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吧 关注:3,435贴子:17,311

回复:【辟谣】邓绥粉这些年发的洗脑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卜宪群:中国通史
东汉军队击败了强大的匈奴人,在漠北燕然山刻石纪功,彰显大汉王朝的威名。但在与西北羌人部落的角逐中,却没有取得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绩,从东汉中期直到东汉灭亡,战争反反复复,始终不断。无数中原男儿抛尸疆场,魂断西北。战争也给东汉王朝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汉安帝时期(106-125年),为平息羌乱,花费二百四十多亿。汉顺帝时期(125-145年)的一场战争又耗资八十亿。而当时,东汉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大约八十亿。这无休无止的庞大军费,自然都出在百姓身上】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4-11-24 19:11
回复
    还有那些古人评价,教授、历史学家评价,原贴还有的,你们补充,我不写了,累死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4-11-24 19:18
    回复
      邓粉承认人家安帝以夷制夷的成果很难是吗?高句丽就是安帝征服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4-11-24 23:08
      回复
        问就是跟安帝无关,破高句丽是夫余王的自主行为,原来一个降夷可以两次来去自如,公然带着军队在远离自个儿驻地的汉朝的边疆潇洒动武,公然干预插手宗主国的边防事物,玄菟的长官跟邓绥一样都是架空了安帝跟夫余王串通好了的,安帝当了19年傀儡
        后汉纪安帝纪:延光元年春夫馀王遣兵助玄菟,使贡献
        秋七月癸卯,京师地震,庚辰,高句丽王乞降
        于凌:秦汉辽东郡防务研究
        延光元年春二月,夫余王遣子将兵救玄菟,击高句骊、马韩、秽貊,破之,遂遣使贡献”,在汉与夫余的夹击下,“高句骊降”。
        蔡讽是史书记载中所见东汉时期第一位战死沙场的辽东太守。根据记载,当时辽东郡的防务形势相当危急。这一时期,高句丽兴起,开始大规模向辽东地区发起军事进攻,辽东郡、玄菟郡是其进击的主要目标。在抵御高句丽进攻中,东汉王朝一度损兵折将,损失大量人员和财产。最终,【中央王朝通过扶持与高句丽为敌、深受其害的夫余政权,解除了防务危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24-11-24 23:50
        回复
          让百姓愤怒到不惜联合羌人起义,反叛汉庭的爱民如子的皇后之冠——和熹邓太后
          王文光:中国民族史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到了东汉,羌人不断发动反抗汉朝的军事行动,东汉花费了巨大人力和财力来镇压西羌。【范晔十分客观地认为,羌人的反抗主要是由于东汉政策出现了失误,再加上用人不当,所以虽然东汉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仍得不到长治久安】,【“自羌叛十余年间,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可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之大】。
          在朝廷与地方少数民族发生冲突的时候,哀牢人常常作为主要的政治力量参加与朝廷的博弈,故《华阳国志·蜀志》说,【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因为越巂郡官员“赋敛烦数”,所以引起了遂久县少数民族的反抗,“永昌、益州及蜀郡夷皆叛应之”,影响相当大】,“众遂十余万,破坏二十余县,杀长吏,燔烧邑郭,剽略百姓,骸骨委积,千里无人”。
          【在东汉明帝、章帝、和帝在位期间(公元58~105年),乌桓都认真保塞,边境无事】。【但是,安帝、顺帝、桓帝时,乌桓一方面接受朝廷安抚,守卫边疆,另一方面不断联合南匈奴、鲜卑攻击东汉的北部边境郡县,从而使北部边境动荡不安】
          马长寿:氐与羌
          金城长史上官鸿建议在逢留河北岸的归义、建威二城附近屯田二十七部。这次屯田规模较大,开始于永元十四年(102年)⑥。屯田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为了恢复西海故郡或扩大金城郡的统治地区至临羌塞外之地①。但五年之后,金城、陇西、北地等郡普遍爆发了羌民反抗汉暴政的战争。在金城者,当煎、勒姐二羌攻陷破羌县;在陇西者,钟羌攻陷临洮县,生擒陇西的南部都尉。更严重的是,“先零别种”滇零羌在北地郡建立了政权。西州起义的烽火既然到处燃烧,河湟地区统治羌民的机构就陷入被包围的状态
          汉阳、安定、北地、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诸郡外,还有并州的西河、上郡,上党三郡,益州的汉中郡,以及直属于司隶的三辅和河东、河内诸郡。从起义到战争完结,前后凡十二年。王符在《潜夫论·救边篇》总结这次战争影响说:“始自凉、并,延及司隶,东祸赵、魏,西钞蜀、汉,五州残破,六郡削迹”。可知这次起义战争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以及对于东汉王朝的摧毁作用之巨,都是空前的。
