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吧 关注:23,110贴子:97,591

回复:每日科技快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挑战了爱因斯坦物理学说的理论近期可能接受检验
提出光速可变理论——而不是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恒定不变——的科学家,做出了一个可以检验的预测。
爱因斯坦认为,光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时间和空间在不同情况下有可能是不同的。
光速不变的假设是许多物理学理论的基础,比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它尤其影响着早期宇宙形成模型。
但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在早期宇宙,光速可能比现在快得多。如今,该理论创始人之一的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若昂·马盖若教授与加拿大佩里米持研究所的尼亚耶什·阿夫肖尔迪博士一道,作出了一个可以用来检验这一理论是否正确的预测。
星系等宇宙中的构造都是围绕早期宇宙的波动形成的,其某些区域的密度会存在细微差异。这种早期波动的记录以“光谱指数”的形式留在了宇宙微波背景上,也就是宇宙最古老的光的图像。
如今,马盖若教授与阿夫肖尔迪博士针对他们所提出的宇宙波动情况受到早期宇宙光速变化影响的理论,通过一种模型给光谱指数找到了准确的数字。他们将预测出的这一数字和该数字所基于的模型发表在了美国《物理学评论D》杂志上。
宇宙学家目前正在获得这一数字相关的越来越精确的读数。因此,这一预测可能很快就可以得到验证——要么证实这个研究小组的早期宇宙模型,要么排除他们提出的可能性。
他们给出的数字非常精确——0.96478,接近于目前对宇宙微波背景作出的预测,该预测值为0.968。
马盖若教授说:“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这一理论。现在,该理论已变得成熟——它形成了一个可以验证的预测。如果近期的观测结果真的能证明这个数字是准确的,那么可能带来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作出修改这样的结果。”
他说:“光速可能是可变的这一想法刚开始提出时显得非常激进。但通过数值预测,它变成了物理学家真正可以检验的东西。如果它被证明是正确的,可能意味着自然法则并不总是和现在一致。”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16年11月25日报道;2016年11月28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363楼2016-11-28 21:30
回复
    天生无牙大象比例增多
    科学家们称,由于偷猎者不断猎杀非洲象获取最优质的象牙,越来越多的非洲象天生不长象牙——这基本上改变了非洲象的基因库。
    为了满足亚洲的象牙需求,过去10年有近1/3的非洲象被猎杀。2007年至2014年,约有14.4万头大象被杀,这一物种在一些地区面临灭绝危机。研究者们警告说,为了生存,非洲象可能会像它们的亚洲近亲一样,变得不长象牙。
    跟踪事态进展30多年的“大象之声”组织负责人乔伊丝·普尔说,在特定种群中,偷猎加剧与天生不长牙的雌象的比例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她说,雄象不长牙非常罕见,但一个正常非洲象种群会有2%至6%的雌象天生不长牙。
    在莫桑比克戈龙戈萨国家公园,几乎一半年龄越过35岁的雌象不长牙。普尔说,这是由于这个公园在1977年至1992年的莫桑比克内战中失去了90%以上的大象。
    大象数量在恢复,但战争结束以来,有30%的雌象天生不长牙,她说:“不长牙的雌象生出不长牙后代的可能性了更大。”
    赞比亚南卢安瓜国家公园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偷猎危机中,不长牙大象的比例从10%增加到38%。最惊人的例子发生在南非阿多大象国家公园,那里98%的雌象不长牙。1931年公园建立时,当地猎人几乎杀光了所有大象,只剩下11头,幸存的8头雌象中有4头没长牙。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2016年11月25日报道;2016年11月28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364楼2016-11-28 21:41
    回复
      四种新元素的名称获得批准
      无数的元素周期表挂图现在都作废了。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最新的元素:Nihonium(Nh)、Moscovium(Mc)、Tennessine(Ts)和Oganesson(Og)。11月2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批准了此前为这四种元素建议的名称,它们在周期表上分别排在第113、第115、第117和第118位。
      这些新名称是在今年6月提出的,此后经过了5个月的公示和审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决定采用这些名称,因此这些元素在2015年12月添加到周期表上时所用的临时名称现在都可以作废了。
