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613贴子:73,680,509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以后的中原王朝都依据“五德”循环原理,来定义本朝的德性,再根据德性规定新的国家颜色,以此表明自己“依天命”取得前朝政权。
五德终始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帝王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谓“承运”,就是继承某一“德”运。


IP属地:广东199楼2018-07-10 14:35
回复
    《两宋农民战争史史料汇编》,宋朝民众起义极其频繁,仅北宋160余年就发生民众起义203次,宋朝这么频繁的民众起义,在其他朝代是罕见的。宋朝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因为北宋、南宋还没活到矛盾积累到农民起义发展到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时候,就被外敌灭了。北宋约160多年,被金人灭了,南宋约150年,被蒙古人灭了。即使宋史大家邓广铭也承认:如果不是出现了民族矛盾激剧上升(金灭北宋)的情况,北宋政权势必是要被农民起义军所推翻的。(《邓广铭全集第二卷》)
    ……
    穷宋320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2楼2018-07-10 14:36
    回复
      在蒙古灭宋后“五德始终说”并没有被元朝的帝王采纳,虽然民间认为元为水德,但蒙古人对此并不感兴趣,没有规定统一的国家颜色,中原民间就沿袭宋代尚赤的传统。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民间崇尚红色的习俗已经四百余年,于是朱元璋追认宋的火德,允许民间继续崇尚红色,以元为水德,明为土德,所以在明代,皇家崇尚黄色。
      清代满族皇室跟随明朝皇家崇尚黄色,也没有规定国家颜色,民间就仍然尚红,红色于是就被民间崇尚了一千多年,深深地嵌入了各种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当中,这就是中国红的由来。


      IP属地:广东203楼2018-07-10 14:36
      收起回复
        宋室南渡后,情况愈演愈烈。叶水心说:“蔡京变钞法以后,比熙宁又再倍。渡江以至于今,其所入财赋,视宣和又再倍”。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说:“盖用民力,已超唐十倍,民安得不困”。宋的赋税,苛烈亘古所未闻,也为后世历朝历代所绝仅无的。
        只举一个例子:宋的正税之一是“身丁钱”(北宋在南方征收,南宋在全境征收),也就是人头税。然而,唐中期以后搞两税法,人头税已经被摊到夏秋两税里了的。
        宋朝沿袭两税法,本身已经含有人头税,然而,却在此又征一道,从20岁征到60岁。有些地方,甚至从几岁之童征到已死之人。如此税外加税的搞法,民何以堪?
        宋朝人民活得比任何朝代都苦!宋朝是官员的天堂,却是广大百姓的地狱!
        ……
        穷宋富一城穷一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4楼2018-07-10 14:36
        回复
          OK,宋太祖朝完结啦,接下来是宋太宗了


          IP属地:广东205楼2018-07-10 14:43
          回复
            ·宋太宗篇
            二十二章——赵光义成了宋太宗
            宋朝的第二位帝王是宋太宗赵光义,本名原是赵匡义,在赵匡胤登基之后要避哥哥名讳遂改名赵光义。而弟弟赵光美在赵光义即位后,又要避赵光义的名讳,改赵光美为赵廷美。
            名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现象,《公羊传·闵公元年》中有这样的说法:“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不管是人还是物名字中与君主的名字有相同字、相同音都得改名。
            比如赵光义的孙子赵祯在做了官家之后,蒸饼的“蒸”犯了官家的名讳,大家便将“蒸饼”称作“烧饼”。


            IP属地:广东208楼2018-07-10 14:44
            回复
              宋朝皇帝远祖赵玄朗,也就是被奉为财神的赵公明、赵玄坛,被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追尊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庙号圣祖。自此“玄”、“朗”两个字在宋代均不准落笔和说出口,玄武庙也改称真武庙,杨业的儿子杨延朗也因避讳改名为杨延昭。


              IP属地:广东209楼2018-07-10 14:46
              回复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继续实行消灭割据政策的计划。南唐在被宋朝和吴越共同出兵消灭之后,割据福建泉州和漳州的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与吴越素来不和,更因为宋朝实力越来越强大,颇不自安,于是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亲自到开封送钱讨好宋太宗以示臣服。
                宋太宗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但过了大半年也不放他回去。陈洪进审时度势,猜到宋太宗的心思,就主动上表献上福建的泉州、漳州地区十四个县的土地。


