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573贴子:6,156,506

回复:红楼梦阅读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相信,曹雪芹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定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至性至情的人,至性至情的人,最讨厌的人类恶习,一定就是虚伪。王熙凤精明下面,掩盖着极其虚伪的灵魂,曹雪芹明写她的精明,暗写她的虚伪,这是符合生活现实的。凡是现实中的大奸大恶,无不是表面精明暗里虚伪的人物。
在王熙凤竭力讨好黛玉的关节,王夫人似乎是莫名其妙插进一句莫名其妙的问话,“月钱放过了不曾。”如果真当作闲话来看,那就是真的不懂曹公的曲笔。这里,是在为后文王熙凤扣押月钱放债作伏笔,也是在暗示,王熙凤如此这般盘剥下人,非一时之兴,而是一贯 如此。
我觉得,有的品行,就是可以对人一票否决的,就如这样扣发下人工资拿去放债之类,实在算的上是恶人恶行,决不能因为这里面透着生财之精明,就欣赏她。
我相信曹公如此行笔,上来就暗示她的恶行,正是表明曹公对她的讨厌。但曹公作为伟大的艺术家,决不因为自己的讨厌,就把她脸谱化丑化,而是按照生活中的实际情形来描写。而生活之中,大奸大恶之人,往往能够赢得口碑,比如总是号称“来晚了”的流着“道德血液”却家资庞大之类的家伙。


IP属地:江苏85楼2015-02-23 15:08
回复

    黛玉拜见舅父,贾赦拒见,理由是“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表面冠冕堂皇,实际只是嫌麻烦,缺乏亲情,或者也是没空,因为他身边,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这位贾赦,实为贾“色”,实际是孙绍祖一流人物,姬妾即为上等丫鬟,丫鬟即为下等姬妾——都逃不过被贾色玩弄的命运吧。他被剥夺居住正室的权力,或许就是因为过分的荒唐好色,惹怒了父母。没有剥夺他的继承权,是为了维护家族的面子。但他庶出的儿子,不会再有继承荣国公正统的机会——这或许已经在家族内形成束缚力。
    有网友介绍说刘心武推断贾赦为过继,基本是瞎说。假如是过继,又是这么荒唐好淫的恶棍,荣国公的爵位绝对不会给他继承,可以名正言顺给贾政继承的。另外,在一次元宵节讲故事中,贾赦忍不住借故事抱怨贾母偏心。要他是过继的儿子,去抱怨继母偏心自己亲生儿子——只有弱智才会如此吧。


    IP属地:江苏88楼2015-02-24 14:18
    回复

      离了贾赦家,重又“进了荣府”,那么贾赦所居,已经不属荣府,继承着荣国府爵位的长子,不居住在荣府之中,感觉已经有很强烈的暗示味道。不是说明贾赦在家族中的失宠,就是表现曹公对“贾色”厌恶之极。
      正堂描绘简单,却是一派庄严富贵气派,非过来人,难以如此。日常居室则是另一番闲常模样,闲常之中,依然透露出富贵气派。但写的不算繁复,贾府的真正富贵气象,还要等刘姥姥来了,才写的更加精彩。毕竟黛玉也是官宦大族出身,不至于过分惊诧,而用一个小人物的眼光来写,才能写出那种惊诧感来。这就是小说的特色,有不同人物来恰当表现不同的内容。
      两段写黛玉拜见舅舅,虽都未见到,但黛玉之得体大方,慧眼兰心,充分表露。


      IP属地:江苏89楼2015-02-24 14:32
      回复

        宝玉将要出场,曹公用王夫人之口,既称宝玉为“孽根祸胎”,又是“混世魔王”,为宝玉出场的精彩作铺垫对照。
        黛玉自然早就听说过这个“顽劣异常,不喜读书”的表哥,这里还真实交待了黛玉宝玉的年龄差别,即宝玉大黛玉一岁,那么,宝玉八岁,黛玉应该只有七岁,或者宝玉九岁,黛玉八岁,总之,还只是一对幼男女,这样下文两人同居一室,才可以理解。
        王夫人对儿子的介绍,仔细想来,很妙。
        天下父母,没有不疼爱儿女的,哪怕儿女真的顽劣异常,整天打骂,但也是不能接受他人打骂的。王夫人称宝玉“孽根祸胎”,但她对儿子的具体描述,“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却流露出母亲的喜爱。也可以为以后王夫人惩戒金钏儿作注解,明知自己儿子如此,还是骂丫鬟勾引少爷,明知儿子李天一轮奸,偏说被嫖娼——哈哈,这就是母亲了。
        等不及要看黛玉和宝玉相见,偏偏有意拖宕,吃了一顿无趣的晚饭。红楼中餐饮文化很发达,餐饮很有趣,这一顿晚饭大概是最乏味的。
        黛玉说自己刚念了《四书》,或许是谦虚,更可能是真的。那么,她后来的满腹经纶,一身才华,是进了贾府以后,和宝玉一起花前月下研读而来。


