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933贴子:11,368,213

回复:千言大赋:《梅魂赋》鲁韵/近创/新体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诗拾零:
《孤和独及诗》
(四柳品评)
孤独!
就是安静下来的时候
突然发现全世界都忙得不亦乐乎
至少,
没有闲功夫记起自己。
/
而诗,
不过是用更为隐晦的方式
去暗示他人
自己需要理解和关注
起码,
欺骗自己绝非一无是处。
/
后来,
孤独成了清高的伪装
用貌似高深的理解
企图证明自己不拘一格。
于是,
诗也就成了哗众取宠的炫耀
用自以为是的技巧
虚构着莫须有的观众。
/
可笑吧,
最初的浪漫自掘着坟墓
仅有的才华
也只是在孤独荒野
铭刻着墓碑。
.
本楼和之:
😁即兴唱和诗友:
(鲁韵)
孤独的诗造就了诗的孤独。
幽默自嗨风趣的附身随形,
便是永恒紧跟的特邀宾众。
浪漫的清高潇洒着深沉的哲理,
诗魂在孤单特立中超然炫耀。
只有孤独在清吟着一首
挥扬人类壮美的绝世华章。
...
.
诗友点评:
主题刻画的更积极也更深邃。角度更高的赞歌,末句的升华实属点睛之笔。让人不经发现,孤独和诗都是值得去享受的。
.
知音难觅,同感诗道。
拙守孤独,灵犀相通。
~~~~~~~~~~~~~~~~~~~~~~
诗歌:(作者佚名)
《预示》
何为预示
一段模糊的光影
何为可能
似有希望却未追寻
任他破碎成残零
再从中窥到几许光阴
是哭是笑
都余给未来的不定
·
也许是一段时间的倒影
突然想起已无影无踪
也许是闲来无事的孤零
从一粒光中分割曾经
看到他的故事一闪而过
看来后来的模糊背影
那是他现在的故事
也是后来的某种可能
·
世间有无数个倒影
如水中月散发光明
皎洁浩瀚孤寂或者安静
是否经得起岁月的浮浮沉沉
散场吧一切归于安宁
越是繁华越近剧终
也许是下一场的完美预示
也许一切尽归于永恒
~~~~~~~~~~~~~~~~~~~~~~
《预言》
世上最厉害的预言 是因果͏
世上最神奇的消灾 是忏悔
世上最稳当的招财 是布施
世上有最效的美容 是慈悲
世上最便宜的幸福 是知足
世上最无量的功德 是孝顺
世上最快速的解脱 是放下
世上最难算的变数 是无常
世上最睿智的行为 是修行
世上最缺乏的能量 是感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6楼2025-01-09 12:08
回复
    引两首新诗另和一阙:
    —、现代诗:
    《等你》
    (模范村里人)
    大街上的人群川流不息
    脑海中的遐想漫无边际
    为什么会一次一次来到这里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记得那是个夏季
    在这儿遇见了你
    忘不了你圆润的手臂
    还有那长发随风飘逸
    还没等来再次见到你
    夏装却已换成了冬衣
    世上寒暑常交替
    唯我依然在等你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距离
    它让你我遥不可及
    也许命运注定再见无期
    但我不愿轻易放弃
    不管有意或无意
    哪怕相见在梦里
    这是我一生的回忆
    什么也无法来代替
    ~~~~~~~~~~~~~~~~~~~~~~
    现代诗拾趣:
    《 空 门 》
    (思君)
    “思君不是要遁入空门,
    暂时没这打算。”
    ~
    拘束的身在红尘辗转挣扎,
    不羁的心浪迹在海角天涯。
    我向往逍遥自在无牵无挂,
    却偏偏痛苦煎熬无奈嗟呀。
    是命运在哪里出现了偏差?
    才令我久困牢笼不能潇洒。
    是否要遁入空门披上袈裟?
