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吧 关注:23,110贴子:97,592

回复:每日科技快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种会走的鱼能告诉我们有关陆地进化的哪些事?
一篇对泰国盲眼洞穴鱼特征进行分析的报告发现,这种生物能够行走,这使它在所有鱼类中非常独特,或许能够说明物种亿万年前是如何进化到开始陆上生活的。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的,他们对这种洞穴天使鱼的身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本周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新泽西理工学院的团队对这种鱼的形态进行了分析,以确定不同于其他已知鱼类的它为何表现出与其他陆栖脊椎动物类似的“四足动物行走行为”,以及它能否为进化过渡提供线索。
一名研究人员在一段有关此次发现的视频中说:“它的鳍结构不同于我在任何地方见过的任何鱼类。”
她还说:“在我们已知存在的3万种鱼类中,这种鱼非常奇特,看起来与我们所见过的其他所有鱼类都不同。”
尽管没有视觉,但这种洞穴天使鱼能够在水道穿行,并能像蝾螈那样攀岩。这种鱼拥有“坚固的骨盆带”,使其能够以“像四足动物那样的步态”在陆地上行走。
研究人员指出,很多其他种类的鱼通过进化获得了一些在陆地上通行的方式,例如在陆地上翻动,或通过吸附进行垂直攀爬。但洞穴天使鱼仍然非常独特,因为它能以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行走,人们此前认为这种运动方式是泥盆纪后的四足动物所独有的。在泥盆纪,脊椎动物由海洋迁移到陆地。
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生物科学系助理教授布鲁克·弗拉芒说:“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项重大发现。”
研究人员希望,这种独特的鱼类以及未来其他的发现能够为动物如何由海洋迁到陆地并开始陆地行走提供更多的信息。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2016年3月27日报道;2016年3月29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85楼2016-03-29 14:21
回复
    问与答
    问:动物能感知地震将至吗?
    答:地震发生时,不同振动会以不同速度穿透地面。初波(P波)的速度是次波(S波)的大约两倍,而实际的地动山摇主要由次波造成。初波通常太微弱,人类无法感知,只有地震仪能测出来。但有些动物能在次波到来前察觉到初波,因而能提前不到两分钟时间知道地震将至。v
    地震实际发生的几天乃至几周前蛇出洞、狗狂吠、鸟乱飞传闻有待商榷,但地震前或许有些微妙变化是动物能够察觉的。2011年英国开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地震断层积聚的应力会使正电荷穿过岩石到达地表,这将引起地下水的化学变化。2009年意大利阿奎拉地震的几天前蟾蜍突然离开其繁殖池塘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它们的池塘距离那场地震的震中有74公里。
    问:斑马为什么要有条纹?
    答:这个谜多年来屡次“终于”被解开,有人说是伪装,有人说是防范寄生虫。今年1月美国科学家发布的证据最具说服力,他们认为,主要好处在于黑条纹和白条纹的吸热能力迥异,黑条纹会变得比白条纹要热,这样就能在斑马表皮形成气流漩涡使之感到凉快。v
    ——英国《焦点》月刊文章;2016年3月29日一期《参考消息》翻译、转载


    87楼2016-03-29 14:29
    回复
      铜或为“超级细菌”克星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016年3月24日报道】医院里经常被人用手摸到的地方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罪魁祸首。它们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这两种病菌最爱停留的地方。南安普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表面材质与病菌存活情况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
      科学家们先是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点到上面有模拟手指印的不锈钢表面上,发现这些病菌在上面存活的时间很长。但若表面换成铜或铜合金,病菌便很快死亡。这两种病菌能够衍变出不同机制,既耐抗生素也耐消毒剂,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很让医院头疼。
      汉堡附近一家医院早在2008年就成功测试了铜制门把手的灭菌能力。这家医院当时把一部分门把手换成铜把手,并且进行了大规模测试,效果令人惊讶。该医院下属实验机构的医学负责人苏姗·胡格特介绍说:“化验证明,铜把手上的病菌数量比不锈钢把手或塑料把手上的病菌数量至少低50%。”
      德国一家铜研究所也参与了当年的这一现场实验项目。该研究所将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协助开发、应用了实际含铜量为70%的铜合金把手。细菌、真菌、病毒通过这种把手传播的危险被证明是很小的,因为铜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这一点不仅对医院的一般部门很重要,对其他如重症监护病房等尤为重要。
      胡格特说:“我们的实验发现,细菌直接接触铜材表面就会死亡,估计是因为细菌的细胞壁受到了破坏。”
      ——2016年3月27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88楼2016-03-29 14:54
      回复
        日本将在空间站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生成肝脏
        日本横滨市立大学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从2018年度开始,在国际空间站开展利用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生成肝脏的试验。这是首次在太空进行这一试验,研发在不受重力影响的环境下生成人体器官的技术,将来用于研究在地面生成移植器官。
        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再生医疗,在生成网膜和血液成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至于具有复杂立体结构的器官,即使细胞在装置内繁殖,也因受重力等影响而很难具有较大体积,要长大到可供移植的程度非常困难。
        横滨市立大学的谷口英树教授等人已成功利用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生成了肝芽。按照计划,科研人员将把在地面上生成的0.2毫米大小的肝芽送到国际空间站的“希望”号实验舱。,观察肝芽在浸满培养液的容器内的结合情况,进而确认其是否具有肝脏的功能。如果肝芽能够长大,就会考虑在地面进行将其移植到老鼠体内的试验。
        谷口教授说:“希望这能成为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制作复杂器官的第一步。”
        ——日本《读卖新闻》2016年3月30日报道;2016年3月31日一期《参考消息》(第5版)翻译、转载


