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学吧 关注:165贴子:17,273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体悟
“却走马以粪”,泛指一切生产生活必需品(基本生活资料)的活动。“戎马生于郊”,泛指一切争权夺利、斤斤计较、尔虞我诈引起的摩擦、冲突。如果仅仅把“却走马以粪”理解成从事农业生产,是重农思想;把“戎马生于郊”理解成惨烈的战争,恐怕有望文生义之嫌。
注意一下这样一个逻辑关系:虽然罪恶记在别人账上,但灾祸和过错却应该记在自己账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主人公惺惺否?”“荷花出于泥而不染”。这恐怕应该和四十九章中的圣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联系起来体悟了。
作为一个行道者,应该既不要犯罪(给别人提供能够使人产生欲望的东西),也不要怨天尤人、贪得无厌(不知足)招祸于己身,更不要犯过错(欲得),而应该及时修正过错(消除欲得)。


IP属地:河北227楼2015-12-10 16:45
回复
    四十八章 无为无不为 无事取天下(充要条件)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②。将欲取天下者,常以无事③;及其有事④,不足以取天下矣⑤。


    IP属地:河北229楼2015-12-19 20:34
    回复
      注释
      ①为(wéi):做;
      学:接收、模仿、整合、内化信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
      为学:做学问;进行接收、模仿、整合、内化信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益:增益,增加;
      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
      为学日益
      从做学问,进行接收、模仿、整合、内化信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角度看,(获得的局部信息应该)一天比一天增加;
      ②为道:修道、合道、行道;
      损:减少
      无为:修道状态——神合于形守于中(抱一守中);
      在常人的看来,神只是在抱一守中,没有做常人所说的事情,所以叫无为;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从修道、合道、行道的角度看,(获得的局部信息应该)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于只剩下抱一守中这种思维状态;尽管只是抱一守中,然而把应该做的事全都做了——达到终极目的,完善了神元体,完成了神然体。
      ③将欲:想在将来……;
      天下:高序全息——神然体;
      取天下:获取、得到、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
      常:持之以恒,持续不断;
      无事:抱一守中,没有向外的思维行为活动;
      将欲取天下者,常以无事;
      想在将来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的人,必须满足持续不断地抱一守中,无向外思维行为活动这个条件;
      ④及其:假如,如果;
      有事:有向外的思维行为活动;
      及其有事,
      如果有向外的思维行为活动;
      ⑤不足:(条件)不充分;
      不足以:以此……条件不充分;
      不足以取天下。
      想以此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显然条件是不充分的。


      IP属地:河北230楼2015-12-19 20:35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从做学问,进行接收、模仿、整合、内化信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角度看,(获得的局部信息应该)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修道、合道、行道的角度看,(获得的局部信息应该)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于只剩下抱一守中这种思维状态;尽管只是抱一守中,然而把应该做的事全都做了——达到终极目的,完善了神元体,完成了神然体。想在将来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的人,必须满足持续不断地抱一守中,无向外思维行为活动这个条件;如果有向外的思维行为活动;想以此功成高序全息——神然体,显然条件是不充分的。


        IP属地:河北231楼2015-12-19 20:36
        回复
          体悟
          啊!真是意味深长的谆谆教导,甚至可以说是告诫!先学后损,学是为了损。先学道是怎么回事,再学为什么损掉学过的知识,然后再学如何损掉学过的知识,最后损到无为就谨慎保持“常以无事”状态。怪不得要“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原来是怕丢掉这个取天下的充要条件!别的不说了,再说就是多余。


          IP属地:河北232楼2015-12-19 20:37
          回复
            漏发了一章,47章。补发!


            IP属地:河北233楼2015-12-19 20:39
            回复
              四十七章 其出弥远 其知弥少
              不出户,知天下①;不窥牖,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③。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④。


              IP属地:河北234楼2015-12-19 20:39
              回复
                注释
                ①户:家门;人体接收信息的门户:眼耳鼻舌身;
                不出户:不出家门,也不出自己身体的眼耳鼻舌身等门户;
                不出户干什么呢?要收视反听、返观内视、反求诸己、体察“阅读”自身生命体这本天书。因为自身中蕴含着人体从道一直发展到现在所积淀的全部信息。
                知:知道,通晓,明了;
                天下:人类社会在宇宙自组织系统演化发展中的位置,以及现在发展到那一阶段;
                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家门,也不出自己人体的眼耳鼻舌身等门户,(读自身这本天书,接收自身中从道一直发展到现在积淀的全部信息),便能通晓人类社会在宇宙自组织系统演化发展中的位置,以及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
                ②窥;窥视,隔着小缝看;
                牖(yǒu):窗户,暗指眼睛这个心灵的窗口;
                见:体察到;
                天道:宇宙自组织系统运动的时空结构——系统中各元素的运动轨迹结成的时空网络结构;
                不窥牖,见天道
                眼睛不从眼缝和窗缝往外窥视,就能体察到宇宙自组织系统运动的时空结构——系统中各元素的运动轨迹结成的时空网络结构;
                ③其:人的神;
                弥(mí):越;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人的神出去的越远,她对宇宙自组织系统运动的时空结构就知道得越少。
                ④行:行走,行动;
                知:知道自身以及外部世界,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见:用眼睛向外观看、观察;
                明:明了应该往哪走,怎么做;
                不见:不用眼睛向外观察、观看;
                为:向外用神;
                不为:不向外用神(向内用神为无为——抱一守中);
                成:得正果——成大器——完成神然体;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所以圣人的认知模式是不出行就能知道自身以及外部世界,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用眼睛向外观察便明了应该往哪走,怎么做;不向外用神(向内用神为无为——抱一守中)就可以成正果——成大器——完成神然体。