      上述新元素中的三种是根据它们的合成地点命名的。Nihonium来自日本的日语国名,Moscovium是根据(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命名的,Tennessine是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命名的,Oganesson则是在向俄罗斯物理学家尤里·奥加涅西安致敬。
      ——2016年12月2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370楼2016-12-02 14:59
      回复
        科学家创建电脑程序寻找“不老仙丹”
        科学期刊《衰老》日前发表文章称,莫斯科理工学院生物学家和美国因西利科医药公司科学家,创建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可分析延寿产品的有效性。
        来自莫斯科理工学院多尔戈普鲁德内校区的阿列克谢·莫斯卡廖夫表示:“人口老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之一,发明能够有效延缓机体衰老的方法是生物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各种动物的细胞活动发现了数以百计可以延年益寿的药物。至于这些药物是否对人同样有效,尚不可知,相关验证工作即便不需要数百年,也得用上数十年。莫斯卡廖夫及其同事和美中两国同仁发现了借助特殊电脑程序“加速”这一进程的方法。
        莫斯卡廖夫团队借助该程序分析了不久前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70种延缓衰老的分子,选出了10种对人体影响最大的物质。科学家研究发现,,其中只有名为NAC和PD-98059的两种分子能够延长细胞寿命,其他物质均有严重副作用,甚至会缩短细胞寿命。第一种物质是在小鼠实验中发现的,它可使小鼠寿命延长40%。第二种物质是在果蝇实验中发现的,它可使果蝇的平均寿命延长27%。
        ——俄罗斯卫星网2016年12月2日报道;2016年12月6日一期《参考消息》翻译、转载


        377楼2016-12-06 14:59
        回复
          科学家解开癌细胞转移之谜
          癌细胞转移之所以让人闻之色变,是因为开始转移后患者死亡率高达90%。但实际上转移这个过程是最易理解的,至少在其初始阶段。
          西班牙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科学家萨尔瓦多·阿斯纳尔·贝尼塔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7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的文章指出,一种名为CD36的蛋白质或在癌细胞转移进程的开始阶段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一发现有有助于优化癌症诊断、改革疗法甚至改变我们的饮食。
          该研究团队在研究了人类口腔癌样本中的一种促进肿瘤转移的干细胞的行为机制后,发现了一个密不可分的亚群,并呈现出与转移细胞非常相似的特点。此外,这些细胞还显示出非常高的脂肪代谢水平,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科学家们随后决定研究存在于这些干细胞表面的负责输送脂肪的CD36蛋白质。
          阿斯纳尔说:“这是来自外部环境、饮食和其他组织的脂肪酸进入的大门。”
          他的团队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细胞的转移细胞中也找到了这种蛋白质,并深入分析了各个病患样本后发现这种蛋白质也存在于卵巢癌、膀胱癌和肺癌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CD36加入非转移性肿瘤细胞中后,这些细胞也开始转移。
          西班牙巴尔-德埃夫龙肿瘤专家霍安·塞瓦内表示:“这是一项全新研究。此前只知道CD36与脂肪代谢有关。这是首次发现这种蛋白质所在的细胞群具有如此之强的转移能力。”
          研究人员在给实验小鼠的饮食中增加了15%的脂肪后发现,其中80%的癌细胞出现了扩散和增大的情况。
          如此直接的关联使阿斯纳尔团队开始研究哪种脂肪最危险。结果表明,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棕榈酸诱发转移的能力最强,而棕榈油普遍存在于各种加工食品中。
          既然CD36是脂肪酸的传播者,那么通过CD36阻断疗法应该也能有效阻止癌细胞的转移和发展。
          阿斯纳尔表示:“我们实验了现有的所有CD36抗体,发现其中两种是非常高效的中和剂,不仅能够辨识出CD36,还能有效阻断。”
          此外,这样的疗法并未显现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副作用,这或将为人类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道路。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016年12月7日报道;2016年12月9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382楼2016-12-09 15:04
