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吧 关注:9,684贴子:74,636

回复:分享新会陈皮知识,寻喜爱陈皮的朋友聚一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可以私个?


23楼2020-04-03 11:29
收起回复
    713-新会柑普茶的制作

    陈皮和普洱的性质相同,都是越陈越香,效果也越好。用新会柑和普洱做成的柑普茶,茶性温和甘醇。网上对于柑普茶,罗列的作用很多,有疏肝润肺、消积化滞、宜通五脏,维生素含量丰富,润肺、健胃、降脂、解酒、解烟毒、美容、减肥等,感觉都快成仙丹了。其实简单说,就是老少适宜,多喝对身体无害。下面简单说说如何制作:
    1.洗净晾干;
    2.用刀在果蒂稍下割下一片(果皮盖);
    3.用钳子将果肉钳出来;
    4.洗干净晾干;
    5.放入散装特级普洱茶叶(不能用压成茶饼的);
    6.压实后,盖上果皮盖子
    7.放进恒温烘箱烘干
    8.用食品包装纸封后保存,保存时间越长,香味越浓。

    过程不复杂,自己有时间可以动手做几个试试,最好是用柑青和二红柑,糖分少,易存储。做好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放在一边不闻不问,要隔断时间多看看是否有虫蛀或发霉。还是那句话,制作柑普茶,需要的是功夫和耐心。
    尊重茶,才能做好茶,喝好茶。
    下篇分享一个历史故事《柑普茶的前世今生》


    IP属地:海南24楼2020-04-03 13:16
    收起回复
      714-新会柑普茶的前世今生

      故事的主人公叫罗天池,原名汝梅,字苹绍,又字六湖,1805年出生于新会棠下镇良溪村(今属蓬江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罗天池在云南因“回人事件”辞官回棠下良溪村。在云南任职期间,罗天池很喜欢饮当地的普洱茶。辞官后,他带了很多普洱茶回乡。
      回乡的当年秋天,罗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就在书房内边看书边品茗,妻子忙用陈年柑皮煮水给他服用,他以为妻子煮水给他泡茶,于是把陈皮汤倒入茶壶内。这才发觉这是镇咳、化痰的陈皮汤,倒了又觉得可惜,就抿了一口,顿觉淡淡的陈年柑皮味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口留余香。再喝了几杯,便觉得咽喉舒畅,咳痰也少了。
      第二天,罗天池又叫妻子煮陈皮水给他泡普洱茶。连服两天,咳止了,痰也没了,心中的郁闷仿佛也被陈皮和普洱茶洗了去。至此,每喝普洱茶,他都喜欢加上一些陈皮一起泡着喝。
      隔壁的族弟给罗天池送来一些自己种的新会柑,他拿起柑看了看,心想:普洱茶放置的时间越长,就越醇厚滑腻好喝,新会柑的皮也是放置的时间越长久,去痰镇咳的疗效越好。
      如何将这两种结合起来存放,既方便冲泡饮用,也容易储存起来呢?他把柑皮撕开三瓣,然后将普洱茶叶包起来,这样虽然易装茶叶但茶叶也易散出来。罗天池又想,如果要使茶叶放在柑里不漏出来,柑皮就不能受到破坏,这须将果肉和核掏空。于是,他取了一个青黄的柑橘,用刀子将柑底部割开一小块,把果肉掏空,用普洱茶将空柑皮填充结实,再盖上刚割下来的柑橘皮,把果子恢复成原状,拿出去晒干。风晒干的柑皮呈金黄色,既干又脆,散发出淡淡的陈皮清香。为了防潮和不压破柑皮,他想起了云南当地人喜欢用绳子把鸡蛋绑成串来卖的风俗,就找来稻草,把晒好的柑茶一个个绑成串挂在书房,还送一些给乡人,并口授手动地教乡人制作,柑普茶的制法逐渐在良溪传开。
      这就是柑普茶的历史,虽简单,却耐人寻味,至少在对待产品上,罗天池肯思考,肯钻研值得我们学习。


      IP属地:海南25楼2020-04-04 17:46
      回复
        715-什么是柑胎果?它有什么用?

