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常常说自己是第一古都,总得拿出点东西来证实自己的观点,顺带带动西安的旅游和经济。
应该说西安做宣传还是很能抓重点,很会找突破口。
西安虽嘴上说周秦汉隋唐,但他们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
周代800年都城城市重要性,洛阳第一,他们嘴中的丰镐地位并不高,重要性远低于宝鸡的周原也没什么疑问,考古也没什么内涵。周代自然不能作为他们的宣传重点。
秦代14年时间,算自己的都城史都勉强,都城遗址现摆在渭水北岸的咸阳,渭河南岸的离宫阿房宫,考古都证实,那只不过打了个地基。这个自然也不能作为宣传重点了。
汉代400年时间,长占据了一半时间,这个遗址在西安,自然要广泛宣传,为抬高自己只能贬低后半段建都洛阳的历史。突出汉长安城和汉武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宣传汉服,让世人以为只有西安更能代表汉朝。实质上西汉那段历史210年,前面90余年并不是一个统一王朝,北面向匈奴和亲纳贡,南向有南越、闽越、滇国、夜郎政权并存。汉武时期,实现长城南民族统一,对北方虽有卫青霍去病对抗匈奴的辉煌,后期也有李陵、李广利、赵破奴等人对匈奴惨败。和东汉彻底解决匈奴问题还是有所差别。东汉时期文化、科技等方面也比西汉成效更为显著,统一时间更长。即使丝绸之路,西汉也仅仅是长安到中亚段;而东汉可是罗马帝国两次派遣使团到达洛阳,真正实现了西罗马东洛阳丝绸之路的贯通。如果说还有延长段,那就是洛阳到日本,日本首次变为中国的藩属国。
隋代短寿,30多年,还有十几年迁都洛阳。隋文帝的贫瘠的大兴城比隋炀帝的奢华洛阳城想成鲜明对比,这个也不是西安想要宣传的对象。
唐代280余年,长安为都时间远长于洛阳,这个是西安宣传的重点。洛阳仅仅是657-736年间的和长安并重为都,以及末年的3年多。但正如大家所知:安史之乱后,长安为都就占了150余年。那时藩镇割据,盛唐不在。所谓盛唐也就是安史之乱前那100年,结果还被洛阳占尽荣光,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交际造就了洛阳的繁荣。西京长安吃不饱饭的贫瘠与东都洛阳的繁华在李唐皇帝赦、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西安也只有贬低洛阳的地位,抬高长安地位。吹嘘长安的繁荣来实现其目的了。最终弄出个新造的大唐不夜城来进行宣传,但实际上唐代长安严厉的宵禁制度是众所周知的。
以上也是西安极力打造汉唐的原因。其余一些割据政权在长安并无什么建树,甚至不被正史所承认,也只能凑凑十三朝的数据了。
应该说西安做宣传还是很能抓重点,很会找突破口。
西安虽嘴上说周秦汉隋唐,但他们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
周代800年都城城市重要性,洛阳第一,他们嘴中的丰镐地位并不高,重要性远低于宝鸡的周原也没什么疑问,考古也没什么内涵。周代自然不能作为他们的宣传重点。
秦代14年时间,算自己的都城史都勉强,都城遗址现摆在渭水北岸的咸阳,渭河南岸的离宫阿房宫,考古都证实,那只不过打了个地基。这个自然也不能作为宣传重点了。
汉代400年时间,长占据了一半时间,这个遗址在西安,自然要广泛宣传,为抬高自己只能贬低后半段建都洛阳的历史。突出汉长安城和汉武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宣传汉服,让世人以为只有西安更能代表汉朝。实质上西汉那段历史210年,前面90余年并不是一个统一王朝,北面向匈奴和亲纳贡,南向有南越、闽越、滇国、夜郎政权并存。汉武时期,实现长城南民族统一,对北方虽有卫青霍去病对抗匈奴的辉煌,后期也有李陵、李广利、赵破奴等人对匈奴惨败。和东汉彻底解决匈奴问题还是有所差别。东汉时期文化、科技等方面也比西汉成效更为显著,统一时间更长。即使丝绸之路,西汉也仅仅是长安到中亚段;而东汉可是罗马帝国两次派遣使团到达洛阳,真正实现了西罗马东洛阳丝绸之路的贯通。如果说还有延长段,那就是洛阳到日本,日本首次变为中国的藩属国。
隋代短寿,30多年,还有十几年迁都洛阳。隋文帝的贫瘠的大兴城比隋炀帝的奢华洛阳城想成鲜明对比,这个也不是西安想要宣传的对象。
唐代280余年,长安为都时间远长于洛阳,这个是西安宣传的重点。洛阳仅仅是657-736年间的和长安并重为都,以及末年的3年多。但正如大家所知:安史之乱后,长安为都就占了150余年。那时藩镇割据,盛唐不在。所谓盛唐也就是安史之乱前那100年,结果还被洛阳占尽荣光,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交际造就了洛阳的繁荣。西京长安吃不饱饭的贫瘠与东都洛阳的繁华在李唐皇帝赦、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西安也只有贬低洛阳的地位,抬高长安地位。吹嘘长安的繁荣来实现其目的了。最终弄出个新造的大唐不夜城来进行宣传,但实际上唐代长安严厉的宵禁制度是众所周知的。
以上也是西安极力打造汉唐的原因。其余一些割据政权在长安并无什么建树,甚至不被正史所承认,也只能凑凑十三朝的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