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字吧 关注:44,222贴子:1,434,679

回复:【Micro love letter】好日迟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样的百无聊赖令我诚惶诚恐,把自己变成机器就好了,在损坏之前永久地运作,只是流水线也无妨,好歹让我拥有行动的勇气与理由。躺在床上当然也舒服,大脑放空就要以光速飘浮起来啦,可我宁愿做钢筋相撞擦出电光的装置,日复一日地履行使命,让文字从干瘪身躯溢出,灵魂也要被搅碎重塑,直至面目全非。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4楼2024-07-20 23:15
回复
    莎士比亚不是用虚弱的手去抓住幻想的匕首,而弥尔顿也不是颤颤巍巍地带领魔鬼远离阴森沉闷牢狱的禁闭。这些不是乱七八糟的呓语,也不是神经病的病态发泄,而是丰富饱满的幻想,这种幻想以一种“美好的疯狂”状态四处漫游,而不会频繁地想到身体方面的限制。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5楼2024-07-21 22:08
    回复
      有亲近之人在身边的时候会变得软弱。实质上我不怕蟑螂老鼠,高中的时候它们藏匿在出租屋每个角落,时不时溜出来转圈或者觅食,放老鼠夹也没用。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听着老鼠在上下楼的隔层里吱吱乱叫,我就这样与它们共存。说不害怕其实又是假的,我能徒手捻起一只虫子,但还是无法直接将它捏死,拍死蟑螂其实没什么好害怕的,但尸体总是不忍直视。其实想念小学时遇见老鼠能慌忙叫妈妈的时刻,不是想念老鼠,如果没有老鼠就更好了。想来想去其实妈妈也未必不怕,只是她不能怕,我也一样,我只是不得不面对。我只是不得不去面对一个人的生活,面对真实的臭水沟一样杂乱无章的生活。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6楼2024-07-21 23:17
      回复
        重庆只是虚无缥缈的意象。所谓烟火气,防空洞里热气腾腾的火锅,嘉陵江边蜿蜒的路灯,以及曾经说要考去重庆的我自己。许多故事从这里开始或截止,但是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抵达此地。肉身真要落脚时,故事不存在了。 可重庆又的确是令人一见钟情的城市,坐轨道交通视野骤然开阔明亮的一瞬间,嘉陵江大桥下粼粼的水面。走出地下,马路盘旋着上升,楼房错落分布,毫无规律隆起凹陷的地势,脚底板硬生生走出痛觉,而我靠这些确实存在。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7楼2024-07-25 23:43
        回复
          艺术的定义是什么?人该如何在自我与外界中寻求平衡?立场的选择是否时常泾渭分明?现代社会讲究短平快的生活方式,爱恨都很直白。一个个抽象概念背后贯穿着严丝合缝的逻辑链条,但现实生活却不总是是这样的。生活更多时候只是一条晦暗不明的河流,真实的人类要比故事中更加无法诠释,然而河流中的杂质未必是污染物,也可能蕴含有机物。
          实际上两个人之间不一定存在同样的意义,是水,是鱼,随着他人眼神波动流淌,看到潺潺的温热与倒影。
          但愿我们都成为小小一支血液的分流,了解鲜活情感的意义,学会在永恒的瞬间中体验生活。在这些瞬间中不需要去讨论所谓政治和艺术,生活中的人才是真实的人。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8楼2024-07-28 12:10
          回复
            不喜欢站队不喜欢一刀切,没有任何权威能够永久地坐在真理的宝座之上,只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以此对抗所有“非正确”,再党同伐异,以极端“正确”情绪刺向每一位没有选择站队的虚空敌人。思想被异化了情感也被异化了,明明真理是在不断碰撞中产生的。世上没有真理,而探求真理是人类唯一真理。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9楼2024-07-31 13:00
            回复
              任何故事在主角谈上恋爱以后都变得索然无味。或许爱情本就千篇一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一个临界点就要步入模版式的境地,甜蜜痛楚厌烦枯燥,如同深不见底的泥潭,攀上每一寸肌肤最终成为褶皱。旁人走马灯般观赏,也只能摸到局中人咀嚼后残留的渣滓。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0楼2024-08-01 20:08
              回复
                躺在床上时总有太多理由去流泪,于是事无巨细地将自我解剖,用精密计算洇透泪痕,然后又能攥住与抱枕相偎的温度自欺欺人安睡下去,等待被黑暗吞噬。可台灯燃命,待做清单长长一串环住,叩问钟声,泪涕之间能否寻求对白的后半句。沉沉眼皮如同剧场大幕,在呕哑拖沓的破旧独白中,我是引火烧身的美狄亚,垂泪的母亲、受戕害的圣女、危险的女巫,被拉近历史的漩涡浑浑噩噩,修辞过的浪漫词藻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套中套。破旧的桅杆断裂无声,等灯光撤去,命运的独角戏轰然倒塌,闪电是前夜的雏形。幸好夜晚并不漫长,我只要再数两万二千四百五十八只羊,睁开眼,总能再次与太阳相遇。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2楼2024-08-04 23:24
                回复
                  看书看电影说到底是一种蛮奢侈的爱好,爱干这个证明你有足够的时问,充盈的心情,有着渴望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提升自我的内驱力,无论出于“坚信这个世界可以被艺术拯救”还是“世界没救了所以我逃到艺术里”的目的,都证明你对这个世界还是在意的。而人累到一定地步是会把自己封闭成一个蜗居的壳,恨不得把自己同世界的所有牵连都斩断,只去缓慢地进食,缓慢地入睡。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3楼2024-08-18 00:54
                  回复
                    我家里最多的就是萌芽杂志,整个初中都一期不落,上了高中还要买看天下环球人物,萌芽涨价看得倒少了些。但我依然疯狂迷恋模仿萌芽体写文章,两点一线的生活是单调枯燥了无生趣的死水,青春期里疯长的表达欲无根无萍,只能十足矫情地为赋新词强说愁,虽然一封都未真正投递过,却又自恃清高地笃信自己的文字会逢伯乐,有机会乘坐通往上海市巨鹿路的火车,抵达文学的天堂。我青春期拟物的质感就是那一团被揉皱地涂改得密密麻麻的稿纸,我幸存一样地从垃圾桶里翻出来以疲倦的心情用掉整夜晚自习来抚平它。
                    再后来一点我不再做关于文学的梦,对历史学社会学充满兴趣,小说都是假的,我还是更愿意看一些历史、哲学、经济方面的书——我时常听到人们这样骄傲地宣称。可离奇的是,我又阴差阳错地到了文学系。天呐,其实我就算再怎么去幻想,都没有真的想过学文学呀!
