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吧 关注:3,435贴子:17,311

回复:【辟谣】邓绥粉这些年发的洗脑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蒋晓光:汉赋与汉代礼制
安帝永初元年夏,“先零之乱”再次爆发,直至元初五年暂得平定,这一时期的战争虽不如“烧当之乱”延续时间长久,但其惨烈程度和涉及区域均超过以往。马融献上《广成颂》的元初二年正是大战正酣之时,其创作所指亦是十分明确。《后汉书·西羌传》载,自永初元年以来,以邓骘等人为将领的汉军几乎每战必败,尤其是永初五年(111)任尚大败后,羌人自三辅一路向东,大肆破坏,攻至黄河以北的河内郡(治怀县,黄河之南即为河南尹辖地),民众纷纷南渡黄河,京师洛阳震动,数年之间,洛阳以西、黄河以北几近失控。元初二年秋,行征西将军司马钧、护羌校尉庞参又大败
邓后策立安帝后,急欲巩固手中的权力,于是令邓骘出兵西羌,其结局却无窦宪幸运,大败而回。十分吊诡的是,邓骘兵败之后,《后汉书·西羌传》载,“朝廷以邓太后故,迎拜骘为大将军”,邓骘寸功未立,反得晋升。马融献上《广成颂》,【实则暗刺最高统治者邓后御敌之无能,那么必将遭到打压】。作为事实上的统治者,“永初之间,群种蜂起。……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国若斯其炽也”,【根本原因在于“和熹(邓后)以女君亲政,威不外接。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邓后在处理西羌事务上可谓毫无作为】,必然影响到她个人的专权统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4-11-24 17:2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4-11-24 17:27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4-11-24 17:28
      回复
        问就是东汉衰败跟邓绥无关,邓粉:西羌传说的汉祚衰焉,说的是后期(毕竟360多亿,她一人占240亿)
        王锺翰:中国民族史
        第二次为107年(安帝永初元年)至118年(建光元年),延续12年,东汉王朝集兵50余万,耗资240亿。永初元年,东汉王朝遣骑都尉王弘强征金城、陇西、汉阳三郡数千骑兵出征西域。途远羌人愁怨,至酒泉,多逃散,各郡发兵截之,毁其庐舍。各地羌民和戍兵集中在张掖郡日勒县(今甘肃省永昌县西),揭竿而起,攻亭堠,杀官吏,展开以北地、安定、陇西为中心的起义。“群羌奔骇,互相扇动,二州(并、凉)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将守,屠破城邑”③。东汉王朝即调5万兵会于汉阳,分路出击,滥行屠杀。而羌民“归附既久,无复器甲”,乃“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④,终于击败东汉5万之兵。先零羌的酋豪滇零,趁机于北地(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县西南)建立政权。众羌推滇零为“天子”,封官授印,以丁奚城(今宁夏灵武县东南)为都城。招集武都郡的参狼羌和上郡、西河的羌胡共同作战,并联合以杜琦为首的汉族农民起义,攻取上邦城。势盛时,北据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郡;东至河东、上党、河内;西有陇西、汉阳二郡及金城郡东部;南抵汉中郡西南。【此次起义长达12年,建立了羌人第一个政权,给东汉王朝以很大打击】。
        【羌人起义斗争前后延续100余年,虽然由于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组织比较松散,力量对比悬殊等原因,被东汉王朝残酷地镇压下去,但对推翻腐朽统治的东汉王朝,起了促进作用】,迫使其“驰骋东西,奔救首尾,摇动数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资"。【仅第二、三、四次耗资即达360余亿,无怪乎范晔于《后汉书》中惊呼:“惜哉!‘寇敌’略定矣,而汉祚亦衰焉。”】
        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十二月,越嵛羌封离等以“郡县赋敛烦数”、“长吏奸猾”,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史称“永昌、益州、蜀郡皆叛应封离,众至十余万,破坏二十余县,杀长吏”③。反抗斗争坚持近2年,打击了东汉在西南的驻防力量,迫使东汉将“侵犯蛮夷”的奸吏90人,“皆减死论”;同时有力地支持了西北羌人的大起义。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4-11-24 17:28
