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吧 关注:229,051贴子:16,632,667

回复:【讨论】前提速时代(81-96)列车时刻表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湘桂线,当时特快列车全程需要13.5-14.5小时;直快需要16小时
永州,当时称冷水滩;旅客列车在桂林市停靠两站,既停靠桂林站,又停靠桂林北;柳州是当时路局总部所在地
广州-昆明直快185/6/7/8走位巨骚,衡阳120转弯从京广线切入湘桂线,柳州拐进黔桂线,贵阳再来个大拐弯去贵昆,走出一个大大的M字形。根本原因:南昆不通


117楼2020-12-14 21:30
回复
    湘黔线,株洲到贵阳18小时,均速50.当时石长线疑似不通,广州去张家界(原大墉)竟绕行怀化,一天的时间就那么绕过去了


    118楼2020-12-14 21:37
    回复
      夹在时刻表间的广告,好家伙,理论力学和场论自学成才。当年读大学的人不多,总感觉销路不会太好(难不成这种时刻表很大部分被在外上学的大学生买走了?


      119楼2020-12-14 21:51
      回复
        陇海铁路郑徐段,最快需要5小时。157/60次85年开通时终到南京,91年延长到上海,一直持续到今天的K735/6/7/8


        120楼2020-12-14 21:55
        收起回复
          下面来欣赏已完成电气化改造的陇海线郑西段
          当时这一区间上行最快的是成都-北京8次特快和乌鲁木齐-北京70次,用时7小时50分,平均速度65.3,同一路段的直快列车用时接近9小时,与85年完成电气化之前相比,普遍缩短了1小时。
          电气化完成后,旅客列车的运能得到了提高,与85年相比,此区间加开了以下列车:
          41/2:西安-北京间的特快列车,以T41/2的形式延续至今,早期坚持陇海-京广的经典走向,09年以后改走石太
          105/8:当时从西安开到常州,94年延长到杭州,97年一次提速改为405/6/7/8,也告别了沪宁线,改走芜湖,后来演变成2305/6/7/8,1151/2/3/4,逐渐告别京沪,直到今天的K607/8
          115/8,125/8,前文已做介绍
          189/90/91/92:上海-成都,后来的K289/90/91/2,坚持京沪、陇海宝成走向,近年改道安康
          269/70:西安-济南,后来的K912/3,延长到青岛
          391/4:前文已做介绍



          121楼2020-12-14 22:18
          收起回复
            兰州-西安段,全程特快列车需要12小时,与85年相比没有太明显的提速,不过西宝段由于电气化,运能有提高,最快直达时间缩短到2小时14分
            144/3次列车当时隔日开行乌鲁木齐或库尔勒,铁路通到了南疆
            由于西康线不通,当时从安康到西安,经阳平关、宝鸡,绕了一个大大的C字形,尽管都是电气化铁路,耗时长达16小时



            122楼2020-12-14 22:26
            收起回复
              兰新马拉松,参赛选手有
              上海-乌鲁木齐 51/2/3/4,一直是沟通新疆与长三角的主力,尽管零几年陆续开行乌鲁木齐去往杭州的K595/6,10年代上海和苏南去往北疆有了T204和后来的Z306,但沪乌车,也就是今天的Z39/40/1/2的地位难以撼动。一直到90年代,沪乌车全程都需要超过76小时的时间:尽管西安以东提速了,平均速度已经到了70,但西安以西提速困难,西安-兰州一直要13小时,兰州-乌鲁木齐则一直需要接近40小时,当时兰新线全部为单线,(复线化94年完成)兰州-武威段80年代完成电气化,这一段相比于81年,已经提速了1小时,武威以西1600千米一直需要32小时左右。现在,随着兰新线不断提速和电气化、加上客专开通,乌鲁木齐与长三角的旅客列车用时缩短到42小时以内,比当时快1天以上。
              北京-乌鲁木齐 69/70,是沟通新疆与首都的旅客列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也几乎是很长一段时间,整个华北东北经铁路去兰州西北方向的唯一选择。早年一直经由郑州运行,1997年,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69/70次列车运行时间缩短为67.5小时,北京至乌鲁木齐间可在3天内抵达。1998年10月1日,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69/70次列车车体更换为全空调、全封闭的25G型客车,最高运行时速达120公里,运行时间缩短为60小时20分。2000年铁路第三次大提速实施后,北京至乌鲁木齐列车再次被更换为25K型客车,车次改为T69/70次,运行时间压缩到47小时56分,后来改道石太线、太中银,干武线行驶,升级为Z哈密以西还上了高速,如今全程只需31小时。除了趟车之外,北京与乌鲁木齐后来还开行了Z179/80次,长春到乌鲁木齐开通T301/2/3/4次,为华北和关外地区前往新疆提供了更多选择。
              郑州-乌鲁木齐 97/8,联系采棉大省河南与新疆。事实上,90年代,97/8几乎是整个中南地区,乃至山东、福建、江西、广西,去往兰州西北方面的最佳换乘选择,辐射面达到5-6亿人口。大量从中东部地区去往新疆的乘客,选择在郑州转车。91年这趟车已经作为特快运行,是今天T197/8的前身。时至今日,中南地区和周边各省近7亿人前往新疆采棉、援建、旅游有了更多的选择。本世纪初汉口与乌鲁木齐间开通特快列车T191/2/3/4,近年升为Z291/2/3/4,解决了豫南棉农进疆采棉的难题;与此同时,豫东地区去往新疆有1045,即后来的K175;鲁南地区去往新疆可选择T180/90,即后来的1045/6和今天的Z105/6,采棉高峰季还会加开临客列车,包括前一阵子爷青回的L147/8;10年代,广州和深圳相继开行Z135/6/7/8和Z229/30/1/2,大湾区与丝绸之路牵手相连;福建与乌鲁木齐开通T305/6,改善了武汉东南方向旅客进西北的难题;南宁-乌鲁木齐T281/2/3/4开通,广西经由铁路去往西安以西的西北地区,也变得简单
              111/2/3/4:成都-乌鲁木齐直快,解决了当时四川盆地去往兰州西北方向的难题。目前成都和乌市暂无直达旅客列车,四川盆地广元等地可以选择K1504(绕开成昆线导致此车改走重庆、贵阳),但在兰州换乘,基本上可以用一天一夜完成这段2500千米,且从前被重重山岭阻隔的旅程。
              243/4:兰州-乌鲁木齐,如今为T295/6特快,全程19小时,是91年时用时的一半。
              143/4:西安-乌鲁木齐/库尔勒,在90年代,此车创造性地实现了南疆与兰州以东人口稠密区的联系,隔日交替前往库尔勒或乌市;后来此车延长到重庆,为1043/4次,又进一步延伸到伊宁,即今K544/3;近些年西安与南疆地区又开行了K169/70,后来升级为T269/70,直抵喀什。


