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国古代史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公元107年(安帝永初元年)的夏天,汉安帝派遣骑都尉王弘强迫征发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的羌人随征西域。羌人害怕远征无还期,走到酒泉时便相率逃散。汉政府命令各郡县发兵邀击逃散的羌人,捣毁沿途羌人的房屋村落。羌族人民忍无可忍,被迫起而反抗。他们没有武器,“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盾”,多次打败汉朝的地方部队。这年的冬天,东汉王朝派遣车骑将军邓骘(zhī之),征西校尉任尚率兵五万前往镇压,也被羌人击败。羌族人民在斗争中,逐步联合起来,组成了强大的武装力量,“众遂大盛”。于是开始向汉朝反攻,东指赵、魏(今山西、河南境),南入益州(今四川大部分、贵州小部分),攻杀汉中太守,打得“朝廷不能制”,东汉政权一时十分被动。
在羌族人民斗争高潮中,东汉的地方官吏强迫当地汉族人民内迁,以避羌人锋芒,防止汉、羌人民联合斗争。汉族人民与羌人长期和平相处,因此,“百姓恋土,不乐去旧”,不肯迁动。东汉政府下令,“刈(割)其禾稼,发彻(拆)室屋,夷(平)营壁,破(坏)积聚”,强制人民迁往内地,造成了流离失散,大量死亡。汉族人民在杜琦、杜季贡等人领导下,发动起义,与羌族人民互相呼应,并肩而战,共同打击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直到118年,【东汉政府才把羌汉人民的联合斗争,完全镇压下去。但是,已经糜耗军费达二百四十余亿,致使“府帑空竭”,严重削弱了东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