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吧 关注:3,435贴子:17,314

回复:【辟谣】邓绥粉这些年发的洗脑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完结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9楼2025-01-11 16:30
回复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
    当然,【安帝虽然灭了邓氏,但还是没能够完全扭转局面。为什么啊?朝廷那点儿事儿,复杂着呢,朝廷那潭水,深着呢。那么多年以来,安帝年年不理朝政,为什么不理朝政?他理得了吗?朝廷的事,都是邓氏说了算啊。两个字,郁闷。四个字,非常郁闷!怎么办呢?安帝无奈啊,就只好沉湎于酒色,导致当时东汉朝政腐败,社会黑暗,奸佞当道,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患也十分严重。即使到了他亲政,这样的烂摊子,也不是一会半会就能理顺清楚、调理清楚的。
    并且,安帝在位期间,全国到处地震,水旱蝗灾也接连不断。有资料统计,安帝在位期间,有十九年举国上下发生地质灾害,如地震、地裂、山崩,十九年发生气象灾害,如水旱、冰雹。可以说安帝是一个年年和天灾人祸打交道的皇帝。
    还有,加上外戚宦官相互勾结,玩弄权柄,致使国力日衰,危机四伏。那可真是一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让安帝焦头烂额、心力交瘁。那时候,外有西羌等入侵边境,内有杜琦等领导的长达十多年的农民起义,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东汉王朝进一步衰落。】
    【安帝这一辈子,那叫一个郁闷啊。前期就是一个傀儡,让人在背后操纵着,指哪儿打哪儿,郁闷得只好沉迷于酒色之中。后期亲政了,却大势已去,内忧外患连连不断,这个皇帝也就无心料理政事,一度吃喝玩乐起来。】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0楼2025-01-17 17:54
    回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国古代史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公元107年(安帝永初元年)的夏天,汉安帝派遣骑都尉王弘强迫征发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的羌人随征西域。羌人害怕远征无还期,走到酒泉时便相率逃散。汉政府命令各郡县发兵邀击逃散的羌人,捣毁沿途羌人的房屋村落。羌族人民忍无可忍,被迫起而反抗。他们没有武器,“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盾”,多次打败汉朝的地方部队。这年的冬天,东汉王朝派遣车骑将军邓骘(zhī之),征西校尉任尚率兵五万前往镇压,也被羌人击败。羌族人民在斗争中,逐步联合起来,组成了强大的武装力量,“众遂大盛”。于是开始向汉朝反攻,东指赵、魏(今山西、河南境),南入益州(今四川大部分、贵州小部分),攻杀汉中太守,打得“朝廷不能制”,东汉政权一时十分被动。
      在羌族人民斗争高潮中,东汉的地方官吏强迫当地汉族人民内迁,以避羌人锋芒,防止汉、羌人民联合斗争。汉族人民与羌人长期和平相处,因此,“百姓恋土,不乐去旧”,不肯迁动。东汉政府下令,“刈(割)其禾稼,发彻(拆)室屋,夷(平)营壁,破(坏)积聚”,强制人民迁往内地,造成了流离失散,大量死亡。汉族人民在杜琦、杜季贡等人领导下,发动起义,与羌族人民互相呼应,并肩而战,共同打击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直到118年,【东汉政府才把羌汉人民的联合斗争,完全镇压下去。但是,已经糜耗军费达二百四十余亿,致使“府帑空竭”,严重削弱了东汉政权。】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2楼2025-01-17 17:56
      回复
        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组编:中国古代史
        各族人民的起义斗争,与东汉将近二百年的统治相始终。仅从后期安帝时算起,自公元109(永初3年)到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之前的七十余年间,大小规模的起义已达百余次,全国各地到处都爆发过起义,比较集中的,是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以及辽东、云南、四川一带地区。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安帝时,青州张伯路起义,发展到沿海九郡。顺帝时,广陵地区张婴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万余人,坚持斗争十九年。桓帝时,农民起义遍于各地,仅泰山、琅琊一带起义军,就有三万多人。
