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919贴子:11,365,735

回复:千言大赋:《梅魂赋》鲁韵/近创/新体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于坚“诗言体”论简析》(Al)
~~~~~~~~~~~于坚的“诗言体”论是其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诗学思想,这一思想主要见于《诗言体》一文,该文的写作日期是2000年3月至12月底。以下是对“诗言体”论的详细解析:
一、理论基础
“诗言体”是中国传统诗学与海德格尔“存在-语言论”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它意味着在一个“存在-语言”的本真场域中,诗歌通过“语言”这个“象”去言说、“表现”存在与世界中的某个具体的“体”或“象”。这种写作必然导致海德格尔所说的“倾听寂静之音”的语言体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二、核心概念
道:无的,是“生殖之道”,并无本体,必须由其所生的“有”的“体”得以显现才成其为道。
体:是联结不可见的“道”和可见、可感知的“象”的中间环节。它是“道”的体现,具有直观可感的具体性。同时,“体”也是对“道”的分有,具有“象”的具体性。
象:可以被感知、触摸的“象”,是“体”的直观表现。
三、诗歌观
诗歌的本质:于坚认为诗的本质是“通过语言来模仿沉默,诗是说出来的沉默”,“沉默”就是以“道”为发源地的世界万象。他强调诗歌要触及到对道本体的抚摩,以提高诗歌的纯文学地位。
诗歌的特征:是对无用的模仿、回忆。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以及由此决定的诗歌的意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诗歌因此要表现日常生活的意味,让人们热爱当下的生活。
诗歌的作用:诗歌作用的被扩大,实际上是违背诗歌本来面貌的。于坚给诗歌的重新定位,是试图恢复诗歌原本的模样。
四、创作理念
拒绝隐喻:于坚追求“消灭意象”,旨在创造一种“拒绝隐喻”或“回到隐喻之前”的新语言,让诗歌回归到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
口语化写作:他坚持口语化写作,认为口语是最接近身体而远离知识的诗。但口语只是诗歌的灵感来源,并非诗歌本身。
在场性:于坚强调诗歌的“在场性”,认为每首诗既是一个场,也是一个仪式。在仪式中,语言、声音、行为、作者、读者集体复活,成为一个祭坛上的由诗唤起的仪式。
五、诗歌实践
于坚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对“诗言体”论的实践。他的作品以“流动的语感”为特点,选择了一种对日常生活进行复制、摹写的艺术立场。他的诗集《诗六十首》(1989)、《对一只乌鸦的命名》(1993)、《一枚穿过天空的钉子》(1999)等,都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六、影响与评价
于坚的“诗言体”论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理论挑战了传统诗歌观念,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为中国当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然而,他的诗歌理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但无论如何,于坚都是中国当代诗歌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3楼2025-01-27 18:20
回复
    《尚义街六号》原文,是作者于坚于1984年写的现代诗。(大成文化)
    ~~~~~~~~~~~~~~~~~~~~~~
    原文如下:
    法国式的黄房子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 胯下就钻出戴眼睛的脑袋
    隔壁的大厕所
    天天清早排着长队
    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
    打开烟盒 打开嘴巴
    打开灯
    墙上钉着于坚的画
    许多人不以为然
    他们只认识梵高
    老卡的衬衣 揉成一团抹布
    我们用它拭手上的果汁
    他在翻一本黄书
    后来他恋爱了
    常常双双来临
    在这里吵架,在这里调情
    有一天他们宣告分手
    朋友们一阵轻松 很高兴
    次日他又送来结婚的请柬
    大家也衣冠楚楚 前去赴宴
    桌上总是摊开朱小羊的手稿
    那些字乱七八糟
    这个**警察一样盯牢我们
    面对那双红丝丝的眼睛
    我们只好说得朦胧
    像一首时髦的诗
    李勃的拖鞋压着费嘉的皮鞋
    他已经成名了 有一本蓝皮会员证
    他常常躺在上边
    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穿鞋子
    怎样小便 怎样洗短裤
    怎样炒白菜 怎样睡觉 等等
    八二年他从北京回来
    外衣比过去深沉
    他讲文坛内幕
    口气像作协主席
    茶水是老吴的 电表是老吴的
    地板是老吴的 邻居是老吴的
    媳妇是老吴的 胃舒平是老吴的
    口痰烟头空气朋友 是老吴的
    老吴的笔躲在抽桌里
    很少露面
    没有妓女的城市
    童男子们老练地谈着女人
    偶尔有裙子们进来
    大家就扣好钮扣
    那年纪我们都渴望钻进一条裙子
    又不肯弯下腰去
    于坚还没有成名
    每回都被教训
    在一张旧报纸上
    他写下许多意味深长的笔名
    有一人大家都很怕他
    他在某某处工作
    “他来是有用心的,
    我们什么也不要讲!”
