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57贴子:953,090

回复:禅净双修——我的打坐经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打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现象出现,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相,或丑恶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着相,就容易着mo。还有,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时候要起一些变化:如身体没有了,或手脚和头没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气要断了、头要爆炸了,也毋须惊怖,这是身心将脱落的前奏。一害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时一下子大爆炸,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销殒,虚空也粉碎,本性即现前。不过你不能着相求这个爆炸,一着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连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这个好处,常常得佛菩萨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声引起内心的爆炸,但是千万不能求,想它什么时间来,更不能将心等它或迎它来。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
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为,入八地才是无为。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的影子,还是不干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时如还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当中,若着境,更不行。一切时、一切处心空如洗,能够随缘起用,不执著,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开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着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着念头跑,就是生死;跟着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我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还有生死在,不过在生死当头能够自己作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障牵连,随业受报了。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4楼2017-08-27 10:47
收起回复
    按时上座,不急不缓。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观照,绵绵密密。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元音老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5楼2017-08-28 20:02
    回复
      哪里私信 加我微信 349297854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6楼2017-08-28 20:40
      收起回复
        楼主要是能捎带谈谈自己在实修中的体验感悟就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7楼2017-08-28 22:58
        收起回复
          元音老人:打坐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9楼2017-08-29 09:23
          回复
            写点感悟吧,关于感应道交。世间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何也?盖不能感应道交。何为感应道交?即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百度百科)。须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为善去恶,深信切愿,持名妙行,方得与佛相应。何为持名?即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盖因阿弥陀佛乃一切众生之本心,亦为一切诸佛之本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0楼2017-08-29 09:31
            收起回复
              印光法师说,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禅杖自力了生死。都摄六根,入手在听,字字清楚,此念佛秘诀 。信愿行 卫净土刚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1楼2017-08-29 10:32
              收起回复
                最高深的密宗就是禅,禅是无上密,是最高层的密法,禅和密没有两样。把密宗和禅看成两样是错误的,禅就是密,密就是禅。心中心法一开始就说,以禅为体,以密为用,即藉密咒和手印用一用,藉佛的力量加持,以打开本来,亲证本性。
                证到本性后,以净土为归,归到一真法界常寂光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有四种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净土,没有什么方所,没有东南西北方的分别,都是净土。因为我们的法身,就是一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不分方所,没有垢净。有个清净就不是,没有污秽哪有清净,所以它是一尘不染,一丝不挂,一法不立的。
                所以不到净土不算究竟,要证到十方都是净土。我们上次也直接指示大家,这个佛性不在别处,就是现在一念断处的离念灵知。当妄念都放下,一点不起的时候,这时候也不是没有知觉,还是了了分明。这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佛性。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2楼2017-08-30 09:03
                回复
                  众所周知,学佛修道,就是为了了生死。但怎样才能真正了脱生死呢?这个问题,恐怕不是每个学佛人都能知道的。以所谓生死者,有两种生死:一是分段生死,一是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六道轮回,这较易理解。变易生死,是超六道轮回外的一重无形生死,乃修行不究竟之法障,故一般人较难知晓。现在约略解释一下:阿罗汉等小乘圣者虽断见、思二惑,不受分段生死轮回之苦,但偏于空理,以为有法可修,有道可成,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拘泥于依所知障助缘所感之界外净土,住在法上,不思变易其身、随缘度生,所知愚惑未尽,是一重无生死之法执生死也。