    才可以忘情忘我万般放下。
    不敢指望谁人来把我度化,
    我早已为追求付出了代价。
    不指望谁人教我辨别真假,
    俗世上谁又不是雾里看花。
    过往今天和未来就此作罢,
    只在生命终点画上一个叉。
    .
    .
    本楼和几句顶贴助兴:
    《 新 诗 赞 》
    ( 鲁 韵 )
    几多排长短歌行句式铿锵昂扬顿锉,
    宣言誓将古今诗词歌赋体融合囊括。
    情真意切朝辉放射出有韵离骚灵光,
    虎啸龙吟雄师把律仄压力山大荡灭。
    盛世百花争艳绝不追梦一技独秀,
    清新绮丽内涵才是诗神守恒甲胄。
    创异体裁更应自由随意潇洒淋沥尽致,
    千变万化诗絮将取代守旧的泥古不化,
    睿智高维大境神笔一扫文格僵化残局,
    大破迷魂阵才能使优美诗韵绽放奇葩,
    新时代必将迎来高歌猛进荣耀吟坛阳春,
    辉煌现代诗的七彩炫光将大美诗之天下。
    .
    思君复评:阁下见识广博,文才出众,更难得的是有一颗包容之心。诗词歌赋抑或其他文学形式,需要突破。墨守成规,胶柱鼓瑟,不能长久。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7楼2025-01-09 12:21
    回复
      诗吧新诗摘录:
      《录那些年遇到的狂人》
      (空山不见人)
      那些年遇到的狂人
      /

      总以诗歌之名
      探索着内心深处的灵魂
      狂妄的抽打这世界
      好让万物来到诗中
      /
      诗中有扭曲的鸟、牛、马合融
      诗中有红色、蓝色、黄色画的朝天鼻孔
      诗中有几何线条和错位填充
      诗中有突破常规边界的灯
      /
      我或许不该
      触碰到那突破常规边界的灯
      灯光抽打着自己
      虚幻跟现实中逢迎
      /
      虚幻跟现实中逢迎
      我嘲笑着他们的嘲笑
      有如解完毒的见手青
      什么奥特曼跟小精灵
      不过都是欢乐小人
      ~~~~~~~~
      欣赏赞叹👍。
      诗狂空山不见人
      偶遇心血唯独创
      ~~~~~~~~~~~
      作者“空山不见人”自述:
      中考失利没什么,我初中文凭,已经单独完成《英译情诗三百首》、《英译名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幻蝶》(剧本)、《宫锁华璐》(小说)、《古诗七百首》、《歌词九百首》、《哲学精选》(20万字)、《彩虹集》(英语小诗150首)、《薄荷集》(英语长诗12首)、《甘露之变》《永明之治》(历史小说)、《甜心诗语》(诗话)、《短篇小说五十篇》,全都是一己之力完成的。当然没人看,不过人不能自暴自弃,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抓住希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8楼2025-01-09 17:32
      回复
        (兼录文天祥苏东坡诗)
        为何正观心地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
        一些人,根本就是来恶心你的。
        而你如果跟他们讲道理,那么就形成了关系之间的不对等。
        它恶心你,你讲道理,这就是不对等。
        不对等的任何关系都不会带来好东西。
        而你如果也和他们一样胡搅蛮缠或互相谩骂,那你就上了它们的圈套了,
        因为它们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就是要在你的生命时间里因为它们而添加一段让你恶心的时间段。
        这些道理明摆在那里,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得进去。
        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一件事,
        人不是靠道理活着的,
        人都是靠自身那些在过去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意识活着的。
        道理,
        在人的意识、性格、德性面前,是最无力的。
        这一点,唐宋时期的古人,特别明白清晰。
        ~~~~~~~~~~~~~~~~~~~~~~
        文天祥 庚辰四十五岁
        东风昨夜忽相过,
        天地无情柰老何。
        千载方来那有尽,
        百年未半已为多。
        君传南海长生药,
        我爱西山饿死歌。
        泡影生来随自在,
        悠悠不管世间魔。
        .
