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99贴子:2,996,796

回复:《帛书老子》总纲随便写写,随便看看 首先要说一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三十六章 知不知,尚矣……
略过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8楼2020-06-09 12:50
回复
    第三十七章……
    略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9楼2020-06-11 11:50
    回复
      第三十八章 勇于敢则杀………
      前面说过勇不是现代汉语勇敢的勇,是有能力“用”,那么什么是敢呢?敢相当于自恃而力为,结果就是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一次失败往往满盘皆输。勇于不敢,根本不失,随曲就直,用的目标不变,但掌握主动权,则栝。
      天之所亚,所是居处和趋向,亚,书中同样有一句,“水善……居众之所恶”亚与恶,同根同源,亚相当于“不出于户”的极致了,前面说了,天地以浴神联系万物,万物演化归于天,天象无刑,天之道,利而不害,就是因为亚,故,天不战而万物为之战,天不言而万物为之言,天不生而万物有无之相生也,生生不息。弹而善谋,弹,反也者道之动也,天与万物间反而动,可谓弹,谋,计于未知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亚而无为,万物弱而用,其用无穷,故曰弹而善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20-06-11 12:56
      收起回复
        第三十九章 若民恒是不畏死……
        如果民众认定了某种信念或需求而且不畏死,比如宗教或吃饱肚子,用杀戮和死亡来对待他们,威胁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民众被禁锢于某种信仰、信念或追求,陷于死地,那么制定这种信仰或信念并以此利用民众,有所为者,吾将得而杀之。那谁又敢这么做呢?若民众恒于某些追求和得到,而又害怕陷于死地,也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么司之者主此,不可越俎代庖。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20-06-11 17:47
        回复
          第四十章………
          略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20-06-11 17:55
          回复
            第四十一章人之生也……
            这章只说下“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首先什么是胜,胜不是单单指斗争胜利,有力于朕为胜,什么是朕呢?如船舵之掌控船,有能力掌控、把握、引导之是为胜,如趮胜寒,心趮而身寒,心掌控身体。什么是强?强就是根深氐固,故兵强则不能把控,兵者凶器,伤人伤己,兵强则以杀伤为是,不可抑制,用兵者和兵本身均失去了控制和自控,必然恃凶反噬。木强则根深氐固,生生不息,故恒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20-06-11 18:15
            回复
              第四十二章 天下之道……
              张弓者也,不是人张弓射箭的状态,而是张制弓弦,后面的高者下者对应着弓弦和弓背。天下之道,从后文可知,是天之道和人之道的统合一体。
              什么是有余?什么是不足,五千言讲来讲去就是讲道德,不知道为什么解老的人总喜欢附会,扒拉些历史的佛教的儒家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往里塞,熬成鸡汤,自己感觉很可口。有余,不足,书中都有,脩之于家,其德乃余,不足前面已经说过了,有余不足关键不就是德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20-06-12 12:17
              回复
                损不是损害,奉不是奉献,闻道日损,奉是尊奉的意思。“”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 这句对应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本文开始就说过,万事万物都是叠加态,无论自然还是人文。上德,是从整体的视角来说,比如一个家庭,家庭中的父亲他不但是一个个体,而且是一家之主,作为一家之主,他必须“不德”以包容家中每个个体,以此把握家庭整体之德,而同时他作为一个个体,不失德,以天下为源泉,作为其德的根基,这样无有之间,上下有无成为一体。有余而有以取,什么是“取”?以无事取天下,百省皆属耳目,聖人皆咳之,这就是取,而不是获取忠心财货。前半句就是,德有余而上,上而从整体上有之以取其众。奉于天者乎,这就是下德不德,是以无德,作为整体之母(有名万物之母),也不能失去根源,天下是本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20-06-12 12:39
                回复
                  第四十三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受邦之言句,(言句不是诟病的意思), 是胃社稷之主,前文说过强大者居下,守柔(守柔曰强),能够容纳邦国之各个部分、各个个体之言之意,而为正,就是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天下王为天下守,天下纷纷,此起彼伏,为天下守,虽纷纷,其根不坏,“”复众人之所过”,则天下虽过而不蹶。正言若反,若不完全是好像的意思,是有选择性的意味,反反为正,正言取于反,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社稷主,天下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20-06-12 13:13
                  回复
                    第四十四章 和大怨……