        柑胎,又名青柑仔、柑仔乳果,指的是新会柑树开始生长果子的时候摘取下来的果实,比较小,属于胎果,里面有些有果肉,有些没有。将摘取的果子清洗消毒,之后自然晒干保存,就变成一颗颗黑珍珠了。

        柑胎,如果不经过晒干,很容易发霉变质;完全晒干后,由于糖分很少,非常耐储存。一般晒的时间比较长,有时一两个月下来也不一定能完全晒干。
        不要看它小小的一颗,柑胎的药用价值可有十种之多,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消炎的功效,可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等等,跟陈皮作用相似。
        柑胎,存放半年或一年,陈皮味就格外清香,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下面简单说说用法:

        直接用开水煲3分左右就可见茶色变金黄色、散发出阵阵清香,这时就可直接饮用。
        也可以将柑胎放保温瓶当茶泡,用柑胎茶冲泡普洱味道更佳。
        小柑胎要用水煲5到8分钟左右才出味,小柑胎比大柑胎耐煲,味更香。
        大柑胎可用水煲3到5分钟,也可以放在保温瓶泡。
        如果喜欢用5年以上新会陈皮(青皮)泡茶的朋友,可以试试用柑胎,味道上会更清香。
        当然,柑胎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泡茶,还可以做成饰品,如做成手链、项链。柑胎做成的手链,带在手上,可以闻到缕缕的陈皮清香,安神理气,尤其适宜一些年老朋友或晕车晕船人士。

        我自己根据手型和柑胎的大小,分别试做了三种类型手链,男版、女版和童版,送了一些给朋友,反馈不错。

        温情提示:越小的柑胎钻孔越费劲,如果你也要亲自动手,必须小心哦。


        IP属地:海南26楼2020-04-05 17:03
        回复
          716-圈枝和驳枝,种出的新会柑有什么区别?哪种好?

          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根系发达,其种苗繁殖,一般常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母树上“圈枝”,也称作“原枝”。以禾草缠上泥土,让它生根,长成树苗后移植到大田,以这种方法育苗种出的,称“圈枝柑”,也被视为是最正宗的新会柑,其果实偏小,果皮较薄,果味很好,制成陈皮质量最好,但抗病虫害能力较差,产量不高。
          另一种是以柠檬,江西桔等其他苗木为砧木,通过嫁接方法培育种苗,用这种方法育苗种出的,称“驳枝柑”,其果子大,产量高,抗病力强,但质量逊于圈枝柑。
          圈枝柑的根部是“鸡爪根”,有些是空心,比较弱,管理时要勤淋薄施,否则根部受不了,还要时刻注意防洪防浸,因为一旦根部受浸,柑树就会坏掉。不仅如此,它的产量也比驳枝柑要少很多,头两年圈枝柑一般不能长果,否则会影响果树生长,进入第三、四年后,产量也不高,大概8到10年左右,果树就要更新淘汰。
          目前,大批量的种植,基本上采用都是“驳枝”技术,毕竟产量大,抗病力强。
          怎样分辨哪种是圈枝,哪种是驳枝种出的新会柑呢?
          同等条件下,比较扁身,小的为圈枝,反之为驳枝。圈枝的陈皮,气味上比驳枝更具陈皮香味,更为正宗,基本保存一年下来,就清香满屋了。


          IP属地:海南27楼2020-04-06 10:26
          回复
            717-新会柑是怎样剥开的?