        文天祥的思想,与苏轼没有二样
        苏轼 和蒋发运:
        夜语翻千偈,
        书来又一言。
        此身真佛祖,
        何处不羲轩。
        船稳江吹坐,
        楼空月入樽。
        遥知思我处,
        醉墨在颓垣。
        ~~~~~~~~~~~~~~~~~~~~~~文天祥 宫籍监
        曾过卢沟望塔尖,
        今朝塔影接虚檐。
        道人心事真方丈,
        静坐日长云满帘。
        ~~~~~~~~~~~
        文天祥 宫籍监
        新来窗壁颇玲珑,
        尽把前时臭腐空。
        好丑元来都是幻,
        蘧庐一付梦魂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9楼2025-01-09 17:57
        回复
          《儒释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儒风、道骨、佛心: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儒释道: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
          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
          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
          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南怀瑾所说的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所谓儒风:温文尔雅,敏思少言,砥砺而闻鸡起舞,处变则不动如山。一肩担兴亡 谈笑静胡沙。
          所谓道骨:轻名薄利,退进自如,进则指点江山,不以物喜,退可浪迹江湖,不以已悲。
          所谓佛心:法相庄严,慈悲天下,静持五戒,布施八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0楼2025-01-09 18:07
          回复
            养生诗《坐忘铭》等篇:
            (明代养生家郑宣,写过一本很有名的《昨非庵日纂》,内中有一篇《坐忘铭》如下。)
            《 坐 忘 铭 》
            (明-郑宣)
            常默元气不伤,
            少思慧烛内光。
            不怒百神和畅,
            不恼心地清凉。
            不求无谄无媚,
            不执可圆可方。
            不贪便是富贵,
            不苟何惧君王。
            味绝灵泉自降,
            气定真息日长。
            触则形毙神游,
            想则梦离尸僵。
            气漏形归垄上,
            念漏神趋死乡。
            心死方得神活,
            魄灭然后魂强。
            博物难穷妙理,
            应化不离真常。
            至精潜于恍惚,
            大象混于渺茫。
            道化有如物化,
            鬼神莫测行藏。
            不饮不食不寐,
            是谓真人坐忘。
            韩湘子诗:
            青山云水窟,
            此地是吾家。
            后夜流琼液,
            凌晨咀绛霞。
            琴弹碧玉调,
            炉炼白朱砂。
            宝鼎存金虎,
            玄田养白鸦。
            一瓢藏世界,
            三尺斩妖邪。
            解造逡巡酒,
            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
            同共看仙葩。
            ~~~~~~~~~~~~~~~~~~~~~~
            (发这篇帖子,并不是显摆,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正视风水环境学,看到一些无知的评论,不由让我心生感慨: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
            鲁韵诗三首
            (古风/原创)
            其一:
            《醉禅》
            醉翁八仙酒,
            醒人如意禅;
            黄芽开心果,
            诗灿烁华年;
            静笃索意马,
            虚极栓心猿;
            慧定两坐忘,
            白鸦卧玄田。
            其二:
            《故里》
            杜康余香九千里,
            刘伶一醉八百年;
            谁将阳春白雪诗,
            狂歌夫子故里前。
            其三:
            《自悦》
            云游四海天无边,
            逍遥自在家中仙。
            平常心境修自悦,
            静定一息复内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1楼2025-01-09 20:00
            回复
              《鲁韵养生自修周天新解》
              (鲁韵/原创)
              佛教道教旗下不知开了多少个宗或教或派,各执其优攻略其它,从古至今证出个啥子和一些不可证伪的东东呢?