        回复
          元人版续后汉书:和熹立而羌胡肆,南风妒而五胡起 邓绥都和贾南风并列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4-11-24 17:29
          回复
            邓绥的哥哥不善战术,被羌人诈降欺骗,害得并凉虚耗,邓绥丧尸喜办给他加官进爵
            《 后汉纪.安帝纪》:冬十一月,车骑将军邓骘与羌战平襄,羌诈降,既而复叛,侵掠边郡,吏民死者无数,并叙(凉)遂虚。十二月,征车骑将军邓骘还京师,遣使者迎拜骘为大将军,诏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以乘马、束帛。
            史官评价对邓氏虞诩的一贬一褒如下
            赞曰:先零扰疆,邓、崔弃凉。诩、燮令图,再全金方,盖勋抗董,终然允刚。洪怀偏节,力屈志扬。
            ——《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邓氏兄妹的制羌无能,到了晋书里也还是没被放过,拿出来扁食
            永初之元,骑都尉王弘使西域,发调羌氐,以为行卫。于是群羌奔骇,互相扇动,二州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将守,屠破城邑。邓骘之征,弃甲委兵,舆尸丧师,前后相继,诸戎遂炽,至于南入蜀汉,东掠赵、魏,唐突轵关,侵及河内。及遣北军中候朱宠将五营士于孟津距羌,十年之中,夷夏俱毙,任尚、马贤仅乃克之。此所以为害深重、累年不定者,虽由御者之无方,将非其才,亦岂不以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疢笃难疗,疮大迟愈之故哉!
            ——《晋书.江统传》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4-11-24 17:36
            回复
              罗世烈.秦汉史话
              但由于他是邓太后的哥哥,打了败仗仍被提升为大将军,还受到极其隆重的接待,当做凯旋的英雄来欢迎。上行下效,这样的军队自然无纪律可言,“士进有独死之祸,退蒙众生之福,此所以临阵忘战而竞思奔北者也”。前进杀敌只会单独送死,随众后退则大家都得活命,所以一上战场便都不想打仗而争着败退逃跑了。
              汉王朝的军队既没有战斗力,边郡地方长官又多是内地人,他们无心战守,纷纷要求迁徙郡县以逃避战祸,邓骘也主张放弃凉州。永初五年,政府正式下令把陇西、安定、北地、上郡等太守治所迁移到内地。这同西汉初年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恰采取了相反的方向。晁错奋斗进取的积极方针为西汉王朝培植了国力,最终得以战胜强大统一的匈奴帝国,建立了历史功勋;而东汉王朝这种苟且偷安的消极方针却损伤了自己,使它在弱小分散的羌人面前也节节败退无能为力,促成了自己的衰亡。加之腐败的东汉政府在具体措施上又非常暴虐,由于边郡老百姓不愿迁徙,政府甚至派兵砍光庄稼,拆毁房屋,破坏积蓄,强迫驱赶民众上路。沿途饥饿疾病流离失散,使得他们大部分家破人亡,幸存的也大多沦为奴婢。正如汉末学者王符所说:“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耳。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这就逼得汉族人民也和羌族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反抗腐朽残暴的汉王朝,这年秋天,汉阳人杜琦等聚合民众占领上邽(guī 归,今甘肃天水),自称“安汉将军”,与羌人联合战斗。汉兵屡战屡败,最后计穷无聊,竟收买叛徒刺客,先后暗杀杜琦、杜季贡、零昌、狼莫等起义领导人,破坏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到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局势才渐渐平静。这一场战争,汉政府用去军费二百四十多亿,战区人民死伤无数,西北地区遭到极大破坏。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4-11-24 17:37
              回复
                自废武功,搞得武备废弛,导致滑贼纵横
