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99贴子:2,997,009

回复:《帛书老子》总纲随便写写,随便看看 首先要说一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情是胃复命,情,一次次的历经并回归根本,通过对“情”的酝酿、消化、吸收,从而复命,胃不是谓,这要注意。复命,什么是命,命也就是“我与世界的融合联系”,融合的层次越高,越是不会“甚好解”,也就越是能把握“自我”的一切,融合层次越低,越是象无头的苍蝇,逐水的浮萍,随波逐流,茫然无措。就好比网络,根结点的流量和权限是偏远的终端结点无法可比的。复命就是对命的一次次回归,也就是自化。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楼2020-10-05 15:06
回复
    复命常也,我们从生到死,就是不断的与世界联系和交换、交汇,不断的回归命,使之升华,这就是常,常并不是什么客观规律,知常明也,帛书里好几个地方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明”,到底什么是明,还是需要自己去体会实践。知常容,也就是明乃容,和前面的”至虚極也”呼应,容不只是眼睛看的到,心里能接受,容必须消化吸收,“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见到听到,融汇于心,融汇于“明”,才是容。容乃公,容万事万物之私,明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明白私生于公,复归于公,容之大乃见其公。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4楼2020-10-09 17:04
    回复
      公乃王,王得一而以为正,王当然不是“国王皇帝”,和政权没关系。一生二,二归于一,得一则王,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必贵矣而以贱为本,高是视角,视野覆盖更大范畴,覆盖整体,高不是空中阁楼,不是“何不食肉糜”,必以下为基,这个高是由下而来的。贵不是地位也不是出身,贵是“价值”,价值核心,社会的价值核心,人类的价值核心,这个价值不是源于定义君子,贤不肖,这个价值必源于“贱”,源于整体中所有个体的价值认知。王得一,高与下本为一体,贵与贱本为一体,美与恶本为一体,善与不善本为一体,天地与万物本为一体,我与世界本为一体。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5楼2020-10-10 12:02
      回复
        王乃天,王得一而以为正,天得一以清,王为正,还是出发于人类的视角,以人类整体价值为立足点,而天必然以天下为立足点,人类只是万物之一,天象无刑,天清而无物,天清以象,象天下而天下自刍。天乃道……,后面就算了吧,本人最多达到知常容,差距太大,体会不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6楼2020-10-10 13:08
        回复
          第六十一章,大上,下知有之………
          大上,不是太上,下知“有”之,比如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这里的有相当于凭借,用运,大上,比如阳光、空气、水,道,这里没有什么皇权帝王,解老要放开心怀,书中明明没写,千方百计附会,又何必解老呢?信不足,案“有”不信,信不足的根源就是“有”不信,比如“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襄臂而乃之”,对于不信不能包容而寻求根源返归于己,反而用利诱和恐吓等手段达到目的,那么这个不信必然会永远存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7楼2020-10-10 13:27
          回复
            第六十二章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这章简单,案也就是摆在台面上,证据确凿,案有仁义,也就是“有仁义”,就是大道废的罪魁祸首,仁义本来很正常,人类社会自然萌发,自然存在,而”有仁义”就不同了,有仁义就是用仁义作为社会标杆,以此而是非,这就是对社会的禁锢,对人性的绑架,故大道废。后面基本是一样的逻辑,快和伪不能用现代汉语解释,快,缺心也,心是意识与世界联系的中枢,缺心也就是两者不能联系在一起,所以才会把“圣人”之言奉为真理,把重的铁球先落地奉为真理,这个根源就在于,“有大伪”,也就是对“圣人”之言不可质疑的尊奉,对经验、对一时、一事的绝对化。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楼2020-10-12 17:53
            回复
              第六十三章 絶聲棄知,民利百
              負……
              首先一个问题,要不要声和知?原文有“大音希声,以不知知邦”,看来声和知还是需要的,这里绝声弃知,不是要绝弃声和知,而是绝而声,弃而知,也就是回到音而得其声,回到不知而得其知,因为非恒道也,非恒名也。民利百负,天之道,利而不害,民利则民不被声知局限、禁锢,民各有一片小天地,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方向。百负则是指民摆脱了声和知的局限、禁锢、崇拜,重新衡量“价值”,就能够实事求是,综合自身与所处所在,立足于实际。民利百负,则社会自然而然,可持续发展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9楼2020-10-30 12:16
              回复
                后面两小段和前面的逻辑相同,就没必要解释了,解释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就是见归于素,抱朴就是抱归于朴,什么素?素是底色,见素也就是不能“好解”,偏执于一端,不见其“玄同”。什么是朴,朴也就是生生不息的根本,抱朴,根本不能丢,不能执着于细枝末节,执着于一时一事,而丢了持续发展的根本。少私寡欲,私相对于利,也就是掌控,对人、事、财物的掌控,少一分掌控,则多一分自然。寡欲,寡是分散的,人人天生有欲,百种千般,相互平衡,欲没有错,但若过度执着于一端,则失衡而自陷。社会也一样,社会价值体系如果执于一端,上贤、上财、上“神”、上“自由”,则会让社会价值扭曲失衡,人人相争,陷于自相攻伐。寡欲则人人各所其欲,整体平衡自然。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0楼2020-10-30 1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