                  要了这种生死,先须知晓修法只如服药,不可执著不舍;次须明确生死涅槃等空花,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一法不立,无智无得;而后更要了悟,起大机用,随缘变化,广度众生而本位无所易,不是住在法上不动。一部《心经》就是叫我人先空凡夫根、尘、识之愚执,次空小乘圣人四谛、十二因缘之法执,后空菩萨之智执,起大机用,归无所得,方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真正了生死者,以无法可得,随缘不变故。尽管在六道中头出头没,不见有生死、道别之异;尽管随缘变化身形,度尽一切众生,而本位不易,不见一众生得度。昔有僧问大随禅师:“尊师圆寂后往生何所?”大随云:“我师东家作马,西家作牛!”僧赞其彻悟了手,一法不立,随缘向异类中行,而本体无丝毫移易也。
                  洞山禅师《五位君臣颂》末后颂“兼中到”云:“不涉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即颂此最后一位,真了生死者以不了为真了,非离六道,安住净土为真了也。所以说无余涅槃者,无涅槃可证,无所住处之涅槃也。
                  不变随缘,从体起用;随缘不变,摄用归体。体用如如,无住无染,无移无异,斯真了生死矣。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3楼2017-08-31 08:49
                  回复
                    净士法门者。如来彻底悲心。普度众生之法门也。令彼无力断惑具縳凡夫。信愿持名。现生了脱。与观音势至同为伴。上而至于等觉菩萨。位邻佛果。尚须往生。方成正觉。至顿至圆彻上彻下。超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以故当佛说阿弥陀经时。六方诸佛出广长舌。一音赞叹。称为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又谓我释迦尊。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而我世尊自叙宿因。谓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证菩提。为一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令其闻者信受奉行。以究畅己出世之本怀而已。然此法门甚深难测。虽经诸佛本师交相劝信。而世之疑者。犹复甚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识。犹或疑之。不但知识不信。即已证真谛。业尽情空之声闻缘觉。犹或疑之。不但小圣不信。即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即法身大士。虽能谛信。尚不穷源彻底。良以此之法门。以果觉为因心。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彼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辈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获实益。若得闻此不思议法门。便是多劫深种善根。况信受奉乎哉。
                    ——《录印光大师代王弘愿阿阇黎作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IP属地:河南254楼2017-08-31 19:41
                    回复
                      弟子问:“如何消除贪瞋痴慢疑?”
                      贪瞋痴慢疑属于思惑。教理说无明分见惑、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由粗而细、微细至极微细。见惑乃迷失无生无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也,属于理边,故名理惑。它分身、边、邪、取、戒五种,均属不正的知见。
                      比如执著在神通上,而不问自己有没有明心见性,这是修道人普遍存在的不正知见。见惑容易除,我们修法开悟见了本性,端正了知见,见惑就尽除了;但思惑不易一下子除掉,须于开悟断见惑后更见性修习真理,才能渐断此惑。以思惑为思维世间虚妄之物而起之事惑,其性钝昧,有贪、瞋、痴、慢、疑五惑之分,故不易顿除。见惑、思惑不除,生死轮回不能了。
                      所以要消除这身、边、邪、取、戒与贪、瞋、痴、慢、疑十惑,先要明白本性,开大悟。深知事物皆幻,都不可得,彻见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就是我人的本性。在境界上时时保护锻炼它,把多生执著的习气都磨光,贪瞋痴慢疑才能销殒。教下说这四惑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有九地八十八品之多。要一步一步慢慢除去,不是一下子除得了的。故须具一片长远深心,在境界上精勤地奋斗始得。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5楼2017-09-01 10:32
                      回复
                        尸陀林瑜伽苦行僧噶吐.曲吉加波于温州净社寺的开示:
                        今天,我这个没寺院,只能住旷野坟地古墓的疯颠喇嘛,斗胆坐在法座上,准备给诸位讲些有关净土法门修持的问题,以此与大家结个法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能从中得到受益。
                        现实中太多的人把净土宗的念佛法门看得太简单了,以为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真正的念佛法门,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若修此门用功得当,一年半载就会有感应境界。若是修了没感应,那就要从自身找原因,是方法不对?还是用功不够精进?相信只要是方法得当,用功精进,心虔诚,愿力到(即信愿行三资粮具足),绝对没有修了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得不到感应的事。
                        古时大德们修净土法门,都能放下万缘,而制心一处。由此经过三个月、半年,或三、四年时间就能见到佛。见到净土种种的瑞相,能够体会到佛的境界。
                        为什么我们到现在却达不到呢?其究竟问题在那呢?要惭愧啊!
                        出家修行要以了生脱死为要事,寺院是成就我们了脱生死的地方,所以要把日常一切跟我们了生死没关系的琐碎事放下,一概不管。生死若是不能了,作其他任何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每天只是打两个小时的坐,念一两个小时的佛,而且身心并未融进去的话,这样修一百年,也只是种一点来世享福的因罢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你们的信心不足,定力不足,悲愿力不够。并没有将你们的心交给阿弥陀佛,而是把心大部分留给了自己,每天忙着红尘俗事。
                        若是看到修行人,不是为了了脱生死,精进修行,而是每天忙东忙西,虚度光阴时,我常常忍不住掉泪。伤心难过啊!