        当时境内的少数族人民,也和汉族人民一起纷纷起义,反抗东汉的残暴统治。如在东汉初期大量内迁并与汉人杂居的羌族人民,从107(永初元年)到169年间(建宁二年),曾有三次大规模反抗斗争。【当时(107年)东汉为了远征西域,在金城、陇西、汉中三郡,强迫征发羌族人民随征,引起羌族人民大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在这里的统治。】后来,东汉为了便于对羌族的控制,强迫这一地区的汉族人民迁徒内地,割掉庄稼,拆毁民房,引起了汉、羌人民的公愤,终于爆发了由汉人杜奇领导的汉、羌人民联合大起义,与东汉政权进行了二十年的战争。汉代刑徒是官营手工业中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在封建统治者的奴役和压迫之下,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动。【1964年在洛阳南郊发现522座东汉刑徒墓,墓坑中的骨架有骨折后又重新愈合的骨伤,许多刑徒在刑期末满之前就被折磨而死,说明东汉的官营手工业还是大量采用刑徒的,这些东汉刑徒墓葬的发现,有力地控诉东汉封建统治者残酷迫害广大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3楼2025-01-17 17:56
        回复
          刘光华主编:甘肃通史
          东汉时,地方政府屡屡强迫徙居郡县的羌人为兵。永初元年(107年)夏,朝廷命骑都尉王弘出使西域,他强征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羌人数千骑为其护卫,逼迫羌人急速出发,羌人害怕在西域远屯不还,行至酒泉纷纷逃散。各郡堵截逃散羌兵,并借机扰害各地羌族群众,甚至将其庐落掀翻。“于是群羌奔骇,互相扇(煽)动,二州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守将,屠破城邑。”史书中称,“时羌归附既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盾,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
          【安帝永初五年(111年),任尚因无功被免职,羌人的反抗更加轰轰烈烈。滇零指挥的羌兵东渡黄河,攻河东郡(治今山西夏县西北),转至上党(治今山西长子县)、河内(治今河南武陟县)二郡,直接威胁到赵国(治今河北邯郸),魏郡(治今河北临漳县)及东都洛阳。】统治者十分惊慌,急忙把京城的五营精兵集中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以防羌兵南下,又从魏郡到中山(治今河北定县)修坞候所以防羌兵。
          这时,东汉朝廷以保护汉民为由,强迫陇西百姓迁移至襄武,安定、北地、上郡的百姓迁移至三辅。各郡百姓怀恋家园,不愿迁徙。有关官吏则“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以此“塞其恋土之心”、杜季贡等人率余众投靠滇零,成为羌族武装反抗军的一部分。
          元初三年(116年)夏,东汉征调南匈奴1万骑兵从北部威胁灵州,中郎将任尚率禁军2500人由南面进攻丁奚城,羌军受到重创。四年春,任尚收买当阗种羌榆鬼等5人,刺杀了杜季贡,又收买效功种羌号封刺杀零昌,羌族武装受到致命打击。任尚、马贤等合兵围攻狼莫,双方相持60余日,在富平上河决战,羌兵大败,死五千人,损失牲畜10余万头,西河虔人种羌11000余口投降邓遵。狼莫逃走。五年(118年),邓遵透上郡全无种羌雕何等人,刺杀狼莫。至此,整个反抗队伍被打散,滇零政权瓦解。【这次斗争,给内地的降羌播下了武装反抗的种子,“自此之后,余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①
          虽然滇零政权被消灭,但是凉州的羌民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4楼2025-01-17 18:03
          回复
            杨学跃:十六国北朝权力嬗代新探
            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东汉与羌之间有记录的战乱大小有近70次之多。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共历时195年,平均约2.8年就有一次大的战争,汉羌战争的频率之高是历史上少有的。当然,这是从纯计算的角度来考量汉羌战争,实际上,汉羌战争在整个东汉享祚195年内并不平均分布,有时一年几战。汉羌战争主要发生在章帝、和帝、安帝、顺帝时期,呈现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安帝时期的羌患最盛,公元107年至公元122年间,共发生有记录的战乱达19次之多,】顺帝时期也有约13次。
            东汉以后干旱情形更加严重,民生益蹙,招致天下各州郡流民相继蜂起,【自安帝永初三年(公元一〇九年)以后百年间,叛乱未已,东汉末叶,黄巾贼又大起,终致东汉社稷因而倾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5楼2025-02-23 1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