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吧 关注:195,073贴子:2,177,037

回复:遵守吧规--斗胆分享一点自己对强迫症的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六章、传统养生篇:
我们之前说过:强迫症患者的精神痛苦会加重身体上的负担,身体的不适又会反过来加深精神上的痛苦。
道家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居所。如果人长期精神不好,那身体作为精神的容器也会变得破破烂烂,同理如果人的身体虚弱,那他的精神也会不得安宁,因此道家的养生法门往往是既养肉体也养精神,下面楼主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对于治疗强迫症有帮助的道家基础养生法门。


IP属地:黑龙江108楼2025-02-10 15:46
回复
    让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其实心理学中所谓的“无意识”就是道家讲的“魂魄”呗。弗洛伊德曾经的“继承人”荣格认为:无意识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无意识(情结)”,我们那些因种种原因被压抑了的情感和思想都属于个体无意识。比如说,有一个小男孩曾佩戴了父亲的手表去学校与小朋友们炫耀,父亲发现后极其严厉地责骂了他一整天(父亲平时对他是和蔼的,但那块表是已去世的爷爷留下的,因此父亲勃然大怒),奇怪的是这个小男孩长大后对童年的这一经历并不记得,但是他长大后最喜欢的就是不停购买手表即使亲朋好友们都无法理解他用微薄的工资买表的行为,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买表。
    这其实是因为当年父亲严厉的责骂对于幼小的他来说是痛苦且难以理解的,如果当时他将这一记忆留在意识中就会破坏他认知中“和蔼”的父亲形象(小孩子的认知是非黑即白的,很难像成人一样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所以他将这段记忆压抑到了个体无意识之中——这就是他长大后想不起来这一经历的原因。但个体无意识就像一股暗流,它能作为一种驱力在不知不觉中推动个体的行为,比如他长大后喜欢买表,这种行为就是无意识的变相表达,买表的行为既是想满足自己当年未被满足的心愿(拥有那块能让小朋友们羡慕的手表)更是想与当时那个“严厉”的父亲和解(我不仅把当年那块表带回来了,而且我现在拥有好多好多表)。那他为什么要反复买表呢?这是因为情结其实只是得到了伪装的变相表达,它还留存在人的无意识层面中。只有当这个人在某一天恍然大悟,完全想起自己幼时的这一经历(无意识导入到了意识之中),询问父亲后得知原来当年父亲会发怒其实是因为那块表是爷爷的遗物,此时他无意识中的驱力才会烟消云散——最终他与自己和解,停止了买表这一行为。


    IP属地:黑龙江109楼2025-02-10 15:46
    回复
      所以楼主认为强迫症患者在无意识中有两种驱力并不是没有依据的。我猜测不安全感的源头可能是由于患者在成长早期曾有过一次或多次痛苦或创伤性的经历,这些经历被压抑到了个体无意识中,随着时间渐渐脱离了本来的面目,只给患者内心深处留下了一种始终不安全的感觉。支配欲的产生是因为患者曾通过一次偶然间的经历发现反复检验和设想能够减轻这种不安全感,这次偶然的经历同样也无法被回忆但是使他学会了通过强迫来抵御不安的方法——患者长大后会习惯性地通过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来抵御不安。


      IP属地:黑龙江110楼2025-02-10 15:47
      回复
        好了,有点扯远了,让我们言归正传。我们如何从道家角度理解“个体无意识”呢?道家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个体无意识我猜测可能就是三魂之一的“人魂”。三魂其实都能自由活动,比如说道家认为人在睡觉时三魂就能离体,只不过人魂主要负责容纳你在世为人的记忆和感受。天地人三魂无时无刻不在感知外界的信息,它们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的无意识,然后只有经过“脑”这个心理载体的表征才能组成人的意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人有时会下意识地避免与某个人接触,这可能是因为你的三魂也就是无意识察觉到了这个人对你来说很危险,但是无意识不可能全部被表征为意识,所以你会对自己躲着他走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植物人没有意识但是有无意识,这可能是因为即使植物人的魂魄还留在肉体,但现实载体(脑)已经被破坏因此无意识没能被转化成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提出的另一种更为玄奥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重复的、普遍存在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集体无意识又称“原型”,是人在体验事物时某种天然的倾向。楼主个人理解这玩意就是人常说的“第六感”。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去名山大川旅游,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魂魄或者说无意识感应到名山大川附近充满了对人有好处的能量(想具体说可能还得结合点风水),所以人们就下意识地想前往名山大川,即使在他们的意识层面并不能察觉到这种驱力(在这里楼主奉劝大家还是尽量不要往人多的地方走)。


