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67】谢其章《蠹鱼集》
这本书从书名看就是书话类作品。而且谢的文字我是比较喜欢的。书中虽然讲了很多版本知识,但是谢的书话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会讲些特别的东西。比如题为《稿酬搅动了文坛?》的文章中说了文人们历来缄口不言的话题—稿酬。稿酬与文学从来都是各说各的,文学家不谈钱,经济学家只谈钱。殊不知稿酬与文学样式的发展相辅相成。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作家为什么写作的问题。民国时期同为作家的鲁迅富有,朱湘则贫困以至于投江自尽。同是以稿酬为生的人,为什么结果不一样。不能仅仅说鲁迅是新文学旗帜,无论文学创作还是文坛地位非朱湘可比,其实鲁迅无非适应了新的一套游戏规则,市场经济,按稿酬出牌,摒弃了传统观念(鲁迅的“新”,可以从他老师章太炎的一段话看出来,民国时期章太炎的徒弟遍天下,以至于有冒充徒子徒孙在小报写文章之辈,有人建议章列一份徒弟名单,以防滥竽充数。当问到周氏兄弟是否是他的徒弟时,章说不是,因为鲁迅也好,周作人也罢都没有继承章的旧学,章承认黄侃承认吴承仕,甚至承认钱玄同,也没说二周,就是最有名的例子。)看过鲁迅日记的都会记得,鲁迅曾经为了稿酬诉诸过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其实从新文学阵营中走出的各位都有这种情节。想想鲁迅、巴金、郁达夫、曹禺、沈从文们如果金钱观、稿酬观不转变,他们又何以为生,如何创造自己的文学历史呢?及至现代,作家也并不都不谈稿酬。举两个例子,张洁和龙应台。前者写过一篇文章叫《不再清高》,听这名字就知道写什么了吧,张洁自称庸俗之辈,一为稿酬和邀稿人斤斤计较,二要杂志提前预支稿费,三对屡次不及时交稿费的,实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文章)的最原始办法。张洁还说从来都有人说我庸俗,惦记着稿费,从来没有人去质疑中国作家稿费之低在全世界都是出名的,从来没人为这个说半句公道话。仿佛知识分子不过问自己写的文章,任其贬值甚至被不通知作者就连载的白漂就是清高?如果这算清高,那么我今后不再清高。龙应台的文章更是句句刀笔,直指人心。我引用一段她的《版权所有,请尊重》的话“我从六岁读书读到三十岁;24年中父母不知投下了多少教育经费,我自己在书房中不知白了多少头发。你到一家个体户面店叫一碗阳春面,看老板一身油腻,满头大汗把面端出来,你心甘情愿地付钱,还对老板说声‘辛苦了’,他做一碗面也许要30分钟,从洗菜切葱算起;我写一篇文章可花了我三十年的酝酿和准备。为什么你付面钱觉得理所当然,对我作出来的‘阳春面’—我的文章,却觉得可以拿来就用,招呼都不打?”鲁迅、张洁、龙应台为稿酬奔走呼号,难道能说他们的文章庸俗么。我觉得谢先生这篇文章很好,可以给装清高的文人上一课,文人不能谈稿酬跟三寸金莲是一个性质,这把禁锁是时候该打开了。《蠹鱼集》这本小书我是一天就看完,不止是版本知识,我更看重谢其章对文章书籍的理念,像我上面说的稿酬问题的奇文有很多。这才是本书的硬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