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有些玩,确实需要钱。
然而,人生不需要钱的事情,实在也很多,漫山花开,一个会心的微笑,云开云散,一个从心释然的表情,蹲下来看蚂蚁搬家,静候一株昙花的绽放,都是玩。
有钱才能玩的,是消遣,没钱也能玩得很开心的,是境界。
08
人间烟火气,少不了美食打底的生活。
王世襄喜欢做饭,而且做得很好。
少年的时候,家里有厨师,但王世襄经常跑进厨房,认真跟着学习。
他说:
幼年读书之余,我喜欢进厨房去看厨师做莱,那时我家的家厨,多是从各地请来的名师,技术十分高超。
在他们的指点下,我常常上灶,煎炒熘炸,样样都行。各帮莱,我都学,做菜的兴趣越来越浓,交了不少厨师朋友。
顽童汪曾祺,烧菜一绝,是美食界的扛把子,他能说,能玩,还会写。
有一次,几人约好在黄永玉家聚餐,说好每人做一道菜,其他人都精心准备,最起码不会太潦草,可王世襄扛着一捆葱就去了。
他就用这捆葱,做了一道焖葱,其他的菜,都黯然失色。
有时候,有朋友请王世襄去家里做几个菜,他自己拿着食材,拿着配料,就去了。
一桌子美食,总是一扫而空。
就连爱吃的汪曾祺,都不得不服,他说:
学人中真正精于烹饪的,当推北京王世襄。他以此为乐。
玩到极致处,成不成功已经不要紧了。
然而,那些真正将一件事情玩到极致的人,往往又都是成功的。
可王世襄,几乎将自己玩的东西都玩到了极致,
做饭,他折服了朋友们的胃。
他玩了很多年蛐蛐,最后写成了《蟋蟀谱集成》。
他玩葫芦,玩得很精,一本《读匏器》,成为所有葫芦玩家的学习手册,就连那些资深的葫芦藏家,也绕不开这本书。
后来,他成了明清家具的玩家,他不是拿那些古董来炫耀,而是深入研究,写了几本书:
《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萃珍》。
他什么都玩,玩什么,都玩到极致。
七十多岁的时候,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为了玩,为了喜欢的东西,他舍得花钱,千金难买喜欢,金钱有价,热爱无边,他还舍得吃苦,舍得花时间。
很多人玩就只是玩,玩过之后,只剩空虚,这些人玩着玩着,就玩废了。
王世襄玩着玩着,就完成了一代大家。
有人说:
王世襄是玩物成家,成一代大家。
清华大学的教授尚刚说:
在当代玩家中,王世襄是最通制作、最知材料、最善游艺的一位。
大收藏家张伯驹也曾感叹:王世襄是个天才。
玩到极致,就是贴近灵魂,去做喜欢的事情,深深扎根进去。
09
很多人玩着玩着,会产生一个对物质的执念,这个执念一旦产生,人就会有很多烦恼。
杨澜在采访王世襄的时候,就问他:
当您精心收藏多年的家具被运走时,您当时的什么样心情?
王世襄说:
“对文物的占有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它们的研究和欣赏。这些东西,由我得之,最终又由我遣之。岂不就是一个最圆满的结束?”
