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33贴子:952,988

回复:禅净双修——我的打坐经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总算全贴看完了。原来修净土宗的。参禅少了点。念佛法门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如果和自己的根性契合还能好点。祝修行顺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17-06-24 04:03
收起回复
    打坐注意事项∶
    1.静坐需要注意地点时令,不要在饭前饭后半个小时内静坐,也不要在当风的地方和冷气空调房间中静坐,开始静坐之前要进行一些暖身活动,让身体的血脉充分畅通,冬季则需要保持衣着宽松和温暖。
    2.有部分人并不适合静坐。比如孕妇和一些特殊疾病病患,同时静坐时,要注意一些特殊反应,如后腿脚微麻是正常现象。初次静坐者如果不能顺利入定也不要勉强,一切以自然为主,可以稍等一会放松心情再继续,当然,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在有经验的人指点之下进行静坐练习,不要盲目,也不要过于急躁。
    打坐的好处是集中精神,养生保健。我国传统的打坐养生功法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以上这段精辟的论述,实在是打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打坐既可养生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各类练功门派及佛家、儒家、瑜伽术对打坐都很重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17-06-24 10:06
    收起回复
      紫柏大师问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间断吗?”
      “合眼睡时便忘了。”海州回答说。
      “合眼就忘了吗?!”大师震威一喝,说:“这样念佛,念一万年也没用!从今以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才有出苦的希望。若是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一开眼时,应该痛哭起来,直向佛前叩头流血,或念千声万声,尽自己力量便罢。这样做了二三十次以后,自然能在大昏睡中念佛不断了。世上很多念佛人,有的念了二三十年,有的尽一生都在念佛,可是到了临终,却是没有用。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在睡梦中不曾有念佛的念头。要知道,人活着如觉,人死了如梦,所以梦中念佛的人,临死自然心不散乱,一心往生了。念佛的心真不真,勘验关头,须在欢喜、烦恼中取得证明。这时,真假的心,很明显地可以辨别出来。大抵上,真心念佛的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还是念念不间断的。因为欢喜动他不得,烦恼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然不能动,那么,死生境上,自然不会惊怖。现在人念佛,遇到一些微小的或喜、或怒景象,就把‘阿弥陀佛’撇到脑后去了,怎么能得到念佛的灵验呢?如果依照我的方法念佛,真的能于爱憎关头不忘失这句‘阿弥陀佛’,假使在目前日用中得不到受用,临终又不得往生,我的舌根必然坏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17-06-25 09:12
      收起回复
        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以一句弥陀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住,清清静静地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我们知道六根当中意根是最难摄的,一静下来这个妄想就来了。因为动惯了,不静下来还不知道,有时候心乱了,还不知道,静下来后就容易看见。
        这是什么缘故?因为水清静了,泥沙沉下来,就看见了,水不清静,就看不见泥沙,所以坐下来就看见了。妄念颠倒,很难掌握住不起妄念,所以要用心念耳闻的办法来抓摄六根,把妄想打断、身心脱落,本来的佛性就显现了。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17-06-26 07:26
        收起回复
          我想问一句,信佛可以吃肉吗,不休佛可以学打坐,打坐之前是不是要去看佛书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8楼2017-06-26 21:51
          收起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149楼2017-06-27 10:08
            收起回复
              梦参老和尚:佛法在哪里?
              佛法在哪里呢?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佛法在哪里呢?就在你自己的心中。把你的心跟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不是两条并行线,而是一条直线。把所学到的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接触人,一种接触事。不论在人、在事上,你都得这样用心,这样处理问题,你会处理的很恰当。在病苦的当中,特别是在困境当中,你就会感觉到心的威力,体会到佛法的威力,因为佛法就是心法。我感觉我们很多道友,以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萨圣号,或者念大乘经典才是修行,反而觉得做饭、烧开水、或者游山玩水,都不是佛法,这就错了!没有一件事不是佛法,没有一件事离开你的心而能成就的,你要把一切法都运用到自己的心上,以这个心再来修行起观照,就会很快得“定”。这个“定”并不是说六根都不动了。我所说的这个“定”不是指这个“定”,而是在眼观色、耳闻声、舌尝味的时候,都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这个“定”要怎么修呢?就是要“观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17-06-27 18:57