            在上年11月份左右,陆续送出了300多斤新会柑给老顾客,广东省内可能收到多些,省外远一点地方的朋友收到少些,平均下来是每人2斤左右。
            目的?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新会柑成熟季节。此时大多为青柑、微红柑,果皮的糖分少,容易初接触陈皮的朋友储存。可以让大家真正认识下新会柑果实,也可以顺便尝尝果肉,更有意义的是自己可以亲手制作新会陈皮和新会柑普茶。
            当然,私心也有,维护老顾客嘛。我知道,即使不送,大家也都会继续支持我,毕竟大多都是多年老顾客老朋友了。
            对于第一次收到新会柑的朋友,很多都感到惊喜,感谢之余纷纷求教怎样剥皮,自制陈皮最好。我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般新会柑开皮方法有正三刀、对称二刀和丁字二刀三种。后两种方法类似,就以前面两种举例。
            正三刀
            果蒂朝下,从果顶向果蒂纵划三刀,留果蒂部相连,正三瓣剥开;
            对称二刀
            果蒂朝上,从果肩两边对称反向弧化两刀,留果顶部相连,三瓣剥开。
            为了方便,我临时简单拿两只新会柑做示范,你们能猜出哪个是正三刀哪个是对称两刀?



            小批量制作可以用第一种方法,剥开的皮更均匀;大批量制作可以用第二种,更省时间。
            注意的是,剥开的皮不适宜立刻反皮,因为皮的水分过高,此时反皮容易损坏,也不能太长时间,因为皮随时间长脱水变硬,也容易损坏。正确的是把剥开的皮放到太阳下晒十分钟左右最好,此时软硬度合适,反皮容易且不损坏。
            把反好的皮在太阳底下完全晒干,然后拿玻璃瓶子装好就可以。
            有朋友问,为什么不直接晒,非要加入反皮这一工序?其实你剥开柑果就知道,果皮的内囊比果皮含更多水分,更难干,稍有水分,极容易蛀虫,因此必须有反皮这一工序,才能确保内囊充分被阳光晒干。
            我们当地有这么一句话:冬前好天气,失水软反皮;自然陈晒制,晾晒不迟疑。描述的就是开皮以后的操作方法。
            如果是自制柑普茶,可以查看713我之前写的《新会柑普茶制作》


            IP属地:海南28楼2020-04-06 16:50
            回复
              皮友加微


              29楼2020-04-07 08:43
              收起回复
                718-陈皮和柑普茶怎样晒为好?

                之前写了篇关于柑普茶如何制作的文章,其中最后的步骤是烘干,文章出来之后,收到很多朋友留言,说没有烘干设备该如何处理才能不变质,不发霉。
                对于陈皮的翻晒,之前也很少涉及,借此机会跟大家好好交流下晒制环节。
                晒制,是很多产品完成的最后步骤,如腊味、腊肠等,最后都是靠阳光晒制完成。
                对于当年新皮的晒制,一般是在冬至前后。以广东新会天气来说,这时间段少雨水,多北风,一般步骤是白天暴晒,夜晚可摆放在阳台等通风处,时间一般在3-4天为宜,具体以触摸柑皮不再容易变软,水分蒸发完为好。
                对于没有烘干设备的柑普茶制作流程,大致为将柑肉取出后,用水把柑内外清洗干净,放置阴凉的地方晾1-2天,再装入普洱茶叶,置太阳下晒2-3天。晒制期间,务必将果盖盖好,不然茶叶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具体以触摸柑壳不再变软,不变形为好。
                有朋友问,高温烘干可以?这样效率可以提高不少哦。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高温会破坏陈皮的活性物质,经过高温烘干的皮早已没有活性了。
                如果是烘干,我们一般选择的都是低温烘干,温度大约为50度,就是说比阳光的温度高一点,烘的时间比较长,大概10小时左右,但是能尽量的保存了皮的活性,这样对于柑普茶的后段转化还是比较理想的。
                总结,陈皮的翻晒相对于柑普茶,简单一些。对于柑普,我们首选的还是建议低温烘干为好,如果确实条件不允许,可以按前面的方法做也无妨。但是,晒制的柑普和烘干的柑普,还是有区别的,具体的话,请留意下篇分享。