        IP属地:江苏91楼2015-02-24 14:39
        回复

          黛玉一边想着,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一边眼看着一个绝世美公子翩翩而来,黛玉心性何其孤傲,用黛玉的眼光,来描写宝玉的绝世容颜!才显示出宝玉的格外与众不同!
          这里写了两段宝玉的外貌,正装宝玉和闲装宝玉,主要特征除了美貌,更突出宝玉眉目中蕴有的特殊之“情”。
          红楼中,对人物出场时候外貌的描写,最细致的是警幻仙子,其次就是宝玉——比黛玉细致的多。警幻仙子非此世之人,不妨说是描写心中的虚幻影像,好比我们把自己最渴望的美人儿创作成动画——有个网友曾说,红楼梦拍成动画如何,我特别赞赏这个想法,这样,每一个美少女才能真正获得迥异而奇异之美,现实中,要找到曹雪芹笔下出神入化的美少女太难了,何况她们还会老去丑去——只陈晓旭是永远的林黛玉,了不起的伟大的陈晓旭!
          而宝玉则是此世之人,笔者竟然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写他的外貌,就此而言,其实宝玉才是曹雪芹心目第一理想人物。对宝玉的外貌描写,重点还是情态,而且是女性化的情态,这里面有非常奇妙的矛盾统一。宝玉作为笔者的第一理想人物,似乎是高于女性的。但宝玉之所以成为笔者的第一理想人物,是因为他弃功名如敝履,奉女儿如神明。颇有点循环自证的悖论,但文学里,却构成奇妙的相互映衬。


          IP属地:江苏92楼2015-02-24 14:51
          回复
            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15-02-27 00:20
            收起回复
              见解相当独到,巨赞,坚持写完吖


              94楼2015-02-27 00:25
              收起回复
                追读了一个多月,今早刚读完在红吧的帖子。打算看木老师关于海子诗的一些帖子,却看到此帖的重新整理。轻轻的占一楼,开始读木老师关于海子的诗的评论帖。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5楼2015-02-27 07:00
                收起回复
                  批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要和开头的诗作对照看,这里表达的,依然是对世人不理解的愤恨,是曹雪芹“一把辛酸泪”的重要缘由: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曹雪芹说是“后人”所批,这“后人”两字,用的极妙,也极为心酸。曹雪芹知道,不仅“时人”不会理解宝玉,“后人”同样无法理解宝玉这个形象,世俗社会,名利第一,弃名利如敝履,整天为女儿做奴做婢,还不求任何回报,谁能理解?今天依然如此!可是,假如我们能够看到宝玉这个形象里,对整个封建伦常的颠覆,就能够理解红楼的伟大了。中国,绝大多数作家,都是权贵的奴才,哪怕得过诺贝尔奖的作家,也是半奴半主,像曹雪芹那般敢于颠覆正统,否定正统,实在太了不起了。而这内在的力量,都隐藏在宝玉这个形象里。


                  IP属地:江苏96楼2015-02-27 08:42
                  回复
                    宝玉为黛玉命字段落,极为精彩。“《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古今人物通考》据说至今没有发现这部书的下落,那么曹雪芹为宝玉杜撰这本书,至少可以推测这样几种可能。
                    一是,宝玉确实是临时杜撰,那么,宝玉的学识才华,临场机变十分惊人了。试想,一个九岁的孩子,要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起个漂亮名字,可以随口编一本书,引几句话,那是什么水平?恐怕比“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女厉害多了吧。
                    二是,就算真是宝玉杜撰,一个人想到临时杜撰一本书,当然意味着他绝非不喜读书之人,相反,实际必然喜欢读书,且一定读了大量“旁门左道”的书籍,才会想到如此作为。
                    三是,并非杜撰,而是失传。那么,曹雪芹就是在显示宝玉的博学多才,就是要告诉我们,宝玉不喜的,只是被鲁迅讥笑为“敲门砖”的孔家学说而已。而这一点,恰巧就是宝玉作为理想人物所必须具备的内在本质。


                    IP属地:江苏98楼2015-02-27 09:03
                    回复
                      楼主写的很好!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0楼2015-02-27 09:11
                      收起回复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龙应台《寂寞》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15-02-27 09:30
                        回复
                          喜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15-02-27 09:49
                          收起回复
                            集结成书如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15-02-27 09: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