        IP属地:黑龙江111楼2025-02-10 15:47
        回复
          荣格还认为“人格”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抗的内在能量构成的集群。这句话怎么理解?用楼主的话简单来说——相对抗的内在能量就是阴与阳、善与恶、勇敢与怯懦、外向与内向等等,也就是说好人也一定有邪性的一面,勇敢的人也一定有胆小的一面,大大咧咧的人也一定有敏感脆弱的一面。正常人的人格一定是统合的,也就是正常人既不会是烂好人也不会是大恶人,勇敢坚韧的人有时候也一定会表现出敏感细腻的一面,除非这个人出现了人格分裂(分离性身份障碍)。荣格另一个比较玄的观点就是关于心理能量,他认为人补充心理能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向型,另一种是内向型。有的人习惯通过与外界交往来汲取能量,越与外界接触就越快乐;有的人则喜欢独处,他们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感觉到快乐。
          后来,荣格进一步提出了八种相对抗的元素——外向对内向、思维对情感、感觉对直觉、知觉对判断。最终美国作家迈尔斯和其母布里格斯再次对这一观点进行扩充,进而创立了一种16型人格测试方法——M(迈)B(布)TI。荣格的这一观点也可以说是受到了《易经》的启发,这可不是楼主说的,这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在节目中说的。我们先排除“自性”、“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这些荣格提出的玄之又玄的理论不讲,想必读者一定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身为外国人的荣格和道家这么有缘呢?


          IP属地:黑龙江112楼2025-02-10 15:47
          回复
            据楼主了解,这是因为荣格早年间曾研究过一本由中国传过去的道家典籍——《太乙金华密旨》,这本书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启发。实际上,这位弗洛伊德的大弟子除了研究道教以外,还研究佛教和基督教,同时他还是无神论者。这就导致荣格的著作给人带来的阅读体验并不好(个人见解),楼主曾拜读过荣格的《红书》,实话说这本书我最后没有看完,因为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写书时好像已经疯了——荣格说他小时候就既是i人(内向型)又是e人(外向型),时不时他还在书中穿插一些晦涩难懂的隐喻和他自己产生过的幻觉,一会他跟恶魔对话,一会他又跟弥赛亚(基督教中的救世主)对话。


            IP属地:黑龙江113楼2025-02-10 15:47
            回复
              实际上,楼主认为荣格也和其他心理学家一样曾试图用他的理论来解释一切——其实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曾遭遇过某种苦难,这导致他们自身就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他们提出的理论往往对照着自己的心理阴影。比如说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斯金纳曾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因此他后来提出的理论似乎与控制有关。卡伦霍尼一生颠沛流离并患有抑郁症因此她提出的理论和不安全感有关。再比如说楼主虽然和心理学家不沾边,但楼主在设想强迫症患者存在支配欲时也是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好像这些心理学家在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以后都曾试图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一切——比如说斯金纳后来喜欢用环境来解释人的一切心理现象。我推测荣格最后就是在这一步失败了——他没能用自己的理论成功解释万事万物,这导致他的人和书都看起来有点割裂,给人一种“不自恰”的感觉。


              IP属地:黑龙江114楼2025-02-10 15:48
              回复
                后来荣格与弗洛伊德决裂并建立了自己的学派(这让他感觉到很痛苦,因为他曾把弗洛伊德视为“父亲”,在这之后他好像更“神叨”了),荣格在后世常常被归为神秘学家而不是心理学家,不过他的处境要比拉康好很多因为至少心理学教材在介绍精神分析学派时都会提他一嘴。
                好像不知不觉中又啰嗦了一大堆,下面让我们言归正传。


                IP属地:黑龙江115楼2025-02-10 15:48
                回复
                  请问有哪些能阅读到这里的读者呢?


                  IP属地:黑龙江117楼2025-02-10 15:56
                  回复
                    接下来楼主再从科学的角度聊聊无意识,可能有的读者看到这儿会产生一个念头——“这孙子写的什么玩意,一会儿玄学一会儿科学的。”这其实是因为楼主本人是学科学(化学)出身,所以我习惯性地会为那些“不科学但我相信”的事寻找科学依据。
                    已通过实验被证明的无意识现象有“阈下知觉”和“无意识行为”等等。什么是阈下知觉?在一个实验中,当研究者向被试展示一些距离很远的写着字母的卡片时,被试除了看到一些模糊的斑点外什么都看不到,这说明在这个距离下被试无法对这些字母产生有意识的知觉。但这时如果研究者更改任务——要求被试在几个字母(包括卡片上的字母)中选择一个最眼熟的字母。结果发现,被试更倾向于选择那个刚才被写在卡片上的字母。这说明,尽管被试没看到或者说没能有意识的知觉到卡片上的字母,但仍发生了某种他没意识到的知觉过程,这就是阈下知觉。


