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学吧 关注:165贴子:17,273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六十四章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⑥。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⑦;学不学,不复众人之所过⑧;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⑨。


IP属地:河北306楼2016-07-13 12:54
回复
    体悟
    本章突出讲解了作事应该从原始态开始,阐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所以作事应该始而谋之,慎终如始。推而论之,最终应该落实在教育上,教育从胎教抓起,胎教从父母亲抓起,父母亲从他们娃娃时抓起,娃娃从周围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婶婶,伯伯、伯母,姑姑、阿姨,舅舅、舅妈,学校老师等环境的全面彻底改善抓起。总之是全民整体教育。


    IP属地:河北309楼2016-07-17 08:42
    回复
      六十五章 知稽式 积玄德 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②。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③;不以智治国,国之福④。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⑤。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⑥。


      IP属地:河北310楼2016-07-23 18:17
      回复
        注释
        ①善:善于;
        为道:按照道的法则作事;
        善为道:善于为道;善于按照道的法则作事;按照道的法则作事很纯熟(炉火纯青);
        以:用,用关于道的知识;
        明:让民众明白关于道的知识。
        民:民众,大众,人们;识神,改造自己和外部世界的知识之神;
        明民:使民明,使人们(识神)明白关于道的知识;
        愚:大智若愚;明白了关于道的知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应该忘掉关于道的知识,只晓得怎样做就行了,然后就忘掉关于道的知识,只管行道,甚至到最后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真可谓大智若愚;
        愚之:使之大智若愚;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古时候善于按照道的法则作事的人,不是只让人们(识神)明白关于道的知识,而是让人们(识神)明白为什么应该忘掉所有的知识(包括关于道的知识),使人们(识神)大智若愚。
        ②民:民众,人们,识神;
        治:治理,管理,调理,调整,整理,整合;
        智:知人之智,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
        以:因为;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民众(识神)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民众(识神)掌握的尔虞我诈、巧取豪夺(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太多。
        ③国:国家,身体;
        贼:贼寇,强盗;
        国之贼:害国(身体)、窃国(身体)的贼寇;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所以用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治理国家(身体),就是害国(身体)、窃国(身体)的贼寇。
        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不以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治理国家(身体),是国家(身体)的福气。
        ⑤知:知道,知晓,明白,明了,通晓;
        亦:也;
        稽(jì):检查、考核;
        式:范式,模式、标准;
        稽式:检查、考核的标准;
        常:一直,总是;
        玄:道的存在状态,深无底,远无边,无形无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玄德:合(为、行、进、修)道之德;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应该知道,这两条也是检查、考核是不是按照道的法则作事的标准,一直(总是)通晓这两条标准,并以此治国(身),这就叫做幽深无底之德——合(为、行、进、修)道之德。
        ⑥与物反:与有形物质的生存状况相反,尤其是与微生物、植物、动物乃至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以及此模式指导下的生存结果相反;因为有形物质最终分解、降解为道,而玄德则是神元体逐步内化道(全息)而生生不已、长生久视(无限分形生长而升华)。
        乃至:就达到,就实现;
        大:最高层次(级别);完全,全部,全体,整体;
        顺:有秩序,共振,谐振,谐调统一;
        大顺:高序,最高层次(级别)的整体谐调统一;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合(为、行、进、修)道之德深无底远无边,与有形物质的生存状况相反,尤其是与微生物、植物、动物乃至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以及此模式指导下的生存结果相反,因为有形物质最终分解、降解为道,而玄德则是神元体逐步内化道(全息)而生生不已、长生久视(无限分形生长而升华),然后上升一个螺旋达到高序全息——最高层次(神元体)的整体谐调统一,到达宇宙自组织系统的终极目的——神然体。


        IP属地:河北311楼2016-07-23 18:18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古时候善于按照道的法则作事的人,不是只让人们(识神)明白关于道的知识,而是让人们(识神)明白为什么应该忘掉所有的知识(包括关于道的知识),使人们(识神)大智若愚。民众(识神)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民众(识神)掌握的尔虞我诈、巧取豪夺(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太多。所以用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治理国家(身体),就是害国(身体)、窃国(身体)的贼寇。不以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有形物质(难得之货)的欲望和知识治理国家(身体),是国家(身体)的福气。应该知道,这两条也是检查、考核是不是按照道的法则作事的标准,一直(总是)通晓这两条标准,并以此治国(身),这就叫做玄德——合(为、行、进、修)道之德。合(为、行、进、修)道之德深无底、远无边,与有形物质的生存状况相反,尤其是与微生物、植物、动物乃至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以及此模式指导下的生存结果相反,因为有形物质最终分解、降解为道,而玄德将使人的神元体逐步内化道(全息)而生生不已、长生久视(无限分形生长而升华),然后上升一个螺旋达到高序全息——最高层次(神元体)的整体谐调统一,到达宇宙自组织系统的终极目的——神然体。