          回复
            玛雅遗址惊现“世界最早道路网络”
            【埃菲社危地马拉城2016年12月9日电】美国科学家12月9日宣布,在危地马拉和墨西哥边境附近的玛雅文明的摇篮埃尔米拉多地区,通过高精度激光技术——“激光雷达”(LIDAR),发现“世界上最早超级道路网络”。
            领导该项研究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汉森表示,研究结果证明危地马拉无愧于玛雅文明摇篮的美誉,不但拥有美洲文明中最高的金字塔,还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道路网络。
            激光雷达能够利用可以穿透地表植被的激光扫描地面,并通过二维或者三维图像详细描述重大考古发现。
            科学家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发现,在7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除了建筑群、蓄水池、金字塔、水渠、堤坝和围墙等,还存在一条长240公里、宽40米的道路。由此可见,埃尔米拉多地区拥有一个封闭的城邦。
            汉森表示,这可能是美洲最早的城邦。无论从规模还是人口来看,这里都应该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邦。据估计,至少有100万人居住在这个于公元前150年被废弃的地区。在其道路网络中,至少有7条道路是用来运送货物的。
            汉森表示,埃尔米拉多地区可能拥有比被誉为玛雅文明发源地的蒂卡尔更大的城市,但依然有待于发现。
            ——2016年12月11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384楼2016-12-11 16:56
            回复
              问与答
              问:为什么有两种性别?
              答:从生物学上说,两性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是雌性产生的卵子比雄性产生的精子大很多。卵子的体积大是一项优势,因为它们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更多资源。但卵子大也意味着你无法生成很多卵子,于是另一个有效的进化策略是生成大量小而廉价的精子。这两种策略似乎都比折衷地生成数量有限的中等大小的受精卵来得更有效,因而进化逐渐把卵子和精子推向不同的方向。一旦它们进化至拥有不同的配子,它们同时也将促使两性进化出其他的差异。例如,雄性变得倾向于乱交,而雌性则变得爱挑剔。
              ——英国《焦点》月刊2016年12月一期报道;2016年12月11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385楼2016-12-11 16:57
              回复
                一种只有头部但没有身体的海洋蠕虫被发现
                据美国《当代生物学》半月刊日前报道,在太平洋发现了一种蠕虫,这种虫子的幼虫只有头却没有身体。
                斯坦福大学专家保罗·贡萨雷斯说,这种生物很像是一种将身体发育推迟的生物体,它首先会发育头部,将头部膨胀成一个“球体”。
                研究人员认为,对于虫子自身而言,这样的身体特征能够帮助其幼虫更好地生存。他们解释道,这种生物负责身体发育的基因在幼虫阶段会“自动切断控制”,但目前仍无法得知为什么它们的身体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俄罗斯卫星网2016年12月10日报道;2016年12月12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388楼2016-12-12 14:12
                回复
                  问与答
                  问:为什么核裂变和核聚变会释放能量?
                  答:核裂变是指原子核分裂,核电站所利用的就是核裂变。而核聚变顾名思义是指原子核的融合,它是恒星的能量来源。尽管裂变和聚变都释放能量,但过程和数量大相径庭。裂变利用的是重元素如铀的原子核的不稳定性,它可以利用中子分裂,产生总质量较低的碎片。其中的质量差额以能量的形式——遵循质能方程式E=MC^2——由快速移动的中子带走。相比之下,聚变是让氢等轻元素的原子核十分激烈地相互撞击,使它们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原子核和中子。同样,聚变也会产生能量,但每克“燃料”通过聚变所生成的能量是通过裂变所生成能量的10倍以上。
                  问:咳嗽和喷嚏能传多远?
                  答:很多传染病能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如果有人对着我们咳嗽,那是件可怕的事情。但据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究,我们要担心的不仅仅是身边人,咳嗽能把飞沫传到6米以外,喷嚏能传8米之遥。这些飞沫能在空气中停留长达10分钟。
                  问:水生蜗牛如何呼吸?
