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比起M5,制作组这次在剧场版的情节安排上更加突出了黑衣组织的存在——凶案的发生夹杂着黑衣组织的情报泄露,组织成员在调查中意外得知工藤新一的真实身份,
这样的剧情安排,把柯南和黑衣组织紧密地勾连在一起,比起M5中间接地感知与猜测,M13中两股势力有着更加鲜明的对抗含义。可以说,在黑衣组织登场的三部剧场版中,M13是其中文学剧本质量最高的一作,是最能凭借黑衣组织营造戏剧冲突、渲染悬疑紧张气氛的。

首先,开头通过柯南的一个梦,立刻就将剧情引向小高潮——虽说客观上看,这不是真实发生的情节;但从结果来说,观众的观影情绪一定已经通过这个梦而被调动起来了。而从后面长达15分钟的前戏来看,这个梦的安排着实高明。随后,少侦团捉锹形虫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这样前后暗自勾连的伏线安排,似乎从M9以后就没再见过了。
警察的搜查部分表面上看**连篇,但实际上其中交代了许多警官各种各样的变化——体型、喜好和职位等等,这与后段交代警察中混有黑衣组织的同伙相照应,只不过,第一次观影的观众很难感受到这些,其实我个人觉得应该事先让柯南感受到黑衣组织的存在,让剧情气氛一下子压抑下来,这时警官之间的问候就能让观众充分地感受到紧张了。第21分钟,保时捷356A的出现让剧情再次陡起波澜,第24分钟,组织成员开始搜查柯南的相关资料,一下子,柯南身份将被发现的危机感就袭来了。随后,与案件嫌疑犯的较量中,柯南得知了贝尔摩德的存在,于是与其交谈得知情报,警察的车辆随后又被组织狙击,组织在这场案件中的活动身影一下子就被刻画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场版中与案件搜查的相关情节都是多线叙述合并的,尽可能压缩了信息量,后面警方紧随柯南搜查的情节处理也是如此。晚上,柯南和灰原哀在车内对话,灰原哀告诫柯南小心身份暴露,这里剧情埋下了暗示之笔。柯南的手工、新一的头盔被盗、佐藤警官的生疑,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危急的境地,将剧情再次引爆到高点——柯南的身份被组织发现了,那段将断未断的电话通话更是让人浮想联翩。这是,柯南开始意识到危机的到来,通过与身边人的隔离达到最高警戒状态——通过柯南的这些举动,编剧在告诉观众一个信息:这次的事件,触及到了双方的终极秘密,是相当危险的对决。就此,全片的悬疑紧张气氛就被推至最高点。



紧接着,柯南联系了服部进行案件搜查,此前我提到过,以具体物品为象征的大型连续凶杀案是很不好处理的,而M13跳过了其中最为冗长的案件梳理部分,而直接在一轮搜查当中进行初步解谜,既给剧情向后发展留了余地,又让案件搜查部分显得紧凑、酣畅淋漓,而且,M13对案件的选择也相当考究——这次的凶杀案是
跨越时空的复仇类案件,也是比较具有可看性的一类连续凶杀案,背后往往会涉及到复杂的行凶逻辑与人物关系(相比之下,M12的凶杀案雷声大雨点小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行凶逻辑的模糊)。而警方的搜查过后,剧情开始进一步发展,这主要是从人物的空间转移上体现的——少年侦探团、灰原哀和阿笠博士前往米花森林,柯南进入东都塔,小兰在园子告知后也前往,这开始为终盘高潮进行蓄势。柯南在东都塔上的推理因为案件的复杂性和其情节本身就令人意外,所以还比较可看,没有明显消减剧情的气氛,随后,犯人的武力行动使得剧情进入终盘高潮。注意,这里编剧运用了双线叙述推进剧情——警察部分和柯南部分,而且,
编剧对两条线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柯南部分为主,警察部分为辅,因此,重点情节都放在柯南部分交代,例如爱尔兰的揭晓,而另一条线主要起补充和迷惑作用——例如企图将袭击警察的对象转移到案件犯人的身上。而高潮部分的安排也充分安排戏剧冲突,没有重蹈山本时期前几作的覆辙——柯南与凶手、爱尔兰打斗,小兰与爱尔兰进一步打斗,柯南与爱尔兰追击,黑衣组织的枪战,
把近身搏斗、作战策略、暴力破坏等元素全部糅合,剧情的设计相当紧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加上震撼的音效,在影院的观看效果一定相当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