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吧 关注:229,050贴子:16,632,654

回复:【讨论】前提速时代(81-96)列车时刻表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沪杭甬间短途列车:
91年时沪杭线列车并不快,201千米的路程,即使是特快列车也需要接近4小时,而直快和管快需要5小时,相比于汽车运输, 恐怕真的没有竞争力(同一时期,沪杭之间还不一定有高速公路)杭州-宁波段也马马虎虎,特快列车在区间内平均速度也只能达到50+。当时上海-宁波间有夕发朝至的旅客列车,特快用时7个多小时,管快需要8个多小时。到2010年前后,由于此区间的运行时间缩短到4-5小时,夕发朝至已经十分困难。
在那个火车不是很快的时代,上海-宁波间夕发朝至的轮船很受欢迎。


101楼2020-12-13 09:32
收起回复
    91年合肥-上海有一班特快列车和一班管内快车。两趟列车均需要绕行蚌埠,全程615千米。特快列车在合肥与上海间运行8.5-9小时,其中由合肥去往上海采取夕发朝至的运行方式,其他班次为朝发夕至,管快列车在这个区间行驶12小时。
    同时,淮北-上海间也开行了管内旅客快车,全程用时接近12小时。列车终到上海站的时间是令人窒息的凌晨2:44. 旅客下车后只能考虑夜班公交或出租车。我们由此分析京沪南段下行线天窗时间。这趟淮北到上海的管快跑在包头-常州155次直快前8分钟,于0:01到常州,然后常州-上海段在深夜运行,2:44到上海,在此车后约2小时,连云港开来的241次直快在4:56终到上海。上半夜到上海比较晚的车,211次22:02到,51次22:15到,阜阳开来的311次22:43到。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京沪线上海段下行天窗似乎应安排在22:43-2:44之间,然后苏州倒推1小时左右,无锡倒推1小时40分钟左右,常州倒推2.5小时,常州以上下行天窗安排在上半夜。南京附近下行天窗大约在晚间6-10点。


    102楼2020-12-13 10:03
    收起回复
      经过80年代的“中取华东”会战,安徽铁路不畅的局面开始得到改观。人口大市阜阳开往上海和省内其他地区的旅客列车也越来越多,推动了更多人在90年代走出农村,融入全球经济循环。
      当时从阜阳到蚌埠,已经能采取两种不同的走向,分别经由符离集或水家湖。
      91年CR在凌晨0-3点始发终到的骚操作略多,仅在这张图里,就有蚌埠-芜湖北的357次管快在0:30终到芜湖北,蚌埠-阜阳的303/4次管快3:05从蚌埠始发,上海-阜阳的312/3次凌晨1:10从上海始发。如果是在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把旅客列车安排在半夜还有公交车、出租车,甚至地铁(91年仅北京有,但可以直达北京站)接应,但如果在蚌埠、芜湖这样的一般地级市,91年那会城市公共交通还非常薄弱,一座城市的公交线路很有可能屈指可数,而且仅白天运营,广大农村旅客接驳火车站的交通工具也不太可能覆盖夜间时段,火车站附近的住宿业,也不如今天发达。这时候旅客列车采取半夜始发终到的骚操作就很怪异了


      104楼2020-12-13 10:33
      收起回复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91年浙赣线列车时刻表
        91年时,福建、江西归上海铁路局,所以由南昌、福州、厦门开往上海,属于管内列车
        尽管皖赣线已经通车,但当时的45次列车,仍经过京沪、沪杭、浙赣运行。特快列车鹰潭-上海区间700千米,大约需要14小时,株洲-鹰潭454千米,特快列车需要8小时。此时浙赣的特快列车,有北京-福州45/6,广州-上海49/50,重庆-上海71/2/3/4(经贵阳),厦门-上海75/6,南昌-上海77/8,昆明-上海79/80。
        直快列车在鹰潭-上海之间,运行16小时,在株洲-鹰潭之间,需要10小时,均速只有45左右。当时线路上的直快列车有:贵阳-上海151/2,是K111/2的前身
        南宁-上海179/80,后来演化为1379/80→K537/8→T25/6
        长沙-上海205/8,后来的K135/6/7/8和Z245/6/7/8,当时长沙-上海需要28小时,是现在Z245的2.6倍
        广州-杭州210/09,后来延长到宁波
        广州-南京212,是K527/8的前身
        广州-南昌265,是T171/2的前身
        有意思的是,91年广州与福州之间,就有268/9次直快列车,经株洲、鹰潭



        105楼2020-12-13 10:54
        收起回复
          鹰厦线全程运行1对特快2对直快,用时16-17小时。
          在这一阶段,福州-厦门之间开行C字走位的直快列车,走南平、三明,用时14小时,龙岩与厦门和福州开通了管内特快列车,沿海的宁德、泉州、莆田暂不通铁路