    有些日子天气不好
    生活中经常倒霉
    我们就攻击费嘉的近作
    称朱小羊为大师
    后来这只手摸摸钱包
    支支吾吾 闪烁其辞
    八张嘴马上笑嘻嘻地站起
    那是智慧的年代
    许多谈话如果录音
    可以出一本名著
    那是热闹的年代
    许多脸都在这里出现
    今天你去里问问
    他们都大名鼎鼎
    外面下着小雨
    我们来到街上
    空荡荡的大厕所
    他第一回独自使用
    一些人结婚了
    一些人成名了
    一些人要到西部
    老吴也要去西部
    大家骂他硬充汉子
    心中惶惶不安
    吴文光 你走了
    今晚我去哪里混饭
    恩恩怨怨 吵吵嚷嚷
    大家终于走散
    剩下一片空地板
    像一张空唱片 再也不响
    在别的地方
    我们常常提到尚义街六号
    说是很多年后的一天
    孩子们要来参观
    ~~~~~~~~~~~~~~~~~~~~~~~~~~~~~~~~~
    赏析:
    (妖感肉灵)
    这首诗非常的朴实无华,他用一种如摄像机式的客观的视角来写昆明,而且这首诗还开启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民文化,这是一个里程碑,现在有很多诗人就是学习了他的这一表现手法,这让中国的文化又有了一个新的表现形式。
    这首诗没有意象的洪流,仿佛是从生活中信手取来一个个场景,分开来看并无深意,但一旦它们形成结构,我们就感到它并不简单。它几乎是表现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习尚。
    这里,高贵的“戏剧化”情感不见了,诗意的日常化和凡人意识的凸现得到强调;诗人——生存——语言在这里是同一的,这正是诗人生命质量的体现。在顺势而下的口语中,诗人除却铅华,像局外人一样望着这个世界,他力图以不动声色的冷处理,体现他对同代人精神内核的把握。
    尚义街六号,是一些艺术青年的聚会点,他们在这里所谈论的,并非什么纯诗、古希腊之类,但你读后,却能体味出浓郁而温馨的人间味儿。
    它的“平淡寡味”,却能渐渐将你引入诗的情感效应中。你会发现,在这里,没有做作,没有神经质的“命运”的感叹。他们自信地活着,蔑视着那些高贵的家伙,相互切磋着。
    艺术,相互用善意的调侃维持内心的平衡??正像法国新小说大师格里叶所言:“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
    读这样的诗,教你疲倦的心安顿下来,仿佛是朋友间无拘无束的交谈,你会领略到一种平等的朴实的创作态度和人格。当你一腔忧惧,疲倦地回到家里,打开这“法国式的黄房子”,你会发现虚幻的乌托邦世界也该睡了,在这之前让我们心平气和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4楼2025-01-27 21:24
    回复
      这首诗写得有点另类,生命张力感强,评尹丽川诗歌《妈妈》
      (格命草) ~~~~~~~~~~~~~~~~~~~~~~
      《妈妈》
      (文/尹丽川)
      十三岁时我问
      活着为什么你。看你上大学
      我上了大学,妈妈
      你活着为什么又。你的双眼还睁着
      我们很久没说过话。一个女人
      怎么会是另一个女人
      的妈妈。带着相似的身体
      我该做你没做的事么,妈妈
      你曾那么的美丽,直到生下了我
      自从我认识你,你不再水性杨花
      为了另一个女人
      你这样做值得么
      你成了个空虚的老太太 m
      一把废弃的扇。什么能证明
      是你生出了我,妈妈。
      当我在回家的路上瞥见
      一个老年妇女提着菜篮的背影
      妈妈,还有谁比你更陌生
      ~~~~~~~~~~~~~~~~~~~~~~
      赏析:(格命草)
      今天分享的这首《妈妈》来自诗人尹丽川,她是中国内地女作家、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法国ESEC电影学校。她的这首诗之前就读过几次,今天不小心又读到了,再次被诗人奇特的思维及语言折服。这首诗写得有点儿另类,似乎没有从世俗的思维出发,展现的是新时代女性开放,超前的思想。这首诗可分两个部分来看,一是诗人与妈妈的对白,二是诗人与妈妈的代际差异。特别是第二部分,写出了生命的张力,给人印象深刻。下面,详细分析一下诗歌内容。