                IP属地:海南30楼2020-04-07 10:15
                回复
                  719-生晒柑普茶与烘干柑普茶的区别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这次深入谈谈自然生晒柑普与低温烘干柑普之间区别。前一篇是《陈皮和柑普茶怎样晒为好》,如你有兴趣,可直接查看上文章数字718。
                  好了,回到正题。
                  自然生晒的柑普,最大地把皮的活性完整保留下来,是真正的越陈越香,但缺点就是短短一两年之内基本上还是不能喝,因为它的茶跟皮那个味道和香气还不能融合,必须要等3-5年以上才能开始喝。
                  而低温烘干的柑普,茶跟皮融合得比较好,提香比较快,陈皮活性也尽量的保存下来,所以大部分放置一年左右就可以喝,因此现在市场上的柑普一般多用低温烘干这工艺比较理想。
                  另外,纯生晒的柑普要承受很大风险,一旦天气变化不好的话它干透不了,三四天时间不能彻底干的话它就很容易受潮,而低温烘干能人为掌握,不用承担各种天气变化出现的发霉风险,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但从我个人感受来说,即使是烘干的柑普,建议还是放置3年左右才开始喝比较好,年份短的,香味虽然融合快,但口感偏清苦涩,只有放时间长了以后,才会醇甜出药香。


                  IP属地:海南31楼2020-04-08 18:22
                  回复
                    720-新会陈皮与外地陈皮在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这是前些天一位朋友提出的问题,鉴于当时篇幅有限,我只作了简单回答。在这里,和大家详细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
                    先温习下两个古代名家名医对新会陈皮功效的描述: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述: “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今天下以广中(新会)来者为胜”
                    清未民初名医张寿颐指出:“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其通用者则新会所产,故通称为新会皮,味和而辛不甚烈。”
                    古代认为新会陈皮的功效主要是理气、健脾、燥湿、止咳和化痰,其性温。如果用中药复方的君、臣、佐、使来形容,那陈皮一般是充当臣的角色,意思为“同补药则补,同降药则降,同升药则升”,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食疗菜单中写着陈皮与其他食材搭配有不同功效,例如与半夏同用则有燥湿作用,与杏仁同用则通大肠,与白术同用则补脾胃等。这都是古人从亲身经历、生活阅历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
                    社会不断进步,认知不断提高,单凭经验是无法支撑起一个品类的长久发展,必须要有扎实的科学研究支持。随着养生保健日益被重视,作为广东三宝之首的新会陈皮,自然被很多专家学者争先研究。
                    我们知道,产品所谓的功效,更多的来自于其自身的成分和含量。新会陈皮与外地陈皮成分主要有陈皮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在现代研究中发现,所谓功效不同,更多的表现在其含量差别上。当然,新会陈皮也有其特有的一些成分,因而才造就其特别之处。
                    我查阅了近年来关于新会陈皮研究的学术报告和文献,按时间顺序依次整理了一些结论,如下:
                    新会陈皮的挥发油成分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甚至发现了一些新的成分;
                    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
                    陈皮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容易咳出,其醇提物有平喘作用;
                    新会陈皮黄酮类化合物比较多,其中主要有橙皮苷,其作用是降压降脂,降低胆固醇;
                    不同年份新会陈皮存储期越长,总黄酮含量和橙皮苷含量越高;
                    新会陈皮含有柚皮素,能够中和致癌物质,产生防癌效果;
                    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新会陈皮研究也一样,早已不局限于对消化系统和胃肠道作用研究,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已涉及到心xue管、内fen泌、抗ai和抗突变等诸多方面了。当然,一切的结论必须要以严谨的科学辩证为前提,而不是盲目吹捧。
                    有人会问:你做陈皮的,说了陈皮那么多功效,跟神yao似的,还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吗?
                    恰好相反。
                    我从事陈皮行业,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喜欢,这种喜欢不涉及功效,也无关信仰,有时仅仅是一种味道,抑或是一种情怀。我认为大自然恩赐的每种食材都值得我们欣赏,每种食材的背后都是一群农人用他的辛苦向天地四时换取的馈赠。对于新会柑,新会陈皮也是,不管是新会产的,还是非新会产的,都值得我们品味,只是道地性方面,新会产的更好,仅此而已。


                    IP属地:海南32楼2020-04-09 09:39
                    回复
                      721-柑树越老,柑果越好,陈皮越好?