          IP属地:河北312楼2016-08-02 20:30
          回复
            体悟
            本章难点在于“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就因为这一句,老子被一些人扣上愚民政策的帽子。我估计老子没准还非常喜欢这顶帽子。因为他老人家就提倡大智若愚嘛!如果不被别人说成是愚民,那还叫若愚吗?那不就成了大愚若智了吗?


            IP属地:河北313楼2016-08-02 20:31
            回复
              六十六章 与善仁 以下求上 以后取先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①。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②。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③;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④。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⑤。


              IP属地:河北314楼2016-08-06 12:17
              回复
                注释
                ①百谷:江河百川;
                王:归附地,归属地,归往地,受纳地,统领;
                善:慈善,慈善的心(思维)和行为;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成为江河百川的受纳地或统领,是因为他慈善的心(思维)和行为处在江河百川的下面,所以能成为江河百川的受纳地。
                ②上民:文化水平(地位)和(或)思想境界在民众之上;
                以言下之:用语言阐明民众的重要性在自己之上;
                先民:生命进化进度在民众前面;
                以身后之:把自己对有形物质的享用放在民众后面;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因此,要想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地位)高于民众,就必须用语言阐明民众的重性在自己之上;要想使自己生命进化走在民众的前面,就必须把自己对有形物质的享用放在民众后面。
                ③处上: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地位)处在民众之上;
                不重:物质负担轻,精神没有压抑;
                不害:没有损害;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由上而知,虽然圣人的思想境界或文化水平(地位)处在民众上面,而民众并不感到有负担,生命进化虽然走在民众前面,而民众的利益却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④推:推举,推崇,推广,接受;
                厌:讨厌,厌恶,厌烦;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这样,天下的民众就乐于推崇他的学说而不厌烦。
                ⑤不争:不与人争夺名誉、地位和有形物质的利益;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总之,因为他从不与人争夺名誉、地位和有形物质的利益,所以天下的人也就无法与他争夺高下胜负了。


                IP属地:河北315楼2016-08-06 12:18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江海之所以成为江河百川的受纳地或统领,是因为他慈善的心(思维)和行为处在江河百川的下面,所以能成为江河百川的受纳地。因此,要想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高于民众,就必须用语言阐明民众的重要性在自己之上;要想使自己生命进化走在民众的前面,就必须把自己对有形物质的享用放在民众后面。由上而知,虽然圣人的思想境界或文化水平(地位)处在民众上面,而民众并不感到有负担,生命进化虽然走在民众前面,而民众的利益却没有受到任何损害;这样,天下的民众就乐于推崇他的学说而不厌烦。总之,因为他从不与人争夺名誉、地位和有形物质的利益,所以天下的人也就无法与他争夺高下胜负了。
                  体悟
                  本章主要阐明“与善仁”的具体表现。


                  IP属地:河北316楼2016-08-14 20:39
                  回复
                    六十七章 持三宝 保大道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①。夫唯大,故似不肖②。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持而保之④。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⑤。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⑥。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⑦。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⑧。天将救之,以慈卫之⑨。


                    IP属地:河北317楼2016-08-19 17:03
                    回复
                      体悟
                      与本章相呼应的是慈对应的有:“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道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与俭对应的有:“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与舍俭且广对应的有:“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


                      IP属地:河北320楼2016-08-29 12:32
                      回复
                        六十八章 善者不争 配天古之极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①。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②。