      首先,看诗人与妈妈的对白。在诗人还未成年的时候,问妈妈活着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沉重且深刻的,而诗人的母亲很轻描淡写地说,看你上大学。这可能饱含了一个母亲对孩子莫大的期望,望女成凤。后来,诗人上了大学,再一次问妈妈活着为了什么。这一次,没有答案,诗人和妈妈互望着陷入沉默之中。也许,这个时候母亲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了无遗憾了,没有更多的奢求了。人们总是喜欢追问活着为了什么,仿佛非要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才罢休,其实,活着就是生命使然。而人们喜欢在活着上附加更多的东西,这样活着似乎就有了意义,但这些东西,确是让生命变得沉重的,无端痛苦的。
      接着,诗人用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自己与母亲的关系。“一个女人/怎么会是另一个女人/的妈妈”,这像是一句废话,却让诗人产生了疑惑。要弄清这个疑惑还得继续看下文。“带着相似的身体/我该做你没做的事么”,这又是诗人的一个疑问,这儿“做你没做的事”,是否指上大学呢?或者还有其它,这体现了个体生命的差异性。到底为什么而活,活着应该做什么。也许年轻的诗人还没有想明白,还有些许迷茫。
      然后,诗人谈到自己的出生,成长,而母亲为了这一切,付出了青春和美丽,最后变成了一个空虚的老太太。这部分描写,让人感觉是母女相依为命,仿佛是缺少父爱似的。这间接体现了母亲的伟大。这部分,有三处描写是让人惊叹的,即“你不再水性杨花”“你这样做值得么”“什么能证明是你生出了我”,或许,诗人内心更想让母亲为自己而活,不想要母亲活得那么累。有时候,爱得太过,也会变成被爱人心理上的负担,从而产生愧疚感。就如诗人一般。其实,这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之爱,也是最真心的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吃再多的苦都是愿意的。而孩子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某些言行,所以会产生疑惑,这是新旧思想的差异,就是所谓的代沟。
      最后,诗人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提着菜篮的母亲的背影,却是陌生的,这样的结尾是极其有张力的,也是引人思考的。怎会如此呢?年轻时或许还容易分辨,但当衰老时,所有人都趋向同一个姿态,诗人一时没有分辨出母亲。这从侧面说明了母亲的老去是多么的快,让诗人措手不及。
      读这样的诗,感受颇多,每个人来到世上的使命是不同的,生命轨迹也是不同的,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和生活方式。诗人用疑惑构建了诗歌,构建了母女之间的生命维系。错综的句式及有张力的语言,让诗歌更加沉重,情绪更加复杂,但是杂而不乱。这样的诗是有刺痛感的,生命的开启和终结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使命,每个人做好自己的部分就足够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您说呢?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5楼2025-01-28 09:20
      回复
        《醒世咏》
        (作者:明/憨山大师)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盅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持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
        《醒世咏》的作者背景:
        《醒世咏》的作者是憨山大师,即憨山德清禅师,字澄印,俗姓蔡,安徽全椒人,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一生著述甚丰,这首七言禅诗《醒世歌》是他晚年的作品,不仅是对他人的提醒,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座右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6楼2025-01-28 09:26
        回复
          叔本华:生命,越优秀、越高等,成熟的时间就来得越迟
          (云海国学)
          你有没有觉得,身边总是有人似乎早早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早早就踏上了成功的路,而自己却还在摸索,甚至时常感到焦虑不安?