              佛主道奠理论在,精神存,尸骨千年并无极长寿者。传之又传的各祖亦然。现在人各执其理也争的头破血流,不如静思一下,能争出优劣头牌吗?我执不弃难达证道高端,座而论道亦不可取,佛道清净之地更不可秽语侮之也。
              争论也使人大开眼界,人人内心自有称砣,各修各的所学所趣所乐为上,禅意有玄机云:“自己吃饭自己饱”。
              是的,这里有一个傻子,老是这边找一段文字,那边抄一段经文,不知所云的一通瞎批判;功夫不到,就是个睁眼瞎,批判自已就行了。
              人生就像去西天取经,千难万险,是行脚僧的必要修行,要的是过程的经历与享受,结果辉煌而只闪烁一刹那,成正果即要寂灭成佛成仙,唯求享受精神上的归真永恒。万物生灭起于原点终于原点,质本洁来还洁去,是为流星划夜空。
              自修所悟心法:
              试试深呼吸到达最饱滿之时,即吸到顶点再也不可多吸了,这样间歇几次,感觉入静入定较快些。用呼吸带动意念进行大小周天循环,这里是潜意识刺激任督二脉经络上的要穴,实际是激发这条线上的内分泌系统的腺体,当达到一定水平自身苛尔朦即时分泌,快感产生,其身体抗体增加精力旺盛,身心各系统在小脑松果体关照下自行调整到最佳状态。道佛的守玄至山根和佛家的顶轮下的植物神经控制部分都发挥最大调节作用。
              道家有性命双修一说,谓之性功与命功同修一体。性功以静为主全靠意念静笃而冥想。动功以动为主,靠各种肢体活动配合意念与呼吸引导,达到暗示念力刺激潜能形成潜意识流周而复始,形成动静结合的性命双修。
              以性修命,以命炼精。
              以精化气,以气化神。
              以神还虚,还虚归道。
              唯恍唯惚,杳杳冥冥,
              以保其精,延寿长生。
              ~~~~~~~~~~~~~~~~~~~~~~
              题外另解语逗你乐———————
              别裁旁通的幽默玩笑话:
              长炼性功以静至动,内分泌自动调致最佳状态。
              食为精源被胃液及酶酸气化,其食转化为葡萄糖及胺基酸者被胃肠吸收致血液成能量循环。其气体二氧化碳及甲烷类气体则由上下消化道排出。其气多而充盈体强亦壮精神。其打咯气盛又多出虚恭实为常理。(引出类比一如此:奥大利亚牛羊多而有羊屁牛咯污染税制,既反绉动物消化液食化之气自动排出臭气熏天所导致加税。所以放屁打咯不纳税之说并不绝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2楼2025-01-09 20:06
              回复
                尼采的经典语录:
                1、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这句话提醒我们:每个人都生命都是一场倒计时,一定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留有遗憾,与其死其辉煌,不如生时灿烂。
                2、永远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完全为了他人。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有的服务都是利己的,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太过埋怨别人对我们过少的关心和爱,因为我们也是如此对别人的。
                3、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
                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自卑,更不要放弃自己。只要我们用心尝试,总能找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
                4、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努力掌握自己的人生,不然我们很可能沦为他人的奴隶。
                5、纵欲并非来源于快乐,而是来源于苦闷。
                这句话提醒我们:我们在苦闷时,心理上已经够受力了,就不要再让自己的肉体遭受折磨了。
                6、不要成为他人的附庸,即便是你最心爱的人,每个人都是监狱,也是庇护所。
                这句话告诉我们: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往往也会让我们暗无天日。任何关系都是一把双刃剑。
                7、我们连自己都不爱,又怎会去爱别人。哪怕只爱自己一点点也比没有好,所以要坚定地自爱。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爱自己的人,往往是最缺爱的人,如果不能用爱填满自己,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爱分给他人。
                8、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这句话告诉我们:欲望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旦放开缰绳,就会不受控制,自己的行为就会被欲望带到沟里。谈论他人的隐私就是等同于为自己偷偷埋下隐患。大多数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认识自己。