          106楼2020-12-13 11:27
          收起回复
            著名的7101次小慢车,当时以547次普客的形式从南京开往黄山,经停中华门火车站8分
            这一时期,中华门站每天有4对慢车经停,除了南京-黄山线路外,还有行程更远的南京-景德镇慢车491次,每天早晨5:15从南京站发车,此外,每天南京-铜陵间,也有2对慢车开行,208千米的距离,需要6.5小时


            107楼2020-12-13 15:59
            收起回复
              91年峰福线没有建好,去往福州的旅客列车,鹰潭-南平间走鹰厦线。鹰厦铁路于1986年开始电气化,93年底电气化完成。在电气化进行过程中,45次列车由鹰潭经南平到福州,全程479千米,需要运行10小时;广福神车在这个区间需要11小时,双向夕发朝至。

              此外,91年南昌-九江间已开通旅客列车,成为后来京九线的一部分


              108楼2020-12-13 16:07
              收起回复
                91年时,金华开往千岛湖区有2对普客列车。现在只有部分列车开到兰溪站

                上海市郊列车走位风骚,看起来部分走向和现在的3号线、1号线南段重合


                109楼2020-12-13 16:42
                收起回复
                  胶济线当时有一班跑得很快的游12次旅游列车,青岛-济南仅用时5.5 h,而青岛-北京的26次特快,在停靠站与游12次相同,只停淄博、潍坊的情况下,则需要6小时完成青岛-济南,直快列车在该区间需要7-7.5小时,但青岛-沈阳北112次,在这个区间里竟然莫名其妙的需要9.5小时,而且晚上23:58作为青岛站最后一班车发出,不应该有待避。
                  东营-济南间每日有一班管快341/2次,用时4个多小时


                  110楼2020-12-13 16:59
                  收起回复
                    北京(南)-天津间,除了特快列车和路过的直快,每日早中晚开行3对普客,京津间站站乐运行(南仓站除外),用时约3 h


                    111楼2020-12-13 17:02
                    收起回复
                      在当时,旅游列车总是莫名其妙地跑的比特快还快,考虑到91年时如火如荼的国产动车组试制还未展开,不知道是不是和使用新型车底有关
                      91年在沈阳-大连区间,未知先进动力的辽2次特快列车,从沈阳到大连仅用时5小时5分,沿途不停靠任何车站。而与此同时,北京和沈阳-大连的特快在相同区间需要6小时6分,本区间运行的直快列车,从沈阳到大连需要7 h左右,甚至可以夕发朝至。


                      112楼2020-12-13 17:10
                      收起回复
                        欣赏完华东地区,我们把目光转向京广线
                        91年京广线郑州以北段尚未电气化,15次列车在北京-石家庄间运行3小时14分,均速87.6,北京-郑州运行8小时14分,均速84.4。此时,开往成都的7次列车,始发时间从早晨改到了晚上;西安-北京间开行了经京广线、陇海线的41/2次特快,成为T41/2是前身,石家庄-上海开通了经郑州、徐州的195/6/7/8次直快,成为后来K231/2/3/4的前身;北京=洛阳开通231/2次直快,在新乡向西走焦作到洛阳,是后来K269/70的早期存在形式,下行列车朝发夕至,北京站5:54就发车;而去往襄樊/宜昌的241,249次则在凌晨0:44发车;北京-武昌的245次直快,北京始发时间继续推迟到11:30,经10小时40分钟到达郑州;在251次北京-郑州的基础上,同一区间再加开北京南-郑州的253次直快,251夕发朝至,后来成为K179/80,253当时白天运行,后来变为2553/4。此外,太原-郑州间还有一班285/8次直快,途径石家庄,与经由长治的295/8次直快相视一笑,均采取夕发朝至的运行模式。