                      一般来说,新会陈皮储存年份越久,保存完好,功效方面会越好。这是因为时间越长,陈皮里的活性物质会增加,甚至产生新的成分促其效果越好。但对于柑树来说,尤其是老树,其结的果则为相反。
                      原因?
                      我们知道,果树生长跟人一样,也有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之分。
                      果树一般三年以前不结果,称为幼年期,也叫幼树期。这时期特点是苗木质量差和栽植时根系损伤,栽后当年或第二年生长较弱,枝条较短,直到两到三年后,才以月生长转旺,树冠迅速扩大并开始形成花芽,但是结果仍少。
                      第四年后才逐渐进入青壮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盛果期。这时期树势健壮,枝条年生长量仍然较大,枝叶量继续增大,树冠骨架基本形成,树冠继续扩大,树上多量形成花芽并开始大量结果。到第七、八年,生长态势稳定,大量形成花芽,并形成最好产量。
                      而八年以后,随着树龄增大,果树生长逐年衰弱,内膛枝组枯死,结果部位外移,腐烂病增多,产量也显著下降,称为老年期,也叫衰老期。从实际效益来说,这时的果树,已失去经济栽培价值,需更新另栽。
                      丰产技术不断发展,有些品类的幼树期在缩短,盛果期年限在增加,但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普及到新会柑树。
                      新会柑树符合果树成长规律,前两年都不能留果,以促其生长,第三年才开始收果,第四到八年这段时间是最旺盛,也是结果最多的,属于青壮期,我们最喜欢的是这个时段的果。而八年之后,树老了,营养供应不足,病变也多,于是产量明显减少,一般十一二年就砍掉了。而现在很多人所说的老树柑,就是八年以上树龄的。
                      有人说老树柑好,柑皮薄,香气浓,那只是因为它没熟透,至于为什么难熟透呢?原因在前面也说了,是因为树老了,营养供不足导致,所以即使成熟,它颜色都带青,像二红一样的,但它的皮薄,香也更浓一点,但也跟二红差不多,苦涩味偏重。
                      为什么有商家经常推崇老树柑?
                      那不过是因为有些人他们的树老了,就是这样吹而已。那些人说老树柑贵,但对于我们业内人来说,只要是同一个田地里价格都是一样的,老树和新树柑价格是没有区别的。价格区别更多的是体现在产地(核心种植区与一般种植区)、品种(圈枝和驳枝)、品类(柑青、二红和大红)。
                      而决定陈皮价格,重要的还是产地、年份和仓储。仓储保存完整,干净,这样的陈皮才叫好。


                      IP属地:海南33楼2020-04-09 19:55
                      回复
                        722-什么样的陈皮适合你?

