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912贴子:11,367,950

回复:千言大赋:《梅魂赋》鲁韵/近创/新体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蝴蝶采了这个春天
(原创现代诗235)
(月剪曦楼\2025-2江苏)
那场春雨
在苦寒中酝酿了许久
终于解下最后一件罗衣
用湿润的眼眸
去凝视隐隐约约的春天
一束红梅
捂不住暗藏的娇艳
用含苞待放
映红那久违的笑脸
隔着山水遥远
那个带着伤归来的孤雁
用孤独的笑声
挑开花骨朵里的香甜
没有雪花片片
洁白的云
被系在山峦腰间
一滴清泪
悬挂在丛林之巅
找不到望眼
天空很蓝
把梦的低语
播放给一条苏醒的鱼
用懵懂无知
把种子洒在河草边缘
沉睡了半生的蝴蝶
把褶皱的翅膀轻轻舒展
为了那缕花香
不在乎多高多远
所有的苦痛都不顾不言
只想拥抱湿润的花瓣
在那个薄雾的清晨
迎着露珠的呼唤
最后一次缠绵
《曦楼细语》:不管看见还是看不见,春天都在一点点复原,远方的河远方的山,天上的那抹蓝,都在暗示着已经走进了春天,春暖花开已经到了眼前,吸一口春风的甜软,看蝴蝶在枝头和花香缠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4楼2025-03-15 19:04
回复
    莫言:一个人不联系你,也不拉黑你,只有一个原因
    (四十而丽/2025-3)
    这个世界上,最冷漠的告别,不是拉黑删除,而是从此沉默无言。有人不再联系你,不是遗忘,而是没必要;有人不删不拉黑,不是怀念,而是根本不在乎。
    没有突然的远离,只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真正的告别,从不需要仪式
    别再天真地以为,不拉黑、不删除,就代表心里还有你。成年人最狠的方式,是连解释都懒得给。曾经的无话不谈,如今成了无话可说;曾经的推心置腹,如今变成了客套寒暄。
    你不找,他不理,你以为是彼此都忙,实际上是感情早已凉透。别骗自己了,没回应的主动,都是廉价的讨好。
    沉默,是心寒后的体面
    这个世界上,最深的绝望,不是争吵,而是沉默。
    当一个人连吵架的欲望都没有了,那就是心彻底死了。
    当一段关系连争执都不值得了,那就真的走到了尽头。
    不联系,不是冷漠,而是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不拉黑,不是期待,而是根本懒得计较。成年人最大的默契,就是你不找,我不打扰,谁都不欠谁的。
    爱是积累,失望也是
    别再自欺欺人地认为,对方只是忙而已。真正在乎你的人,再忙都会回你消息;真心想见你的人,再远都会找机会来见你。世界上最可笑的事,就是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
    感情里,没有无缘无故的走远,只有忍无可忍的放弃。每一次忽视,都是压垮关系的一点点重量;每一次冷漠,都是在亲手把感情推向深渊。别等到满腔热情变成一身疲惫,才明白感情最怕的,是消耗和敷衍。
    放下,是对自己最大的成全
    不属于你的感情,就别再死守着不放。一个连回你消息都敷衍的人,怎么可能把你放在心上?别再执着了,时间最会骗人,但也最不会骗人,谁真正在乎你,日子久了,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远离消耗你的人,珍惜值得的人。不是所有的关系都值得修补,也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回到从前。成年人最体面的做法,就是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回头,而是向前
    能同行一程已是幸运,若终究要分别,也别再回头张望。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让你在感情里患得患失;真正珍惜你的人,不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选项。
    该断的断,该放的放,错的人别留,烂关系别缠。余生很贵,把时间和温柔,留给值得的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5楼2025-03-15 21:23
    回复
      鬼谷子百岁顿悟:权谋不如清净,清净不如无为,无为不如忘我
      (浮生归墟/2025-3云南)
      引言:云深不知处,百年证道心
      他是战国烽烟中最神秘的剪影,是诸子百家外独悬苍穹的孤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破连横困局,孙膑坐轮椅指点千军,庞涓伏马陵万箭穿心——这些搅动时代的惊雷,皆源自他掌心一缕清风。
      隐居鬼谷一百二十八载,世人称他“谋圣”,史书却只留下“鬼谷先生”四字。直到鹤发苍然时,他在岩壁上刻下终极箴言:执念权谋者困于局,心向清净者见天地,顺应无为者得永恒,身至忘我者化自然。
      一、权谋之桎梏:翻云覆雨手,反成局中子
      初出云梦山时,鬼谷子曾以《捭阖策》为剑,欲斩世间混沌。他教弟子“量权揣势”,授“飞箝之术”,看苏秦以三寸舌戏诸侯于股掌,观庞涓以兵法书卷起魏武卒狼烟。
      然孙膑被剜膝时,他抚着竹简苦笑:“世人只见谋略裂帛断金的锋芒,却不见执棋者的指尖早已血迹斑斑。”当张仪用“连横”破尽六国合纵,最终却被秦王猜忌驱逐,他焚毁《反应篇》叹道:“权谋如毒酒,饮时痛快,醉后穿肠。”
      今人职场中计算KPI如同列国征伐,殊不知《鬼谷子·谋篇》早有预言:“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最高明的布局者,从不在棋盘上留下自己的指纹。
      二、清净之觉醒:卸甲云梦泽,松涛洗剑鸣
      五国相印沉入汨罗江那年,鬼谷子封了纵横阁。晨起采药时见山雾聚散,忽觉半生谋算竟不如一片流云通透。他在《本经阴符七术》中写道:“神欲静,心欲宁,志欲定。”
      楚王遣使以九鼎为聘,他指着石缝中盛开的野兰反问:“可闻幽香?可染尘埃?”使者不解,他却笑而不语。次年楚怀王入秦被囚,世人方悟:清净不是避世,而是如明镜悬空,照见兴衰而不染尘埃。