        90楼2016-03-31 13:08
        回复
          问与答
          问:量子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答:量子计算机依靠了光子等粒子能同时存在于多个地方的特点。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我们只知道光子处于特定状态的概率。于是,我们不是像传统计算机那样把一个问题化为1和0,而是事先定好成对成对光子的初始状态,把问题交给量子计算机。每个量子位既不是1也不是0,而同时既是1也是0。一系列量子位代表一串数值,因此量子计算机同时进行多项运算。与传统计算机不同,我们得到的不是一批互不关联的运算结果,而是我们知道在一定概率范围内的一系列数值。这也许听起来毫无用处,但像破译加密信息之类的难题非常适合盖然性计算。能够同时解决许多难题意味着这种机器破译密码的速度是传统计算机难以企及的。
          老鼠为什么不会被下水道里的有毒气体毒死?
          答:下水道秽气里毒性最强的成份是硫化氢,是细菌在缺氧环境下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浓度仅百万分之三百(300ppm)就能置人于死地。对老鼠的致命浓度是这个数字的1.5倍,但它们大概总是努力避开气团。硫化氢比空气要重,因此积聚在下水道系统的最底层。有的人在其浓度仅为百万分之五(5ppm)时就能闻出臭鸡蛋味儿。
          问:为什么抠喉咙会导致呕吐?
          答:上颌、舌背和喉咙里的神经如果被足够大的东西触碰到就会引起咽反射或称呕反射。幼儿的呕反射格外敏感,连固体食物都能引发,这有助于保护他们不吃下其无法消化的东西。长大后,呕反射能防止噎住,但大约1/3的人根本没有呕反射。
          ——英国《焦点》月刊2016年3月一期文章;2016年3月31日一期《参考消息》(第5版)翻译、转载


          91楼2016-03-31 16:43
          回复
            过敏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德新社德国科隆2016年3月29日电】当孩子打喷嚏、吸鼻子、用袖子擦鼻涕,或者家长在他们的口袋里发现一大堆用过的纸巾的时候,那孩子可能就是感冒或者过敏了。
            但是,家长怎么分辨孩子流鼻涕、嗓子疼和流眼泪是感冒病毒引起的还是过敏呢?
            以下是医生给出的一些区别方法。
            感冒:
            ——起病缓慢。
            ——全年都可发生,但雨天和冬天更常见。
            ——一般持续10天以内。
            ——通常会发烧。
            ——鼻涕一开始是稀的,之后慢慢变稠,呈黄色或绿色。
            过敏:
            ——症状出现非常快。
            ——通常在一年的特定时期出现,比如某些植物开花的时候。
            ——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同时出现眼睛痒和流泪的症状。
            ——流清涕。
            要百分之百确定病因当然要去看医生,不过专家建议家长也应有所准备。
            一个方法是做好过敏记录,在一个记录本上记下自己的观察,以及孩子吃过或接触过什么东西。
            专家说,这非常有用,因为过敏不仅是因为花粉。像动物毛发、尘螨、食物和霉菌也都是常见的过敏原。
            当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改善时,家长也应密切观察。
            ——2016年3月31日一期《参考消息》翻译、转载