                        作为广东三宝之首的新会陈皮,虽然早已享誉中外,但真正了解的朋友不多。尤其是广东省以外的朋友,很多都是通过前年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知道的,因为其中有两集是专门讲述关于新会陈皮的药膳价值,估计陈皮就是从那时候逐渐火起来的。
                        但大多数朋友所说的知道,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认知。如提到陈皮,大家都知道新会产的为最好;提到新会,大家都知道是产陈皮最好的地方。至于具体好在哪里,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这不怪大家,术业有专攻,不是专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不懂也很正常,毕竟陈皮归根到底是一种食材,一般人更关心的是其食用方面而非溯源。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查看上文章数字703《新会陈皮为何贵如黄金》,查看数字720《新会陈皮与外地陈皮在功效上有什么区别》,快速了解下原因。而这次,我们谈的是陈皮在食用方面选择。
                        我们知道,陈皮价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产地(新会核心种植区与新会一般种植区)、品种(圈枝和驳枝)、品类(柑青、二红和大红)、年份和保存完好性。平时我们看到五花八门的价格,主要就是受这五个条件的综合影响。具体为新会核心种植区高于新会一般种植区,圈枝的陈皮高于驳枝,大红高于柑青,年份越久保存越完好,价格也越高。当然,这里所说的陈皮价格,指的都是源于新会产的,那些非新会陈皮或者泡水染色陈皮,它们的价格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好了,进入正题。
                        对于日常泡茶或者煲汤,入门级别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选择合适的陈皮。
                        年份选择,以5-7年为好,10-15年为最佳。
                        陈皮,越陈越香,效果也越好。市面上1-50年,或者更久远的陈皮都有。作为泡茶煲汤方面,5-15年的基本可以满足,无论味道抑或是功效。 5年以下的主要是果酸味重,苦涩,功效不明显,一般不作推荐,而15年以上的,功效上去了,但价格不菲,也极少推荐。
                        品类选择,以二红为好,大红青皮次之。
                        不同时期采摘的柑果,制成的陈皮稍有不同,这里的不同,更多指的是味道和口感方面。大红皮味道和口感最好,但是需要时间更长,青皮味道和口感虽比不上大红皮,但是其陈皮味来得更快。用十年内的青皮泡茶煲汤,陈皮味会更为刺激明显,这点类似我之前赠送给大家的柑胎,严格说就属于是青皮,但即使只存放了一年,都能明显感觉到其刺激的陈香味。而大红皮相对温和,随着年份逐渐增加,味道才会逐渐变醇,往后愈发明显。二红皮刚好处于两者之间,兼具两者优点,也更为方便存储,因此首选推荐。
                        产地选择,核心种植区域当然为越好。但一般作为食用和养生保健,只要不太远离核心区域的新会辖区都可以。


                        IP属地:海南34楼2020-04-10 10:01
                        回复
                          723-陈皮在美食中的作用

                          【导读】今天讲讲美的东西--陈皮在美食中的作用,源于听来的一句令我无法辩驳的话:唯有美食与爱不能辜负。
                          说起最值得广东人骄傲的食材,新会陈皮绝对榜上有名。当然,这不是我吹的。在广东下馆子,你会看到、或者尝到很多的广东菜,如蒸鱼、炖肉、炆牛羊肉、煲汤等,都加有陈皮进行调味,当然是否正宗新会陈皮则是后话了。
                          由此可以看出,在传统的粤菜中,陈皮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之前我们一直讲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但对于在美食里,我更愿意认为陈皮是为了调味,相当于画龙点睛的作用,一道菜有了它,风味凸显,与众不同。
                          为什么粤菜中这么喜欢用陈皮作为调味?
                          我觉得跟气候水土有关。在广东这片酷热湿润的水土上所诞生的粤菜非常讲究清淡,味最重不过大料茴香,辣椒就更不用说了。而陈皮作为芸香料,味甘、辛、醇且带有独特香味,与食材合理搭配既能提升食物的鲜味和香味,也能去除异味,因此为喜清淡喜甜香的粤人所喜爱。
                          陈皮作为调料,在不同菜品中作用还是有些区别,我整理了一些资料,给大家参考下,有兴趣可以试试:
                          去除腥膻味:陈皮特殊的芳香味可以去除鱼肉的异味。特别是对于羊肉这类,用小小的一片陈皮就可以将羊臊味除去。
                          解鱼虾毒:鱼虾类食品所含的细菌较多,陈皮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同时能平衡鱼虾的寒性。这点是姜所不能替代的。
                          增加鲜味:陈皮的辛味与其他食物的味道混合后,有一种特别香味,起到提香提鲜作用。
                          分解脂肪和糖分:在炖肉方面,解除油腻,使肉更容易炖烂,特别是甜品红豆沙,放上一小片陈皮,甜而不腻的效果非常明显,也有助于消化。
                          陈皮方面的美食多不胜数。如比较常见的有陈皮鸡翅、陈皮羊肉煲、陈皮骨、陈皮酿牛腩等,网上有很多关于这些美食的做法,大家有时间有兴趣可以试着做,后续我也会和大家交流下具体做法,基本所需陈皮的量都是控制在5克左右足以,即1/3块陈皮,少了味道不够,多了味道太重。
                          另外在煮白粥上放在一小块陈皮也尤为合适,令清淡无味的白粥增加香味,这种粥在发烧生病,或者胃口不好的时候喝,还有一定的健脾开胃作用。
                          因为喜欢陈皮,也喜欢美食,上面提到的菜式,我或多或少都做过几次。我觉得生活里的惊喜,更多是来源于你踏踏实实的热爱着它以及融入了它以后对它的理解。
                          食物和爱一样,唯有真心与用心烹制,才有齿间留香的余味。
                          文章写到这里,感谢你与我在文字中的相聚,2020年我们继续深耕新会陈皮,分享陈皮知识,共同学习,步履不停。