                    所幸文字有它独特的魅力,现在我一遇到困境还是会第一时间想要握住笔。这种体验是含糊不清的,任何直接描述都是偏离,只有借助比喻才能做到。当然,即使描述了也不一定能解决,但我一直认为问题只是为了提问本身而存在的,不是为了解答。或许描述问题本身,已经构成解决。也许解决方案会在结尾自行出现。无论如何,需要先知道问题是什么。
                    现在回头再看,那样的文字离我其实不够遥远。我曾如隔天堑地追逐过,又在长大的一瞬间蝉蜕般自然割舍,但在我没有刻舟求剑的日子里,依然如影随形地跟上来了。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4楼2024-08-22 21:03
                    回复
                      有时会感到一种形而上的恐惧。卡顿的霓虹灯就是世界尚未修复的bug,附着在延时影像中,此地没有我的足迹,却处处是我的终点。在每一次定格中寻找风,直至它从心脏的缝隙中穿过。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5楼2024-08-25 19:35
                      回复
                        艺术并不提供正能量,不提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容美发,它只能提供一种目光。我们读到一篇故事,或听到一首歌谣,并不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在无边的虚妄宇宙中,语言、音符、你流下的一滴眼泪,都只是一粒尘埃,我们却期待着尘埃的碰撞与结合,此中迸发的星火,或事物的诞生,称之为奇迹。艺术的创造是人与所历所感的共振,人类无法预估一只蝶的飞舞路,或一滴雨剎那凉的是头顶还是鼻尖。当我们念起诗歌,恰如蝴蝶振翅,龙卷风掠夺哀哀的咸湿,而心脏跳动在这一秒。你会发现万事万物之间微弱的联系,所有的细枝末节都在以微弱的电流交谈。感受草屑如何在夕阳下吱吱作,小鸟又曾怎样在雪地中留下楔形爪痕,无数的人们在此地永不停息地挣扎,这一点点的主观能动性,就是我们不服从地活着的证据。"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而人类充满激情。”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8楼2024-09-04 09:44
                        回复
                          为何思想伟大。在肉身与骨骼在泥土中消融之后,仍然残留散落的灵魂碎片,是生命存在过的证明。没有人能先知先觉,在复杂矛盾的物质世界中,总有那样的人于黑暗中撞破紧闭的铁门,再次抵达思维的边界。社会变革,机器改造,工厂流水线的齿轮日益精密。人类从远古时代到直立行走已过亿万万年,可人性的贪婪从未更改。这趟征程究竟有多长?我们向前呐喊,回声穿梭过悠长的历史隧道击中肺腑,那是来自千百年前某个灵魂相似的扪心自问。手持系着胡萝卜的长矛,堂吉诃德骑着毛驴一路向前,真理是可望不可即的杨梅,而我们的渴大于一片海。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9楼2024-09-04 17:01
                          回复
                            你会比喻,就能写作。你懂比喻,就能阅读。你在黑暗的洞穴里面壁,篝火在你身后燃烧,世界透过篝火在你面前的石壁上投下暗影。世界就是本体,暗影就是喻体,篝火就是比喻。我们只能通过暗影来推断、猜测、理解身后的世界,这就是比喻必须存在的理由。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0楼2024-09-10 17:02
                            回复
                              听到死讯的时候我比想象中还平静,真的没有任何感受。我的悲伤不为具体的人,只有死亡这件事本身让我感慨。说我冷漠,没有感情,我都认下——但真正的原因是,我早已模拟过这样的场景无数次。“奶奶”这两个字本身对我来说就无比陌生,我的日常生活充斥着母亲对其的怨恨,无法想象下葬那天会是怎样的场景,我连奶奶这个词讲出来都觉得变扭。奶奶从不是我的亲人,她只是情绪的一个代称、母亲苦难的象征之一。模拟亲人死亡、或是自己的死亡。这件事听上去过于匪夷所思。但我是这样的人。我需要尽早地去面对这难以预料且不可避免的突发状况。我要尽早预判如何面对众人,尽早地习惯未来有可能的生活,尽量地掌控自己的生命。有点过于神经兮兮了,但这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到现在来说这种话,太无情了,即便如此,我也尽量在心底祈祷这一天不要发生。晚一点,再晚一点就好。可怜的是生命实在无法预判。但我从小便总结出一个规律:当你预料到一件事的发生时,那么这件事大概率不会发生。听上去很抽象,但我已经验证了十几年。所以我尽量作出悲剧的预设,可惜,可惜人生没有预设。 可惜时间是流动着向前的,相对静止的只有人类,生老病死从不为我们有片刻消弭。我只能悄悄祝愿,如果真有来生,希望我们都不用再做家人。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1楼2024-09-11 2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