            92楼2016-03-31 16:47
            回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再获突破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2016年3月30日报道】在南非这个艾滋病高发地区,很多潜在的器官捐献者都是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患者,这使南非做出了世界其他地区从未想过的决定:将艾滋病病毒阳性死者捐献的肾脏移植到同样是艾滋病病毒阳性的病人身上。在南非拥有了此类移植的长期经验后,美国日前首次进行了类似的肝脏移植手术。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期大学30日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艾滋病病毒阳性患者间的肝脏移植手术。该大学医学院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还透露,美国首例艾滋病病毒阳性患者的肾脏移植手术也已完成。
              约翰斯·霍普金期大学器官移植专家多里·塞格夫表示:“这对我院和我们团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对于那些某个器官严重受损的艾滋病病毒阳性患者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因为它意味着新的生存机会。”
              塞格夫长期致力于推动美国相关法律的改革。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明令禁止在器官移植中使用艾滋病病毒阳性死者捐献的器官。这项禁令直到2013年《艾滋病病毒器官政策公平法》颁布后才被取消。
              西班牙国家移植组织负责人拉斐尔·马特桑斯认为,约翰斯·霍普金期大学完成的首例肝脏移植手术,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概念上都跨出了重要一步,因为肝脏移植比肾脏移植复杂得多。
              ——2016年4月1日一期《参考消息》翻译、转载


              93楼2016-04-01 14:48
              回复
                “人工地震”威胁700万美国人生存
                【法新社华盛顿2016年3月28日电】美国地质勘探局28日发表的报告指出,水力压裂技术可能会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约700万美国人生活在该地区。
                美国地质勘探局明确指出,受到威胁最大的依次是俄克拉何马州、堪萨斯州、得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阿肯色州。其中,俄克拉何马州和得克萨斯州面临风险的人数最多。
                在一些地区,自然地震和压裂活动都会造成破坏。这项技术通过将水高压注入含水层以下极深的井中来开采石油和天然气。
                在这些地区,任何原因导致的地震风险与加利福尼亚自然地震的风险一样,都非常高。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绘图项目负责人马克·彼得森强调:“根据我们的估测,人类活动导致地震这一因素大幅度提高了美国一些地区的风险。”
                他在记者会上说:“该研究报告还表明,今年美国很大一部分地区面临着将造成损失的地震的风险,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水力压裂技术所致。”
                这是美国地质勘探局首次发表水力压裂技术引发地震的风险图。该机构此前的预测仅针对自然地震。
                彼得森明确指出:“近5年来,地质勘探局记录了风险最大的6个州的地震及其造成的损失。这些地震大多是压裂活动导致的。”
                ——2016年3月30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94楼2016-04-05 14:23
                回复
                  问与答
                  问:宇宙永远存在吗?它是无限的吗?
                  答:宇宙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的,我们能够观测到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这一距离约为460亿光年。我们无法观测到“可观测宇宙”之外的空间,因而不能判断整个宇宙的大小。有些研究称宇宙空间是无限的,其他研究则认为是有限的。但即使宇宙空间有限,它或许仍不存在“边缘”,这与地球表面面积有限但不存在边缘类似。
                  -----------------------------------------------
                  问:维基百科如何维持其文章的准确性?
                  答:任何人都可以撰写或编辑维基百科上的文章。2014年8月,尤戈夫调查公司的民间调查得出结论称,维基百科比英国广播公司更受信赖。具体来说,有64%的人表示他们“非常”或“相当
                  信任维基百科。而对英国广播公司的信任率为61%,对套红小报的信任率为13%。维基百科有三项核心政策:观点中立、可证实性、数据来源的公开和可靠。文章的修改版与先前的版本一起列出,以便发现错误的内容。维基百科的作者和编辑建立了观察清单,可以在自己拥有专门知识的文章被人修改时得到提醒。维基百科还有自己的体例手册,以确保字体及版式的统一。
                  -----------------------------------------------
                  问:触摸灯是怎样工作的?
                  答:触摸感应式灯依靠电容——即物体储存电荷的能力——工作。大多数物体都有电容。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吸收电子的海绵。当我们触摸电灯时,总电容等于我们身体的电容加上灯的电容。一枚芯片会检测电容的变化,其中一部分半导体起到开关的作用,以便让电流通过点亮电灯。
                  ——英国《焦点》周刊2016年4月一期文章;2016年4月7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96楼2016-04-07 14:58
                  回复