                        113楼2020-12-13 18:07
                        收起回复
                          京广铁路郑武段,当时电气化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郑州-信阳于91年底完成电气化,在91年4月,此区间最快的旅客列车用时3小时42分,时速81.6km/h,信阳-汉口92年底实现电气化,电气化前夕,旅客列车最快需要3小时5分,时速68.8km/h。电气化之前,牵引旅客列车的机车主要为北京型内燃机车,电气化之后,90年代初这一路段主要是用SS1和SS3,这些机车主要对货运帮助较大,特别是将平顶山的煤炭运往武汉装船。97年春,首批35辆SS8型准高速机车被生产出来,SS8本身是面向广深线8-10节的小编组城际列车,由于那时候广深线电气化没有完成,这些SS8便在郑州-武昌间用了起来,面对的都是走南闯北的,18节左右的长途旅客列车,后来随着京广线全线电气化,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交路越来越长,就像短跑运动员改行铁人三项或10公里负重越野,SS8“体力不支”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空转问题。在前几次铁路大提速期间,大家似乎对SS8的性能很乐观,京广线各种高等级列车全部交给SS8运行(除了部分跨线车在即将离开京广线时改成其他机型,比如广州东-太原1332---K238在武昌-漯河间,05年左右使用SS3牵引,平顶山-上海K461/2/3/4因为走宁西线东段,当时该段没有电气化,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这车在京广线漯河-信阳间使用DF4B或DF4D牵引,直到后来彻底告别京广线,然后就是Z开通后DF11G,它们构成2000年以来,京广线郑武段正常情况下【无机破,无强降雪】,少数几班不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客车)
                          与85年相比,这一区间增加了几班旅客列车
                          115/6/7/8:西安-南宁,是后来K315/6/7/8的前身,现在该列车信阳-西安间改走宁西线,因客流惨淡,可能已经停运。91年时,该列车在郑州-汉口运行7小时54分,其中郑州-信阳4小时16分,信阳-汉口3小时18分,在这之后,下行K315次在京广线运行时间,随着提速,安排的越来越早,以至于到了2015年以后,桂林-南宁段时刻水的一塌糊涂,竟然晚发朝至
                          125/6/7/8:兰州-广州,后来的K225/6/7/8,当时这趟车在驻马店站停车15分待避北京-广州15次列车,郑武段安排在上午,第二天上午到广州。后来此车提速几乎压缩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第三次提速后基本就确定了现在的排图格局,第一天前半夜兰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陕西,郑武段挪到了下午,然后第3天上午到广州。此车最快的时候是04年第五次提速,之后越来越水,奇怪的停靠站越来越多。
                          91年时,郑州-广州的243次直快挪到了下午,漯河站待避1次特快
                          249/50:武昌-衡阳,夕发朝至运行,不再开行439/40次长途站站乐普客
                          257/8:郑州-长沙,后来变成2149/50次普快,停站多,排图水,是此车一大特色,不过该车换用空调车较早,后来延长到宝鸡
                          307/10:安康-信阳,鬼畜的C字型走位令人倒吸,当时这车走向为安康-汉中-阳平关-宝鸡-郑州-信阳,运行时间超过一天一夜。这种车能开出来,不得不说也是当年大郑州局的产物,就像上海铁路局现在可以开出单程8小时的管内高铁(新开的连云港-温州高铁了解一下)
                          375:安阳-汉口,又是玩管内长途车的产物,郑州-汉口运行10小时,强行夕发朝至,待避145次和61次列车
                          391/4:西安-武昌,后来很快,95年就升级成93/4/5/6次特快,用上了S25B车底,双向夕发朝至运行,后来还用过K745,N358等车号,04年后由双层S25B与单层25G混编,改为全列单层25G列车,武西剧变,郑局解体后改为K621/2/3/4次,后来延长西宁,改走宁西线,客流就此一落千丈,目前已停运



                          114楼2020-12-13 21:17
                          收起回复
                            南京广在80年代初,堪称羊肠小道,而在80年代末,随着衡广复线化、郴州韶关电气化、大瑶山隧道直通化三连,线路状况有较大改观。15次列车在衡广之间运行时间压缩到8小时45分,平均速度59.5 km/h,比85年快54分钟。由于尚未实现全部电气化,郴州-韶关间使用限速100,较为原始的SS1牵引,这个速度与现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客观上得到了缓解。货运效能在电气化和复线化中受益更多,尽管这个方面在客运时刻表上没有体现。
                            此时南宁/桂林开行了到广州的31/2 35/6次特快,采取途经衡阳的人字形走向。后来演化为桂林-深圳T37/8/9/40和柳州-广州的K35/6/7/8次,前者后来还降级为K951/2/3/4,延长到金城江。如今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桂林到珠三角只需3小时左右,此类列车已如明日黄花。
                            此外,成都-广州间开行51/2/3/4次特快列车,株洲-广州需要11.5小时。此车后来是K191/2/3/4的前身?
                            同一时段,长沙、岳阳等地和广州间开行管内特快列车,虽说是特快,从长沙到广州需要12.5小时,均速56.5,岳阳到广州需要15小时12分
                            昆明-广州当时开行165/8次直快列车,途经株洲
                            西安-广州271/2/3/4次郑州到广州需要行车29小时,英德站待避成都-广州的51次特快
                            表中的列车,如果进穗,全部终到广州站;当时北方开来的列车没有终到深圳的,85年15次特快曾选择终到深圳站,但没有坚持下来,成为15次列车史上一刻短暂的流星



                            115楼2020-12-13 21:54
                            收起回复
                              我有一本90年代中晚期的上局时刻表,因为封面没了,所以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的。我小时候每年都要买一本时刻表,但是不懂保存,所以基本上都没有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6楼2020-12-14 20: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