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吧 关注:14,609贴子:323,587

《牡丹芳》中的“卫公宅”指的是哪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4 CCTV9纪录片《牡丹》引起西安人的羡慕嫉妒恨,说纪录片造假,在这里咱就给他辩个清楚。


1楼2014-03-27 23:11回复
    对于”西明寺“,我不否认,但“卫公宅”,就和长安没太大关系。


    3楼2014-03-27 23:14
    收起回复
      西安人(那个新浪的“悦西安网”)说唐代的“卫公宅”单指卫国公李靖,还说在在长安的平康坊,我查了《全唐诗》,卫公宅仅出于《牡丹芳》,所谓单指卫国公李靖宅纯粹瞎扯淡!


      4楼2014-03-27 23:26
      回复
        原因很简单:据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平康坊李靖住宅在玄宗天宝年间被李林甫接受为宅地,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尽削其官爵为民,墓棺暴露,一族皆获罪流放,其宅邸也完全消尽,即白居易时代很可能已没有卫国公李靖宅邸的残留,那么“卫公”也就不是指李靖。


        5楼2014-03-27 23:28
        收起回复
          我的看法是:卫公宅指的是李德裕在洛阳的平泉山庄。
          卫公德裕以己非科第,常嫉进士。及为丞相,权要束手。或曰,德裕初为某处从事时,同院有李评事者,进士也,与德裕官同。有举子投卷,误与德裕;举子即悟,复请之曰:“文轴当与及第李评事,非公也。”由是德裕多排斥之。
          李德裕自金陵追入朝,且欲大用,虑为人所先,且欲急行。至平泉别墅,一夕秉烛周游,不暇久留。及南贬,有甘露寺僧允躬者记其行事。空言无行实,尽仇怨假托为之。
          平泉庄在洛城三十里,卉木台榭甚佳。有虚槛,引泉水,萦回穿凿,像巴峡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门。有巨鱼胁骨一条,长二丈五尺,其上刻云:“会昌二年,海州送到。”在东南隅。平泉,即征士韦楚老拾遗别墅。楚老风韵高邈,好山水。卫公为丞相,以白衣擢升谏官,后归平泉,造门访之,楚老避于山谷。卫公题诗云:“昔日征黄绮,余惭在凤池。今来招隐逸,恨不见琼枝。
          平泉庄周围十余里,台榭百余所,四方奇花异草与松石,靡不置其后。石上皆刻“支遁”二字,后为人取去。其所传雁翅桧、珠子柏、莲房玉蕊等,仅有存者。(原注:桧叶婆娑,如鸿雁之翅。柏实皆如珠子,丛生叶上,香闻数十步。莲房玉蕊,每跗萼之上,花分五朵,而实同其一房也)怪石名品甚众,各为洛阳城族有力者取去。有礼星石、狮子石,好事者传玩之。(原注:礼星石,从广一丈,厚尺余,上有斗极之象。狮子石,高三四尺,孔窍千万,递相通贯,如狮子,首、尾、眼、鼻皆全)
          ------------《唐语林》卷七·补遗(起武宗至昭宗)


          6楼2014-03-27 23:40
          收起回复
            从文献可以看出平泉山庄是李德裕一生最大的宅院


            7楼2014-03-27 23:49
            回复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
              李德裕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
              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鲦鱼。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
              张何旧寮寀,相勉在悬舆。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


              8楼2014-03-27 23:50
              回复
                李德裕喜欢牡丹,并做《牡丹赋》
                丹赋并序/唐·李德裕
                余观前贤之赋,草木者多矣。靡不言托植之幽深,采斸之莫致,风景之妍丽,追赏之欢愉。至于体物,良有末尽。惟牡丹未有赋者,聊以状之。仆射十一丈蔚儒宗词赋之首,生气所感,或能相和,又见陈思王赋序,多言命王粲、刘桢继作。今亦效之,邀侍御裴舍人同作。
                曰:青阳既暮,鹖鴠已鸣。念兰若之方歇,叹桃李之阴成。惟翠华之艳烁,倾百卉之光英。抽翠柯以布素,粲红芳而发荣。其始也;碧海霄澄,骊珠跃出。深波晓霁,丹萍吐实。焕神龙之衔烛,皎若木之并日。其盛也;若紫芝连叶,鸳雏比翼。夺珠树之鲜辉,掩非烟之奇色。攸忽摛锦,纷葩似织。其落也;明艳未褫,红前如脱。朱草柯折,珊瑚枝碎。霞既皪而转妍,红欲消而犹綷。尔乃独含芳意,幽怨残春。将独立而倾国,虽不言兮似人。观其露彩犹泫,日华初照。煜其晨葩,情若微笑。色虽美而自艳,类河滨之窈窕。逮乎的皪含景,离披向风。铅华春而思荡,兰泽晚而光融。情放纵以自得,凝若焕之冶容 。既而华艳恍惚,繁华遽毕。惊宝雉之乍回,想江妃而复出。望献珰之玉,俄以蔽光。感怀佩之川,怅然如失。客顾余曰:勿谓淑美难久,徂芳不留。彼妍华之阅世,非人寿之可俦。君不见龙骧闬闳,池台御沟。堂挹山林,峰连翠楼。有百岁之芳丛,无昔日之通侯。岂暇当飞藿之时,始嗟零落 。且欲同树萱之意,聊自忘忧。
                -----------------------
                如此喜欢牡丹,他的平泉山庄自然也少不了。