      正如他在《持枢》中所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当商鞅在咸阳被车裂、李斯在东市叹黄犬时,云梦山的晨钟依旧与山雀共吟。
      三、无为之道枢:星垂平野阔,江流石不转
      百岁寿辰那日,弟子见他在观星台撒豆成阵。北斗西移时,豆阵忽如江河奔涌;启明东升时,又似云雾消散。“此谓‘无为而治’。”他拾起一粒豆,“不推则不动,不引则不自来。”
      秦将白起夜袭鬼谷,三千铁甲入山后竟困于迷雾七日。待粮尽撤退时,发现每个岔路口都刻着他们家中老母的名字。鬼谷子抚须对月:“用兵的最高境界,是让战争消弭于未起之时。”
      他在《揣篇》中早已点破天机:“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无为,是看透强弱转化的天道,如庖丁解牛般游刃于世事纹理之间。
      四、忘我之化境:身随枯叶落,心与秋水明
      一百二十八岁寒露夜,鬼谷子召集弟子观天象。当荧惑守心的血光染红夜空,他忽然大笑:“该忘了。”话音未落,《鬼谷子》十三篇在青铜鼎中化作青烟。
      “师父毕生心血!”弟子痛哭。他蘸着露水在石上写道:“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次日晨,樵夫见他独坐悬崖,白发与云海共舞,身姿如老松将倾。
      三日后,众人在溪边寻到他遗留的葛衣,衣襟上墨迹未干:“吾魂归天地时,春草正离离。”后来张良在博浪沙刺秦失败,逃至云梦山见此句,忽悟“功成身退”的真谛。
      结语:破局四重天,何处觅真我?
      鬼谷子用百年光阴铸就的智慧阶梯,至今仍在叩问世人:
      沉溺权谋者,如蛛网缠身,越挣扎越窒息;
      守住清净者,若潭中观月,风雨不扰其明;
      践行无为者,似顺水行舟,暗礁自成风景;
      抵达忘我者,已化作清风,来去不着痕迹。
      当现代人在“内卷”狂潮中焦虑时,不妨听听云梦山深处的回响:“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真正的智者,从不用力生活,而是如四季般自然而然地生长、绽放、凋零、重生。
      正如鬼谷洞前那株千年银杏——春来捧出新绿不炫耀,秋去撒尽金黄不留恋。它记得所有战争与和平,却只把故事刻成年轮里的细密涟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6楼2025-03-16 09:0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7楼2025-03-16 14:45
        回复
          这种写法较少见,诗意深远,评张二棍诗歌《拆长城》
          (现代诗吧/格命草)
          ~~~~~~~~~~~~~~~~~~~~~~
          《 拆 长 城 》
          (文/张二棍)
          把长城拆开。把城墙、门楼、瓮城,依次拆开
          拆成一堆堆砖瓦,一副副榫卯,一粒粒钉子
          拆出其中的铁匠,木匠,泥瓦匠
          再拆。拆去他们的妻儿、老小、乡音
          拆。拆去他们枯镐的一生。拆去他们身上的
          血泡,鞭痕,家书。用苛捐,徭役
          用另一道圣旨,拆。拆,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
          一个口号,接一个口号。来,把长城拆开
          把宫阙拆开,把宋元明清拆开,把军阀拆开
          一路拆。把大厦,把流水线,把矿井
          统统拆开。拆出那些铁匠、木匠、泥瓦匠
          拆出他们身体里深埋的,长城、宫阙、运河
          拆出他们身体里沉睡的陵寝、兵马俑、栈道
          拆出他们伤痕累累的祖先
          拆出他们自己。拆出你,我
          拆出我们,咬紧牙关
          涕泪横流的子孙
          ~~~~~~~~~~~~~~~~~~~~~~
          赏析:
          今天分享的这首张二棍的《拆长城》,诗歌的整体结构是有新意的,从诗题到诗歌正文皆采用动宾结构句式,将庞大的长城拆得七零八落,就像解剖一样,卸下每个部分。拆完墙体建筑,再拆人,再拆历史,再拆像长城一样的建筑,再拆先辈和子孙。最后,诗人仿佛拆出了一个个真相。拆出了人间疾苦,而这苦难全都被底层人尝尽。诗人之所以竭尽全力地拆,或许最后拆出的是相同身份的一个个人。从“拆长城”到最后“涕泪横流的子孙”,这像是一个拆不完的苦难。诗歌结构句式统一,表面看似一个个虚实意象的罗列,内部思想和无尽的信息不知不觉在读者脑海生成。这就是诗歌的动人之处,下面具体来分析下。
          如果对张二棍的诗歌有足够的了解,基本可以判断出其诗的描写主体和叙事风格。这首诗依然聚焦的是弱势群体,不过是从现代延伸到了历史的各朝各代,在时间上,主体范围扩大了,而在主体苦难的感受上,却是大同小异的。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幸福的人都相似,不幸的人遭遇各不相同。
          先来看前面拆长城部分。把长城拆开,拆出了一堆砖瓦、榫卯、钉子,拆出了劳苦大众及其妻儿老小和乡音,他们枯槁的一生,就是时代底层人民的缩影,被迫离乡背井,归乡遥遥无期,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也可看作悲剧的一角。修长城造成了无数人间悲剧,与这相关的一系列决定是否有违民意呢?他们是否心甘情愿地去筑长城呢?为何受苦受难的皆是底层人民?这都是值得思考的。一个拆字,将真相还原。宏伟壮丽的背后,是苦难和血泪堆积而成,是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人,具体的感觉。
          接着,诗人进一步扩展诗歌内容“用另一道圣旨,拆”。继续拆各个朝代,从历代拆到到现代,然后从具体的庞然大物,拆解身体里的庞然大物,从具体意象对虚拟意象的转化,就是从肉体到思想的升华。到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咬紧牙关/涕泪横流的子孙”,这暗示的是无止尽的痛苦忍耐,又落到了子孙后辈身上,就像一个无底黑洞。这也充分说明了苦难没有尽头。