                IP属地:广东210楼2018-07-10 14:46
                回复
                  次年三月,钱俶(chù)也来到开封。他刚把自己宫里珍藏的财宝献上,就闻知陈洪进主动献上领土,这让钱俶很不安。他向宋太宗交出自己所掌管的兵权,又上表要求罢去吴越国王的称号以及解除他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位。
                  钱俶本想以这些条件来换取回吴越的机会,但宋太宗把该收的收了、该罢的罢了之后却又对钱俶归吴越的事情只字不提。
                  钱俶的从臣明白宋太宗的心思,就劝钱俶纳土,钱俶不愿意,说:“其他什么都好商量,唯独纳土不行!”
                  他的从臣苦口婆心劝道:“朝廷之意甚明,大王又无有兵马,如不速纳土,恐祸将至矣!”钱俶也明白自己如今的处境,无计可施,只得上表献上吴越国土地。但他想回去的心愿还是没有实现,宋太宗封他为淮海国王后仍将他留居开封。


                  IP属地:广东211楼2018-07-10 14:47
                  回复
                    宋太宗是个围棋高手。据说,当时著名的国手杨希紫、蒋元吉、朱怀璧等人都曾败在他手下。当然,和皇帝下棋,国手们应该都不敢让皇帝输得太难看,不过宋太宗时常与国手们切磋,棋艺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有官员见宋太宗时常为棋局绞尽脑汁而且还乐此不疲,就劝他注意身体。宋太宗说:“我只是想借此来躲避六宫的诱惑,众卿不必多言。”看宋太宗这言下之意似乎是不喜好女色,然而,宋太宗是果真不好女色吗?


                    IP属地:广东212楼2018-07-10 14:47
                    回复
                      有许多史书爆料:淳化四年(993年)曾有官员认为后宫宫女众多,就上奏乞求放三百宫女出宫。宋太宗对近臣表示宫中并没有这么多人,近臣为了讨好宋太宗就弹劾那位官员,请求以狂妄罪名惩处该官员,得到宋太宗允许。
                      但仅隔四年之后,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去世,即位不久的宋真宗就对他的近臣说:“宫中嫔御颇多,我已经放一些年纪大的人出宫了。”可见宋太宗有着充实的后宫是真的。
                      宋人王铚所著的《默记》中有提到宋太宗当年还在做开封府尹的时候,看到一个青州十几岁的少女颇有姿色就派人强买。民国时的《骨董琐记》上说宋太宗在灭北汉后,尽夺北汉王室妇女充作营妓。还有野史传闻宋太宗因为垂涎花蕊夫人美色而对亲哥哥赵匡胤痛下杀手,野史上还说宋太宗不仅将李煜宠信的宫人乔氏纳入宫中,更是强幸李煜的王后小周后……


                      IP属地:广东213楼2018-07-10 14:47
                      回复
                        赵匡胤也曾经因为爱慕之心夺他人之妻,但赵光义跟他哥哥赵匡胤比起来,实在是算不得什么正人君子,并且小周后也比不得花蕊夫人,她没有什么学识才干,她只善音律。
                        所以,小周后的遭遇比花蕊夫人不幸得多。
                        《江南野史》说宋太宗经常召小周后入宫,小周后每次回来后都会痛骂李煜,李煜也痛恨赵光义但却丝毫没有办法,只能每次在宫中使臣来召小周后的时候回避,王铚的《默记》也引用了这个说法,后人据此创作了《熙陵幸小周后图》。
                        熙陵是宋太宗死后的陵墓,熙陵指的就是宋太宗。古人用词文雅,帝王“幸”女性即发生性关系的意思,“强幸”由此可知是怎么个意思了。宋太宗的孙子宋仁宗时期曾任宰相的文彦博在自己的笔记中说他曾经亲眼看到过这幅画,可见此画早在仁宗朝就已经问世。


                        IP属地:广东214楼2018-07-10 14:48
                        回复
                          明朝人沈德符在他所著的《万历野获编》中说:“宋人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上宋太宗戴着幞头(帽子),人黑身体又肥。裸体的小周后肢体纤弱,五个宫女分别抱持她的手脚与头。小周后一脸的不高兴,皱着眉头不堪忍受的样子……”场面淫靡不堪,好黄好暴力。
                          沈德符还说“此图后题跋颇多”。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看来在流传的几百年里被很多人收藏过,流传很广。明朝人姚士粦也说曾见过此画的粉本《宋太宗强幸小周后》。


                          IP属地:广东215楼2018-07-10 14:52
                          回复
                            当然,像宋太宗强幸小周后这种事情肯定不会见于官方史书,所以都是民间史书对此事多有记载。
                            虽说野史记载宋太宗因为垂涎花蕊夫人美色而杀害赵匡胤的这个传闻一直不被人相信,但却从来没有人怀疑同样是野史出身的“宋太宗强幸小周后”一事的真实性,可见宋太宗强幸小周后一事并非空穴来风。


                            IP属地:广东216楼2018-07-10 14:52
                            回复


                              IP属地:广东217楼2018-07-10 14: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