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对黛玉自然是关爱的,四个女儿相继离世,老人心中想起来自然很痛,这个孤单的外孙女投靠而来,怎么可能不疼爱?当然,如果外孙女影响到孙儿的前途,那老人权衡之下,当然会弃女保孙了。
曹雪芹只有写到他心仪的“女儿”,才会溢美,即哪怕有缺点,也要写成及其可爱的模样。除此以外,曹雪芹显示出一个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智慧和敏锐。人物形象既契合现实生活中的表象,还能含蓄而生动地体现人物的内在本质。
说到黛玉的体弱,又出现了癞头和尚。我感觉,红楼梦中僧道人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中人,比如铁槛寺内的尼姑,还有送宝玉麒麟的道士,都是活灵活现的现实中人。看了叫人对僧道没有亲近感,也没有畏惧感,只不过是俗世凡人的不同形象而已。而另一类,则是虚幻的,如癞头和尚,一僧一道,警幻仙子等等,都只是作者的某种寄托,或者是写作的某种需要,在暗示一些什么。甚至就是在暗示,那些虚幻的东西,就是死亡,它既是和生相随相伴,也是不值得真正去追寻的幻有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