                          IP属地:海南35楼2020-04-10 16:26
                          回复
                            724-新会陈皮,越陈,越好?
                            【导读】 以一个小故事小对话作为陈皮知道第二季的开篇,看看作者是如何另辟思路看待这个问题。
                            小A是个茶迷。准确说,是个普洱迷,因为只钟情于喝普洱茶。不但这样,对于普洱方面的知识,还如数家珍。听茶友说普洱和新会陈皮是绝配,于是花了点银子在淘宝买来一些正宗新会产的十年陈皮,与珍藏的普洱一起冲泡,结果大失所望,不是陈皮味太淡就是品色太差。小A心想,要么就是买到假货,要么被誉为广东三宝之首的新会陈皮也就是如此,浪有虚名,纯粹忽悠大家的。

                            小A公司组织旅游,目的地是小鸟天堂,也叫鸟的天堂,没错,就是小学语文课本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那个地方,听说那里有棵大榕树,长得特别壮观,景色特别迷人,每天都上演百鸟觅食和百鸟归巢的奇观,而这个地方刚好就位于广东新会,小A特别兴奋,终于可以亲自来一趟新会,解开心中关于新会陈皮的种种疑惑。
                            小A走进新会一间陈皮专卖店,女导购员倚门而笑地介绍着新会陈皮的点点滴滴。店面不大,小A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发现小小的陈皮还真不简单,又是分青皮二红皮大红皮,又是分不同年份,又是分不同产区等等,弄得有点晕头转向。
                            小A问,陈皮这么多种,哪种为好?
                            导购说,我们店的陈皮,都很好。
                            导购的回答,顿时让小A觉得自己刚才的提问显得多此一举。
                            小A说,那你们的陈皮,价格是怎么定。
                            导购说,大红皮比青皮价格高,年份高陈皮比年份低的价格高,核心产区比非核心的价格高。
                            小A说,称得上核心产区的,地域优势大,产出的陈皮各方面质量比非核心的好,所以价格高,是这样吗?
                            导购说,你说的很对,大红皮也是如此,待到柑果完全成熟期间,受天气影响变化大,风险大,保存上也更费工夫,而且上了年份的大红皮质量和味道都比青皮好,因而价格比青皮高。
                            小A说,原来如此。那所谓的质量好,指的是功效方面吗?
                            导购说,可以这么理解。陈皮在健脾燥湿,止咳化痰方面很不错。
                            小A说,是,这个早有听说。那年份越久的陈皮,功效越好?
                            导购说,是的,从古代医书记载到现在科学研究结果,都认为新会陈皮,陈久者良。
                            小A说,这话怎么理解。
                            导购说,中药有六陈之说,指有六种中药需要通过一定方法的陈放贮存,功效才好。陈皮属于其中的一种。
                            小A说,那另外还有哪些呢?
                            导购说,枳壳、半夏、麻黄、狼毒、吴茱萸。古人为了易于区分,还特意编写了一首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
                            小A点着头,感叹导购知识丰富的同时也惊叹中药的博大精深。
                            导购继续说,价格和味道也可以看出个端倪,你看我们今年的新皮,200元一斤,但十年的普遍都上千元一斤。
                            边说着,导购打开旁边的一罐二年陈皮,让小A感受一番。小A靠近闻了闻,果香味强烈,陈皮味淡。
                            导购说,这个是去年的青皮,年份尚短,果味刺激性大,不适宜食用。
                            导购接着打开旁边的一罐十年陈皮,还没等小A靠近,就明显感觉到一股醇香的陈皮味扑鼻而来,和自己之前网购的完全不同一个档次,闻起来整个人都变精神了。

