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主语落在“假”和“无”,但感概的却是“真亦假”和“有还无”,实际是对现实的愤恨语,只是带着哲理意味,冲淡了牢骚感。
刚才还在梦中的一僧一道,转眼便来到眼前,虽忘了大半,难道毫无所感?还是尘心蒙蔽,智慧未开啊。
说一件趣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同事拿来一袋螃蟹放我宿舍,说明天有人来拿,对着这袋螃蟹,我玩笑道,可怜啊,明天就成了美餐,哪个有灵,晚上给我托梦,我放你一条生路。半夜,被嘶嘶声惊醒,一只螃蟹竟然沿墙和床脚爬上来,就爬到我的耳边。可我竟然什么都没想,只是抓住后,直接放回袋里去了。后来常常想到这只螃蟹——对不起啊,蟹兄,辜负你了。人在尘世生活中,很难真正相信怪事的。甄士隐自然也没有把一僧一道的“疯话”当回事。
但是,真的有注定的“命运”吗?曹雪芹的小说构思有着强烈的命运感,第五回就把小说中全部重要人物的命运定死,仿佛人物以后只是按照命运规定的路再走一般,但我依然觉得,这只不过是写作的一种方法,构思小说的一种方法,并不真正表示曹雪芹相信命运。这里面的真真假假,当然可以有各自的理解,只是觉得命运是一种很消极的东西,而写小说是一种抗争。屈服于命运的人,特点是不执著,而曹雪芹的执着,对艺术的执着,高度难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