对此,他不执著,所以很多年前,他主动将文物送给国家,坦然去做自己,并不为此感到痛苦。
在这世间,很多痛苦,都是因为执着,怕失去,怕失败,我们怕的东西越多,能困住我们的东西也就越多。
2009年,王世襄去世,很多人感慨: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驾鹤西去,京城空余鸽哨声。”
香港作家董桥哀叹:“这样的老人,以后没有啦,没有啦”。
世间再无王世襄。
10
很喜欢极致这个词。
这世间之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王世襄把人生玩到了极致,遇到苦难的时候,他也在玩,因此,即便在苦难的人生里,他回馈给人间的,依然是快乐和好玩。
生活是一锅五味杂陈的大杂烩,王世襄却用玩的态度,将各种味道弄得恰到好处。
他认认真真地老去,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
而这世间太多的人,慌忙潦草的老去,到时候日子一天天还过得没滋没味的。
因此,读王世襄,就是一种享受,是一束可以照进心灵的光。
(文|不有趣灵魂)









有些玩,确实需要钱。
然而,人生不需要钱的事情,实在也很多,漫山花开,一个会心的微笑,云开云散,一个从心释然的表情,蹲下来看蚂蚁搬家,静候一株昙花的绽放,都是玩。
有钱才能玩的,是消遣,没钱也能玩得很开心的,是境界。
08
人间烟火气,少不了美食打底的生活。
王世襄喜欢做饭,而且做得很好。
少年的时候,家里有厨师,但王世襄经常跑进厨房,认真跟着学习。
他说:
幼年读书之余,我喜欢进厨房去看厨师做莱,那时我家的家厨,多是从各地请来的名师,技术十分高超。
在他们的指点下,我常常上灶,煎炒熘炸,样样都行。各帮莱,我都学,做菜的兴趣越来越浓,交了不少厨师朋友。
顽童汪曾祺,烧菜一绝,是美食界的扛把子,他能说,能玩,还会写。
有一次,几人约好在黄永玉家聚餐,说好每人做一道菜,其他人都精心准备,最起码不会太潦草,可王世襄扛着一捆葱就去了。
他就用这捆葱,做了一道焖葱,其他的菜,都黯然失色。
有时候,有朋友请王世襄去家里做几个菜,他自己拿着食材,拿着配料,就去了。
一桌子美食,总是一扫而空。
就连爱吃的汪曾祺,都不得不服,他说:
学人中真正精于烹饪的,当推北京王世襄。他以此为乐。
玩到极致处,成不成功已经不要紧了。
然而,那些真正将一件事情玩到极致的人,往往又都是成功的。
可王世襄,几乎将自己玩的东西都玩到了极致,
做饭,他折服了朋友们的胃。
他玩了很多年蛐蛐,最后写成了《蟋蟀谱集成》。
他玩葫芦,玩得很精,一本《读匏器》,成为所有葫芦玩家的学习手册,就连那些资深的葫芦藏家,也绕不开这本书。
后来,他成了明清家具的玩家,他不是拿那些古董来炫耀,而是深入研究,写了几本书:
《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萃珍》。
他什么都玩,玩什么,都玩到极致。
七十多岁的时候,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为了玩,为了喜欢的东西,他舍得花钱,千金难买喜欢,金钱有价,热爱无边,他还舍得吃苦,舍得花时间。
很多人玩就只是玩,玩过之后,只剩空虚,这些人玩着玩着,就玩废了。
王世襄玩着玩着,就完成了一代大家。
有人说:
王世襄是玩物成家,成一代大家。
清华大学的教授尚刚说:
在当代玩家中,王世襄是最通制作、最知材料、最善游艺的一位。
大收藏家张伯驹也曾感叹:王世襄是个天才。
玩到极致,就是贴近灵魂,去做喜欢的事情,深深扎根进去。
09
很多人玩着玩着,会产生一个对物质的执念,这个执念一旦产生,人就会有很多烦恼。
杨澜在采访王世襄的时候,就问他:
当您精心收藏多年的家具被运走时,您当时的什么样心情?
王世襄说:
“对文物的占有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它们的研究和欣赏。这些东西,由我得之,最终又由我遣之。岂不就是一个最圆满的结束?”
对此,他不执著,所以很多年前,他主动将文物送给国家,坦然去做自己,并不为此感到痛苦。
在这世间,很多痛苦,都是因为执着,怕失去,怕失败,我们怕的东西越多,能困住我们的东西也就越多。
2009年,王世襄去世,很多人感慨: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驾鹤西去,京城空余鸽哨声。”
香港作家董桥哀叹:“这样的老人,以后没有啦,没有啦”。
世间再无王世襄。
10
很喜欢极致这个词。
这世间之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王世襄把人生玩到了极致,遇到苦难的时候,他也在玩,因此,即便在苦难的人生里,他回馈给人间的,依然是快乐和好玩。
生活是一锅五味杂陈的大杂烩,王世襄却用玩的态度,将各种味道弄得恰到好处。
他认认真真地老去,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
而这世间太多的人,慌忙潦草的老去,到时候日子一天天还过得没滋没味的。
因此,读王世襄,就是一种享受,是一束可以照进心灵的光。
(文|不有趣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