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33贴子:952,988

回复:禅净双修——我的打坐经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路过。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7-05-15 18:58
收起回复
    广钦老和尚说:行住坐卧都要念佛。如果我们定下心来念,便可察觉到我们的心几乎整天都在外头奔驰,攀缘外境,没有观照在阿弥陀佛上。如果没有收摄身心,被外境转走,必然是生死轮回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7-05-16 08:22
    收起回复
      打坐修行,其实修行在行住坐卧中,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读经典,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的,有没有体悟到,关键是看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受用;如果读了很多经典之后,自己的贪嗔痴慢疑还是非常严重,那是对经典一点都没有体悟到,在生活中根本无法受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17-05-17 11:41
      收起回复
        “若不去淫,断一切清净种;若不去酒,断一切智慧种;若不去盗,断一切福德种;若不去肉,断一切慈悲种。”——永明延寿禅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17-05-19 10:48
        收起回复
          石屋禅师诗云:“任他伎俩自磨灭,红日依然照高台。”妄想千般都不管,一声佛号要分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7-05-19 21:49
          收起回复
            头上留气——久了造成头痛
            大多数人静坐几天后太阳穴和眉心这一带痛胀,这是静坐时不小心造成的。为什么呢?因为静坐时气会升到头上,很多人没有觉察有气留在头上就休息了,一次留一点点,用功几天后,就会疼痛。情况严重时,嘴唇裂,舌头生疮,睡不着,虚火上升。这些都是气留在头上造成虚火病气。好多出家人都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自己被气干扰成病,对修炼时的气无知而修成“虚火外道”,却骂气功是外道。
            所以,每次静坐之后,头上某些部位会有气,你如果有把握处理这些气的话,可以用任何方法处理,处理气的阻塞是不分佛道或外道的,外道有好办法也可以采用。不然的话,最好循古人的规矩,静坐完了之后,先搓热手掌,以爪梳头、以掌洗脸、以指按摩身体手脚。按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立刻睁开眼睛。按摩完了之后,才能睁开眼睛。
            按摩就是让你将积在头上或身上的气疏散掉。另外有些人,静坐完了就去睡觉,这是要不得的。这样容易造成头疼。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懂得处理,你就不会被气干扰。不然,你静坐到最后,你会因周身不舒服而心灰意冷。
            静坐到了一定时候,敏感的人都会发现有气在运转,大多数人都经验过太阳穴会发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修心养性会产生清净的气,贪嗔淫欲会产生污浊的气,清净的气向头上升,越清净的气升得越高。污浊的气往下降,越污浊的气降的越低,最高到头顶百会穴,最低到小腹下的会阴穴。所以当心念清净到接近初禅的时候,你身上清净的气就会升到眉毛的这个水平。是一个水平,不是眉心一点。在二禅的时候,会有一股清净的气升到发际这一带,就是头发和额头之间。在三禅的时候,会有一股清净的气在百会里。如果你到四禅,那股气就会在头顶外面了。细心的修禅定者都会发觉这种现象,就是静坐后这几个部位会有气。因为不了解这种现象,所以不晓得处理这些气,造成有些人会有不同部位的头疼。
            回归平时状态——下座前要按摩头和身体。你每次静坐完了,一定要让这些气降下来。有些人很敏感,他会知道,有些人不敏感就不知道。不敏感的人静坐之后,要好好的按摩,以避免气留在头上。如果你用按摩处理不了,就要做一些观想,观想气慢慢地从头上降下来。你可以用手掌心面对自己的头慢慢地慢慢地向下拉。向胸前中间拉,拉到丹田,重复做这个动作。如果还是不行的话,你可以拍打来处理留在头上的气,用空心掌拍打。拍后会觉得你头上的气粘在手上,要将它甩掉。如果这些你都懂得处理,要进禅定是不难的。有些人已经坐很久了,虽然没有什么杂念了,总是不能入定,没有乐受。为什么呢?多数原因是身体有病,造成心无力集中,于是没办法入定。因为禅定是很强的心力集中,如果心力集中达不到相当强度,就没办法入定。也就是说你的心力无法集中到所需要的能量,所以,身体比较虚弱的人,静坐前就要吃一些补气的药。
            ——《定慧之路》


            IP属地:山东88楼2017-05-20 11:18
            收起回复
              白云端禅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 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儒家发奋,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 磨练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则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虚云禅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17-05-21 18:30
              收起回复
                详解打坐需注意事项:
                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着它,便碍 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虚云老和尚全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7-05-25 10:36
                收起回复
                  《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唐代宗公元767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师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此系法照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圣所开示者。(印光大师文钞续编•致广慧和尚书)


                  IP属地:山东92楼2017-05-27 13:17
                  收起回复
                    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全凭信行愿。


                    IP属地:山东93楼2017-05-28 10:15
                    收起回复
                      打坐观照穴位行吗。为什么打完坐马上睡觉害处大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94楼2017-05-28 22:14
                      收起回复
                        打坐,念佛。越坐腿越轻,越念身心越柔软。昔有人问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经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IP属地:山东99楼2017-05-30 09:39
                        收起回复
                          打坐念佛,心念耳闻,心念心闻,每个字从心里过。“念佛即是自心现,自心现时方念佛;不念是迷念是悟,迷即不念悟即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7-06-01 08:45
                          收起回复
                            下面这段话摘自《我和我的净土禅》:
                            学习坐禅,对所缘之相的选择有多种多样,为什么单单以这句佛号作为所缘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最关键的,我所修的是净土而不是别的,修净土就要以往生为目的,不管行住坐卧,都要佛号不断。第二,念佛其实就是非常高明的禅定,佛号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观,不起一个杂念,心地清静,就是止。念佛功夫的成就,就是(止观)禅定的成就。直接从佛号上下手,是从果上起修,而不是一般的修因证果。知道这个道理,才真正知道念佛法门的殊胜之处。写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念佛和参禅的区别了吧,那就是没有区别。第三,要从念佛的效果来说,经上说,致心称念一句阿弥佗佛圣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试问,你用其它什么所缘修习能有这么大的功德。再者,大势至菩萨也告诉我们,就这一句佛号,可以“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明心见性了,就算是参禅,用这句佛号,也够了。第四,念佛是自力和他力相结合,这样就比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强多了。当然,修行其它法门能不能得“十方诸佛之所护念”,这个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是念佛能得诸佛佛力的加持,这个却是相当殊胜的。


                            IP属地:山东104楼2017-06-01 18:17
                            收起回复
                              南无阿弥佗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17-06-01 21: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