                9、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体验,要学会享受过程。
                10、你飞得越高,在不能飞的人眼中你越小。
                这句话额度意思是: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在有些人眼中依然会很渺小,我们要学会适时的塞住耳朵,多关注自己。
                11、凡是不能杀死我们的,终使我们更加强大。
                这句话启示我们:每一次痛彻心扉的经历,都会使我们逐渐变的强大。
                12、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
                这句话提醒我们:机会很多时候是可以去创造的,而非只是等待,如果只靠等待也许我们一生都没有机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3楼2025-01-09 20:12
                回复
                  《自行修为“自悦”境界》
                  (鲁韵/原创)
                  自我修行的最高境界应进入———“自悦”之境
                  (鲁韵/原创)
                  (一)
                  从古至今人们传统的养生方式,皆以注重自我精神修为为主。所谓修身养性理论是以传统文化儒道佛为代表,始终追求修心证道,逐步形成天人合一的养生观点和顺其自然的行为修行方式。
                  养心保健首先保持心灵纯洁,才能修心证道。确保心性的境界提升这里先引用“自悦”一说,并以此为始为终,论证其养生修为观点如下:
                  自悦: 自的意思,是指的自己。悦的含义,则是开心快乐愉快或者幸福。那么自悦的意思就是要让自己开心快乐。那你在生活当中,在任何事情都要多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重视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使自己处于委屈的状态,要以自我的意识,自我的选择为首要修为养生条件。
                  在人生自我修为中,我们的自我选择目标何在?这目标即是主观上使身心进入一种理想状态,而这状态即是愉悦心态。这是一种心理素质修炼,无论做任何事追求的目标实现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这自悦就会产生。另一个情况是想达的目标未实现,即追求的理想结果未达标,你还能愉悦高兴之吗?这就要建立一种反向思维,在不理想的结果中寻求获得收获的一面。就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因祸得福的福这一面。从未收获中获得收获,舍去不好的只留下好的,这便是喜悦感的实现与精神享受。从唯物中取得唯心效应,自悦即生,这样面对人生即是上上修为。科学的最终追求即是哲学,哲学的追求终点即是宗教,宗教的最终追求即得到身心安慰,受到身心安慰的结果便是愉悦,而取得愉悦的人生修为法门便是自悦。
                  天道无情,正确来说是天对待万物都会有一灭一散,所以不在乎目前亲情的生命消失,这就是无情的体现。反过来确切的说不是无情,是明自然而顺其自然。
                  庄子在妻子葬礼上能唱能笑也并非无情,再伟大的再亲近的都会走向自然之道的终极归宿,看透而大度的放开一时的悲哀和想不开,这才是真正的道法自然之理。以上所谓无情概念其中真意即:顺其自然求生存得天道。
                  这里所谈的修行最高境界是一个“道可道,非常道”的命题,老庄讲不清,未达修行最高境界的人更说不明,“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这样。你不是鱼怎会知鱼此时不乐?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呢?最高修行境界既是结果也是一种修行方法,我说人能达到在任何事物中获取自悦的感受,这才是精神修为的至高点,人总是要升极乐的,乐着去与哭着去效果一样,但精神状态天壤地别,含笑而去就是修到最高境了,这就是自悦之境也。
                  “天人合一”思想是道的高度概括,顺其自然是道法,大道至简,由主观符合客观是道法自然的普遍规律。但人总是人,是有情之灵长,由人道向天道是有情之渡,把自我的小天地溶入无情的大世界里,这里的捷径是寻求人人可以接受的自悦。
                  从唯心的精神世界向更符合自然现象的唯物客观过渡到“天人合一”之境。这便是修行知乐好乐而以乐为之实现道法自然。
                  (一、未完待续)
                  附:本楼主即上文作者,笔名鲁韵,并配几幅自画罗汉图附后。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4楼2025-01-10 21:12
                  回复
                    (本文接上贴一):
                    《自行修为“自悦”境界》
                    (二)