          正因为滇零政权是既代表羌民利益,同时也代表汉族农民利益的,所以在永初五年的下半年,汉阳郡的一个以杜琦为首的汉族农民起义集团,乃与滇零政权合作,攻下上邽城,最后他们也参加了滇零政权。杜琦和他领导的农民集团是在永初二年起义的②。起义军称杜琦为安汉将军,他的部将有他的兄弟季贡和同郡人王信。
          由于羌民军所反对的不是各郡的汉民,而是同汉羌人民作对的统治阶级,所以当下诏移民时,各史皆记载:“百姓恋土,不乐去旧”。而东汉统治阶级对于不愿南徙、东徙的汉族农民,“遂乃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蹙劫略,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太半”①。由此知强刈田禾,劫掠财产、驱人民于死亡一途的,并不是羌民军,而是东汉的统治阶级。
          【从永初元年至元初五年,羌民的第二次起义和战争凡十二年。在此十多年内,羌民所建的滇零政权自始至终是反抗东汉政府的徭役暴政和民族压迫的。这一政权虽然最后瓦解,但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十多年的战争,使东汉政府的军费用去了二百四十多亿,“并、凉二州,遂至虚耗”①。二是经过这次起义之后,给内地的降羌播下了不断起义的种子】。江统说:“自此之后,余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①,就是指这第二次羌民大起义而言的。
          至于“剽略人物,发冢露尸”,这也要作具体分析,主要是看剽略了哪些人和谁的财物,看发掘了哪一阶级的冢墓,暴露了哪些人的尸体。《西羌传》记载汉顺帝时,东、西羌大合,“又烧园陵,掠关中,杀伤长吏”。段颎所云剽人发冢,即指此事。

          那么,只准皇帝派兵杀戮西羌,不准西羌烧发园陵、杀伤长吏,这算什么道理呢?而且在永初五年(111年),为了迁徙郡县之故,统治阶级强迫陇西、安定、北地、上郡四郡的汉民南移,至于“发屋伐树,塞其恋土之心;燔破皆积,以防顾远之思”。然则破坏人民生产、生活资料者,不是羌民,而是东汉统治阶级自己。【安帝永初二年(108年),汉阳诸羌南入益州,安帝遣中郎将尹就出兵讨羌,蜀人不堪其扰,为之作谚语曰:“虏来尚可,尹来杀我”①。谁“剽略人物”,在人民心目中是一目了然,不容任何诡辩或捏造】。
          卜宪群:中国通史
          东汉军队击败了强大的匈奴人,在漠北燕然山刻石纪功,彰显大汉王朝的威名。但在与西北羌人部落的角逐中,却没有取得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绩,从东汉中期直到东汉灭亡,战争反反复复,始终不断。无数中原男儿抛尸疆场,魂断西北。战争也给东汉王朝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汉安帝时期(106-125年),为平息羌乱,花费二百四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8楼2024-11-25 01:08
          回复
            李学勤:话说中国大历史
            东汉末年,朝政昏暗,社会危机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被迫揭竿而起,聚众起义。从安帝到灵帝年间,各地就发生了大小六十几次起义,震撼着腐朽的东汉王朝。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24-11-25 01:23
            回复
              徐卫民、梁安和:秦汉研究2020
              军事方面而言,和熹邓后主政时,罢西域都护,其后西羌、乌桓、鲜卑、南单于先后叛乱。
              总而论之,东汉历史可分为五期:光武帝时期为政权重建期;明帝、章帝、和帝时期为政权稳步发展期;殇帝至顺帝时期为政权由盛转衰期;冲帝至灵帝时期为政权衰败倾颓期;少帝至献帝时期为政权名存实亡期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24-11-25 01:54
              回复
                第一个称太皇的是窦漪房,不是邓绥
                《史记.儒林列传》
                【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後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1楼2024-11-25 09:43
                回复
                  邓绥并非是第一个让先帝嫔妃享受藩王待遇的太后,明德马皇后也让明帝后宫嫔妃享受了藩王待遇,
                  《后汉书·皇后纪》
                  及帝崩,肃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诸贵人当徙居南宫,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绶,加安车驷马,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2楼2024-11-25 09:43
                  回复
                    还有邓绥粉故意模糊概念,吹的什么邓绥搞了第一个女子学校,让无数傻子以为女人在东汉就可以入学读书了,而且以为成为了制度?
                    首先邓绥搞得是诸侯王子女同校,是纯粹的贵族学校,其次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女子学校是清朝末期建立的,更有我辈楷模,清朝英雌瓜尔佳.惠兴为了保住女子学校喝下毒药,人家都没几个人吹,邓绥整的诸侯王男女同校也配拿来吹?