                    IP属地:黑龙江118楼2025-02-11 22:12
                    回复
                      1973年的一个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了无意识的存在。在这个实验中,耳机会向被试的两耳分别播放不同的内容,研究者要求被试只注意听其中一只耳朵的内容。在要求被试听的材料中包含了一些语义模糊的词汇,例如“They threw stones toward the bank yesterday”这句话,在这里“bank”既可以指“银行”也可以指“河岸”。每当“bank”一词出现在被试集中了注意力去听的那只耳朵时,另一只耳朵就会呈现一个能帮助确定歧义词含义的单词比如说“money(钱)”或者“river(河)”,最终研究者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的句子的含义,即使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另一只耳朵里的单词是什么,但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语义联系的词,实验结果表明无意识确实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IP属地:黑龙江119楼2025-02-11 22:12
                      回复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构成了人们心理与行为的深层动力,只要将那些被压抑了的无意识欲望带回到意识中就可以成功修正个体的人格结构。楼主个人认为,道家的一种养生法门——“打坐”似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将无意识导入意识的方法。


                        IP属地:黑龙江120楼2025-02-11 22:12
                        回复
                          我的观点如下:修习者在打坐时往往需要将自己原本分散的注意集中到一点或干脆什么都不想,那么此时他观照的应该就是无意识层面而不是意识层面。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人在打坐时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杂念或回想起过往的经历,这是因为人在处于打坐状态时(脑海中空无一物,甚至封闭了五感)能直接进入到无意识层面从而察觉到那些未经化妆的无意识内容——莫名其妙的想法或者平时回忆不起来的经历。想想看,当你察觉到了那些杂念而不与它们发生纠缠时,平时无法被察觉的无意识内容是不是就已经被导入到意识中了?如果在杂念出现以后还能让内心再次回归平静,那么驱使你的无意识动力最终是不是就成功在无意识层面上消失了?
                          因此我认为强迫症患者可以尝试一下打坐,这应该可以在源头上让无意识中的不安全感和支配欲消失。道家的这种养生法门实际上非常玄妙,因为你在打坐时能直接“操作”自己的无意识层面——可以留下好的无意识内容而将不好的无意识内容“删除”。(弗洛伊德提出的“自由联想”需要一个分析师来帮助你,但打坐可以由你自己独立完成)荣格主张将“大量”的无意识导入到意识中,我感觉这似乎不如打坐,因为人的无意识层面所容纳的信息实际上非常杂乱——人的无意识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得到精细加工而进入意识中。我认为一旦将某人无意识中的大量内容导入意识,就会导致这个人的意识层面一瞬间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杂乱的信息(有一些信息本该被过滤)淹没,这可能就是荣格在书中说的他时而与魔鬼对话时而与上帝聊天的原因。但打坐是让人直接进入无意识层面并选择性地删除而不是让大量的无意识内容不经过滤直接导入到意识中,因此不会出现这种副作用。


                          IP属地:黑龙江121楼2025-02-11 22:12
                          回复
                            从科学角度来说,打坐对治疗强迫症也是有好处的。打坐能让人额部的θ脑波和枕部的γ脑波的波幅变大,而这两种脑波通常出现在人处于深度放松和无意识状态(证明了打坐的确能让人进入自己的无意识层面)时。适当频率的γ波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和整体思考的能力,因此大量证据都显示了打坐能够有效促进人的健康。
                            我们之前说过,道家的养生法门往往是既保养精神也保养肉体的,那么打坐是否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好处呢?想要回答这一问题,先得聊聊道家是如何看待人的“肉体”的。


                            IP属地:黑龙江122楼2025-02-11 22:12
                            回复
                              “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我们刚才已经聊完了三宝之一的“神”,那什么是“精”和“气”呢?道家认为,“精”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构成人脏腑、气血、骨骼、肌肉和筋脉的物质基础,贮藏在肾脏中,先天之精耗尽后人就会死亡;后天之精则是人通过脾胃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后天之精的缺乏(太长时间没进食)同样会使人没力气。虽然先、后天之精对人都很重要,但相对来说后天之精是可以通过进食而得到补充的,但先天之精用一分则少一分。当人产生了色欲之后,一小部分先天之精就会被转化成“浊精”而丧失作用,手淫或过量的性行为则会使更多先天之精流失(但似乎男女之间的性行为还算好一点,因为有阴阳二气的交融过程)。“气”是由“精”转化而来的,只有“精”充盈“气”才会充盈,而“气”的缺乏会导致人身体虚弱。


                              IP属地:黑龙江123楼2025-02-11 2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