          诗人用特殊的方法解读历史,以史为鉴,展开联想,将古往今来连成一体,极大的扩展了诗歌的感知空间和对常识的认知。诗人选择站在弱势群体的一方发声,不仅为自己呐喊,也为广大底层呐喊,在宏伟的背后藏着对弱者的压榨,古今皆然。诗人通过拆解历史,拆出了一个群体的悲哀,而且这悲哀仍然在继续着。这首诗看似名词的堆叠,诗的真意也从这些词语体现。这种写法比较少见,体现了诗人文字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个人认为是一首不错的诗。您觉得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8楼2025-03-16 19:49
          回复
            《 时 运 赋 》
            (冷为峰2018年)
            生命伊始,沧海纵横。天地常暗,日月常明。人有旦夕祸福,世有圆缺阴晴。漫漫其修亦远,攘攘其欲或空。醒醉沧桑几度,沉浮时运几成。
            运去自背,时来自通。孔丘受厄而不辍,太公闲钓而有恒。项羽先灭秦之雄,背江而刎;刘邦后建汉之伟,盖世而崇。虽是布衣,陈胜有鸿鹄之志,但为宰相,秦桧有鼠目之评。冯唐抱志不遇,李广到老无封。村夫诸葛兴邦,非独谋略;布衣元璋开国,多赖运程。天王亡于骄奢之内,闯王败于旦夕之中。胯下成韩信之辱,府上疏苏秦之庸。陆游空有济世之志,杜甫憾有爱民之情。非运尽没桑梓,逢时频出杰英。
            福兮祸倚,祸兮福从。花草遇旱而萎萎,枯树逢雨而葱葱。平原亦出起伏之势,高山亦呈平缓之形。虎有落平川之失,鸡有上梧桐之荣。幼童哭于虎口,浅水困于蛟龙。鸡犬有声,飞不过壁;燕雀无志,凌以至空。君子有寄人篱下之况,小人有作威堂上之凶。选错行而碌碌,嫁对郎而融融。酒绿舞享乐之末,欲壑近铁窗之行。布衣曾出于望族,达官亦生于贫农。万贯乃身外之物,一床本榻上之宫。富不过三代,运难保一生。财富未必心富,人穷未必志穷。时运有转,贵贱有终。
            渺渺广宇,悠悠层云。四季有序,五曜有循。智者晓盈虚之数,达人掌阴阳之门。兰亭筵罢,梁园尘湮。山野吼风,声悷[lì]百壑之鬼;渔樵唱晚,酒泣八瀛之神。有志须识时下之运,有心当惜眼前之人。嗟夫,作歌于皋岭,吟咏于晨昏。看惯潮生月落,微风不才,以掷此文也。
            ~~~~~~~~~~~~~~~~~~~~~~
            作者简介
            冷为峰,日照市工程检测咨询集团副总经理(原日照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副站长),工程技术研究员;日照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赋会副主席;中国辞赋网超级版主、特邀评论员。中国诗歌春晚“全国十佳辞赋家”。被授予国家一级诗人荣誉称号,入国家诗人档案;《北京大学赋》被200多网站转发;因北京大学赋接受人民网专访。孔子赋被350多家官网、媒体转发,孔子赋被中国书法家书法,参加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内外巡回展出,永存在孔子博物馆。代表作:京都赋、北京大学赋、孔子赋、黄鹤楼赋、阴阳赋、世界赋、中华赋、齐鲁赋、日照赋、日照奎山赋、日照甲子山赋、日照水库赋、人生赋、水赋、日照文明赋、日照茶赋、姜太公故里赋、端午节赋、时运赋、中秋节赋、爱莲赋、将进酒。有些赋被勒石以刻。在全国获诗词征文大奖400余次;在各种媒体及刊物发表诗词1000余首,创作古体格律诗词3000余首,辞赋75篇;兼有歌曲、新诗、楹联、古代散文等文学创作,作品3200篇有余。出版《黄海涛声》、《长河流韵》、《芒鞋留痕》、《微风草吟》四部诗词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49楼2025-03-17 08:03
            回复
              淇奥漪漪:
              《 时 运 赋 》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然天有晦明之变,地有寒暑之易,人岂无穷达之数乎?昔太史公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今试以三才之道,论时运之枢。天不得时,则日月蒙尘;地不得时,则草木凋零;人不得时,则英雄困厄。此非虚言,乃乾坤之实录也。
              一、天地人合之时运
              昔《易传》云:"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昔者夸父逐日,虽勇迈古今,终困于时序;精卫填海,虽志坚金石,难敌潮汐之律。此天时之不可违明矣。管子曰:"不务天时则财不生",故神农尝百草必待春生,大禹治洪水必顺水性。
              地运之说,载于《周礼》:"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壤。"昔宋人揠苗,虽殷勤终致枯槁;楚人刻舟,虽机巧终失宝剑。此地理之不可逆彰矣。范蠡三徙成名,非惟才智,实得陶朱之地利;诸葛六出祁山,非乏良谋,实困蜀道之艰难。
              至于人命,《孟子》有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昔姜尚垂钓渭水,八十遇文王;韩信受辱胯下,而立拜大将。此非人力可强为也。然《中庸》云:"君子居易以俟命",非谓坐待时来,乃谓修身以待。
              二、时势命运之玄理
              太史公于《货殖列传》有精辟之论:"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诚至理。观夫春秋五霸,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岂尽人事?实乃时势使然。齐桓公"尊王攘夷"得时,故能九合诸侯;楚庄王"问鼎中原"违时,终成画饼之憾。
              佛家因果之说,尤重时节因缘。《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昔玄奘西行,若非贞观盛世,焉能成就壮举?鉴真东渡,若无海波暂息,岂可传法东瀛?