                    修行方法因人而异殊途同归,选出以美好为导向的艺术方式是人道修为的黄金定律。天道与人道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天人合一之境。用自悦这种人道高端修行方式连接天道的自然规律,以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态接受和面对社会的自然现实,按适者生存,逆者汰之的优胜劣汰自然规律至天人合一之大道。这种天然存在合理合法,是经得起检验的人文法则和大智慧理念,也是万法归一道法自然的正确诠释和知行合一的充分验证。
                    “你存在的意义就是对你的存在履行最大修行保护,获得这种方法的最好捷径就是精神上的“自悦”。
                    道的意义是当下不迷!天道人道本不同,人喜怒哀乐。天一往无常。白天黑夜,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人,即是主观,乐悲,由己。天,即是客观,生与死,不由己。人只能顺应天,天不会顺应人。天道无我,亦不会生出怜悯之心和生出喜悦之心。只有智商情商具足之人才存悲悯和自悦之心,而行自己所爱之事享已所乐之趣。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能把人生哲理推至逻辑终点的大智慧,才是人类生存最高追求的目的所在。人生存的身心“自悦”是人道与天道的天人合一理想化结合,这一精神至上的修身捷径,-旦被知足常乐者所勤而行之,便可直达人生修为的光辉顶点之最高圣境。
                    “三十年来寻剑客,
                    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吾得心花常开夫复何求?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圣人乐乎天命。佛家禅祖即心即佛心花微笑。道家性命双修身心合和。儒道佛之为长青之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大道至简。其创始人以亲身体验而总结出空前绝后的理论体系,极具很强的实用性。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总结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结合自然的唯心观对待社会应用于人类。如论语,道德经,禅经等法经论播放与世,给人以修养启迪,这些简朴的理论法于自然而结合东方文化之伦理。这些原始哲论如果不被后人篡改和教门利用便是千古绝唱。现只可抽其精髓用于人性养怡了。
                    性由心边生,修心就是修性,也就是修思想境界,当自行修理的身心达到道的标准了,内心常存自然而然的愉快,即以自悦感修到最后还有一颗平常心,那就是大道至简,道不远人的道法自然体现,也即生“自悦”之心,即是自然修成得道了:
                    “心花拈开佛即来,
                    真善美乐平常心,
                    我心知足“自悦”境,
                    精神得道归真魂。”
                    注:
                    本贴楼主笔名鲁韵近期原创“自悦养怡观”一文。本篇系鲁韵长期自行感受一点养怡经验。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同观点自行保留,亦可另发贴论证。吾贴且暂不予置评,免于争议为盼。)
                    注:本贴楼主笔名:
                    鲁韵(原创近期修改)
                    (二、未完待续,下文续篇结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5楼2025-01-10 21:18
                    回复
                      (本文接上页二)
                      (三)
                      《自行修为“自悦”境界》续论结语:
                      (三)
                      高士常修乐 ,自余一味香
                      儒释道”最高境界的修为分别是“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就这“三句话、九个字”。
                      按照传统又结合现实的自行处士修为,居家修行论道的哲学思想,从其核心理论推论到逻辑终点,即是进入全过程的“自悦”修为境界。赋闲修为诸君如能耐心通篇细读此文,便没必要再从故纸堆里寻找什么“道”的踪迹。否则便是骑骡找骡,始终不得修道要领了。道法自然,大道至简:“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最复杂的亦是最简单的”。修行看起来是从原点起步又循环回到原点的位置,但从身心质量提升角度发现,亲历者本人的体魄,确实产生了根本性的“精气神”气质性变化:“还是原来行履处,不是原来行履人”了。
                      经过长期的“自悦”修炼,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在个人情绪上,有所向良性方面思维的反应,出现一种发自内心的平常心的愉悦感,这便是进入修为“脱离苦海”的高端境界。一个人精神状态出现内在的“沾沾自喜,自得其乐,怡悦微笑”。这是由渐悟而转入顿悟的飞跃,到达人心豁然开朗之既便是彻悟而终身“自悦”。一个天天都快乐的人修为到了这个境地就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人。