                《后汉书.马融列传》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蒷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军事通史:【官无警备,没有巩固的边防,酿成长期边患】,查东汉一朝,武官出身于文吏者为数甚多。赵翼说:“东汉功臣多近儒。”⑤不仅东汉初的邓禹、冯异、贾复、耿弇、祭遵等人”好读书”、“通经术”,后来成为将军,到东汉后期的武官,更是文吏出身者居多。如牟融“少好学,名称州里”而迁为太尉⑥,桓焉以“明经笃行,有名称”,而代王龚为太尉⑦。在有史可查的五十多任太尉中,先文后武者占有很大比例。至于掌握地方军权的太守、令长,也往往多为“四方学士”,通过察举、征辟进入仕途的。文吏掌兵,有利于皇帝集中军权,统一指挥,防止骄兵悍将,“拥兵专制之虞”。但是,在这些文人学士中,除部分有识之士能匡正时弊外,【有相当多的人乃通常只知经学章句,不懂兵要,甚至在观念上轻视军事。如汉安帝时,邓太后临朝,邓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纵横,乖此无备。”①由于他们主张“武功宜废”,不要武备,故反映在边防问题上也就多被忽视,最终未能形成巩固的边防】。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4-11-24 17:46
                回复
                  薛小林:争霸西州:匈奴、西羌与两汉的兴衰
                  王符说得很明白:“太守令长,畏恶军事,皆以素非此土之人,痛不著身,祸不及我家,故争郡县以内迁。至遣吏兵,发民禾稼,发彻屋室,夷其营壁,破其生业,强劫驱掠,与其内入,捐弃羸弱,使死其处。当此之时,万民怨痛,泣血叫号,诚愁鬼神而感天心。”【注汉阳人杜琦、杜季贡、王信领导的汉人起事在此时兴起,与守令极其折残边民的徙郡是有一定关系的。先零羌别种滇零在北地建立政权,与杜琦等连谋合力,羌、汉反抗势力“遂云烝起,合纵连横,扫涤并、凉,内犯司隶,东寇赵、魏,西钞蜀、汉,五州残破,六郡削迹】
                  西州因为羌乱的严重而得到了朝廷的重视,朝廷派出大军前往平叛,邓骘和任尚率领的五营及三河、三辅、汝南、南阳、颍川、太原、上党兵合五万人,后来不断增兵,虞诩说“三州屯兵二十余万人”注,王符说“今数州屯兵十余万人”注;军费开支也非常浩大,“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注;汉廷为了笼络凉土之人还令中央公卿府征辟了彼州数十人,【说东汉朝廷对于羌乱问题持消极态度是不准确的。但是如前文所论,东汉废除郡县武备,百姓忘战日久,郡兵战斗力低下,禁兵虽然稍强,但兵力毕竟有限,还要负责拱卫京师。平羌将领不恤军事,贪腐成风,“诸将多断盗牢廪,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注,皇甫规说“臣每惟贤等拥众四年,未有成功,悬师之费且百亿计,出于平人,回入奸吏”注。【王符说:“今观诸将,既无断敌合变之奇,复无明赏必罚之信,然其士民又甚贫困,器械不简习,将恩不素结,卒然有急,则吏以暴发虐其士,士以所拙遇敌巧。此为将吏驱怨以御仇,士卒缚手以待寇也。】”注所以,自永初以来,将出不少,覆军有五:邓骘败于冀西,任尚败于平襄,司马钧败于丁奚城,马贤败于射姑山,赵冲败于鹯阴河。为了改变西州战场上的劣势,东汉朝廷也顾不得立国以来对西州地方势力的防范限制之术,而不得不逐渐使用西州兵与西州将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4-11-24 17:47
                  回复
                    是邓绥逼反羌人,强征人家远屯西域,引发东汉史上最大的羌乱,羌人手无寸铁就吓得汉兵pgnl,羌人连和起来造饭还不够,甚至在北地建立了政权,自立为天子,与汉庭分庭抗礼
                    至此因为邓绥的不作为,羌乱乱了十几年,边民死伤不计其数
                    后汉书记载:东号子麻奴立。初随父降,居安定。时,诸降羌布在郡县,皆为吏人豪右所徭役,积以愁怨。【安帝永初元年夏,遣骑都尉王弘发金城、陇西、汉阳羌数百千骑征西域,弘迫促发遣,群羌惧远屯不还,行到酒泉,多有散叛。诸郡各发兵徼遮,或覆其庐落。于是勒姐、当煎大豪东岸等愈惊,遂同时奔溃。麻奴兄弟因此遂与种人俱西出塞】。
                    接:
                    先零别种滇零与钟羌诸种大为寇掠,断陇道。时羌归附既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冬,遣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副,将五营及三河、三辅、汝南、南阳、颍川、太原、上党兵合五万人,屯汉阳。明年春,诸郡兵未及至,钟羌数千人先击败骘军于冀西,杀千余人