              道家贵自然之道,《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非不知济世,实明时不可为;张良从赤松子游,非不愿封侯,实晓功成身退。
              三、守正道以待时势
              孔子周游列国,虽惶惶如丧家之犬,终不改其志。故《论语》云:"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此谓守正。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虽三遭贬谪,终成千古名臣,此待时也。
              昔者勾践卧薪尝胆,非徒忍辱,实待天时;苏秦刺股苦读,非惟勤学,乃候运至。司马温公《资治通鉴》载光武中兴事,尤重"时来天地皆同力"之妙。昆阳之战,陨石助阵,岂偶然哉?
              四、乘时势定当奋起
              《周易》革卦有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昔商鞅徙木立信,借孝公求变之时;王安石变法图强,逢神宗锐意之机。虽成败殊途,皆明时势之要。
              然《韩非子》有警:"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观胡服骑射之改,赵武灵王得时;熙宁新法之败,王介甫失势。故智者如范蠡,既能助越灭吴,亦能三散千金,此真通晓时变者也。
              五、尽人事自然昆成
              《荀子》曰:"制天命而用之",非谓逆天,实指顺应。张衡造地动仪,非改天道,乃测天时;蔡伦造纸术,非违自然,乃利人事。此所谓"尽人事以听天命"之真义。
              昔太史公遭宫刑之祸,乃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东坡居士谪居黄州,反得"赤壁二赋"传世。此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时运玄妙,岂可遽断?
              【结语】
              嗟夫!时运之道,幽明难测。然《尚书》有云:"天难谌,命靡常",非教人束手,实勉君子"终日乾乾"。昔孔子困于陈蔡,弦歌不辍;阳明谪居龙场,悟道不休。此乃真知命者也。
              今之世人,或怨时运不济而自弃,或待天命垂青而懈怠,皆失中道。当记《菜根谭》箴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如此,则时来不必骄,运去不必忧,方是通达之士。
              诗曰:
              日月轮转本无常,草木荣枯自有章。
              英雄未必皆得势,竖子岂能尽称王?
              渭水垂纶待圣主,南阳抱膝候明光。
              劝君莫作冯唐叹,且种梧桐引凤凰。
              诸君观此,当知时运之道,非可强求,亦非可坐待。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达者乘势而兴。然则时与命孰重?运与势孰要?守正待时与造势而为,何以权衡?愿闻高论。
              (淇奥漪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1楼2025-03-17 12:26
              回复
                《 塞 漠 雪 》
                (驶向一江秋)
                霜峰裂穹天山寒,草枯云翻叠层峦。
                胡笳吹落祁连月,征泪化作漠海澜。
                雪覆黄沙埋秦镞,风撕赤帜卷唐幡。
                千年烽火燃未尽,一夜梨花满贺兰。
                忽破穹庐矢如雪,美人金帐失朱颜。
                单于弯弓射雕处,天倾地裂雪崩前。
                银絮纷扬压雕鞍,枪影刀光漫无边。
                冰河倒悬星斗碎,士卒嘶哑腿臂残。
                孤城堞影摇北斗,羌笛裂云破楼兰。
                血沃荒原凝紫脂,马革裹尸勒燕然。
                汉军白发覆锈甲,阴风啾啾鬼哭绵。
                原野苍茫马骨瘦,将军卸剑泣长安。
                瀚海浮舟载商旅,驼铃摇碎玉门关。
                融冰润化丝绸路,残阳滴血染荒原。
                白骨曝野成新冢,青史几行墨未干。
                谁见楼台歌舞地,独留寒光照废栏。
                ~~~~~~~~~~~~~~~~~~~~~~
                这是一首边塞诗,以边塞雪这一典型景象抒写战争与和平。诗中有战争的激烈,有丝绸之路的脚印,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悲壮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的荒凉、战争的残酷以及历史的沧桑。
                “霜峰裂穹天山寒,草枯云翻叠层峦”
                开篇描绘了边塞的严寒景象,霜雪覆盖的山峰仿佛要撕裂天空,草木枯萎,云层翻滚,层峦叠嶂,给人一种荒凉、肃杀的感觉。
                “胡笳吹落祁连月,征泪化作漠海澜”
                胡笳是古代边塞的乐器,吹奏出悲凉的曲调,吹跑了月亮。征战的士兵流下的泪水,化作了沙漠中的波涛,象征着戍边无尽的悲伤与苦难。
                “雪覆黄沙埋秦镞,风撕赤帜卷唐幡”
                黄沙被雪覆盖,掩埋了秦朝的箭镞,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战争的遗迹。风撕扯着红色的旗帜,卷起了唐朝的军旗,暗示着朝代的更迭与战争的延续。
                “千年烽火燃未尽,一夜梨花满贺兰”
                千年的战火仍未熄灭,而一夜之间,大雪覆盖了贺兰山,象征着边塞的苦寒。
                “忽破穹庐矢如雪,美人金帐失朱颜”
                边塞战争突然爆发,箭矢如雪般飞来,打破了宁静的穹庐(帐篷),美人在金帐中失去了往日的容颜。
                “单于弯弓射雕处,天倾地裂雪崩前”
                单于(匈奴首领)弯弓射雕的场景,象征着敌人的勇武与战争的残酷,天倾地裂、雪崩将至,预示着战争的灾难性后果。
                “银絮纷扬压雕鞍,枪影刀光漫无边”
                雪花如银絮般纷飞,压在雕鞍上,枪影刀光遍布战场,无边无际,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休止的杀戮。