          有时候你还会听到类似于这样的话:35岁就是顶峰,40岁就开始走下坡路。
          这些话可能会让你不自觉地心生焦虑,觉得自己是不是错过了最好的时机,错过了追逐梦想的黄金期。
          但你知道吗?这些话其实并不适用于今天。这个时代,反而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器晚成的人。
          这是一个东西文化深度融合、不断发酵的时代。那些内心敏感的人往往会感受到来自各种不同力量的冲击,他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和整合这些复杂的感受,直到最终找寻到新的平衡点。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和内心的成长。
          很多人在早期可能经历了困惑、迷茫、甚至失败,但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他们后来的成熟与深刻。
          事实上,先赢后输是多数,先输后赢才是真正成大业之路。
          福气有时是先虚后实的。每个人的福报其实都有定数,如果过早地把这些福气用光了,那么磨难迟早都会到来。
          三四十岁之前赚的钱,往往都是“浮财”,留不住的。
          早早成功的人不一定能一直成功,晚些成功的人也未必就不能成功。
          所以,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不能自负,也不能轻易放弃。
          叔本华曾经说过: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越优秀、越高等,它们成熟的时间就来得越迟。
          你现在可能还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甚至一度感到沮丧。
          但请记住,这些并不意味着你不够优秀,而是说明你正处在酝酿的阶段。
          那些真正值得等待的东西,都是需要时间去积淀的。
          你有自己的天赋,可能它现在还没有显现出来,像是埋藏在深深地下的宝藏,静静地等待着你去发现。
          你也许会觉得:为什么我发现自己的天赋这么慢,为什么别人那么早就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其实,发现天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一生都未必能够完全发掘自己的潜力,而有些人则是在经历了无数的尝试和波折后,才慢慢摸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年少得志的那些人,未必就能持续辉煌。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他在20多岁就攀上了人生的巅峰,但之后却逐渐走下坡路。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每个人成熟的周期也不一样。有的人在30岁之前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的人可能40岁以后才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
          你不能盲目地去和别人比较,也不能因为自己“晚成”而感到气馁。
          真正的好东西,真的需要时间去酝酿。
          所以,放慢脚步,尊重自己的节奏。每个人的道路不同,每个人的节奏不同。
          属于你的一朵花,也许正在悄悄绽放,只是它还没有完全开放。
          记得一位作家曾说过:
          树木不能长得太急。刚种下的一年生树木只能用来当柴火,三五年后的树木才能做成简单的桌椅,而十年、百年后,才有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栋梁。
          人也一样,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发现,所有的艰难与坚持,都会化作属于你自己的坚实根基。
          记住:不急,慢慢来,你终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节奏,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最耐得住寂寞的,最懂得等待的人,往往能在最后获得最大的回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7楼2025-01-28 13:01
          回复
            大江复海兮,水东流。山河印月兮,士为曲。天落小雨兮,寂寂魂魂。壮我古今兮,长城安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8楼2025-01-28 15:37
            回复
              “真正的才华是什么”
              (心灵书昉)选摘: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曾经愚蠢地以为歌唱的好、球打的好、字写的好,就是才华。后来才发现,灵魂的觉醒,思想的升华,人格的独立,才是真正的才华。”
              真正的才华不是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来的特长,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鲜花和掌声,而是一种生命的成熟和智慧的沉淀,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高贵气质和卓越光华。
              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是灵魂的觉醒、思想的升华、人格的独立、心灵的健全,是一种近乎完美又极具魅力的生命力量。可能并不表现为某一方面的技艺,只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超凡脱俗的、让人惊艳的精神形象。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9楼2025-01-28 20:02
              回复
                人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地专注自己的能量提升!