                    什么是大怨?就是双方的立场在根本上已经难以调和,比如阶级斗争,比如宗教信仰,这样的情况下和大怨,也只是表面功夫,其微也易散,问题改解决的时候不解决,和稀泥,在表面的和缓之下,必然汹涌着更强烈的对立和互相摧毁,一旦爆发,必然更加猛烈,更具毁灭性,而且对双方,对整体来说都不是好事。所以不能和大怨,而应该右介,什么是右介?用兵则贵右,右介既为非和平的手段,甚至于消灭一方以达到目的。既当此时势,便不能责于人,把问题留个别人,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勶,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章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以无德而同天道之运化,而有德以介,所以这个介,不是勇而敢,也不是赴汤蹈火舍我其谁,而是内外如一,始终不能忘记,天下,天道才是最大的力量源泉。同天道而介,介之于无,为之于未有,孰能与之争?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尊道贵徳既善人,与天地同德,与大道相然,则无为无不为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20-06-12 18:07
                    回复
                      第四十五章 道可道也……
                      道法自然,是不是在道之背后还存在个“自然”?然,也就是燃,发生反应,自然,自己和自己发生反应而变化,法,不断的发现差异距离而不断的变化就是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如何法自而然呢?帛书中有一段话,“道,渢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則恒无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名於大。”道既小又大,大小之间取法而自然。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20-06-13 09:45
                      收起回复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第二个道,既不是言说,也不是导领,两个道均是道之本意,只是一个是道之小,一个是道之大,道可道也,可是动词,可就是容许,确定其存在性,道小中含大,可大,道大而容小,可小,故道可道也,前文说过,道源于未知,“”吾不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其大其小,也只是人的认知途径,认知无极限,道亦无极限,故非恒道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20-06-13 15:13
                        回复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道,可道也,
                          可:许可;同意;准许
                          道看上去,不咋地,很弱,可有力,道被授予被强有力的决定,后面也语气强化
                          非恆道也;
                          然后出现翻转非否定,角度啪拉长,在恒这儿一看,不行也,语气跟着强化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对应名也很弱,被挑选,授予名帖上去,外在杠杠的
                          然后又翻转,非,拉长放恒这儿一看,不行也,语气跟着强化也
                          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无名,万物初始的本来的样子而已么
                          有名外在光耀很响亮辐射,不得了当上万物的母亲了,嘿嘿
                          在恒的角度看不行,但是在有名和无名对比的角度相差大了
                          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所以,恒,没有欲望的状态,才不管相差大不大
                          没有欲安静不显露的状态呢,是在观察他蒙住双眼游戏当中的微妙
                          另一种状态,恒有欲喽,对应后面字多个所,噭不是其嗷,是其所嗷
                          恒有欲会发生反应显露哦,是在观察他在的那个地方发出嗷~嗷~嗷~
                          放这个声音象征母承接生这个事,生生不息,恒这样观察的
                          有名要是碰上了那完了,万物的母亲,他在的那里也嗷~,叫一下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有无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玄了还有玄
                          众眇,都蒙住看不见的不外显微妙的門
                          門,后面有讲門, 知道是玄牝之門么
                          用比对方式讲恒道,最后一句也是承接开启道经部分
                          一点领悟,一笑了之。


                          IP属地:浙江111楼2020-06-26 23:20
                          收起回复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名”一点都不简单,要深思再深思,名我们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意识对世界和人的“照见”,本文开篇已经说明了,一朵花,经由不同的意识照见阐述,其内容是不同的。包括数学、物理定律、公式、经济学、社会人文等等等等,都在这个范畴之内,意识对世界和人的阐述不可能是绝对的。还有一种名可以说是意识本身的运作方式,我们的意识常常以这些方式运作,对比、因果、归纳、演绎、辩证等等,但即使对于最严谨的演绎法,依然存在问题,比如“白马非马”,白马能不能被包含?1+1是不是等于2?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在演绎法的基础的能不能找到契合?一切是线性的还是叠加的?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是因果的还是非因果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大真的就比小大?多真的就比少多?我们意识运作的判断基础都可能存在问题。所以我们的意识的运作方式及其背后的依据也不是绝对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20-06-28 12:59
                            回复
                              这两个名之间存在“可”的关系,这两个名都不是绝对的,所以非恒名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20-06-28 1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