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新会陈皮,越陈,越好?
【导读】 以一个小故事小对话作为陈皮知道第二季的开篇,看看作者是如何另辟思路看待这个问题。
小A是个茶迷。准确说,是个普洱迷,因为只钟情于喝普洱茶。不但这样,对于普洱方面的知识,还如数家珍。听茶友说普洱和新会陈皮是绝配,于是花了点银子在淘宝买来一些正宗新会产的十年陈皮,与珍藏的普洱一起冲泡,结果大失所望,不是陈皮味太淡就是品色太差。小A心想,要么就是买到假货,要么被誉为广东三宝之首的新会陈皮也就是如此,浪有虚名,纯粹忽悠大家的。

小A公司组织旅游,目的地是小鸟天堂,也叫鸟的天堂,没错,就是小学语文课本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那个地方,听说那里有棵大榕树,长得特别壮观,景色特别迷人,每天都上演百鸟觅食和百鸟归巢的奇观,而这个地方刚好就位于广东新会,小A特别兴奋,终于可以亲自来一趟新会,解开心中关于新会陈皮的种种疑惑。
小A走进新会一间陈皮专卖店,女导购员倚门而笑地介绍着新会陈皮的点点滴滴。店面不大,小A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发现小小的陈皮还真不简单,又是分青皮二红皮大红皮,又是分不同年份,又是分不同产区等等,弄得有点晕头转向。
小A问,陈皮这么多种,哪种为好?
导购说,我们店的陈皮,都很好。
导购的回答,顿时让小A觉得自己刚才的提问显得多此一举。
小A说,那你们的陈皮,价格是怎么定。
导购说,大红皮比青皮价格高,年份高陈皮比年份低的价格高,核心产区比非核心的价格高。
小A说,称得上核心产区的,地域优势大,产出的陈皮各方面质量比非核心的好,所以价格高,是这样吗?
导购说,你说的很对,大红皮也是如此,待到柑果完全成熟期间,受天气影响变化大,风险大,保存上也更费工夫,而且上了年份的大红皮质量和味道都比青皮好,因而价格比青皮高。
小A说,原来如此。那所谓的质量好,指的是功效方面吗?
导购说,可以这么理解。陈皮在健脾燥湿,止咳化痰方面很不错。
小A说,是,这个早有听说。那年份越久的陈皮,功效越好?
导购说,是的,从古代医书记载到现在科学研究结果,都认为新会陈皮,陈久者良。
小A说,这话怎么理解。
导购说,中药有六陈之说,指有六种中药需要通过一定方法的陈放贮存,功效才好。陈皮属于其中的一种。
小A说,那另外还有哪些呢?
导购说,枳壳、半夏、麻黄、狼毒、吴茱萸。古人为了易于区分,还特意编写了一首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
小A点着头,感叹导购知识丰富的同时也惊叹中药的博大精深。
导购继续说,价格和味道也可以看出个端倪,你看我们今年的新皮,200元一斤,但十年的普遍都上千元一斤。
边说着,导购打开旁边的一罐二年陈皮,让小A感受一番。小A靠近闻了闻,果香味强烈,陈皮味淡。
导购说,这个是去年的青皮,年份尚短,果味刺激性大,不适宜食用。
导购接着打开旁边的一罐十年陈皮,还没等小A靠近,就明显感觉到一股醇香的陈皮味扑鼻而来,和自己之前网购的完全不同一个档次,闻起来整个人都变精神了。

导购说,这个是十年的大红皮,年份上去了,味道和功效也就明显的不同了。
导购又陆续的拿了不同年份的陈皮给小A区分和对比。随着了解的深入,小A终于知道之前购买的都是假新会陈皮,上当受骗了。
故事和对话到这里,虽然还没完,但已经引出了今天的话题,该结束了,再写就真变成小说了哈。
我喜欢对陈皮的问题刨根问底,不喜欢人云亦云。导购说,陈久者良,那所谓的陈久是要到多久?有没时间限制?若放置数十年,其气与味还有多少,如果气味减少了,那功效会不会也随之减少?用数学的表述,这是否成正比关系。
之前文章也提过,产品的功效由产品的成份及含量决定。陈皮的成份是陈皮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和一些活性酶,主要成分是前面两种。我查了近几年关于陈皮有效成分的相关研究报告,整理如下:

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份的新会陈皮三种黄酮类物质含量不同,随着果皮的成熟逐渐减少,青皮的橙皮苷最高。

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份的新会陈皮总黄酮含量成递增关系,但到了一定年份,基本相差不大。
还有一些,如根据王亚敏“茶枝柑陈皮与青皮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中”表明,青皮相对于大红皮来说,陈皮挥发油含量略高。
上述简单来说,就是验证了古人所述的陈久者良是有一定道理,但到了一定年份,功效几乎相差不大。用数学的表述,前期是线性增大,后续是回归平缓直线,至于分界点,大概在十年左右。
医家张山雷说:
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
古代药典《本经逢原》:
橘皮,苦辛温,新会产为佳,陈入者良。
细心查找,还能找出更多古医者对陈皮功效与贮存年份的描述。无一例外,他们更多的出发点是认为初收陈皮的辛辣味太重太强烈,必须放置一定的年份,让其稍和一些,才能食用,而不是我们盲目的认为年份越高,代表效果越好。
朋友问,既然你说的十年跟三十年的陈皮效果相差不大,那它们的市场价格为何相差这么大呢,价格不是价值的直接体现吗?
价格是价值的体现,没错。但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功效,还有一点,就是保存的完好性和稀缺性。物以稀为贵,而陈皮的料理极其繁琐,稍有不逊,极容易发霉变质,因此保存时间越长,耗费更多时间精力,价格高也正常不过。
如第一套人民币的五分钱,现在保存完整的,收购价为伍佰元,你能说这个升值是受面值影响的吗?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少推荐顾客购买超过十五年的陈皮,至少从上面分析来看,十五年的陈皮功效就已经足够好,味道、口感也已非常不错。
不单陈皮,对于其它产品,我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就可以,没必要追求最贵的。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我们用陈皮泡茶,用陈皮煲汤,除了美味营养,更多的是在追求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