                “冰河倒悬星斗碎,士卒嘶哑腿臂残”
                冰河倒悬,星斗破碎,象征着天地的混乱与战争的毁灭性。士兵们嘶哑呼喊,腿臂残缺,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与士兵的苦难。
                “孤城堞影摇北斗,羌笛裂云破楼兰”
                孤城的城墙影子摇曳,仿佛天地也在动摇,羌笛声撕裂云层,汉军攻破楼兰,象征着战争的胜利。
                “血沃荒原凝紫脂,马革裹尸勒燕然”
                鲜血浸透了荒原,凝结成紫色的脂膏,马革裹尸,象征着战士们的牺牲与战争的残酷,此句用典“燕然勒功”。
                “汉军白发覆锈甲,阴风啾啾鬼哭绵”
                汉军的白发覆盖着锈迹斑斑的铠甲,阴风呼啸,仿佛鬼魂在哭泣,象征着战争的漫长与士兵的老去。
                “原野苍茫马骨瘦,将军卸剑泣长安”
                原野苍茫,马骨瘦弱,将军卸下剑,哭泣着望向长安,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与对和平的渴望。
                然后由战争场景转向丝绸之路场景。
                “瀚海浮舟载商旅,驼铃摇碎玉门关”
                瀚海(沙漠)中浮舟载着商旅,驼铃声摇碎了玉门关的宁静,象征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历史的变迁。
                “融冰润化丝绸路,残阳滴血染荒原”
                融化的冰雪滋润了丝绸之路,残阳如血,染红了荒原,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循环往复。
                “白骨曝野成新冢,青史几行墨未干”
                白骨暴露在荒野,成为新的坟墓,青史(历史)上只有几行字,墨迹未干,象征着循环往复的历史无情。
                “谁见楼台歌舞地,独留寒光照废栏”
                最后一联对全诗进行了总结,以景结情,曾经的楼台歌舞之地,如今只剩下寒光照耀着废弃的栏杆,弥漫着无限的沧桑和历史的沉重感。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2楼2025-03-17 17:44
                回复
                  (接上文Ai写对比)
                  我把这首《塞漠雪》喂给DeepSeek,然后给它下了一个指令:“仿照这首诗写一首同主题的诗,要求水平超过原诗。”
                  DeepSeek写的诗水平如何?比我写得好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
                  DeepSeek的:
                  《塞漠雪·新赋》
                  万星啮骨裂冰原,铁色苍穹倒悬山。
                  寒潮漫过汉时堞,吹落唐幡作纸钱。
                  祁连月刃剜碑碣,大漠沙锥凿箭瘢。
                  千年血浸丝绸脆,一夜雪崩埋贺兰。
                  孤城啮齿吞北斗,玉门商骨锈苔斑。
                  将军甲胄生铜绿,戍卒瞳中燃磷烟。
                  白骨堆成星象阵,黑风撕碎雁门关。
                  谁见阴山射雕手,独对冰川理箭弦。
                  冰河无声蚀剑戟,残阳凝血染旗幡。
                  驼铃摇碎丝绸路,胡笳吹裂翡翠湾。
                  征魂犹系长安柳,战马空嘶青海湾。
                  忽闻穹庐裂帛声,梨花万树凋玉鞍。
                  瀚海浮舟载冷月,荒丘列阵如史编。
                  白骨曝野字迹灭,青史翻页墨痕鲜。
                  楼台歌舞化流霰,金戈铁马成云烟。
                  有人独坐昆仑巅,手捧雪砂读苍天。
                  朋友们,你觉得我的《塞漠雪》水平如何?和DeepSeek的《塞漠雪·新赋》相比,哪首诗水平更高一些?欢迎分享高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3楼2025-03-17 17:48
                  回复
                    毫不避讳地说,这是一首绝好的诗,评苇岸诗歌《三月》
                    (现代诗吧/格命草)
                    ~~~~~~~~~~~~~~~~~~~~~~
                    《 三 月 》
                    (文/苇岸)
                    三月是远行者上路的日子
                    它们从三月出发
                    就像语言从表达出发
                    歌从欢乐出发
                    三月连羔羊也会大胆
                    世界温和,大道光明,石头善良
                    三月的房间最空
                    孩子们遍地奔跑
                    老人在墙根下走动
                    三月使人产生劳动的欲望
                    土地像待嫁的姑娘
                    三月,人们想得很远
                    前面有许许多多要做的事情
                    三月的人们满怀信心
                    仿佛远行者上路时那样
                    ~~~~~~~~~~~~~~~~~~~~~~
                    赏析:
                    正值三月,读作家诗人苇岸的这首《三月》再适合不过,个人感觉这是一首非常富有激情的诗。阳春三月,带给人的是生机和希望,诗人以这样的诗歌内核,展现了一幅幅生动且有生命力的画面,让诗意在三月飞翔,读着这样的诗,无形中就被感染了。特别是当下的三月,经过一冬的沉寂,人们都跃跃欲试,希望一展身手,身边的邻居、亲朋、好友皆已在远行的路上,或已经到达目的地了。相信各位身边的人大概如此。这或许就是阳春三月的意义,大家都很自觉地行动起来。而诗中,正是表达了这层意思,只是用了比较诗意化的处理方式,读起来很有意味和激情。因此,这首诗特别适合朗诵,能给人无穷的力量。下面,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的那份生命冲动。
