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学吧 关注:165贴子:17,273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释
①和:调和,调解,和解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和解的深仇大恨,必然还是耿耿于怀、心存芥蒂,怎么能说这种方法是善行呢?
②契:契约,合同,协议;
左契:古代的借据刻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从中间劈开的左半部,叫左契,由贷方持有,右半部叫右契,由借方持有;
不责于人:不问责于人;不强求对方兑现自己的承诺或履行自己承诺的条款;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所以,圣人总是拿着契约而不强求于对方守约。
③有德:思维和行为境界高的人;善人;
无德:思维和行为境界低的人;不善人;
司:掌管;持有;掌握;
彻:一方强加于另一方的条款,霸王条款。如法律,仁、义、礼,理论,制度,礼仪,规范……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境界高的善人,执掌契约;境界低的不善人,执掌律条。
④天道:宇宙自然法则;
无亲:没有亲疏远近;
常:一直,总是,毫无例外;
与:给予;赐予;把利益赐予;
善人:契天机之人,与宇宙自组织系统运动的趋向、法则契合的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宇宙自然法则虽然没有亲疏远近,但总是把利益(好处)赐给与之契合的人。


IP属地:河北368楼2017-05-19 20:26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和解的深仇大恨,必然还是耿耿于怀、心存芥蒂,怎么能以此为善呢?因此,和怨不如无怨。所以,圣人总是拿着契约而不强求于对方守约。境界高的善人,执掌契约;境界低的不善人,执掌律条。宇宙自然法则虽然没有亲疏远近,但总是把利益(好处)赐给与之契合的人。


    IP属地:河北369楼2017-05-19 20:28
    回复
      八十章 民寡国小 心静事简 无为啬神 天下大同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①,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②。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③。使人复结绳而用之④。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⑤。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⑥。


      IP属地:河北370楼2017-05-20 11:53
      回复
        注释
        ①国:独立的生产生活单位,小到一个人,大到上亿人。
        小国寡民
        独立的生产、生活单位小,该单位的人口也很少;因为道资源左右逢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相关理论也已经普及共享,生产、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规模缩小,生活活动半径缩小,不需要过多的资源用于生存,也没有多余的资源用于交换,所以生产、生活单位就没必要那么大;又因为人们尊道贵德已经修之于天下,生育观念彻底改变,生育愿望和生育能力均普遍下降,所以人口也就大幅度减少。小国寡民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是老子对人类最后社会形态的描述。
        什伯:形容数量多;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独立的生产、生活单位小,生产规模小,人口也很少,使得在过去看来是不可或缺的许多生产、生活器具都闲置不用;
        ②重:重视,把……当回事儿;把……当做重要问题加以考虑和解决;
        重死:不轻易去死(做损害寿命的事儿),重视死这个问题,把死当做一个重要问题加以考虑解决;
        徙:迁徙;迁移;
        远徙:远距离的迁徙;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使人们不轻易去做损害寿命的事儿而不远距离迁徙。
        ③舟:船;
        舆:车;
        舟舆:车船;
        甲兵:铠甲兵器,武器装备;
        陈:陈列,施展;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虽然有车船,但没有乘坐的必要,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排不上用场。
        ④复:恢复,重新;
        结绳:在绳子上结扣,古人用结绳以记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因为没有多少事情可记,用简单的结绳记事足矣。
        ⑤甘:甘心,愿意;
        美:喜欢;
        安:安心;
        乐:乐于,满足;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人人从内心愿意吃所食之物,喜欢自己的衣服穿戴,安心于自己居住的房屋及周围环境,满足这种事简心静的生活习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虽然邻国(居)能相望而见,但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交换各种资源。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很忙,他们忙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顾不上往来;然而他们又很闲,他们闲得无所事事——“无为”、“无事”,懒得去往来。


        IP属地:河北371楼2017-05-20 11:54
        收起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人类最终的社会形态大致如下,国家(生产、生活的组织规模)变小,人也减得很少(由于生殖观念和质量的提高)。到那时,使得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各样的器具无处可用,使民众普遍认识到生命的本质而不轻易去做损害生命力(寿命)的而到处乱跑。这样,虽然有原先制造的车(汽车、火车等)船(轮船、飞船等),却没有乘坐的必要,虽然有我们现在制造的武器装备,却排不上用场。(由于要做的事情很少),所以使得民众恢复到用结绳记事的简单方法。那时,人人从内心愿意吃所食之物,喜欢自己的衣服穿戴,安心于自己居住的房屋及周围环境,满足这种事简、心静的生活习俗。虽然邻国(居)能相望而见,但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交换各种资源,因为他们都在熟练地、充分尽情地享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混而为一的道(太极、全息、零度能量、混元气、如来)资源。


          IP属地:河北372楼2017-05-20 11:55
          回复
            体悟
            小即是大;以身观身,此身即彼身;以家观家,此家即彼家;以乡观乡,此乡即彼乡;以国观国,此国即彼国;以天下观天下,此天下即彼天下。当人类对老子所说的“甚易知,甚易行”的话,在全世界广泛深入普及成为常识时,便从“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变成天下皆能知,皆能行。人们的健康梯度空前提高,其思维模式、生产模式、行为模式、生活模式、生育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届时,那些远徙、乘车、武器、山珍海味统统成为“余食赘行”。不用过多的交流,人们相互之间都知道对方在干什么。那就是“为无为”、“事无事”、“谷神”、“无欲观妙,有欲观徼”、“载营魄抱一”(抱一守中)不离。没有必要往来交流。虽不交流,但思维、行为极为统一。是谓世界大同。