                9楼2014-03-28 00:01
                回复
                  再看看他们的年代:
                  李靖(571-649),李德裕(787—850),白居易(772~846)。
                  只有李德裕和白居易同一时期。


                  11楼2014-03-28 00:06
                  收起回复
                    平泉朝游是古洛阳八景之一,白居易自然不会不知道,拿平泉山庄的牡丹对仗西明寺的牡丹合乎道理。同样,诗中“三代已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其中”三代“更直接和洛阳有关。所以,《牡丹芳》写的是两京牡丹,诗中既有对牡丹的赞美,又有对两京赏牡丹盛况的记述,还有诗人对唐宪宗重农桑的赞美和对世人如此喜欢牡丹带来的担忧。是一首蕴含丰富的唐诗。
                    综上所述,西安人将《牡丹芳》纳为己有,不仅显得小肚鸡肠,更显示了其文化的浅薄和无知。
                    @长安娇子 @野蛮力量


                    12楼2014-03-28 00:23
                    收起回复
                      这么晚还没睡,辛苦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3-28 06:40
                      收起回复
                        @wlptyz@卿之琅嬛@鸳鸯蝴蝶梦2011@千孤幻心
                        亲,把你们召唤到这里来是想对你们说,《牡丹》纪录片只是一部宣传牡丹的纪录片而已,纪录片当中引用的唐诗也全是以突出牡丹为主题,片中不但有洛阳牡丹,还有甘肃临洮,安徽铜陵,山东菏泽甚至唐代长安牡丹都有提及,片中压根就没有否定盛唐时期长安牡丹,还有几个片段专门介绍唐代长安牡丹的盛况,只是由于制片方是洛阳政府,当然会以宣传洛阳牡丹为主,并且介绍的更多的也是宋代洛阳牡丹,而汉服吧那个帖子的楼主却小肚鸡肠抓着片中一句诗(至于这首诗,请看本帖主题)大做文章,更衍生出地域攻击,他是什么目的我想大家都清楚,无非是让更多的人不去看这部纪录片,踩着洛阳宣传长安牡丹而已,希望大家不要跟着那个长安骄子的思维走,纪录片本身虽不够完美,但不失为一部普及牡丹知识的好资料。如果各位不喜欢,请不要诋毁它,他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尊重不是吗~
                        召唤你们到这里只因不想再去顶那个帖,抱歉~~
                        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以下是部分有关洛阳牡丹的史料记载: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登进土第的唐代著名文学家舒元舆曾在《牡丹赋》“序”中称:“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指洛阳)牡丹日月寝盛。今则自禁闼泊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 。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
                        也许你会对京国有疑问,洛阳在武周时期的确是称为京城的,有史料记载
                        欧阳修在其《洛阳牡丹记》中断言:“自唐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始盛”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玉海》记言:“隋帝辟地二百亩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
                        另有唐诗为证: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唐(徐凝)
                        《腊日宣诏幸上苑》一诗。其诗曰: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此诗作于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腊月



                        18楼2014-03-28 18:37
                        收起回复
                          勾魂大才!看看镇楼图很震惊,真是全民“皆兵”啊!想起来前一阵子央视微博说豫菜是菜系之源,也是陕西人坐不住了,拼命证明陕西菜是菜系之源……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3-28 19:43
                          收起回复
                            @八节天照 八戒也过来看看
                              ~~~~~~~~~~~~~~~
                            洛浦秋风扫净冷雨寒霜,天津晓月照亮残存断章。
                            铜驼巷陌谁家子规清唱,金谷春晴何处桃李流芳。
                            龙门山水千年琵琶回响,平泉朝游聆听梵音诵唱。
                            马寺钟声敲醒尘封过往,邙山晚眺万家灯火安详。
                            历经了几度风花雪月,依旧是昔日繁华模样。斑驳城墙,嵌着古老月光。落水浩荡
                            淘尽帝王将相。王霸雄图都凋丧。盛世繁华黄土掩藏;汉唐逸歌千年悠扬。树苍苍、水茫茫。
                            我洒墨写尽千古兴亡,却勾不出你逝去的红妆。前尘苍茫,墨入古老诗行。人世淡泊,我沏一盏凄凉 千秋功业梦一场。改朝换代,终归尘荒。荣华富贵,一枕黄粱。帝都泱泱,浸染沧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3-28 23:11
                            收起回复
                              @ye宝塔镇河妖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03-29 21: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