                IP属地:河北235楼2015-12-19 20:40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不出家门,也不出自己人体的眼耳鼻舌身等门户,(读自身这本天书,接收自身中从道一直发展到现在积淀的全部信息),便能通晓人类社会在宇宙自组织系统演化发展中的位置,以及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眼睛不从眼缝和窗缝往外窥视,就能体察到宇宙自组织系统运动的时空结构——系统中各元素的运动轨迹结成的时空网络结构;人的神出去的越远,她对宇宙自组织系统运动的时空结构知道得就越少。所以圣人的认知模式是不出行就能知道自身以及外部世界,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用眼睛向外观察便明了应该往哪走,怎么做;不向外用神(向内用神为无为——抱一守中)就可以成正果——成大器——完成神然体。


                  IP属地:河北236楼2015-12-19 20:41
                  回复
                    体悟
                    运用向内用神(返观内照、体察思维)的正反馈思维模式认识世界,方法简捷、简单、简易而效宏,正所谓“大道甚夷”。只是这种思维模式与常人的思维模式正好相反,所以常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接受,也就成为正常现象了。不过为了自己的长远的切身利益,人们必然会反省并慢慢接近或试用这种思维模式,然后觉醒,接下去恐怕就是义无反顾的接受运用体察思维这种内向性思维模式了。


                    IP属地:河北237楼2015-12-19 20:41
                    回复
                      四十九章 德善德信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③。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⑤。


                      IP属地:河北238楼2015-12-28 21:54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正奇观或理念,(总是)以随和、随顺、善待百姓的理念为理念;对于修道(为道、行道、合于道)者,我以慈善之心待之;对于好径为奇(盗夸)者,我也以慈善之心待之;这是道之德善(上善,大善、至善、大慈大悲之善);信道者,我相信他会得到信道的结果;不信道者,我也相信他会得到不信道的结果,这是道之德信。圣人面对世人,收敛思维行为沉伏逻辑思维,浑浑然无分别妄计,抱一守中为无为,但观本体实相(神元体之相);百姓都只关注自己眼面前的能看见的和能听见的事情,圣人都把他们当做正在成长的孩童善待。


                        IP属地:河北240楼2015-12-28 21:55
                        回复
                          体悟
                          紧接上一章,讲如何持续不断地保持“常以无事”的状态。老子真不愧是“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把细节讲的如此详细,生怕人们听不懂做不到。老子还洞彻了社会发展的始终,从两头来俯视中间的发展过程,对于中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逆流、支流,老子绝不试图主宰、横加干涉,而是把他当做正在成长的孩童善待,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由此也可以看出,老子给文化在社会中的定位,那就是以文化之(以文教化百姓)。只说最终结果应该是什么样,也就是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中间过程皆由政治家们根据实际社会情况酌情操作,绝不加丝毫干涉。与“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善为士者不武”,“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一脉相承。


                          IP属地:河北241楼2015-12-28 21:56
                          回复
                            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十有三②,死之徒十有三③,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之有三④。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⑤。盖闻善摄生者⑥,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⑦;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⑧。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⑨。


                            IP属地:河北242楼2016-01-16 17:26
                            回复
                              ①出生:出(死地)则生;
                              入死:入(死地)则死;
                              出生入死
                              出(死地)则生,入(死地)则死。
                              消除、脱离、走出危害生命的因素形成的环境则生,制造、接近、进入危害生命的因素形成的环境则死。
                              ②徒:途径,因素;
                              生:生长、生命;
                              生之徒:利于生命的自然因素;
                              十有三:有十分之三,即有三分之一;
                              生之徒十有三
                              利于生命的自然因素有十分之三;
                              ③死:死亡,致死,危害生命;
                              死之徒:危害生命的自然因素;
                              死之徒十有三
                              危害生命的自然因素有十分之三;
                              ④人之生:人在其生命期间;
                              动:活动,行动,行为,思维和行为活动;
                              死地:危害生命的环境因素;
                              之死地:进入危害生命的因素形成的环境;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之有三;
                              人在生命期间,思维和行为活动进入危害生命的因素形成的环境,也有十分之三。
                              ⑤何故:什么原因呢?
                              以:因为;
                              生生:谋生(的欲望和行为);
                              厚:多,强烈;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什么原因呢?因为他谋生(的欲望和行为)太多太强烈。
                              ⑥盖闻:听说,据我所知;
                              善:善于;
                              摄生:摄取生命因子,自为进化,自为自组织(自为自组织——主动自觉顺应生命运动进化趋势进行自组织);
                              盖闻善摄生者
                              据我所知,善于摄取生命因子自为进化(自为自组织)的人,
                              ⑦兕(sì):犀牛;
                              入军:进入军队;
                              被:遭受;
                              甲兵:披盔戴甲手持兵器的战士;
                              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陆地行走不会遇到犀牛或老虎的袭击,进入军队不会遭到兵器的刺杀;
                              ⑧无所:没有地方
                              投:投刺;
                              措:扑抓;
                              容:施加,施展;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犀牛没有地方投刺它的角,老虎没有地方扑抓它的爪,士兵没有地方施加他的兵刃。
                              ⑨以:因为;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善于摄取生命因子自为进化(自为自组织)的人没有进入存在危害生命因素的环境。
                              无死地有两种情况:(一)犀牛、老虎、兵器比喻的是那些危害生命的因素,因为他把所有危害生命的因素都消除掉(避开)了,所以那些危害生命的因素根本无法施展其功能。(二)由于他持久地正确运用优化的思维意识,使得其生命运动得到升华,进入了自由王国,升华了的生命状态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统一,就消除了犀牛、老虎、兵器所能伤害致死的弱点。


                              IP属地:河北243楼2016-01-16 17: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