            IP属地:河北373楼2017-05-20 11:56
            回复
              八十一章 天之道 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③。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④。天之道,利而不害⑤;圣人之道,为而不争⑥。


              IP属地:河北374楼2017-05-22 07:49
              回复
                注释
                ①信:与客观事物一致的信息;
                信言:反映事物运动(包括思维行为)轨迹的客观状态、联系、规律及趋向的言语;
                不信:不是客观事物真实的信息;与事物的客观轨迹不符;
                美:华丽,甜蜜,动听,感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反映事物运动(包括思维行为)轨迹的客观状态、联系、规律及趋向的言语不华丽,华丽的语言不是客观事物真实的信息。
                ②善者:契天机合道者;
                辩:辩解,争辩,辩论;
                不善:不契天机,不合道;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契天机合道者不与人争辩,与人争辩者就不契天机、不合道;
                ③知者:知“道”者;
                博:广泛,指繁杂的枝叶末节;
                不博:不追求知晓与修道无关紧要的繁杂的枝叶末节;
                博者:对与修道无关紧要的繁杂的枝叶末节博览广闻者;
                不知:不知“道”;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知“道”者不追求知晓与修道无关紧要的繁杂的枝叶末节,对繁杂的枝叶末节博览广闻者不知“道”;
                ④积:积累,
                不积:不积的思维状态(模式):既不积累“余食赘行”,也不用积累的思维状态(模式)来积德。这正是:不积之积为真积;
                既以:以既,以既成的事实,以已经形成的习惯,就是以无“我为”之心,以无“我与”之心;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人既不积累“余食赘行”,也不用积累的思维状态(模式)来积德,越是以形成习惯的无“我为”之心为人民服务,自己就越有,越是以无“我与”之心境谦让给别人,自己就越多。
                ⑤天之道:宇宙运动的时空结构(包括轨迹、趋向、状态、规律、法则、原理、定理、机理、公理等)
                天之道,利而不害。
                宇宙运动的时空结构,只是给生命尤其是人类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能够自在自组织和自为自组织的生命本体和相对稳定的有利生存环境,而不加害于生命。换句话说就是:道不远人,人自远之,天不杀人,人自杀之。
                ⑥圣人之道:圣人做事的原则;圣人生命运动的时空结构;
                为:做应做之事;
                不争:不追求回报;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做事(圣人生命运动的时空结构)遵天道、契天机,只管做应做之事,而不追求回报。


                IP属地:河北375楼2017-05-22 07:50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反映宇宙运动时空真实状况的话不华丽动听,华丽动听的话反应不了宇宙运动时空真实状况。契天机合道者不与人争辩,与人争辩者不契天机。知“道”者对与修道无关紧要的枝叶末节不追求博览广闻,对枝叶末节博览广闻的人不知“道”。圣人总是以不积的思维状态(模式)尊道积德。越以形成习惯的无“我为”之心去为人民服务,自己就越有,越是以无“我与”之心境谦让给别人,自己就越多。宇宙运动的时空结构,只是给生命尤其是人类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能够自在自组织和自为自组织的生命本体和相对稳定的有利生存环境,而不加害于生命,换句话说就是:道不远人,人自远之,天不杀人,人自杀之;圣人做事(圣人生命运动的时空结构)遵天道、契天机,只管做应做之事,而不计较回报。


                  IP属地:河北376楼2017-05-22 07:50
                  回复
                    体悟
                    老子写下这五千多字后,总结道:我竭尽所能写了这么多文字,既不甜美、动听,也不华丽、感人。可是我说的话是对人的生命体——宇宙大自然这本天书的翻译。恐怕甜美、动听、华丽、感人的话就不是对天书的翻译了。有人可能想和我辩论,我认为没有辩论的必要,因为一辩论就是有为了,就不善了,就跑题了。有人说:你就写了这么点东西,怎么能对这大千世界说清楚呢?我说:道是宇宙的根本,对于道的阐述,也只有这么多了,再多那就不是道了。我也不想让人们恭维我,我只是把我知道东西阐述一下,然后也就按着我说的去做了,至于有什么收获,我从来就不考虑。道友们,同志们,寡民小国见。


                    IP属地:河北377楼2017-05-22 07:51
                    回复
                      最近浏览《老子通解》发现缺失五十九章的原文,现补贴于此。


                      IP属地:河北378楼2020-04-05 13:03
                      回复
                        五十九章啬神积德玄牝之母深根固柢长生久视(过程、机理)
                        治人事天莫若啬①。夫唯啬,是谓早服②。早服谓之重(zhong)积德③。重积德则无不克④。无不克则莫知其极⑤。莫知其极可以有国⑥。有国之母可以长久⑦。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⑧。


                        IP属地:河北379楼2020-04-05 13:04
                        回复
                          好像解除了屏蔽?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80楼2022-05-26 12:23
                          回复
                            不知何种原因,刚发现缺少五十八章和五十九章。对读者深深致歉。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81楼2022-05-30 11:05
                            回复
                              现把五十八章和五十九章补在后面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82楼2022-05-30 1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