                    汉军大败,死者八千余人。【于是滇零等自称“天子”于北地,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众遂大盛,东犯赵、魏,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遂寇抄三辅,断陇道。湟中诸县,粟石万钱,百姓死亡,不可胜数】。
                    自羌叛十馀年间,军旅之费,凡用二百四十馀亿,府帑空竭,边民及内郡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4-11-24 17:52
                    回复
                      秦汉史话.潘国基
                      安帝永初元年(107),东汉王朝派骑都尉王弘发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的羌人出征西域。羌人唯恐远征不还,行至酒泉即纷纷逃散。东汉政府发郡兵追击,夷毁羌人的居所,引起羌人的反抗。东汉王朝派邓骘、任尚率五万人镇压,却先后被杀近万人。当时,羌人联合西北诸族,一时势力大盛,并进攻今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羌人锋芒锐不可当,边地郡县的官吏无守战之意,竟要求汉廷迁徙郡县以避难。然而,百姓不愿离开故土,于是又发生官府抢割庄稼,拆毁房屋的举动,加以当时连年旱蝗饥荒,大量百姓转徙离散,死亡及沦为奴婢者超过了半数。
                      永初五年(111)秋,又爆发了汉阳人杜琦、杜季贡、王信与羌人的联合起义,进一步壮大羌汉人民反抗斗争的声势。东汉政府不惜用封侯及重金收买刺客杀害杜琦,后来王信兵败被杀,只有杜季贡继续与羌人零昌部坚持斗争。元初四年(117),当时正与邓遵镇压零昌、狼莫、先零羌人的任尚,又先后收买羌人刺杀杜季贡和零昌。第二年,狼莫又死于邓遵收买的羌人的刀下。零昌和狼莫死后,羌人力量大为削弱,东汉王朝残酷地镇压了三辅(今陕西)、益州(今四川)一带的羌族的起义。【羌族人民坚持十余年的斗争,使东汉王朝损兵折将,军费开支达240余亿,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封建统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4-11-24 17:53
                      回复
                        邓绥时期的流民记载,重徭重税记载
                        《后汉书.郭陈列传》自(安)帝即位以后,频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
                        《后汉书.虞珝传》诩曰:“初除之日,士大夫皆见吊勉。以诩讠寿之,知其无能为也。朝歌者,韩、魏之郊,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百里,【而青、冀之人流亡万数】
                        (永初四年)明年,安定、北地、上郡皆被羌寇,谷贵人流,不能自立。
                        ——《后汉书.虞珝传》
                        ps:有论文提出邓绥时期的赈给是否落实都是个问题
                        (庞)参于徒中使其子俊上书曰:
                        【(永初元年) 方今西州流民扰动,而征发不绝,水潦不休,地力不复。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农功消于转运,资财竭于征发。田畴不得垦辞,禾稼不得收入,搏手困穷,无望来秋。百姓力屈,不复堪命】
                        永初四年
                        参奏记于邓骘曰:
                        今宜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诸陵,田戍故县。孤城绝郡,以权徙之;转运远费,聚而近之;【徭役烦数,休而息之。此善之善者也】。
                        后汉书.五行志:安帝永初元年十一月,民讹言相惊,司隶、并、冀州民人流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4-11-24 17:54
                        回复
                          和帝以后也就是邓绥开始