                    研究显示“反对脸”是语言的通用组件
                    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个通用的面部表情,在许多文化中,这一面部表情都被解读为负面情绪的体现。
                    研究证明,对以英语、西班牙语、中国普通话和美国手语(ASL)为母语的人来说,这个表情是一样的。
                    皱起眉毛、抿紧的嘴唇和抬起的下巴构成了这个表情。因为我们在表达负面情绪、比如“我不同意”时会做出这一表情,所以研究人员称之为“反对脸”。
                    该研究还揭示出,我们的面部肌肉收缩形成“反对脸”的频率同说话或做手势表达相同意思的频率相同。也就是说,我们做出“反对脸”都是出于本能,就好像它是我们口语或手语的一部分。这项研究被发表在《认知》期刊上。
                    研究人员还发现,美国手语(ASL)使用者有时用“反对脸”代替“不”这个手势,这种在美国手语(ASL)中使用面部表情的情况之前未被记录过。
                    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认知科学家亚历克斯·马丁内斯说:“据我们所知,这是证明我们用来表达负面情绪评价的面部表情是语言独特的、通用组件的首个证据。
                    他还说:“语言是从哪里来的?这是科学界纠结了很久的一个问题。这项研究强有力地表明,语言和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之间存在联系。”
                    对于这项新研究,研究人员提出的假设是,如果存在一种通用的”反对脸“,那它很可能由三种公认表示道德分歧的基本面部表情组成,即愤怒、厌恶和蔑视。
                    为何聚焦否定表情?
                    马丁内斯解释说,达尔文认为,早在我们形成语言能力之前,传达危险或入侵信息的能力就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员怀疑,如果存在真正通用的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那么表达反对或分歧的表情将是最容易识别的。
                    为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让158名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生坐在一部数码相机前。相机后的人边和学生用他们的母语随意交谈,边对他们拍照。
                    这些学生分成4组,用来代表多种语法结构。英语属于日耳曼语系,西班牙语以拉丁语为基础;中国普通话是中古汉语的现代形式,是在20世纪初定形的。和其他形式的手语一样,美国手语(ASL)结合手势、头和身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表达单个词汇或短语。
                    试验是这样进行的。这些学生要么记忆和背诵研究人员事先写好的否定句,要么被问一些很可能引发分歧的问题,比如“一项研究显示,学费应提高30%。你怎么看?”
                    研究人员手动逐帧标记学生说话时的影像,以显示哪些面部肌肉会活动以及朝哪个方向活动,然后在得到的画面中利用计算机算法搜寻共同点。
                    一张“反对脸”出现了:表示愤怒的皱眉,加上表示“厌恶”的抬下巴和表示“蔑视”的抿唇。不管使用什么语言,也不管是口说还是用手语,参与者在说否定句时,面部都呈现出同样的三种肌肉运动。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6年3月28日报道;2016年3月30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99楼2016-04-12 21:54
                    回复
                      长见识了 帮dd


                      102楼2016-04-13 13:16
                      回复
                        户外光线或可减缓近视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2016年4月9日报道】全世界正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近视——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50%的人近视。
                        科学家早就知道,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他是否近视的重要因素。许多人认为,花更多时间看屏幕是造成近视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
                        但最新研究显示,户外光线或许在防止近视上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发挥了更大作用。研究人员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在昆士兰举行的澳大利亚视觉大会上谈到了他们的研究工作。
                        在去年底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对约100名儿童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监测,其中40%的孩子近视,60%的孩子视力正常。
                        为了记录孩子有多长时间处于户外光线中,在这一年半中,有两个14天的时间段,研究人员给孩子们配备了光传感器,戴在他们的手腕上。研究人员发现,较少处于户外光线中的近视孩子,视力出现恶化。
                        研究报告没有深入探讨自然光与人造光线对眼睛的不同影响。但研究人员猜测,“控制眼睛生长的构造可能对户外光的强度非常敏感”。
                        他们在研究报告中写道,高于3000勒克斯的明亮光线(正常办公室照明约为500勒克斯,而户外光线则超过10万勒克斯)或许对眼睛的生长比昏暗的光线影响更大。
                        这并不是说看屏幕的时间与越来越容易近视完全没有关系。孩子们在室内经常盯屏幕,这意味着他们的眼睛获得的户外光线较少。但研究人员特别指出,看屏幕的时间并不是直接原因。
                        研究人员表示,孩子应每天至少花一小时、最好是两小时待在户外,以防止近视或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
                        ——2016年4月13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103楼2016-04-13 21:07
                        回复
                          研究称缺少睡眠增加患感冒风险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6年4月11日报道】这是又一个夜里要好好睡觉的原因:一项新研究表明,睡眠太少可能增加你患感冒或其他常见感染的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在2005年至2012年间参加一项全国性调查的2.2万美国人的信息。受访者在调查中就他们的睡眠习惯以及在过去一个月内是否患过感冒、流感、肝炎或耳部感染回答了问题。
                          在这一个月内,与那些在普通工作日夜晚睡眠7至8小时的受访者相比,那些回答说在工作日夜晚只睡5小时或更少的受访者,患感冒的几率高出28%,患流感、肝炎或耳部感染的几率高出82%。
                          研究发现,表示自己存在睡眠问题或曾因此就医的受访者与自称不存在上述问题的人相比,患感冒或感染的几率也更高一些。
                          该研究没有发现睡眠时间很长(9小时或更长)与患感冒或感染的风险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4月11日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上撰文说:这一发现将为日益增多的把睡眠与身体健康联系起来的科学文献锦上添花。“
                          他们写道:”鉴于睡眠可能是体现健康状况的另一个生命特征,现在或许是更多地把睡眠评估置于医学背景下的时候了。“
                          这一发现与以往较小规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相符。例如,在一项有164人参加的研究中,被研究对象同意使用含有鼻病毒(该病毒会引发感冒)的滴鼻剂,结果,与那些每晚睡眠时间大于7小时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患感冒的几率要高3倍。
                          研究人员说,这项新研究是在大规模人群中考察睡眠与感染风险间联系的首批研究之一。
                          ——2016年4月13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105楼2016-04-13 21:33
                          回复

