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篇终章——“他所到之处,我亦当到场”
到此我们已能运用这套模型解释前面的两个问题:
1、问:假设浮现在意识中、能被我们觉察到的强迫观念(我需要不停的洗手以避免患病)是无意识中的某种恐惧更换了一身行头表达出来的,那这个深层的无意识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答:我认为这两种无意识驱力分别是强迫症患者内心中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支配欲望,我们内心始终存在的不安全感与某种情境纠缠后就会形成表象问题(我能不能…我会不会…),我们尝试解决表象问题的过程激发出了另一种驱力支配欲,即想要通过努力支配这件事不会发生。支配欲是双向的,越想控制某件事不会发生,就越恐惧这件事脱离自己的掌控真实发生,进一步加重了无意识里的不安全感,导致我们深陷在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
1、问:所有强迫症患者的无意识驱力都是同一个内容吗?(比如都来源于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或者对未知的恐惧)
答:我猜想是的,虽然它们想要被你觉察到则必须与某种情境发生纠缠伪装成具体的问题,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人内心深处最本源的欲望——即获得安全感和拥有支配能力。换句话说,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想要吃一个苹果或一根香蕉,那么将这个想法回归本源来讲可能只是饥饿感在驱使你行动,无论最后是吃苹果还是吃香蕉其目的都是减轻饥饿感。
那么接下来主要解决最后的问题——即我们如何通过这种理论实现自我帮助从而减轻强迫症状。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必须学会不去想、不去做。
到此我们已能运用这套模型解释前面的两个问题:
1、问:假设浮现在意识中、能被我们觉察到的强迫观念(我需要不停的洗手以避免患病)是无意识中的某种恐惧更换了一身行头表达出来的,那这个深层的无意识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答:我认为这两种无意识驱力分别是强迫症患者内心中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支配欲望,我们内心始终存在的不安全感与某种情境纠缠后就会形成表象问题(我能不能…我会不会…),我们尝试解决表象问题的过程激发出了另一种驱力支配欲,即想要通过努力支配这件事不会发生。支配欲是双向的,越想控制某件事不会发生,就越恐惧这件事脱离自己的掌控真实发生,进一步加重了无意识里的不安全感,导致我们深陷在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
1、问:所有强迫症患者的无意识驱力都是同一个内容吗?(比如都来源于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或者对未知的恐惧)
答:我猜想是的,虽然它们想要被你觉察到则必须与某种情境发生纠缠伪装成具体的问题,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人内心深处最本源的欲望——即获得安全感和拥有支配能力。换句话说,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想要吃一个苹果或一根香蕉,那么将这个想法回归本源来讲可能只是饥饿感在驱使你行动,无论最后是吃苹果还是吃香蕉其目的都是减轻饥饿感。
那么接下来主要解决最后的问题——即我们如何通过这种理论实现自我帮助从而减轻强迫症状。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必须学会不去想、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