                      处于环境与情志负面影响状况的自修人士,逐步形成了“长期忧郁,心病缠身,忧思寡欢,情愁失意”之状,如勤修“自悦”之术达化境时,将修得百病远离,精神旺盛,已病根除,未病不生而防患未然。此“养生乐人”之道虽于现代的“精神胜利法”同功异曲似曾相识,但前者是“心修根本”,后者是“治表自欺”,这是两法的根本区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厚载精气神德配道全。手常拈花心有余香,人修至“自悦”之境,心花怒放春常在。人生寻得通幽处,若邻幽香兰花居。身心陶醉精神桃源夫复何求?仙境入梦心安自得,心境高远善莫大焉。自行修为乐乎快哉!至人无异趣,安然得长生,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鲁韵:“原创”迈期修改审定稿,首发诗吧。)
                      附:
                      如想进一步了解与以上“自行修为”文章相关联的功法,请参考临近贴:
                      “《鲁韵养生自修周天新解》(鲁韵/原创)”
                      此贴为本楼楼主主贴的312楼已全文贴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6楼2025-01-10 21:23
                      回复
                        灵性高的人 享受着最高级的自由。
                        (若尘蝉枫)
                        灵性高的人,朋友都很少,因为你总能够敏锐的觉察到周围人心里的任何小心思、坏心眼。面对这个世俗的世界,你是得格格不入,有一半理解,一半厌恶。
                        你看透了这个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套路。所以灵性高的人选择了独处,因为你不想扰乱自己的清静。
                        你喜欢书法、音乐、哲学,你喜欢在书里与文字进行交流,你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内心世界里,享受着最高级的自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7楼2025-01-11 18:14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8楼2025-01-11 19:30
                          回复
                            痛苦的两大根源:物质匮乏与精神空虚。
                            ——叔本华
                            高级的空虚和低级的平庸都不好相处,我们没资格瞧不起谁。
                            只求灵魂相似的人在一起,说话不累,相处轻松,身心愉悦。
                            思想不同频,在一起又苦又累,有钱也不会开心。
                            智力越低下,精神越空虚,越喜欢扯皮拉筋,不安宁。
                            质优的人多喜乐,长安宁!
                            质优的商品好,质优的人也一样。
                            我们不要高,也不要低,
                            我们家喜欢质优的女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9楼2025-01-12 10:35
                            回复
                              尼采警示:灾难的来源
                              (乐享孤独安度余生)
                              尼采说:“生活中的灾难,源自于你接触了错的人,到了错的环境。”不要主动去接触和帮助那些能量比你低且愚蠢又自以为是的人,这些人浅薄又轻浮,表面强大实则虚荣,他们会自以为聪明通过欺骗你、背叛你、妒忌你,拿走本该属于你的能量,一定要远离这种人!
                              饭里有虫子,并不恶心,恶心的是我看见了。如果没有看见,我可能会吃的一样香。永远不要去相信一个故意伤害你的人,你可以大度的原谅别人,但切勿愚蠢的再去相信,你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不长记性。如果你心软什么都轻易相信,那么你经历的一切伤害都是活该。我并不害怕你骗我,我只怕你骗不了我。
                              无论你曾对一个女人痴迷到何种程度,只要彼此不再相见,也断绝通话往来,过上那么几个月的时间,心里头对她的那份念想便会渐渐淡去。哪怕哪天机缘巧合之下又碰面了,她也没办法再次敲开你的心门,曾经初见时那种意乱情迷的感觉,是再也不会出现了。岁月着实有着神奇的力量,它真的可以抚平一切情思,这可绝非是随口说说的假话。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0楼2025-01-12 1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