                (与郝相遇)
                ~~~~~~~~~~~~~~~~~~~~~~
                内在的能量吸引外在的实相,你的能量层级决定了你的生活层次。当你的能量达到一定高度,你会发现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能量是人生的导航,它指引你走向更高的目标。
                能量让你摆脱优柔寡断;能量让你不再恐惧和忧虑;能量让你拥有无尽的智慧和毅力;能量让你行动力超强;能量让你走出低谷;能量让你焕然一新;能量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
                身体虚弱、情绪不稳、智慧不足、事业不顺、情感危机、金钱匮乏、频繁遭遇困境与挫折,都是因为能量不足,因为生命磁场较弱。
                当能量低的时候,身边都是些牛鬼蛇神;而当能量高的时候,身边都是喜悦和阳光。能量一旦提升,身体会变得轻松,心情也会愉悦,心胸也会变得辽阔。这时候,人的眼睛只会看到积极美好的事物,人生也会被阳光的事情所感召。
                高人的灵魂深处,总是透露出一种松弛感。“万物皆不为你所有,但为你所用”。天地万物的能量都不属于任何人,但当你共振到极致正能量时,你就能感召到极致的正能量。
                高手们只经营自己的频率,外界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念显化而来的。你凝视深渊,深渊也会凝视你。所以,真正的高手,只会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能量,其他的一切,都随缘而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0楼2025-01-28 20:07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1楼2025-01-29 08:34
                  回复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15句尽力就好,别为难自己,其他得失随缘:
                    (博学多才的橙子A)
                    ~~~~~~~~~~~~~~~~~~~~~~~~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 减少期待,不再依赖, 好好生活,好好享受,半生已过,学会沉默,凡事先讨好自己,至于别人,分心情,看交情,跌跌撞撞已中年, 过去事过去人,笑笑就好,现在事尽心就好,未来事,别指望,别盼望,也别失望,随缘就好。
                    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忙碌和早睡。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心态好,一切都好。人生最好的作品就是自己,即使无人欣赏,也要独自芬芳。对自己要随性,对他人要随缘。看自己的景,走自己的路,念别人的好,修自己的心。一切想开看淡,静而不争,余生很贵,开心健康最重要。
                    人不作,话不多,事不拖,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不问,不想,也不说,尽力之后,选择随缘吧,人的手就这么大,握不住的东西太多了,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
                    人到中年,其实什么都应该看开了,别再琢磨那些对自己毫无意义的事情了。只要健康开心就好,日子怎么高兴怎么过。有钱,把生活过得丰盈一点;没钱,把日子过得平淡一点。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绪,这场人生你就赢了一大半,其余的其余,随缘就好。
                    生不过三万天,借副皮囊而已,生命没有永恒,时间一到,该老的老,该走的走,临了空空,没你也没我,无一物带走,我们最终只是时间的过客,何必执念,努力过后,得失随缘,自在随心。
                    烟火再美,终是灰,剧情再好,终是戏,尽力之后,就选择随缘吧,人的手就那么大,握不住的东西太多了,学会和自己和解。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生命中有的事早已注定,留得住的无需用力,留不住的无需费力。来者珍惜,去者放手,如果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
                    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情绪,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唯独你不肯放过自己。许多事情你尽力了,就足够了,别再为难自己,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别折磨自己,别害怕都会过去的。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一定会离开。
                    有些事尽力就好,允许所有的事与愿违。趁阳光正好,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向自己喜欢的东西靠近,做想做的事,见想见的人,不急不躁,分寸正好,不自满,知不足,这才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许多事不是想明白之后才能无所谓,而是无所谓之后才能想明白。与万事言和,与独处相安,自行,自醒,自清欢。万事尽力就好,有则锦上添花,无则顺其自然。静中无安念,忙里有欢喜,度四季,也度自己。
                    有些事你做不成,可能是上天在保护你,车坏了,迟到了,停电了,错过了,别抱怨,别生气,平常心,你要相信,世间所有安排自有它的道理。得到的未必是福,失去的未必是祸,好与不好都是生活,尽力就好,请允许所有的事与愿违。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看淡了谁的心中都有一片花海。所以你要学会,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待,不为难自己,不盲目较劲,心态对了,人生就顺了。
                    事如风,无论大小,顺其自然便无大碍。认清看淡,万事尽心,而后顺其自然。学会放下,生活不累,在己世界独善其身,在人世界顺其自然。
                    过去事,过去人,笑笑就好,现在事,现在人,尽心就好,未来事,未来人,随缘就好。有钱就把日子过好,没钱就把心情过好!从此不再为往事忧,只为余生笑!
