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33贴子:952,988

回复:禅净双修——我的打坐经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打坐,老实念佛。何为老实?“但有一毫凡情圣解夹杂于念佛中,即是自欺,即非老实。”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7-05-05 07:20
回复
    《菩萨处胎经》曰:
    “众生无边。边亦无边。如来亦无边。道亦无边。
    一切言有。有亦无有。无界无处无住。亦无教授化众生者。此名逆顺三昧。
    不住不不住一相无相。不着不缚亦无真际。修治道场净佛境界。权变无数非下劣所及。
    尔时世尊将欲解释弥勒狐疑。即现身色柔软色。无厌足色。内外清净无瑕秽色。吾从无数阿僧祇劫修眼清净。内外无阂今获色身。
    身亦无身色亦无色。知身空色空。身色俱空。知身色俱空者。此空空空。
    知无身空无色空。知无身无色俱空。知无身无色俱空者。此空空空。”
    《菩萨处胎经》是西魏大统十六年年间的国宝级别经书。现收藏于京都知恩院。竺佛念于姚秦弘始年间(399~416),译出《菩萨璎珞经》、《十住断结经》、《出曜经》、《菩萨处胎经》、《中阴经》等五部,被誉为苻姚时期之译经宗师。


    IP属地:山东50楼2017-05-05 09:08
    收起回复
      打坐念佛,为什么要念佛呢?念佛即是念自己的本心。“阿弥陀佛是一切众生的本心,也是一切诸佛的本名。” 而要往生西方净土,光念佛还不行,还要具足信愿行。深信,切愿,持名妙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7-05-06 07:09
      收起回复
        下面这段话为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核心内容,要多读,最好能背下来。解读先不贴上来了。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7-05-06 18:31
        收起回复
          最近每天晚上打坐念佛30分钟,渐渐能感到些乐受了。有些身心轻安的感觉。


          IP属地:广西来自手机贴吧53楼2017-05-07 00:31
          收起回复
            楼主打坐到什么境界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17-05-08 07:41
            收起回复
              打坐念佛。净土法门,至圆至顿,易行难信。难信究竟有多难?释迦牟尼佛在说《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时,一连用了好几个“难”字。如“甚难悉有”“难信之法”“行此难事”“是为甚难”“难值难见”“难得难闻”“此亦为难”“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悉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阿弥陀经》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无量寿经》


              IP属地:山东55楼2017-05-08 10:11
              收起回复
                能这样走下去,不容易绕进去弯路。
                很多人开示不容易学习这么多经典,
                说明是有福德的人。


