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53贴子:953,171

回复:禅净双修——我的打坐经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清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2楼2017-09-19 21:01
回复
    问:打坐念咒时,感觉到有两层东西,上层是流动的念头,下层是念咒的声音。如果提起念咒,则上层为念咒,下层为黑色浓雾,一会儿,杂念又来了,念咒又变成了下层。
    答:黑色浓雾是无明,要提起咒来,打破无明。
    问:我打坐时,看到一些粘着的事情,脏脏的东西,知道要改,但碰到具体的事情,每每还要粘上去。怎么用功才能不粘上去呢?
    答:照啊!看到又粘上去了,须赶快放掉。要觉得快,觉得慢不行。照就能看见脏脏的东西。粘着事相,就是没有放掉,力量不够。能照见,但不能放,那就要痛斥自己,赶快放掉或赶快持咒,用咒来化掉。所以要时时刻刻培养力量,力量不够要多打坐,多打坐可以培养定力。有了定力一觉就化空。一切都是假的,心死透了就不动了。心不死透,仍拔不出来,陷在里面。
    问:修行中出现的境界,是不是不要对人讲?
    答:不能讲的原因是恐怕引起人家的执著,追求这种境界。心中会想为什么我没有这种境界啊?心乱了,不能入定了。另外,根本没有什么东西,不住相,什么都不可得。境界是有的,就像我们坐火车,从上海到镇江,一路上看到的景色,但不住相,也就过去了。
    ——《元音老人问答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3楼2017-09-20 08:19
    回复
      紫柏大师问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间断吗?”
      “合眼睡时便忘了。”海州回答说。
      “合眼就忘了吗?!”大师震威一喝,说:“这样念佛,念一万年也没用!从今以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才有出苦的希望。若是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一开眼时,应该痛哭起来,直向佛前叩头流血,或念千声万声,尽自己力量便罢。这样做了二三十次以后,自然能在大昏睡中念佛不断了。世上很多念佛人,有的念了二三十年,有的尽一生都在念佛,可是到了临终,却是没有用。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在睡梦中不曾有念佛的念头。要知道,人活着如觉,人死了如梦,所以梦中念佛的人,临死自然心不散乱,一心往生了。念佛的心真不真,勘验关头,须在欢喜、烦恼中取得证明。这时,真假的心,很明显地可以辨别出来。大抵上,真心念佛的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还是念念不间断的。因为欢喜动他不得,烦恼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然不能动,那么,死生境上,自然不会惊怖。现在人念佛,遇到一些微小的或喜、或怒景象,就把‘阿弥陀佛’撇到脑后去了,怎么能得到念佛的灵验呢?如果依照我的方法念佛,真的能于爱憎关头不忘失这句‘阿弥陀佛’,假使在目前日用中得不到受用,临终又不得往生,我的舌根必然坏烂!”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4楼2017-09-21 19:19
      收起回复
        清定上师:今天我讲到这里啦,我给大家讲个要紧的,我们佛教徒,都是佛的弟子,我们大家都要护法,不能有意见了。佛说的法,看各人的根机,什么样根机的人修什么法。所以呢,有净土宗、有禅宗、有天台宗、有华严宗、有法性宗、有法相宗、有密宗。什么叫宗?在佛的一切法当中,我选定哪种法对我修行有帮助,使我能够成就的法,我这个法为主,叫宗。别的法一样的修,但是我修这一宗了就以这宗为主。
        ◎比方说,禅宗就是根据佛传的,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离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初修的人,能够以观来照这个正法眼藏,回光返照。内而身心,外而世界,彻底皆空。从空的基础上明心见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懂得是好的。但是没有这个高根机的人不能懂,那么第二步要多讲教理了,那么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唯识宗讲法相名称。
        ◎那么,我们最容易的,摄受众生根机最广大的是净土宗,一心念阿弥陀佛,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可以消无量劫以来的业,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能灭九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话不是我讲的,佛讲的啊,我不好乱讲啊。灭去这个罪,为什么道理,阿弥陀佛功德无量无边。第二个,往生极乐,一生了极乐世界生死就了了,没有生死了。极乐世界莲华化生的,我们一死了,我们现在发愿,我临死的时候要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中就有朵莲花,这朵莲花就是我啊,我天天念佛,这朵莲花放大、发光。将来我们临死的时候生极乐世界去了之后,就坐在莲花里面。
        ◎假使我们平时念佛念得好,现在念佛就能够见到佛的法身,无量光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能够见到无量光就见到佛的法身光。再其次见到佛的报身,我们佛堂里供有,红颜色的,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就是阿弥陀佛的报身佛。再其次就是见阿弥陀佛的接引佛,左手定印,右手作接引状。你能够定中梦中常常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圣像,西方三圣,那么你生极乐世界,决定。念佛的时候念到一心不乱,就能见佛,见佛光。现在你们眼睛闭拢看看,两个眼睛当中的地方叫白毫,往前看,开始的时候是有一点白晃晃,慢慢就“啪”一下现出来,法身光明看到了。你能够一次、二次都看到了,光明无量无边。常常这样看,再能够往里面看,初一步往里面看心里是黑的了,看久了慢慢地就要发光,最后“啪”一下,现起一个圆镜样的圆光,一下没有了,一下现起了,修得久了全身变光明了,就变成阿弥陀佛的报身佛了。
        ◎所以呢,只要我们一心念佛,一定感应能够生极乐世界,你能够生极乐世界,有九品往生,要争取能够上品上生更好。上品上生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就不包拢了,直接坐在莲花里听到阿弥陀佛说法,就悟得人无我,法无我,无生法忍了。而后身子能够神足通,能够拿这个极乐世界的花供养十方诸佛,供养完了,回到极乐世界吃中午饭。这个阿弥陀经里讲得有嘛。那么,这样子呢,能够承事十方诸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就给你授记,你将来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你成佛了,你法号是什么,你的佛土叫什么,你要度多少众生成佛。所以一心念佛,能够念到一心不乱最好。
        ◎那么,家庭的事情多,社会的事务多,工作忙,没有工夫来专门修定念佛的,只要你能够念,你早晨起来马上念,最低限度念个不下一千遍阿弥陀佛圣号,你能够这样念的话,最少一百零八遍。念了之后,把你这个无量劫的罪障消灭了,你到极乐世界去,就很快可以见佛闻法。那么假使我们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念佛要念,但自己业障没有消,生到极乐世界去之后,到了极乐世界那个莲花里面,莲花包拢,要经过十年、百年、千年把你无量劫的罪业在莲花里消灭了而后莲花打开,见佛闻法。所以我们现在,常常要把念佛要放在第一位,念一句佛,灭九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无量劫来造的业很大。念阿弥陀佛圣号,先把业灭掉了,生极乐世界之后马上能够见佛闻法。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7楼2017-09-25 21:09
        回复
          赞楼主!禅净双修我也试过,不过没有坚持下来,改修白骨观了。支持楼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8楼2017-09-25 22:22