                    睡个好觉比什么都重要,温饱无虑是幸事,无病无灾是福泽,至于其他,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依风华,接受自己消极的情绪,奇怪的话语,学会接纳自己,毕竟爱自己才是最大的幸福,世间自有定数,遗憾也是命运安排错过的不合适的,终归是没有缘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2楼2025-01-29 13:18
                    回复
                      什么是过年(形象的很)?!
                      (快乐老汉)
                      ~~~~~~~~~~~~~~~~~~~~~~
                      就是一群老娘们
                      一伙老爷们
                      忙里忙外
                      过了一个劳动节icon
                      节过完了
                      一个字:累
                      二个字:破费
                      三个字:太遭罪
                      四个字:老了一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4楼2025-01-29 18:57
                      回复
                        《观蜉蝣以明己志》
                        (淇奥漪漪)
                        吾尝问蜉蝣:“朝生暮死,可有憾乎?”蜉蝣对曰:“生于黎明,仰望太阳icon之辉;生于暗夜,共伴星辰之灿,何憾之有?”
                        夫蜉蝣之生,须臾而已,然其未怨时短,未哀命促。以须臾之身,享天地之美,何其豁达!吾辈生于世间,常叹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然较之蜉蝣,吾等岁月堪称漫长。奈何吾等常困于琐事,忧于名利,蹉叹时光,徒增烦恼。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icon之无穷。”此乃苏子之叹也。吾等亦如蜉蝣寄于天地之间,如沧海之一粟,微小而不足道。然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天地之大,非因其自夸;万物之繁,非因其自耀。
                        观乎山川,巍峨耸立,不语其雄;视乎河海,波澜壮阔,不言其广。是以高山不矜其高,方显其峻;深海不骄其深,乃成其浩。梅兰竹菊,各有其韵,不炫其美,而美自彰;松柏icon杨柳,各具其姿,不扬其秀,而秀自显。
                        人亦当如此,莫以己之长而傲,莫以己之能而骄。尽量把自己看小,方能知世界之大,明己身之不足。以谦逊之心,纳万物之理;以敬畏之情,悟天地之道。
                        若心高气傲,目空一切,自以为天下无双,实则如井蛙观天,只见一方之狭,不见天地之广。如此之人,行必不远,终难成大器。
                        反之,若能虚怀若谷,以小己而观大千世界,以短暂之生求无尽之知,以有限之力行无量之善,则何事不可为?何功不可建?何业不可成?
                        吾等当学蜉蝣之豁达,不以生之须臾而悲,不以命之微小而怨。当以有限之时光,展无限之抱负;以渺小之身躯,铸伟大之事业。
                        古之贤者,皆能明此理。孔子icon周游列国,虽厄于陈蔡,而志不改,终成千古之圣;屈原icon忧国忧民,虽遭放逐,而心不馁,乃留离骚之篇。
                        今之众人,亦当效之。不以一时之挫折而丧志,不以一时之困境而退缩。无论身处何境,皆能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且看那工匠,精心雕琢,虽一器一物,亦力求完美,终成传世之作;且观那学者,潜心钻研,虽一字一句,亦反复推敲,终著不朽之文。
                        人生之路,漫漫而修远。吾等当以蜉蝣为鉴,把自己看小,把事情做大。如此,方能在这短暂而又多彩的人生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方能行稳致远,不负此生!