                  答:大多数品种的水生蜗牛都有一个梳子状的腮。最古老的种群会有两个腮,但多数水生蜗牛失去了其中的一个腮,以便在它们的螺旋形外壳内腾出空间。随着蜗牛走向陆地,它们的腮变成了一种被称为套膜腔的原始肺。有些蜗牛种群返回到淡水中,少数种群重新进化出了外腮,还有一些则留在靠近水面的地方并利用一根通气管不时地吸气。
                  ——英国《焦点》月刊2016年12月号文章;2016年12月13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390楼2016-12-13 13:34
                  回复
                    猕猴为何不能像人类一样说话
                    【合众国际社美国普林斯顿2016年12月9日电】猕猴的声道可以发声,但它们的大脑并未为此做好准备。这是美国《科学进展》杂志刊登的最新论文给人的启示。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语言之所以诞生是因为人和其他动物之间存在认知差异而非发音器官适应性不同。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阿西夫·加赞法尔表示:“现在谁都不能说是声道结构上的问题导致猴子不能开口说话。尽管这一发现仅适用于猕猴,却仍证明解剖结构限制非人生物语言能力的说法不妥。”
                    加赞法尔说:“现在让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脑有何特别之处?”
                    科学家们是在深入研究了猕猴的声道后得出结论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模型,模拟猕猴发声工具可能的发音范围。模拟显示,猕猴就身体条件而言能够发出元音,如果拥有必要的脑回路还能发出完整句子的音。
                    人与猕猴谱系是在逾4000万年前分化的。黑猩猩与人类谱系分化得较晚,是在距今700万年至1300万年前。对比猕猴大脑与黑猩猩大脑或许有助于科学家弄清掌握语言所必需的认知能力最初是如何出现的。
                    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劳丽·桑托斯说:“这篇论文为探究人类独一无二语言能力的独特之处开启了新大门。假如像猕猴这么古老的物种都有能发声的声道,那我们真的有必要弄清楚为何这没有在后来的灵长目动物身上转化为人类发出的那种声音。我想这意味着我们很快就会得到一些激动人心的新答案了。
                    ——2016年12月13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391楼2016-12-13 13:35
                    回复
                      地幔冷却的速度超过预期
                      地球的内部正在以快得惊人的速度冷却
                      在过去的1.7亿年里,在海底形成的新火山地壳的厚度越来越薄。研究人员昨天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的秋季会议上发布报告称,这说明,其下面的地幔的冷却速度是先前设想的两倍。
                      研究报告作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的地球物理学家哈姆·范阿芬东克说,地幔迅速冷却的现象使研究人员对板块构造学中的地球内部温度调控原理有了新的见解。他说:“我们看到了这种在几亿年前或许还不存在的较薄的海底地壳。”
                      位于科利奇帕克的马里兰大学的地球动力学家劳伦特·蒙泰西说,这项发现令人着迷,尽管相关的基本数据很少。他说:“我们能看到地球(内部)冷却的特征,这很令人吃惊。”他还说,这项研究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像泛古陆那样的超级大陆会解体。
                      地幔是由处于极大压力下的炙热岩石组成的。随着地幔中的物质向地表涌动,压力会减少,岩石开始熔化。熔化后的物质会喷射到洋中脊的表面并形成新的地壳。当地幔温度较高时,熔化的区域更大,生成的地壳也更厚。在地幔上部与地壳交界的区域附近,温度大约在摄氏500至摄氏900度之间。
                      ——美国每日科学家网站2016年12月14日报道;2016年12月17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片)翻译、转载


                      398楼2016-12-17 16:22
                      回复
                        刷牙可预防关节炎
                        最新研究显示,刷牙能预防关节炎。
                        导致牙龈感染的病菌还会引发风湿性关节炎,而后者困扰着全球许多人的生活。
                        医学界对风湿性关节炎与口腔卫生有关怀疑已久。专家指出,这项发现增加了论据。
                        感染据称会引发牙龈疾病的放线杆菌会导致蛋白质增生,使免疫系统衰退。
                        控制蛋白质增生的瓜胺酸化据称是人体自然发生的过程。
                        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这种过程过度活跃,会导致发炎并破坏组织。而他们的最新发现显示,牙龈疾病患者的样本明显也有相同情况。
                        不过研究人员提醒,参与研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逾一半人并未感染这种细菌。
                        他们说,这可能代表肠、肺或其他部位的细菌造成这种关节疼痛。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费利佩·安德雷德表示:“犹如研究多年的复杂拼图,终于放入了最后一片。如果我们对两相结合产生的变化所知更多,也许我们可以预防,而不只是干预。”