                            【西班牙《阿贝赛报》2015年12月14日报道】圣诞节是慷慨与分享礼物的时节,而这个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习惯根源其实在我们的大脑中。
                            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大脑中通常被认为与情绪和记忆有关的杏仁核同时也负责产生我们的“慷慨感”。
                            该研究团队对猕猴的社会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用几周时间训练几只猕猴识别一块屏幕上的不同颜色,并以少量果汁作为奖励。它们可以把这些果汁都留给自己,或都给身边另一只猕猴,或与之分享。
                            在观察猕猴行为的同时,研究人员还记录了每只猕猴杏仁核神经元活动的情况,标注出大脑和外在行为之间的任何细微关联。
                            研究发现,接受分享的猕猴的大脑杏仁核反应的数值方式与分享者的相同,因此科学家能够根据这些神经元反应预知猕猴会在什么时候分享果汁。
                            此外,当猕猴摄入与爱和亲昵有关的催产素时,行为会迅速发生变化,更易与其他同类分享,并在分享后更关注对方,而催产素对杏仁核有着直接影响。
                            不过,科学家对于这种关联是否适用于人类仍不确定。
                            ——2015年12月16日一期《参考消息》(第5版)翻译、转载


                            111楼2016-04-13 22:28
                            回复
                              科学家“唤醒”免疫细胞抗击癌症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6年4月15日报道】科学家发现,肿瘤中沉睡的免疫细胞能够被“唤醒”,用来抗击哪怕是最致命的癌症。
                              为了躲开人体内的防御机制,癌细胞学会了触动免疫细胞中的开关,从而将它们关闭。
                              这个开关本来是为了防止人体错误地攻击无害的入侵者,也使母体能怀上胎儿——本质上是一种异物——而不会引发免疫系统攻击胎儿。
                              英国癌症研究会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现在证明,人类有可能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移除“停机开关”,这样免疫系统就能够再次识别癌细胞。
                              研究人员说,这就像是“切断车闸”,然后由免疫细胞去完成剩下的工作。
                              伦敦大学学院癌症研究所研究报告的主笔之一、英国癌症研究会科学家塞尔吉奥·克萨达博士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意味着我们也许有办法绕过癌细胞的防御,只把目标对准能够识别癌细胞的免疫细胞。”
                              这种疗法首先要对肿瘤进行活检,然后找出其中已经存在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很可能是最有效的,因为它们存在于肿瘤中,说明它们在被关闭前曾尝试攻击癌细胞。
                              接下来,科学家会利用一种名为TALEN的基因编辑技术来移除“停机开关”。之后,被编辑过的免疫细胞将在实验室内进行繁殖,然后被重新置入人体内。
                              这些新细胞不但会抗击癌症,而且会阻止癌症复发。
                              目前为止,上述试验一直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患病小鼠体内的肿瘤缩小了75%,且80%的患病小鼠在70天后仍然存活。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患病小鼠在70天后无一存活。
                              标靶免疫细胞中“停机开关”的药物已经面世,不过它们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导致免疫系统过载而攻击健康细胞。
                              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月刊上。
                              ——2016年4月18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117楼2016-04-18 15: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