                    诗歌开头就以远行者的姿态描述三月的状态,诗人定义三月用远行者来形容,这就有了诗意了,三月在诗人眼里是一个动态的,进行时的,因而,是活泼有生命象征的,进而说明了三月的特别之处。接着,诗人说“它们从三月出发”,像语言从表达出发,歌从欢乐出发,这样的联想,比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达观和对三月本质的言说。带给人向上的精神和出走的信心。
                    接着,诗人又说“三月连羔羊也会大胆/世界温和,大道光明,石头善良”,羔羊的大胆,就像是在说三月催发本能的冲动,连动物都有变化,更不用说人了。接着三个主谓偏正结构的短语并列,给人一种敞亮的氛围感,仿佛做任何事都能前途无限,这表现的是一种力,鼓励人们采取行动,不要犹豫,要大胆上路,很有气场和鼓动性。
                    然后,诗人以房间最空为例,表现三月的可能性,意欲叫人们去填充三月,与三月撞个满怀,三月不应空空如也。诗人用“孩子们遍地奔跑/老人在墙根下走动”,来说明三月是多么富有生机和活力,就是叫人们动起来,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连孩子和老人都有动的欲望,更何况其它年龄段的人。
                    接着又说“三月使人产生劳动的欲望/土地像待嫁的姑娘”,这样的诗句就像金句一样,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用劳动和土地展现生机和欲望,非常有振奋人心的作用。读到这样的句子,内心会产生莫名的惊艳感,由衷地赞叹!
                    最后,诗人对三月定了性,人们在此时,想得很多很远,仿佛有做不完的事情,在等着人们。只要不闲着,就有更多的可能,通过想象,人们仿佛在内心将一件件事完成,越想就越信心满满,仿佛一切都将实现。这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一种信心满满的状态,诗人把这样的状态比喻成远行者上路的样子。这就是在暗示人们,不要只停留在想象,要上路,要行动,只有行动才有结果,想象只是空想。
                    诗人的这首三月,是富有能量的,语言朴实有生机,在思想上更是能触动人。这首诗就像一首战歌,鼓舞人们前行,去实现梦想,去完成心中的愿望,大胆行动才有结果。诗歌首尾呼应,造成一种循环之势,仿佛无穷无尽的力量轮转着,给人动力。因此,非常赞赏诗人的才情,毫不避讳的说,这是一首好诗。您觉得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4楼2025-03-17 21:08
                    回复
                      白马帅哥:
                      《 古 稀 抒怀 》
                      古稀回首意无穷,
                      岁月匆匆疾如风。
                      昔日豪情随梦远,
                      当年壮志过眼空。
                      繁华散尽皆成幻,
                      争名夺利笑人生。
                      旧梦牵怀常感慨,
                      青春逝去叹衰翁。
                      白发苍颜忆旧事,
                      人生时光快如钟。
                      半生拼搏皆如梦,
                      一世追求是曾经。
                      从忆纷纭道不尽,
                      思绪万千意朦胧。
                      回头望向来时路,
                      冷暖悲欢一念中。
                      书生意气随风逝,
                      人情世故冷如冰
                      旧念萦绕长嗟叹,
                      独坐江边看日升。
                      半世奔波身心倦,
                      一生劳碌功未成
                      雄心不再容颜老,
                      壮志难酬心如烹。
                      旧梦重温多感叹,
                      酸甜苦辣意交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5楼2025-03-18 08:25
                      回复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当你活明白时,你已经老了
                        (子墨文学2025-3河北)
                        作者:子墨
                        人生若旅,岁月如川。我们在这漫长的旅途中跋涉,探寻着世间万象,追逐着心中的憧憬。
                        然而,总有一种幽思如影随形,那便是:当你活明白时,你已经老了。此乃人生一大憾事,宛如秋夜之残荷,徒留凄美与惆怅。
                        一、回忆往昔,大多是懵懂与错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的这一警世之句,恰似晨钟暮鼓,回响在岁月的长河。
                        回首往昔,青春年少之时,我们恰似那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的词句,道尽了年少时的懵懂。
                        往昔岁月,多少人在懵懂中虚掷光阴。古有仲永,五岁能诗,才思敏捷,名震乡里。
                        其父利欲熏心,携仲永四处炫耀,仲永亦沉醉于一时之荣。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众人的赞誉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他们未能深悟人生需持续精进,徒耗天赋。
                        随着年岁增长,仲永之才如春花凋零,终成庸人。
                        于现实生活之中,吾辈又何尝不是如此?