                    邓绥整的诸侯王子女学校:
                    后汉书.皇后纪:六年,【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朝夕入宫,抚循诏导,恩爱甚渥。
                    而且也仅仅就这俩诸侯王的女儿入学而已,同期的诸侯王可不止这俩,其他诸侯王女儿没有这个入学待遇
                    来看史料,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校是清末建立的
                    清史稿.列女传:【光绪季年,创立女学】。逾年,赀不足,校将散,乃饮毒具牍上将军,自陈以身殉校。且言曰:“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非乐死,不得已耳!”既死,将军瑞兴与巡抚张曾敡奏闻,赐“贞心毅力”额,众为集赀扩校,以“惠兴”名焉。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3楼2024-11-25 09:44
                    回复
                      来看看后汉书的记载,除了邓绥执政前十年有过她节俭的好评,基本都是负评。
                      卖官鬻爵被后汉书嘴
                      同一本书《后汉书·孝安帝纪》:三公以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
                      论曰:孝安虽称尊享御,而权归邓氏,至乃损彻膳服,克念政道。然令自房帷,威不逮远,始失根统,归成陵敝。【遂复计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答天眚】。既云哲妇,亦“惟家之索”矣。
                      天灾寇乱就推给三公,开以这种可笑理由免去别人官职的先河
                      (张禹)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
                      (张禹)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 (尹勤)以太常南阳尹勤代为司空。
                      勤字叔梁,笃性好学,屏居人外,荆棘生门,时人重其节。后以定策立安帝,封福亭侯,五百户。【永初元年,以雨水伤稼,策免就国】
                      安帝即位,以定策封龙乡侯。食邑千一百户。其年以灾异寇贼策免,就国。【凡三公以灾异策免,始自防也】。
                      后汉书记载邓太后自废武功,搞得武备废弛,导致滑贼从横
                      《后汉书.马融列传》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蒷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4楼2024-11-25 09:57
                      回复
                        牛逼了,我的邓姐,邓粉还意淫加戏说邓绥因为反对班昭写女诫,流放她,明明邓姐才是鼓励贞节牌坊的封建先行者
                        郑师渠、许殿才:中国文化通史
                        春秋战国时代,男女之间关系比较宽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用法律维护贞节。汉承秦制,继续提倡贞节,并大力予以表彰,开始将节烈与否当作评价妇女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尺,把毁灭人性的所谓“贞操带”套在了妇女身上。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诏赐“贞妇顺女帛”。【东汉安帝元初六年(119年)诏赐“贞妇节义十斛,甄表门闾,旌显厥行”。用名利引诱女性作贞妇、节妇。这一行动在当时虽然收效甚微,如汉代妇女改嫁、再嫁有相当的自由等。但它对后世影响甚大,后世帝王多效仿这一办法,力表旌节,使之成为残害妇女的重要手段】。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24-11-25 15:54
                        收起回复
                          东汉第一个由政府官方主持的通过物质奖励,鼓励女人守贞洁的掌权者就是邓太后,而且邓绥一人就整了两次
                          后汉书安帝纪:
                          元初元年春正月甲子,改元元初。赐民爵,人二级,孝悌、力田人三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民脱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谷,人三斛;【贞妇帛,人一匹】。
                          二月己卯,日南地坼。
                          (元初六年)乙卯,诏曰:“夫政,先京师,后诸夏。《月令》仲春‘养幼小,存诸孤’,季春‘赐贫穷,赈乏绝,省妇使,表贞女’,所以顺阳气,崇生长也。其赐人尤贫困、孤弱、单独谷,人三斛;【贞妇有节义十斛,甄表门闾,旌显厥行】。”
                          (延光元年)三月丙午,改元延光。大赦天下。还徙者,复户邑属籍。赐民爵及三老、孝悌、力田,人二级;加赐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贞妇帛,人二匹】。
                          《后汉书:孝顺孝冲帝纪》永建元年春正月甲寅,诏曰:“先帝圣德,享祚未永,早弃鸿烈。奸慝缘间,人庶怨讟,上干和气,疫疠为灾。朕奉承大业,未能宁济。盖至理之本,稽弘德惠,荡涤宿恶,与人更始。其大赦天下。赐男子爵,人二级,为父后、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流民欲自占者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贞妇帛,人三匹】
                          后汉书桓帝纪:建和元年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诏三公、九卿、校尉各言得失。戊午,大赦天下。赐史更劳一岁;男子爵,人二级,为父后及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贞妇帛,人三匹】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24-11-25 16:19
                          回复
                            元初六年邓绥还在诏书里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
                            乙卯,诏曰:“夫政,先京师,后诸夏。《月令》仲春‘养幼小,存诸孤’,季春‘赐贫穷,赈乏绝,省妇使,【表贞女’,所以顺阳气,崇生长也】。其赐人尤贫困、孤弱、单独谷,人三斛;贞妇有节义十斛,甄表门闾,旌显厥行。”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8楼2024-11-25 16:23
                            回复
                              邓姐不止通过物质奖励,她也是东汉第一个,唯一一个用名誉物资双重奖励引诱妇女,鼓励妇女守贞,并且影响后世了,真是恶心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9楼2024-11-25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