                        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这项新发现,对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重大影响。主导研究的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马克西米利安·柯尼希医生说:“这项研究可能是最接近找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成因的成果。”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6年12月16日报道;2016年12月20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401楼2016-12-21 11:26
                        回复
                          “噩梦”超级细菌可能传播到了医院以外
                          据最新报告称,美国科罗拉多州有6人最近感染了一种“噩梦”超级细菌,而此前这种细菌大多仅限于医院的病人感染。新增病例表明,这种超级细菌可能传播到了医院以外。
                          这种名为“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超级细菌是难以治疗的细菌家庭成员,因为这些细菌对效果明显的抗生素具有抗药性。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迄今几乎所有的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病例都出现在医院病人或接受特定治疗的人身上。
                          但新报告的6人至少在感染前一年没有住过院。报告称,他们最近也没有接受过外科手术或透析,也没有使用过具有扩散危害的设备,例如导尿管或插入式饲管。
                          因此,这6起病例似乎是“社区型”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病例,意味着这些病人可能是在医院以外的日常生活中感染这种细菌的。
                          科罗拉多公共卫生与环境部院内感染流行病学家萨拉·贾内尔说,院外感染“对这种细菌(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来说很罕见”,这6起病例表明“这些细菌或许从医院转到了社区”。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被称为“噩梦”细菌,因为它们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并且致死率高达50%。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6年12月16日报道;2016年12月20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402楼2016-12-21 11:37
                          回复
                            问与答
                            问:在寒冷的太空中,化学反应如何发生?
                            答:在太空中,物体的温度变化很大。掠日彗星飞掠恒星时,它的温度或可达到摄氏数百万度。不过,当它飞到太阳系边缘时,表面温度又会骤降至摄氏零下220度。
                            大体来说,化学反应的速度与温度紧密相关。经验法则是,温度每下降摄氏10度,化学反应的速度就会折半。因此,掠日彗星冰封表面融化一秒钟大约等于在奥尔特云中的10^67年。不过,其他能源也能产生化学反应:高能宇宙射线、邻近恒星发出的紫外线均可提供足够的能量,缩短化学反应的时间。
                            ——英国《焦点》月刊2016年12月号文章;2016年12月21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406楼2016-12-21 12:23
                            回复
                              马会用眼神和行动求助人类
                              为什么拉长脸?研究发现马会用眼神和肢体语言向人类寻求帮助
                              马会在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向人类伙伴寻求帮助。一项新研究发现,马会用视觉和触觉信号引起人的注意——甚至有可能根据人对情况的了解程度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项发现展示出马的高超认知能力,以及它们自6000年前被驯化以来与人类建立的独特协作关系。
                              在这项发表在德国《动物认知》季刊的研究中,日本神户大学研究人员测试了马的社会认知能力。
                              在学生护理员的陪伴下,神户大学马术社的8匹马被征召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有食物的时候,马会站在护理员身边,触碰或推搡护理员的时间要比没有食物的时候长得多。
                              马并非唯一已知擅长与人类交流的动物。众所周知,猩猩以及狗等家养动物也能够理解人的手势和表情。
                              此次新研究表明,马不但能与人类交流它们的需求,而且能根据情况改变它们的交流方式。
                              研究团队指出,通过比较其他物种——比如与人类存在密切进化关系的灵长类动物,也许能进一步揭示家养动物的此类特性。
                              研究人员解释说,驯化过程本身也许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了解它们的认知能力可能使人类与动物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6年12月17日报道;2016年12月21日一期《参考消息》(第7版)翻译、转载


                              407楼2016-12-21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