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99贴子:2,996,796

回复:《帛书老子》总纲随便写写,随便看看 首先要说一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十八章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即使看懂了整部《帛书老子》那也只是知,唯有自脩方能明。明民而为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善复为妖也,必然泥沙俱下,美言奠行大行其道。将,导也,愚,禺之心也,禺也就是抓住未知的线索,愚就是心中始终埋藏着未知世界的线索,明白一切已知的现象均源于未知。愚之于民,则民对于知就有了辨别能力,美言、奠行、妖鬼自然不能横行做怪。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0-06-05 17:38
回复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难治并不是民难治理,难,危难,罹难,民困顿危难于治人,治国,因其多闻多知而失于守中,多则惑,惑则不知所从,必有以知害人者,妖鬼丛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0-06-05 17:49
    回复
      第二十九章 江海之……
      略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0-06-05 17:53
      回复
        第三十章 小邦寡民……
        先跳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20-06-05 17:54
        回复
          第三十一章 信言不美……
          美也就是放大其中的善而忽略或掩藏了其中的不善,这个美既有刻意的伪饰,也是意识上认知上存在局限性,只看到了事物的一方面。所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博包含着对事物方向的变化的预判,往往一叶障目,不见其余,或者在认知的出发点就固执于己知,“知不知,尚矣”,故以不知知,才是求知之的关键,是以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20-06-06 15:14
          回复
            多不只是在数量上,同样在层次上,领域上,善于家者,不一定善于国,善于数者不一定善于物,以其善而多,则是把自己的已知在不同层次、领域、量级上照搬,生搬硬套,必然画虎不似反类犬。故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20-06-06 15:22
            回复
              聖人无積,无積和无有、无正的句式一样,積之于无,以无積也,为人,不是为(四声),聖人以百姓之心为心,天下人既是聖人的根本,天下人人道大昌,则聖人根深氐固,愈有,为人,也就是使人回归人性。予人,也就是对人的肯定,每个人都有一片小天地,圣人肯定人而不是用仁义礼法压榨人,局限人,那么人人的小天地都能保持并发展,人性解放,聖人则愈多。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20-06-06 15:36
              收起回复
                第三十二章 天下皆胃我大………
                首先我和吾是不同的,吾,小我,限于自身,我则是自我意识第一性统称,可大可小,小则自身,大则天下,聖人以百省之心为心,以天下人为身,以天下人心为心,我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20-06-07 13:29
                回复
                  天下皆胃,胃不是谓,这里要十分注意,帛书每个字都有斟酌,天下皆胃,就是消化天下,消化天下故我大,因为大所以不游离困陷于末节细小处,这也就是不出户,若宵, 则我必久处于细,大不起来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20-06-07 13:44
                  收起回复
                    好贴。加精吸引火力。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90楼2020-06-07 18:51
                    收起回复
                      二曰检,检也就相当于敛,敛于木,木强则恒,由兹而回归,玄同,收敛于众我之共性,根本。一放一收之间我得以升华,我大,故广。譬如第三章的“上德如浴”,也可以参照后文的“将欲拾之,必古张之”。不敢为天下先,这不是守旧,懦弱,逃避,天下先者谁?唯有道,故柔弱居上,强大居下,强大为天下守,守而亨小鲜,为无为,事无事,味无未,无有之间天下一也,一则正,天下良性发展。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20-06-08 11:57
                      回复
                        第三十三章 善士者不武……
                        士是什么?士是有追求的,士得一则王,什么是武,武不是暴力、争斗,武器,武,止(行进)于戈,止于形而下也,也就是止于刑器,不明道德。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战必源于矛盾,战的目的必然是寻求解决矛盾的主动权,善者者必然要抓住战的出发点和目的,而不能被争斗执其心智,失去主动权和空间,要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畴,寻求达到目的的途径。善胜敌者弗与,善胜敌者,无论在攻守策略上还是战斗过程中,都不能为敌人所牵动,跟随敌人的步伐,保持自己战略战术机动能力。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4楼2020-06-08 12:59
                        回复
                          第三十四章 用兵有言曰……
                          略过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5楼2020-06-08 13:02
                          回复
                            第三十五章 吾言甚易知也……
                            确实甚易知,只要肯花费经历和时间,不需要什么强大的天赋。甚和易,甚当然不是死读书,在生活中去思考,易,闻道如果还不能渐渐改变点什么,那也谈不上知了。行应该比知要难,步子放小一点,我想总会上路的。莫是因为什么?自恃呗,自己大不过天下,这道理都明白,为什么要自恃呢?是因为太过在意得失,而且是表面上的得失,功夫都放在了言行得失上,而且要比一比,看看效果,天下这么大,要证明自己什么呢?证明给谁看?生命本就包含着一切联系,不需要证明给谁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20-06-09 12:08
                            回复
                              言之背后有君,事之背后有宗,其唯“无”知也,知的背后有无,是以“不我”知,这个不我和上德不德的“不德”异曲同工,不我知则见众我,不德则容众德,知我者希,希,不是稀少,微、希、夷的希,这里希是动词,希就参照三十二章,有三葆之……,则我贵矣,我恒在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20-06-09 1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