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33贴子:952,988

回复:禅净双修——我的打坐经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QQ群号:111893039 大道同源 愿结缘有缘人,作无相布施。目前修行盛世以来临,你还在苦寻明师而无门吗?本群所修法门乃性命双修之法,简炼易行,打破常人向外求习惯,以内修为主,人人本自具足,只要方法对,再加日日多用功,人人都可打开自身如来藏,这样明师自现,并且这明师是与生俱来的,不离不弃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有缘人能习得此法。也欢迎各界同修过来交流探讨,共同提升,共修大道,为大道升华贡献一份薄力。守心法 又名大日如来真经或九阳真经,老子 如来 达摩 大势至 等均是以心法成就(心法在远古又叫南明离火 现在叫三昧真火)


65楼2017-05-11 15:45
收起回复
    什么是念佛一心不乱?下面的内容摘自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仅供参考: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非常多,一心不乱,怎么谈?“一心”和“不乱”它的表述的是是样的一种情况,“一心”是从正面表述;“不乱”是从反而来表述。那一般又分为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以那种如子忆母的那种恳切的心啊来念;事相上去念;心不离佛、佛不离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念在这句佛号上;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这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可以伏灭烦恼,伏灭见思惑,就是事一心不乱初步的功夫能够伏住烦恼,伏住见思惑。那么功夫深到家了,就能够断见思惑。如果你仅仅是伏烦恼,是往生到凡圣同居土;如果断了见思惑,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这就称为事一心不乱。进一步事一心不乱,你还能够侵断尘沙,就能够破一品无明,这时候你就能够得到理一心不乱。理就是你能够契证到无生法忍,自心的理体,真如理体。你得到理一心不乱,那么你就是大菩萨了,那往生的就是在实报庄严土里。
    所以古来的注经家对这个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这样的一个表述的话,实际上我们在座的所有的人是无份的。但我们要了解这个情况,所谓一心不乱从这个解释它是非常高。我们权且不说理一心不乱,就是事一心不乱,我们想伏烦恼,都是很难的。先不谈断的问题,伏烦恼,你看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号称后释迦,临终的时候问他修行的品位,他说自己如果不领众就一定会得六根清净位,领众太早损已利人但登五品,这是智者大师临终示位。但登五品是什么?五品就是,啊!圆教五品位,在六即佛里面是属于观行即佛的位次。观行即佛是什么情况呢?就是他没有断见思惑,但是伏住了见思惑。智者大师临终示位是伏住了见思惑,换句话说智者大师也只是往生到凡圣同居土。那蕅益大师临终示位是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他示现名字即佛。名字即佛是什么情况呢?就是还是凡夫。他不仅没有断见思惑,甚至见思惑都没有伏住,但是在这个水平他大彻大悟了,开悟了,见解与佛同齐。也就是说临终示位,连蕅益大师都没有得到这个事一心不乱,更何况我们?所以,这个净宗祖师在解释当中,可不要把这个一定要得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得不到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


    IP属地:山东66楼2017-05-11 19:14
    回复
      楼主可否将你初习六妙法门经验分享给我们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7-05-11 22:21
      收起回复
        打坐,老实念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用心听,心中有个声音始终在自动念南无阿弥陀佛,绵绵不绝。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7-05-12 06:48
        收起回复
          打坐时有了乐受,不要执着于乐受,否则就不能进步了。“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程度的乐受,三禅时的乐受最强烈,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7-05-12 17:41
          收起回复
            有好多说双盘多了腿会变形 会不会


            来自iPhone客户端70楼2017-05-12 18:10
            收起回复
              不错,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7-05-12 22:45
              收起回复
                我喜欢看净界法师的讲课,他讲的禅净双修。主要讲的是理观。主要还是讲的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7-05-12 22:46
                收起回复
                  对了,师兄,每次打坐的时候你是怎么规定时间的呢?我自己是调闹钟的,不知道这样合不合适?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75楼2017-05-13 01:04
                  收起回复
                    打坐注意事项:“七支坐法,坐好之后,要把身体向前伏下去,推开尾闾。 再直起身,用手撑腿根部,尽量向上拉直脊柱,再放好手,轻轻放松打坐。”


                    IP属地:山东76楼2017-05-13 15:13
                    收起回复
                      关注。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7-05-13 22:33
                      收起回复
                        关于开悟:
                        小乘的开悟(见道)——破除分别我执——聆听佛陀的教诲而观察到身心中并无我的存在;大乘的开悟(见道)——破除分别我执和分别法执——观察到身心中并无我的存在,确知佛陀未曾说过法,自己也无一法可得。
                        开悟并不神奇也并没有那么了不起。开悟的人只是在见解上有了突破,行为上和普通人并无分别,譬如,开悟的人虽然知道"我"并不存在,然而时不时这个"我"还是会习惯性的出现在心意识中,因此开悟者必须时刻奉行善行,从而逐渐将"有我"的习惯慢慢改正过来,直到最终破除俱生我执,在小乘而言即证得阿罗汉果位。对于大乘的开悟者而言,虽然他知道无一法可得,然而却时不时依然被善法或不善法所迷惑。修行之路还很长。
                        明心见性之后是什么样子呢?明心见性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依然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汹涌澎湃,变化万端,但里面却是浑厚、宁静与无限的宽广。一般开悟的人是非常谦虚谨慎,顺心顺意,仁慈友爱,善良好心,智慧潇洒,积德行善,圆满福报,利国利民,放下执着,活在当下,看破红尘,证悟无我。一个通达“人无我”的人,放下“人我执”,不会有自私自利的心;一个觉悟“法无我”的人,放下“法我执”,不会追求名利和地位。
                        ——源自网络


                        IP属地:山东78楼2017-05-14 09:39
                        收起回复
                          念佛的功夫首先要从紧急关头的第一反应上看:平时我们要做锻炼、做准备,怎么准备呢?比如说念佛的人要考验一下自己的功夫怎么样,经常从碰到的一些灾难上可以检查自己。比如在遇到地震、火灾、水灾、战争、交通事故等紧急的关头,你要检查当时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不是念佛。如果不是念佛的话,那就表示你的功夫还差。这是最基础的功夫。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7-05-14 18:39
                          收起回复
                            别人对佛经和其他经典的白话解读是能算是参考,开悟是自己的事。下面这段话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不建议脱离佛经学佛法。 要看书,必须看佛经。 其他人的注解都只能做参考。 至于脱离佛经写的书,更只能是参考中的参考了。 有句话是“不要让别人的头脑代替我们的思考”,我觉得也非常适合用来指导佛法的闻思修。 所以,依据佛经自己独立消化,思考并修证是正路,且是捷径。


                            IP属地:山东82楼2017-05-15 11: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