                        年轻之际,吾等为功名利禄奔波,为浮世繁华所诱。
                        忙于社交酬酢,困于职场纷争,鲜少驻足沉思人生之真意。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我们在忙碌中错失了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错过了涵养内心的良机,如同置身迷雾,盲目奔逐。待雾散梦醒,惊觉已偏离正道甚远,而大好年华已悄然溜走。
                        二、在岁月匆匆中,总会有迟来的觉醒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岁月匆匆,不容挽留。
                        当历经生活的风风雨雨,岁月的沉淀或许会在某一瞬间触发心灵的觉醒。
                        杨绛先生,饱经人生沧桑,于暮年之时领悟生活真谛。
                        她深知“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在历经世事后,她看淡名利,回归内心的宁静,专注于对人性与知识的探寻。然而,虽有深刻感悟,却因年事已高,诸多心愿难以达成。
                        环顾四周,不乏此类之人。中年或晚年之际,仿若大梦初醒,开始反思往昔。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可此时,身体已不复当年之勇,时光亦所剩无几。
                        欲弥补对家人的亏欠,然家人已渐行渐远;想重拾昔日梦想,却力不从心。
                        这种迟来的觉醒,伴随着无尽的遗憾,恰如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喟叹。
                        三、人生最终的感悟,就是珍惜当下
                        人生至憾,莫过于此。年少时,光阴充裕,精力充沛,却懵懂不知珍惜;待参透人生真意,却已岁月迟暮,机会寥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潜之言,振聋发聩。此警示吾辈,于人生之旅,不可盲目逐流,需不时停歇,审视生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这句诗,告诉我们要以一种淡然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
                        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珍视与家人相伴的时光,珍视追逐梦想的每一个机会。
                        莫待白首之时,徒叹往昔之错过,而应于人生各阶段,用心体悟生活之美,探寻人生之意义。
                        故而,人生之路,不可逆转,时光之轮,滚滚向前。
                        虽无法使光阴倒流,但可从这一憾事汲取智慧。愿吾辈珍惜当下,用心感受生活的点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我们积极面对人生,在有限的时光里,减少遗憾,以饱满的热情书写人生华章,如此,方能在走向暮年之时,心怀欣慰,而非抱憾终身。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6楼2025-03-18 08:32
                        回复
                          美国传奇诗人,独树一帜,评艾米莉•狄金森《亲爱的三月,请进》(现代诗吧/格命草)
                          ~~~~~~~~~~~~~~~~~~~~~~
                          《亲爱的三月,请进》
                          (文/艾米莉•狄金森)
                          亲爱的三月,请进
                          我是多么高兴
                          一直期待你光临
                          请摘下你的帽子
                          你一定是走来的
                          瞧你上气不接下气
                          亲爱的,别来无恙,等等,等等
                          你动身时自然可好
                          哦,快随我上楼
                          有许多话要对你说
                          你的信我已收到,而鸟
                          和枫树,却不知你已在途中
                          直到我宣告,他们的脸涨得多红啊
                          可是,请原谅,你留下
                          让我涂抹色彩的所有那些山山岭岭
                          却没有适当的紫红可用
                          你都带走了,一点不剩
                          是谁敲门?准是四月
                          把门锁紧
                          我不爱让人纠缠
                          他在别处呆了一整年
                          我正有客,却来看我
                          可是小事显得这样不足挂齿
                          自从你一来到
                          以至怪罪也像赞美一样亲切
                          赞美也不过就像怪罪
                          江枫 译
                          ~~~~~~~~~~~~~~~~~~~~~~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美国传奇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亲爱的三月,请进》。读诗前先简单了解下诗人,她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25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30年,生前只发表过7首诗,死后留下诗歌1800多首,其诗才被出版,并被世人知晓,名气极大。她描写大自然的诗篇在美国家喻户晓,常被选入童蒙课本。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象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从介绍可以看出,诗人的个性相当独特,这或多或少影响着其创作风格。在赏诗前,还需要感谢江枫先生的翻译,正因为有他这样的翻译家,读者才能欣赏到更多国外的诗歌,不甚感激。下面,就其创作风格,来解读下这首《亲爱的三月,请进》。
                          此诗分为三小节,先看第一节。第一句被用作了诗歌标题,这是取标题的技巧之一,外国诗比较常见,国内诗人效法的也不少。这样的技法起到对诗歌的统领及强调主题的作用,值得一学。读这节诗,可以感受到诗句的轻快、活泼、自然,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三月请进家门,用非常关切,亲昵的口吻与三月对话,仿佛老友故人的到来。三月在诗人的眼中,不是虚拟的,而是具体的,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让三月可视可感可触,活脱一个生命的象征。
                          第二节,仿佛像插叙一样,写三月在来诗人家的途中发生的一切,这展现了诗人富有独特个性的想象力,并且完全将三月人格化了。当三月到来时,先是收到三月的信,这像是一种礼节。接着,诗人提到鸟和枫树的反映,“他们的脸涨得多红啊”,这是为三月的到来而兴奋的状态描写。说明三月不仅受到人的欢迎,更是受到大自然的欢迎。接下来,又将注意力放到自然的山山岭岭上,诗人说她涂抹色彩的紫红被三月带都走了,仿佛在暗示三月的结束,预示了分离。这里紫红的消失,像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没有了前面鸟儿和枫树那脸涨红的风采。
                          第三节,诗人的情绪波动更加明显了。四月的到来,诗人将其比拟人在敲门,而诗人却有意拒绝四月的到来,并且说了几点理由,这让诗歌非常具有戏剧色彩。诗人的独白,像在表演话剧一般,将读者带入那种情境之中。因此,显得诗人非常俏皮,天真可爱。诗人用责备的语气表达对四月的不满,在诗人的眼中,身外的一切自然之物,不管虚实,都像人一样亲切。这种感受力,可能来源于诗人的敏锐感知力和孤独所致,形成独特的诗歌表现力。最后三行“自从你一来到/以至怪罪也像赞美一样亲切/赞美也不过就像怪罪”,诗人将怪罪和赞美等同起来,表明诗人在内心同样是欢迎四月的到来的。和三月的到来完全是不同的状态,这也体现了诗人创作的表现力之丰富,想象力之奇敏。
                          这首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三月四月写得出神入化,并且用话剧独白的形式,展现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情感真切,自然流露,非常具有感染力。那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非常亲切,很能吸引读者,并调动读者的情绪和注意力,跟随诗人一同体验这样一个多彩的春天。整首诗,也是一种美好心境的体现,说明诗人对大自然是无比热爱和亲近的。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7楼2025-03-18 11:33
                          回复
                            《哲学入门的八个纲要》
                            (仰之行之)
                            2025-2一云南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流派叫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又分为庸俗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另有一种哲学派别有时承认物质第一性,有时承认意识第一性的叫二元论,二元论最终必然滑向唯心主义。