                        IP属地:河北321楼2016-09-03 19:15
                        回复
                          注释
                          ①善:慈善,善思善行;
                          士:文化人,知识分子;
                          善为士:以善为士;善思善行的知识分子;善知识;
                          武:武力,政治;政治是管理国家的行为,而国家按列宁给下的定义“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所以,政治就含有武力因素;
                          不武:不动武,不动用武力;不干预政治;
                          在这里老子明确揭示了文化在社会中准确位置:它只是社会中起教育、感化、辅佐、导向作用,有被政治家选择的义务,没有干预、干涉政治的权利;
                          战:解决矛盾冲突,化解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干扰因素;
                          善战者:以善思善行化解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干扰因素的人;
                          不怒:不发怒,以慈卫之;
                          敌:竞相进化的对手(类群);
                          胜敌:胜过对手,成功化解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干扰因素;
                          不与:不交手,不进行交锋,不进行正面交锋,不发生直接接触;避之或以道化之,如“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用人:利用人力资源;
                          为之下:处在他不愿意呆的地方;“居善地,处众人之所恶”;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思善行的文化人(知识分子、善知识)不动武;以善思善行化解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干扰因素的人不发怒;以善思善行胜过对手,成功化解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干扰因素的人不与对手交锋(避之或以道化之);以善思善行利用人力资源的人处在他(人力资源)不愿意呆的地方。
                          ②不争:不争名誉地位,不争有形物质利益;
                          德:大道之德;
                          用人之力:恰当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配:正好符合,正合;恰如其分的符合,恰和;
                          天古之极:宇宙从初始就一直执行的最高准则(法则);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这就叫做不争名誉地位,不争有形物质利益的大道之德,又叫做恰当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一言以蔽之,这叫做恰和宇宙从初始就一直执行的最高准则(法则)。


                          IP属地:河北322楼2016-09-03 19:16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善思善行的知识分子(善知识)不动武、不干预政治;以善思善行化解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干扰因素的人不发怒;以善思善行胜过对手,成功化解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干扰因素的人不与对手交锋(避之或以道化之);以善思善行利用人力资源的人处在他(人力资源)不愿意呆的地方。这就叫做不争名誉地位,不争有形物质利益的大道之德,又叫做恰当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一言以蔽之,这叫做恰和宇宙从初始就一直执行的最高准则(法则)。


                            IP属地:河北323楼2016-09-19 19:39
                            回复
                              体悟
                              首先,善知识不动武、不干预政治,因为政治和人民大众一样,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文化只在社会当中起教育、感化、辅助、引导作用,只有被政治选择的义务,没有干预政治的权利。这就是老子给文化在社会中的定位。违者就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老子“善为士者不武”这句话,就是说善于做文化人的人,不参与武力斗争,那么什么属于武呢?人们在领悟理解时会发生误解,比如认为政治不属于武力。这就要问,政治是干什么的?很明确政治是管理国家的,可是从列宁给国家下的定义可以看出,政治属于武力也很明确,什么是国家?列宁说:“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管理国家不就是管理这个暴力机器吗?因此,不武就是不参与管理这个暴力机器。如果还不相信,那就看我们的伟大导师毛主席是怎么给政治定义的,毛主席说:“战争是不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如果再说政治不属于武力的话,那就怀疑你的智力有问题了,就不可能准确领悟老子的教导,就不属于道家,至少说不属于名副其实的纯粹的完全的道家,是掺了杂家的道家。出了问题要自己兜着,不要让道家背黑锅,道家是不认账的。当然也不会与你辩解,只是从心里认为你不是完全的道家。本章可以结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八十章“小国寡民”一起体悟,“道生一”说的是宇宙本时空的开始,“小国寡民”说的是人类社会的最后形态,所以老子是站在宇宙本时空的两头看中间运动状况,对中间运动状况只是评论、指点,向社会最后形态教育、引导,而不实际参与管理实践。中间阶段的管理实践是政治家们的事情,政治家根据对文化的理解,再结合社会实际状况管理社会,因为政治家的政治嗅觉要比文化人灵敏得多,对实际情况的把握要比文化人准确得多。如果中间参与管理国家有可能由于对社会实际具体情况吃不准而犯激进主义的错误,给社会造成动荡。这样不仅不利于社会发展,还可能影响自己对社会整体走向的把握。
                              其次,凡争都是对外部有形物质有所贪着,凡贪着必失神,失神即告神死,别处(贪着处)受生。《黄帝内经》说:“失神为死”;六祖慧能也有言:“一念断即死,别处受生。”(注:此处之念,指真意、正念)非善士(善知识)所为。


                              IP属地:河北324楼2016-09-19 1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