                          江立华、孙洪涛:中国流民史
                          【东汉王朝从光武中兴到和帝,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和帝之后,东汉政权陷人深深的危机之中,政治极端黑暗,外戚宦官交替专政】。上至朝廷,下至各级地方官,整个官场贿赂公行,贪赃枉法,搜刮民财。豪强势力的膨胀,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宗族、宾客、徒附和奴婢,许多自耕农失去土地,有的变成流民,有的成为豪强地主的依附人口。再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农民更是流离失所。如在安帝一朝19年中水灾即达11次,早灾7次,蝗灾5次,受灾范围达41郡国。153年(永兴元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郡县遭受水灾、蝗灾,有几十万户倾家荡产,流浪在外。
                          《后汉书》关于流民的记载很多,我们举数例以窥全豹:安帝永初元年,“民讹言相惊,弃捐旧居,老弱相携,穷困道路。”⑥“方今西州流民扰动,而征发不绝,水潦不休,地力不复。”“时饥荒之余,人庶流迸,家户且尽。”®永初四年,“三辅比遭寇乱,人庶流冗”®。“安定、北地、上郡皆被羌寇,谷贵人流,不能自立”®。元初二年,“诏禀三辅及并、凉六郡流冗贫人。水建六年,“连年灾潦,冀部尤甚……流亡不绝”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4-11-24 17:54
                          回复
                            羌乱时守城的军官都是内郡迁来的,导致他们根本不想守城,最后的结果是强制百姓迁徙,烧了他们的田地,毁坏他们的财产,迁徙路上又遇到天灾挂了大半,结果邓绥做了什么补救安民措施?强制迁徙百姓伤害百姓,被史官不厌其烦的嘴了两遍
                            后汉书西羌传
                            羌既转盛,而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朝廷从之,遂移陇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刘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戚劫略,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太半。
                            和熹以女君亲政,威不外接。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或以边州难援,宜见捐弃;或惧疽食浸淫,莫知所限。谋夫回遑,猛士疑虑,遂徙西河四郡之人,杂寓关右之县。发屋伐树,塞其恋土之心;燔破赀积,以防顾还之思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4-11-24 17:57
                            回复
                              邓绥制羌花费的这二百四十亿,除了卖官鬻爵,还有哪里来的?当然还有割剥百姓的民脂民膏
                              后汉书.庞参传
                              参奏记于邓骘曰:
                              比年羌寇特困陇右,供徭赋役为损日滋,官负人责数十亿万。今复募发百姓,调取谷帛,衒卖什物,以应吏求。外伤羌虏,内困征赋。遂乃千里转粮,远给武都西郡。涂路倾阻,难劳百端,疾行则抄暴为害,迟进则谷食稍损,运粮散于旷野,牛马死于山泽。【县官不足,辄贷于民】。民已穷矣,将从谁求?
                              没钱?假贷于民,转嫁财政压力啊
                              王符潜伏论:【又放散钱谷,殚尽府库,乃复从民假贷,强夺财货】。千万之家,削身无余,万民匮竭,因随以死亡者,皆吏所饿杀也。其为酷痛,甚于逢虏。寇钞贼虏,忽然而过,未必死伤,至吏所搜索剽夺,游踵涂地,或覆宗灭族,绝无种类,或孤妇女,为人奴婢,远见贩卖,至令不能自活者,不可胜数也】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4-11-24 17: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