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7“绝高为之京”,“天子所宫曰都”。从字义上看,“京”字作为都城的名字,为城市中“最高”或“顶尖”的意思;而“都”作为都城的名字,是国家社稷所在,是统领国家其它城市的最高级别的城市。隋唐时期东西两京并称,地位相同,仅帝王在哪个京城执政时间的长短有区别。隋炀帝迁都洛阳后,为了拔高洛阳地位,改“东京”为“东都”,是唯一的,无西都之说;唐初朝廷在长安,太宗有意迁洛,大臣反对才作罢,改洛阳为“洛阳宫”;唐朝
-
56距“不要馒头”篡改洛阳词条已经半年了,目前我们仍无任何办法,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铭记它,铭记这些无耻之徒对洛阳所做的一切!所以今天我把这半年来洛阳相关词条被篡改、弱化的纪录整理了下,希望大家都能铭记历史。知耻而后勇 2019年2月,洛阳词条被用户"不要馒头"全面篡改,概述中的历史与城市荣誉全部被替换为经纬度、相邻市等地理气候信息。名人目录全部被替换为不知名的人物。 同月,洛阳网友去蝌蚪团吧与百度百科吧询
-
118西安常常说自己是第一古都,总得拿出点东西来证实自己的观点,顺带带动西安的旅游和经济。 应该说西安做宣传还是很能抓重点,很会找突破口。 西安虽嘴上说周秦汉隋唐,但他们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 周代800年都城城市重要性,洛阳第一,他们嘴中的丰镐地位并不高,重要性远低于宝鸡的周原也没什么疑问,考古也没什么内涵。周代自然不能作为他们的宣传重点。 秦代14年时间,算自己的都城史都勉强,都城遗址现摆在渭水北岸的咸阳,渭河南
-
2712014 CCTV9纪录片《牡丹》引起西安人的羡慕嫉妒恨,说纪录片造假,在这里咱就给他辩个清楚。
-
48《史记·周本纪》篇末,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这段话的意思是,司
-
162
-
7有几个问题没查到相关信息,来求证一下。 1.隋朝洛阳有没有宗庙,社稷天坛和地坛? 2.武周时期洛阳有没有天坛和地坛?有的话现在具体位置在哪里?
-
16首页
-
24
-
64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
-
30抗日战争时期,洛阳曾用成毁人亡的代价扛起了民族大义,原本洛阳城墙是要远超与西安城墙,南京城墙,开封城墙的,但是为了保家卫国和民族大义,最终导致城毁人亡,最后使日军没有进行西安大屠杀。这等英雄事迹你们怎么看?
-
0《谷梁传·杨士勋疏》云:"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则冀州是天子之常居。 《左传·哀公六年》引孔子云:“《夏书》曰:‘昔彼陶唐,率彼天常,有此冀方。’”杜预注:“唐虞及夏同都冀州。” 《尚书正义》:"九州之次,以治水先后,以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故治水皆从下为始。冀州帝都,于九州近北。 冀州为唐尧、虞舜和夏朝的宅都之地,是部落联盟的活动中心,因而大禹治水,始自冀州。《禹贡》中记载,冀州为
-
31
-
5
-
8
-
145最近,陕西石峁遗址考古发现20余件骨制口弦琴,其绝对年代距今约4000年,是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的弦乐器,出土数量较多、出土背景明确、共存器物丰富,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 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都出土于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的“弃置堆积”内,为皇城台使用期间由皇城台顶部弃置而来。石峁遗址出土的这批骨制口弦琴制作规整,呈窄条状,中间有细薄弦片,一般长约8-9厘米、宽1厘米多,厚度仅1-2毫米,初步统计不少于20件,与这些
-
54西安洛阳真正要做的应该携手共扬华夏文明!不要争了!双方都应该大度些!在历史上这是两京相互协存
-
13中华民国曾任命西安为陪都。
-
103按照洛阳人说法,80年代之后西安凭借所谓“宣传历史”让自身的历史影响力超过洛阳。言下之意,80年代之前洛阳是公认第一古都。是这样吗?
-
168去西安出差,遇到一个师傅,渭南人,愤愤不平的说,兵马俑最初被发现的时候,位置是在渭南境内的,结果后来被划给西安管辖了。 本来是渭南的资源,结果西安一句话不说就给拿走了。如果兵马俑还属于渭南,那渭南可能发展的比现在好很多。 这不禁使人们又想起来了咸阳历史被西安抢走的事情。 不过也无可厚非,陕西为了发展西安,只要有利的资源,就去和别人抢,本省的直接二话不说强取豪夺,外省的可以篡改历史的去争。西安是西北地区
-
52
-
127
-
116洛阳十三朝比西安好一点,但洛阳也不是特别好,大一统王朝洛阳是和西安比不了的
-
3
-
1
-
1
-
0
-
0
-
0都说逐鹿中原,中原是四战之地。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逐鹿中原是战争的目的,就是要统治中原。而逐鹿的方式都是在中原的周边省进行的。中国古代战争分两种,一种是游牧入侵,称外乱,这个占绝大多数。北方游牧宋以前想入侵中原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取道陕西,灭陕西出潼关直逼中原。二是越过黄河从山西南下觊觎中原。可惜黄河在陕晋界太险,过不去。只能把陕西当成了拉锯战场,陕西成了游牧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打了几千年,这也是
-
0明陈建《建都论》: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长安虽据形势,而漕运艰难;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无险,四面受敌,惟洛阳三善咸备。 西安一是位置偏,经济差,人口少,缺粮食,无交通。虽易守难攻,但他是孤零零被大山围困,四下无援的状态,是一片死地。封锁潼关,不战而饿死。 二是远离中国经济中心,地理中心,交通中心,人口中心。不利于对全国的控制。 三是西安四周大山,唯一优势据守潼关当割据政权
-
8
-
0
-
1
-
2
-
50
-
3
-
0
-
257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