                            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 的突出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它的特征是三维性,即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
                            没有离开物质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
                            三、运动缘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内部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诸多矛盾,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变化是矛盾的不平衡状态引起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导致对立面的转化,导致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对立又称斗争性,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又称同一性,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一是指相对位置的不变,二是指事物处于质的稳定状态的一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相对静止,不承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形而上学是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的。
                            五、在事物的诸多矛盾中,起支配作用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它规定和左右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式和方向。其中主要的矛盾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又称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无事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即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的事物、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发展过程,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都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六、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是辩证法,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辩证法包括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加以说明。质量互变规律是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七、哲学是世界观,它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概括。哲学又是方法论,辩证法是其基本内容。哲学还是认识论,它把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实现了认识论意义上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以具体的理论、政策、计划的方式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在改造现实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认识。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第二次飞跃,这次飞跃更有意义,也是更重要的一次飞跃,因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世界是为了追求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客观的。真理分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个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认识真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是为了绝大数人的利益服务的。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公开申明是为人民大众改造客观世界,进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服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认为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同时理论又要转过来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种能够不断发展的活的理论,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阶级性标志着它仍然是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理论体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8楼2025-03-18 18:01
                            回复
                              三种哲学思维,让你对哲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逆向思维2025上海)
                              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跨越时空与文化的界限,探索着有关人类存在、知识、道德、社会和宇宙的根本问题。尽管哲学的分支众多,且观点纷繁复杂,但所有的哲学思维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几种核心的思维模式。理解这些思维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哲学世界中找到脉络,获得系统的认知。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三种哲学思维:怀疑主义思维、辩证思维和存在主义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不仅深刻影响了哲学的发展脉络,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三种思维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从哲学的视角获得一种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一、怀疑主义思维:追求知识的边界
                              怀疑主义(Skepticism)是一种对于知识、真理甚至现实本身持怀疑态度的思维方式。怀疑主义者认为,人类的感官、理性和经验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客观世界,所有的知识都有其局限性。怀疑主义的根本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一问题通过历史上的哲学家,尤其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如苏格拉底、笛卡尔和休谟等人的思考,逐渐成为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怀疑主义的思维框架下,怀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用于检验我们的认知是否可靠。最著名的怀疑主义观点之一来源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笛卡尔通过彻底怀疑所有的知识,包括外部世界的存在,最终只能确定自己的思维活动是不可怀疑的,从而构建出自我意识的基础。这种怀疑主义思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知识必须是绝对可靠的,任何形式的不确定性都值得怀疑。
                              怀疑主义思维不仅在哲学史上引发了深刻的讨论,还在现代科学方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科学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不断怀疑、验证和推翻已有的理论。正如卡尔·波普尔所言:“科学的进步是通过不断的假设和实验来证伪旧的理论。”怀疑主义的思维不仅在哲学中有深远影响,也在现代社会中成为我们思考和探索新知识的重要工具。
                              然而,怀疑主义思维也面临一定的挑战。过度的怀疑可能导致知识的虚无主义,使我们对一切真理产生质疑,从而陷入思维的死胡同。正如怀疑主义哲学家皮尔士所指出的,过度怀疑会使我们无法建立任何实用的信念和行动。因此,怀疑的艺术在于保持适度的怀疑,并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去接近真理的核心。
                              (未完待续 一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61楼2025-03-18 2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