)精进。


                            IP属地:河北278楼2016-04-05 18:35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人在自我管理的内容、目的、方针、方法(模式)方面如果只抓总纲,紧抓根本,把握方向,不事必明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人体混元气就纯真、朴实、充盈。人在自我管理的内容、目的、方针、方法(模式)方面如果很具体、细致、明晰,就会迷失方向,人体混元气就会无所适从、紊乱无序、不断损失。祸是福的依托,福在祸中藏伏。谁知道最终是福还是祸?没有确定的结果。正确反过来变成错误,善举反过来变成恶行。(对此),人们已经迷失很长时间了。因此,圣人方正而不硌人(规范自己而不强求别人),尖刻而不扎人(语言犀利而不针对个人),直率而不放肆(直述事理而不自以为是),光明而不刺眼(教育感化而不强制接受)。


                              IP属地:河北281楼2016-05-03 2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