              回复
                许多人学佛学了很久,打坐也很用功,但始终无法入定,原因之一就是对定没有认识。大家以为什么都不知道叫定,觉得自己还清醒,就不是定,什么叫定?有些人学佛学久了,会答复: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叫定。那是讲道理,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到底是什么样子?讲讲看!若说没有样子,那你正昏沉;若说有样子,那你正散乱。若你觉得自己坐这儿,像蓝天一样的清明,那是幻想境界。要真做到没有身心的存在,而与天空一样清,无量无边,既不散乱,又不昏沉,若能如此,则可以叫做真如,差不多相像了。
                一般人总以为稍微入定,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当你疲劳时打坐,而成真正不知道,那个是睡眠,是在昏沉,并不是入定。但是要注意真昏沉、真睡眠也是定,是昏沉定。真的,这不是说笑,为什么?你真知道它是昏沉,这个就是定,那就不叫做昏沉;你不知道这是昏沉,所以它就是昏沉,这里头大有差别。在疲劳时入昏沉定并没有错,何以说呢?佛说百千三昧,有很多定的境界,这个是不是定的境界,问题在于你知不知道。不过这叫做世间定,世间定就是休息,普通的休息状况不能不算。差不多一般人打坐,都是在这种休息状况,真正的定没有。
                大家打坐都在那里玩知觉状态,不然就是玩感觉状态,自己在玩弄这两样东西,以为是道。其实都不是,因为这两样东西随时会变走的,是道就不变了。随着环境、时间、昼夜、体能、情绪、营养种种的不同,而非变不可,这不是道,是一种境界。境界不是道,是妄念的一种型态。
                ——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1楼2017-06-28 09:03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52楼2017-06-28 14:20
                  收起回复
                    关于“净念相继”一语,其中大有学问,它和禅宗悟后的保任功夫完全无异,它是念佛人修行进程的指标。兹不嫌辞费,略述于下:
                    盖“净念”二字非如一般人所想象的以清净心念佛,即为净念,而是念佛功纯,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一时脱落,能所双亡,空有皆泯之正念,始为净念。
                    至于“相继”,则又分静中相继、动中相继与动静一如等功夫深浅的差别。兹分析如下:
                    (一)静中相继。念佛人念至能所双亡,本性显发时,为初显净念。嗣后,因无始旷劫着相习气深厚,不能每坐皆显,须隔数周、数月甚或一年再现,此全视行人的根基与修行的疏密而定。此时,行者须加劲精勤用功,使相隔时间渐渐缩短。由一年而数月,而一月,而数日,最后座座皆现;此为静中相继,相当于禅宗的“保”字功夫的第一阶段,是为理一心。
                    (二)动中相继。静中能时时相继,遇境缘动乱时,又复打失,不能称为真相继。须在日常动用中磨炼,上而至于纵横无碍,顺逆无拘,如在静中一样,仍旧孤明历历,无有走着,方为动中相继。但有时偶尔忘却,遇境而动,马上即觉而归空。此相当禅宗的“保”字功夫的第二阶段功夫,是为事一心。
                    (三)动静一如。不管动中静中,俱无走着,且无守住之心,纯任自然。此相当禅宗的“任”字功夫的第一阶段,是为理事一心。
                    (四)相继亦不可得,不守之心亦无,昔日所有玄妙奇特,一扫而空,镇日如痴如呆,淡而无味,然无味中有至味在焉。此相当禅宗的“任”字功夫的第二阶段,是为事事一心。斯真净念相继者也。
                    ——元音老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17-06-30 09:19
                    收起回复
                      南怀瑾《南禅七日》:讲到静下来思想,怎么停住的方法多得很,佛告诉你有八万四千法门,你看我们选定哪个方法,先不讲禅宗怎么参话头,一般讲念佛,千万注意,念佛,我是非常赞成大家念佛的,很多人误解,「唉啊!南老师最讨厌“净土宗”」我说:「没有这个话,我绝对崇拜净土宗,提倡净土宗」,但是我不常讲净土宗,净土宗是很了不起,净土宗是大密宗,也是大禅宗,净土宗也是大止观的方法,不过大家不能随便念,怎么念佛?南无阿弥陀佛,第一要注意不能念成南无阿(ō)弥陀佛,南无阿(ā)弥陀佛,不是南无阿(ō)。阿(ā)跟阿(ō),有什么差别呢?这要学过梵文华严经的字母,阿…开口音,嘴巴张开,这个舌头是平正的,心平气和,这个声音发出去,阿…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生、发,出生、发展只有这个声音,你看任何一个小孩生下来,第一次开口学讲话,阿(ā)。阿(ō)下堕的,向下沉的,所以是,南无阿(ā)弥陀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7楼2017-07-01 09:02
                      回复
                        南怀瑾《圆觉经略说》:严格来说,学佛禅坐之真正目的,乃在于求得身心寂灭,而不是为了头痛、肾脏病等各种病痛,或是除去烦恼,逃避现实等等。一般人学佛打坐都是“垂老投僧,临死抱佛”的心理,不然就是像做生意贪求好处。
                        那么,身心如何寂灭呢?现代人不要说寂灭,得止就很难了,平时我们的心不在散乱就在昏沉中,念佛愈念愈烦,打坐愈坐愈乱,如何寂静得了?注意!不只是“心”要寂灭,灭掉一切烦恼,灭掉一切妄想,“身”也要寂灭。心寂灭还可以想象,“身”如何寂灭得了?这个肉身之躯处处给我们障碍,你念佛可以三天三夜一心不乱,可是你三天不吃东西,便饿得受不了,而且打起坐来,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不能安详,此身如何寂灭?
                        要达到清净觉地,必须做到“身”“心”寂灭,才可以进入自心本性的清净觉地,才可以了解到,我们的自心本来在神通大光明藏中,也就找到自己的自心本性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17-07-02 0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