          回复
            能加个好友吗 想向您请教些问題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299楼2017-09-26 00:16
            收起回复
              虚云老和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应知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而一切众生不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是为十二处,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为十八界。另地、水、火、风为四大,再加空大、见大、识大为七大,合为二十五数。由二十五位贤圣分别自陈宿因,入道途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0楼2017-09-26 22:01
              回复
                问:上座以后,有时就提不起咒来,一提起咒就好像气力不足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答:关于念咒的问题,现在有人讲,念咒是多了一个事情,麻烦,还是把咒放掉不念吧。这是个大错误。做功夫应该是:上坐要死心塌地,下坐要绵密观照,一定要这样!要知道咒是工具,是用来扫荡我们妄念的。你不想念咒,讨厌它,这就是妄念。就是你心乱啊。你不念咒就念贪瞋痴,叫你不动念你做不到。心里乱动,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乱得不得了。所以宗下祖师就讲,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你不用咒这个工具去化妄念,妄念怎么能歇得下来呢?假如真的没有妄念了,身心世界都空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现在还没有空,身心还在,世界还在,境界还在,就是有妄念在。嫌念咒麻烦,真是糊涂!这样下去你以后永远脱不开。要好好做功夫,把咒提起来,提到不能再提了,那才是化掉了。要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咒脱掉,那才是真正的不念,有心不念不行。
                咒自然地脱掉,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睡着了脱掉。迷迷糊糊睡着了。当然不念了,这不行。另一种是入定了。妄心就不动了,这个念咒的心就没有了。即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时脱落,就见到本性了。假如是睡着了,昏沉了,有什么用啊?有个检验昏沉的方法,即看我们的手印是不是倒下去了,是不是散掉了。手印倒下去,散掉了,念不出来,即是睡觉了,没用。真入定,手印不倒不散;身体化空了,手印还是不倒不散。那才是入定。假如是嫌麻烦不念的,赶快要提起来念。假如是昏沉,赶快把手印结起来,把眼睛睁开,出声持咒,把睡魔消除。驱散睡魔之后再轻轻念咒。
                ——《元音老人问答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1楼2017-09-27 08:16
                回复
                  同是净土·,加个微信吧师兄


                  302楼2017-09-27 09:43
                  收起回复
                    哺乳期可以打坐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3楼2017-09-27 15:50
                    收起回复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着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又若能解此义,即知常人执着我相而作种种救世事业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间促,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太,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于佛法之空义十分了解,如是所作救世事业乃能圆满成就也。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
                      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牲;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作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作去。岂是一味说堂而消灭人世耶!
                      ——弘一法师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4楼2017-09-27 22:05
                      回复
                        同道中人,打坐念佛最保险,楼主师兄在打坐念佛前做些什么?我喜欢是诵几遍心经或者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或楞严咒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5楼2017-09-28 21:41
                        收起回复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意思是: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王阳明有个弟子是做官的,他有心学习知行合一的学问,但是他平时公务繁忙,担心学不好,于是问王阳明应该如何取舍。
                          王阳明笑着对他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你抛下公务来听我讲学呢?我的学问是行的学问,需要在事上磨炼才行。
                          你在断案的时候,面对犯人,不会因为他的无礼而愠怒,不会因为他的讨好而开心,不会因为他的恳求而失去主见,不会因为自己事情庞杂而敷衍了事,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时刻纠正,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所以知行合一如果离开了切实的事物,反而会没有边际,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是在修行。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6楼2017-09-29 19:05
                          收起回复
                            南无阿弥佗佛 师兄:我的微信在QQ上给你了,加我为了更好地交流提高!南无阿弥佗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07楼2017-09-30 20:04
                            收起回复
                              元音老人:原来一直不能入定问题在这里 !
                              问:现在有时不像从前那样有个观照的心,是怎么回事?
                              答:从前观得生一点,用心提,现在观得熟一点,不用心提了。如果时常忘记,还是要用心提一些,要善调节。像我们念咒一样,生的时候用心念咒,要念得清楚;熟了,如不用心就油了,嘴里念,心里不念了。油了就不容易入定,身体化不空,咒与念头分开了,念头就流了。所以念咒时要听得清楚,摄住念头,慢一点没关系,到时自然脱掉。不要有个“要化空”的妄念,那就自然入定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8楼2017-10-01 0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