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毕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
毕命记载周康王在宗周对毕公发布命令,但是康王却说“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就是说周公辅助成王,把殷商遗民迁到洛邑,让他们接近王室,从迁移到(洛邑)以来已有三代之久。如果按某些学者的观点周公营洛只是建立辅都的话,西周几百年王室一直在宗周的话,那么殷商移民迁到洛邑,又如何靠近千里之外宗周的王室?所以周康王说周公把殷商遗民迁到洛邑,让其靠近王室,这里所说的成王的王室,只能在成周,不可能在宗周。
虽然《毕命》康王对毕公发布命令是在宗周,但是《毕命》里康王对毕公的命令却全文都在强调治理成周的重要性之高,“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指把周公当年的重任拖付给毕公,“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指王朝的安危,就取决于能否在洛邑治理好殷商遗民,“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指毕公治理好成周,就会建立无穷的基业,也会有无穷的美名,“钦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指治理好成周就是治理好先王(成王)的大业。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周敬王“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今我欲徼福假灵于成王,修成周之城”。周康王在《尚书 毕命》指出治理好成周就是治理好成王的大业,周敬王在《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指出东都成周为成王崇文德之处。《左传 宣公三年》周使王孙满对楚成王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众多的周代文献均记载成王奉武王遗命营建新都洛邑后定都于洛邑,由于秦代的焚书导致周代史料绝大多数缺失,汉代学者见到众多周代文献均记载周朝开国成王定都洛邑,但为何出现平王东迁,汉代学者所能见到的周代文献见不到记载,因此就有个别学者提出成王未居洛邑,周朝的国都还在宗周(汉代学者把宗周理解为镐京)的假说,因此才平王东迁。如果成王未长居洛邑,为何《尚书 毕命》周康王说殷商迁到洛邑,让其靠近王室,难道周康王搞不清成王时王室在成周还在宗周?周康王还说治理好成周就是治理好先王(成王)的大业(钦若先王成烈)。周敬王说成周为成王崇文德之处,周使王孙满称成王定鼎于郏鄏。按照某些周朝后世学者想象出来的成王未居成周之说,为何周康王不说成王大业是治理好宗周?为何周敬王不说成王崇文德在宗周?为何王孙满不说成王定鼎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