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33贴子:952,988

回复:禅净双修——我的打坐经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打坐,吃素,这几年身体上的变化是:打坐之前有很多白头发(将近一半),打坐一二年后,白头发全没有了;然后就是基本不得病,连感冒也不得,记得我已经3年多没感冒过了;再者就是,长时间干重体力活不太会感觉疲劳。


IP属地:山东17楼2017-04-28 12:58
收起回复
    打坐 感觉挺胸挺直背特累 这咋办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4-28 14:39
    收起回复

              ✎﹏₯㎕ ﹏﹏﹏﹏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4-28 16:13
      收起回复
        打坐会导致失眠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7-04-29 02:10
        收起回复
          每次有热力 要把气聚集到下丹田收功 有句话叫练功不收功 到老一场空 练静坐就跟种稻子一样 秋收就要收割好 不要听那些吧里学佛的胡说 他们没什么修行体验 只是人云亦云的说些法师的开示罢了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7-04-29 08:30
          收起回复
            初学者求带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7-04-29 09:05
            收起回复
              打坐,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4-29 09:54
              收起回复
                为什么我打坐垫十厘米的平坐垫,身体还是会微微后仰,屁股着力?腿着力是不是最好,我只能身体前倾腿才能,一会自动又后仰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4-29 11:30
                收起回复
                   闻思修三慧:达耳谓之闻,注心谓之思,思明而力行谓之修。
                  经云:“应当专心,系念一处。”唯守一法,然后见心。
                  当于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
                  ——《自警录》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4-29 15:33
                  收起回复
                    随喜赞叹!


                    27楼2017-04-29 16:32
                    收起回复
                      读《金刚经》还是要多读原文,别人的解释只是参考,开悟是自己的事,有时候看别人的介绍好像从文字上明白了,实际上并没有悟到。悟分为小悟、大悟和大彻大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4-29 21:35
                      收起回复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4-30 07:22
                        回复
                          打坐,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7-04-30 08:53
                          收起回复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管是空还是色,都是因妄想产生的。“迷妄有虚空,以空立世界。” 凡夫执着于色,二乘人执着于空。色即是空是在破有,空即是色是在破空。打坐入定是先把色变成空,这是第一个阶段。明心见性还要把空再空掉,因为若执着于空,空就变成色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7-04-30 09:33
                            收起回复
                              “念佛时,一切莫管,字句分明,平平常常,老实念去,即所谓第一念也。若矜躁卜度,希冀玄妙,或计功求速,或背境向心,即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识,随识即染,依智则净。处事时,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事未至勿将迎,事已过勿留滞,坦坦荡荡,鉴空衡平,即第一念也。若计较人我,瞻顾得失,或牵于感情,或激于意气,则流入第二念矣。第一念是理,第二念是欲,徇欲即暗,循理则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4-30 19: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