                IP属地:广东56楼2017-05-09 22:15
                收起回复
                  求楼主回复我,我21岁,但是脸部开始下垂,还挺明显的,然后我就打坐,希望把皮肤变紧致,单盘每次25分钟,每天早晚一次,两个星期后发现脸明显紧致了些,然后只维持了几天就打回原形了,反而比没打坐之前还要下垂,我现在还在继续打坐,求楼主告诉我,这是不是在排毒?我快被烦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7-05-10 06:37
                  收起回复
                    以下是元音老人对耳根圆通法门的解读:
                    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而我们念佛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当我们念佛时,静听佛号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如声音)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才能入定。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我们做功夫做到能念之心停息了,妄念不动,佛号念不出来,要勉强提也提不出来。这时候就不要再提佛号了。“所入既寂”就是我们的妄心寂然不动了。念头停止不妄动,那就没有什么动静二相了。动静二相是相对而有的,既没有什么动、乱,故也没有静寂了。“了然不生”者,虽然没有动静二相,但是,不是如木石一般的没有知觉,而是了然不生。我们用功处于定中时佛号就不必再提,只静静地看着它,看这一念不生、寂静而了然的是谁?此时动静二相虽然了然不生,但是还没有化空,还有不生的一念在。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这时候功夫已做到能闻与所闻统统没有了,处于寂静的禅定中非常快乐,非常轻安宁静,非世间乐事可与媲美。但不能停留在此乐境中,一有留住就不能前进见不到本性了。我们做功夫到这地步,往往发一点小神通,便沾沾自喜,以为到了家,哪知还相差甚远,所以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假如此时我们放大光明,或见佛菩萨现身,乃至其他许多的神妙境界,都不可动心,都不能理睬他,一有住着,非但不能见性,还有着魔的危险。假如出现什么恶境界或鬼魔现前也不要惊怖,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相并非实有。一者可能是业障幻现,二者或许是护法神考验你,看你幻境当前动不动心。总之,这都是假相,不要怕,也不要理他就无事了。“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简单地说,就是当能闻与所闻净尽而深入禅定得某些乐受或小神通时都不能住在这里面而裹足不前。要一点境界都不住——不论什么善境界恶境界都不住,将其化空。更进一步将“尽闻不住”之觉也化空,才能将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完全空掉。因为能觉与所觉还是相对的妄觉,不空掉它是不能见性的。但妄觉化空还有空在,空仍是幻影,而且有能空与所空相对的幻觉,这就是无始无明,也须照破它。所以观世音菩萨进一步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就是能空所空——相对的幻妄都消灭了,达到一丝不挂,一法不立,净裸裸、赤洒洒的境界,才能彻见真心。我们修法修到极处,忽然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号或者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一时脱落,这是好消息到来的时刻。此时乃千钧一发之机亟须猛着精彩,看这无心可心,了了分明的是谁?还是自己本来面目否?稍一停机伫思,即被它影子所惑;如当机立断一把擒来,即亲证本性矣。但修道人往往错认空顶好,一点都没有最安静,住在空上,不思前进。殊不知这是一条岔路,一着空就落于“无记”——死在那里就完了。禅宗呵斥住空的行人为“黑山背后鬼窟里,冷水泡石头。”这种人是永远不会见性的;所以空也须消灭掉,进一步才能达到——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境界,才能见到本性。所谓“生灭”是指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相、一切念头,因为这些都是有生灭的。这些生灭的东西都消尽、外加空也消殒了,那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才能现前,这才是真证见本性。我们修法修到能所双亡——能念之心、所念之佛号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虚空也粉碎时,就豁然开朗亲证本性了。
                      那么证见本性后是否就完全到家了呢?也没有,因我们多生历劫的积习深重,非上上根人不能一悟就彻的,尚须历境练心,消尽妄习,才能挥发神通,圆证佛果。得有个“理属顿悟,事则渐修”的过程,所以还要做绵密保任功夫,除尽妄习,才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证到观世音菩萨所证的“十方圆明”的胜果。


                    IP属地:山东59楼2017-05-10 10:06
                    收起回复
                      路子走对了 恭喜!


                      IP属地:北京60楼2017-05-10 10:34
                      收起回复
                        打坐闭眼能看到什么东西 我看不到啥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1楼2017-05-10 12:27
                        收起回复
                          《楞伽经》云:“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犹如大海化为云雾雨露,普润大地万物,却又汇集成江河万流,还归入大海。诸佛菩萨接引众生入佛门的本怀,还是要回归西方极乐世界,回归念佛一法。)


                          IP属地:山东62楼2017-05-10 18:10
                          收起回复
                            以下是宣化上人对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的解读: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入流亡所】: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出流是攀缘外尘。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流亡所。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既亡动尘,还要再反闻入流,不能住于静境,因静境是色阴区域。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才能达到所入既寂。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声尘完全寂灭,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就破了色阴。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根结既解,渐次再修,增加定力,则能闻之根,亦随所闻而俱尽,没有能受和所受,解去第三个根结,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要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知亦不知,觉亦不觉,觉所觉空的时候,就解除第四个觉结。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就全无执著,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与所觉既空,还要再修,参究空何所依,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就解开第五个空觉,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与所空都灭,还有个灭字。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才解除第六个灭结。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生灭二字,总指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就是生灭法。灭相最难解,要灭相全消,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才能亲见本来面目。现在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IP属地:山东64楼2017-05-11 10: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