                            导购说,这个是十年的大红皮,年份上去了,味道和功效也就明显的不同了。
                            导购又陆续的拿了不同年份的陈皮给小A区分和对比。随着了解的深入,小A终于知道之前购买的都是假新会陈皮,上当受骗了。
                            故事和对话到这里,虽然还没完,但已经引出了今天的话题,该结束了,再写就真变成小说了哈。
                            我喜欢对陈皮的问题刨根问底,不喜欢人云亦云。导购说,陈久者良,那所谓的陈久是要到多久?有没时间限制?若放置数十年,其气与味还有多少,如果气味减少了,那功效会不会也随之减少?用数学的表述,这是否成正比关系。
                            之前文章也提过,产品的功效由产品的成份及含量决定。陈皮的成份是陈皮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和一些活性酶,主要成分是前面两种。我查了近几年关于陈皮有效成分的相关研究报告,整理如下:

                            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份的新会陈皮三种黄酮类物质含量不同,随着果皮的成熟逐渐减少,青皮的橙皮苷最高。

                            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份的新会陈皮总黄酮含量成递增关系,但到了一定年份,基本相差不大。
                            还有一些,如根据王亚敏“茶枝柑陈皮与青皮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中”表明,青皮相对于大红皮来说,陈皮挥发油含量略高。
                            上述简单来说,就是验证了古人所述的陈久者良是有一定道理,但到了一定年份,功效几乎相差不大。用数学的表述,前期是线性增大,后续是回归平缓直线,至于分界点,大概在十年左右。
                            医家张山雷说:
                            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
                            古代药典《本经逢原》:
                            橘皮,苦辛温,新会产为佳,陈入者良。
                            细心查找,还能找出更多古医者对陈皮功效与贮存年份的描述。无一例外,他们更多的出发点是认为初收陈皮的辛辣味太重太强烈,必须放置一定的年份,让其稍和一些,才能食用,而不是我们盲目的认为年份越高,代表效果越好。
                            朋友问,既然你说的十年跟三十年的陈皮效果相差不大,那它们的市场价格为何相差这么大呢,价格不是价值的直接体现吗?
                            价格是价值的体现,没错。但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功效,还有一点,就是保存的完好性和稀缺性。物以稀为贵,而陈皮的料理极其繁琐,稍有不逊,极容易发霉变质,因此保存时间越长,耗费更多时间精力,价格高也正常不过。
                            如第一套人民币的五分钱,现在保存完整的,收购价为伍佰元,你能说这个升值是受面值影响的吗?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少推荐顾客购买超过十五年的陈皮,至少从上面分析来看,十五年的陈皮功效就已经足够好,味道、口感也已非常不错。
                            不单陈皮,对于其它产品,我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就可以,没必要追求最贵的。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我们用陈皮泡茶,用陈皮煲汤,除了美味营养,更多的是在追求内心的平静。


                            IP属地:海南36楼2020-04-11 12:18
                            回复
                              顶帖添欢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0-04-11 13: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