                        苦海茫茫,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若不抓紧时间修行,每天还理不清的人我是非,忙不完的杂事,岂知一个呼吸上不来,就死了。生前所追逐的财色名利都带不去,随身的只有我们所造的业。
                        所以,古时真正修行的人连刮胡子、洗衣服、剪指甲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呢?时不待人啊!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干这些婆婆妈妈没用的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6楼2017-09-01 17:09
                        回复
                          尸陀林瑜伽苦行僧噶吐.曲吉加波:有位居士是修净土法门的,一天突然看到净土的种种瑞相,诸如土地是黄金铺的等等。我就问她:“你是怎么修行的?”
                          她说“我睡觉的时候想着佛,吃饭的时候想着佛,走路的时候亦同样想着佛。”
                          噢!原来她把整个身心都融入到净土法门当中了,由于她身心清净,所以净土现前。
                          又有一位古代的修行人,他修了三个月的净土法门,专门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好,结果修了一百多天之后,常常在梦中、定中见到西方净土,见到了八功德水、宝树、荷花,见到了阿弥陀佛。
                          为什么我们修了这么多年,还不如人家一年半载的功夫?惭愧啊!
                          这里面有个最大的问题。原来他们每时每刻都是把心交给了西方净土,交给了西方三圣。如此还恐怕自己不能够往生,每天在佛前痛哭流泪忏悔,请求佛加被,担心自己一个呼吸上不来,而误了生死大事。
                          这样一年半载下来,就能在梦中、定中见到西方的种种美妙的境界。请问你们有没有呢?有没有胆量说自己有呢?
                          事实上,我们在打坐修行的时候,如果能够真真确确每刻都观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庄严,在吃饭、走路、睡觉时都想着他,念他的名字,在他的面前发愿,那么,我们可能七、八天就能够有所感应或闻到香味,或听到天音,或见到佛,或有佛来摩顶。
                          若是没有的话,应知自己没有好好地用功,所以佛没有显现给我们看,要继续拼了命地发去用功,这样经过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一百天,肯定能见到佛。
                          如果还没有,那肯定是业障深重,应当在佛前痛哭流泪地忏悔。这样一年半载,绝对在梦中、定中、常常见到佛。
                          因为佛是慈悲的。问题在于你有没有完全把心交给佛。若你把心完全交给了佛,就能感应道交。若你对佛有保留的话,自然就会没有感应了。所以这也不能怪佛,只能怪自己!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7楼2017-09-02 08:52
                          回复
                            确吉坚赞仁波切:开悟见道(或打开中脉)主要是靠菩提心的力量
                            即使我们只想开悟见道,你也要明白,密法里修空性是怎么修的。密法里认为中脉是智慧之脉,打开中脉就能现证空性,也就是现见智慧法身。那么证得空性,现见法身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犹如虚空,无色无相,周遍一切。密法里把它形容为“无云晴空”。因为空性的这种特性,在大手印、大圆满等教法里,都有凝视晴空,引空色进入中脉的特殊修法。这是利用外在的缘起引发内在的智慧。
                            但中脉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认为是人体中实实在在的经络一样的东西。中脉代表中观正见,是智慧法身的象征,不是仅仅靠造作的观想就能打开的。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菩提心。在菩提心和正见的摄持下来观修,才有迅速打开中脉的可能。当你的心量广如虚空,慈悲遍及一切众生,透发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时,你的我爱执已经斩断,你的“自我”已经消融,妄念泯灭,无云般的晴空顿然显现。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见吗?此时,先前的世俗菩提心升华为胜义菩提心。
                            大家现在也就明白,为什么禅宗不观修中脉也能开悟,他也是主要靠菩提心的力量。当他的菩提心达到一定证量后,再来参话头起疑情,才有开悟见性的可能。但禅宗并没有菩提心的实修方法。他的菩提心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是靠往昔的习气熏陶,因为往昔曾经修习过大乘,今生听闻到佛法就能自然发心,这被称之为“因力”发心。然而这样的宿根深厚者,千百万人中能有几人?特别是在这个追求物欲的时代,早已“人心不古”,那就更加寥寥无几了。所以大部分人参禅,参了几十年仍然了无消息。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8楼2017-09-02 19: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