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铁路郑武段,当时电气化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郑州-信阳于91年底完成电气化,在91年4月,此区间最快的旅客列车用时3小时42分,时速81.6km/h,信阳-汉口92年底实现电气化,电气化前夕,旅客列车最快需要3小时5分,时速68.8km/h。电气化之前,牵引旅客列车的机车主要为北京型内燃机车,电气化之后,90年代初这一路段主要是用SS1和SS3,这些机车主要对货运帮助较大,特别是将平顶山的煤炭运往武汉装船。97年春,首批35辆SS8型准高速机车被生产出来,SS8本身是面向广深线8-10节的小编组城际列车,由于那时候广深线电气化没有完成,这些SS8便在郑州-武昌间用了起来,面对的都是走南闯北的,18节左右的长途旅客列车,后来随着京广线全线电气化,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交路越来越长,就像短跑运动员改行铁人三项或10公里负重越野,SS8“体力不支”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空转问题。在前几次铁路大提速期间,大家似乎对SS8的性能很乐观,京广线各种高等级列车全部交给SS8运行(除了部分跨线车在即将离开京广线时改成其他机型,比如广州东-太原1332---K238在武昌-漯河间,05年左右使用SS3牵引,平顶山-上海K461/2/3/4因为走宁西线东段,当时该段没有电气化,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这车在京广线漯河-信阳间使用DF4B或DF4D牵引,直到后来彻底告别京广线,然后就是Z开通后DF11G,它们构成2000年以来,京广线郑武段正常情况下【无机破,无强降雪】,少数几班不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客车)
与85年相比,这一区间增加了几班旅客列车
115/6/7/8:西安-南宁,是后来K315/6/7/8的前身,现在该列车信阳-西安间改走宁西线,因客流惨淡,可能已经停运。91年时,该列车在郑州-汉口运行7小时54分,其中郑州-信阳4小时16分,信阳-汉口3小时18分,在这之后,下行K315次在京广线运行时间,随着提速,安排的越来越早,以至于到了2015年以后,桂林-南宁段时刻水的一塌糊涂,竟然晚发朝至
125/6/7/8:兰州-广州,后来的K225/6/7/8,当时这趟车在驻马店站停车15分待避北京-广州15次列车,郑武段安排在上午,第二天上午到广州。后来此车提速几乎压缩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第三次提速后基本就确定了现在的排图格局,第一天前半夜兰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陕西,郑武段挪到了下午,然后第3天上午到广州。此车最快的时候是04年第五次提速,之后越来越水,奇怪的停靠站越来越多。
91年时,郑州-广州的243次直快挪到了下午,漯河站待避1次特快
249/50:武昌-衡阳,夕发朝至运行,不再开行439/40次长途站站乐普客
257/8:郑州-长沙,后来变成2149/50次普快,停站多,排图水,是此车一大特色,不过该车换用空调车较早,后来延长到宝鸡
307/10:安康-信阳,鬼畜的C字型走位令人倒吸,当时这车走向为安康-汉中-阳平关-宝鸡-郑州-信阳,运行时间超过一天一夜。这种车能开出来,不得不说也是当年大郑州局的产物,就像上海铁路局现在可以开出单程8小时的管内高铁(新开的连云港-温州高铁了解一下)
375:安阳-汉口,又是玩管内长途车的产物,郑州-汉口运行10小时,强行夕发朝至,待避145次和61次列车
391/4:西安-武昌,后来很快,95年就升级成93/4/5/6次特快,用上了S25B车底,双向夕发朝至运行,后来还用过K745,N358等车号,04年后由双层S25B与单层25G混编,改为全列单层25G列车,武西剧变,郑局解体后改为K621/2/3/4次,后来延长西宁,改走宁西线,客流就此一落千丈,目前已停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