                        愿吾辈皆能悟此理,明此志,以渺小之身,创伟大之功,让生命绽放出绚烂之花,让岁月留下璀璨之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5楼2025-01-29 19:04
                        回复
                          过年好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86楼2025-01-29 20:27
                          收起回复
                            神秘的对联与一联卓不群
                            (今年初一贴出本楼主译联)
                            ~~~~~~~~~~~~~~~~~~~~~~~~
                            对联吧新贴(初一)
                            贴吧用户-JPSJyZt
                            ..神秘的对联
                            (今天年初一发贴)
                            求大佬翻译一下这个对联,别人送的看不懂😂
                            图附后:看图后解联
                            【图片】1、
                            本楼主今晚七时发现后即破译的如下:
                            ~~~~~~~~~~~~~~~~~~~~~~
                            读三本一品书,
                            摹游鱼飞鸟美。
                            ~~~~~~~~~~~~~~~~~~~~~~~~~~~~~~~~~
                            诗词吧:
                            《一联卓不群》
                            湖南/楚湘君:(诗词吧)
                            去年龙年二月十九号发此贴,即二十号发现此贴进行一番探讨后,于二月二十一日破译贴出)
                            《一联卓不群》
                            新岁潜龙地,
                            一联卓不群。
                            才疏难会意,
                            吧内示诸君。
                            【图片】2、
                            【图片】3、
                            破译如下:
                            边猜边看边琢磨:
                            ~~~~~~~~~~~~~~~~~~~~~~
                            琵琶记金印记一口口品
                            鹿台饮宴卸甲封王昭安
                            ~~~~~~~~~~~~~~~~~~~~~~
                            注:
                            此校可能是湖南或南方的一个中学,因上边两个对子名词与出名的几个南戏有关。
                            借鉴立体主义抽象艺术大师名作解惑:【图片】【图片】
                            说明:今天看到的第一个联子感觉与去年那个有点类似之感,有些看似难题的对子只要方法得当便可迎刃而解(顿悟),即一层纸一截即透的。所以上下贴一块发出。对于解的过程需长篇解释,待以后论之。像这种题目并无一个标准答案,只要认为科学合理便可认可,可能对一些人需要一个时间段的理解过程才,这只能是渐悟。如果企图拯救一个始终不悟的人,那便是进入同类行列。
                            在联吧有些绝对,例如:
                            “大巧不工夸一下”等等
                            本搂在多年前见联即解了,只是到现在了还没公布贴出,还有几个类似的均己破译,现未贴出原因不太好讲,以后可能会专门发贴详述的。
                            今天请大家共同交流,用新法解一解破一破,可能另有捷径或新意及更合理答案
                            便于互相学习并可大开眼界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7楼2025-01-29 21:19
                            回复
                              欣赏绘画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l)
                              1.了解背景信息:
                              ○时代特点: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特点、文化特征、审美思潮和价值取向,这些都会在绘画中有所反映。比如中国绘画中,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论”标志着中国绘画进入自觉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往往体现出这种思潮;西方绘画中,17 世纪“巴洛克”时期和 18 世纪“洛可可”时期的绘画风格也各有特色,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文化。
                              ○画家背景:了解画家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艺术理念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画家的个人经历、所处环境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方式。
                              2.观察整体构图:构图是绘画作品的基础,决定了画面的布局和视觉效果。
                              ○平衡感:画面是否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或者是否通过不平衡的构图来营造某种动态或张力。
                              ○层次感:观察画面中元素的前后关系、主次之分,以及如何通过构图来表现空间深度。
                              ○动态感:看看画面中的线条、形状等元素是否能引导观众的视线,产生一种运动或流动的感觉。
                              3.关注色彩运用:色彩能够唤起情感和联想。
                              ○色彩组合:画家选择了哪些颜色,它们之间的搭配是否协调、互补或对比强烈。
                              ○明暗变化:色彩的明暗程度如何影响画面的氛围和立体感。
                              ○冷暖色调:冷色调(如蓝色、绿色)通常给人宁静、寒冷的感觉,暖色调(如红色、黄色)则带来温暖、热烈的氛围,观察画家如何运用冷暖色调来表达情感。
                              ○纯度:色彩的纯度(饱和度)高低也会对画面产生不同的影响,高纯度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低纯度的色彩则显得柔和、淡雅。
                              4.品味线条和形状: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能够塑造物体形态、表达动态和情感。
                              ○线条特点:观察线条是流畅、有力、柔和还是断断续续的,不同的线条特点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艺术风格。
                              ○形状表现:注意画面中各种形状的组合和变化,它们是如何构成物体、人物或场景的,以及形状所传达的象征意义。
                              5.理解主题和情感:主题是画作的核心,反映了画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
                              ○画家意图:思考画家通过画面元素和色彩想要表达什么主题,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还是对某种理念的传达。
                              ○情感共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是否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如喜悦、悲伤、愤怒、宁静等。
                              6.开放心态与交流:艺术是主观的,每个人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可能不同。
                              ○尊重他人观点:欣赏过程中,要尊重他人对作品的解释和感受,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表达自己想法:同时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作品,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88楼2025-01-30 0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