              123楼2020-12-15 22:27
              收起回复
                我有1991年全国铁路列车时刻表的PDF版 给大家分享一下 有想看的可以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0iuU7zRl01xpGppXnKs7A
                提取码: 439h


                124楼2020-12-18 08:58
                收起回复
                  91年成昆线、贵昆线
                  93年以前,成昆线还未进行电气化,由成都到昆明,全程最快的93/4次列车需要23小时39分;即后来的K113/4;直快列车389/90需要26小时。攀枝花,当时称为金江。
                  读书铺站位于中国云南省安宁市,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建于1966年,91年时,站里停靠成都-昆明389/90次直快列车1对,金江-昆明547/8次普客1对
                  贵昆线上奇怪的站名更多,比如滥坝、 小鸡街、格以头、浑水塘。前三座车站里,有一对贵阳-昆明323/4次直快停靠


                  125楼2020-12-18 17:15
                  收起回复
                    成渝线在90年代初也颇为热闹。成都-重庆之间光是夕发朝至特快列车就安排了2对,单程运行10.5小时。9/10次列车此时已退出成渝线群聊,洛阳-重庆之间改走焦柳线、襄渝线并坚持至今。除了短途列车外,成渝线还运行着广州-成都51/2/3/4次特快列车和75/6/7/8次特快列车,分别前往广州和武昌。


                    126楼2020-12-18 17:22
                    收起回复
                      在焦柳-襄渝线上出川前往京沪的旅客列车,当时有3对,一是北京-重庆的9/10次特快,在洛阳东站换向由陇海进入焦柳,二是成都-上海181/2/3/4,一直到后来K281/2/3/4,都坚持阳安-襄渝-焦柳线走向,三是北京-重庆189/90次,从新乡脱离京广线,直到现在K580/90依然如此


                      127楼2020-12-18 17:41
                      回复
                        91年襄渝线襄樊到达县段已实现电气化,客车时速100公里;达县到重庆的电气化则于1998年12月完工。在这一阶段,从襄樊到重庆,特快列车需要18小时,襄樊-达州使用SS1或SS3牵引,达州-重庆段使用内燃机车,机型未知(DF3概率较大);另外,在这一阶段,经此线路去往成都,由于达成线不通,要经过成渝铁路运行(不进重庆站)
                        这一时期,该线路上还运行着郑州-重庆的283/4/5/6次直快,即后来的2222/1,K910/09,K1387/8
                        武昌-重庆291/2/3/4直快,即后来T257/8,随着宜万铁路开通动车停运
                        武昌-十堰325/6/7/8次管快,09年汉十动车开通后,普通管内快车停运。


                        128楼2020-12-18 20:34
                        收起回复
                          更厉害的是,昆和米轨当时在热火朝天地运行着,昆明北到开远,每天有2班夕发朝至列车,248千米的路程,需要8个多小时,平均速度能达到30+,部分区间平均速度有38,推测该窄轨列车在线路上运行的实际速度有45-50,这两班窄轨夜行车,不知道是采取硬座车还是卧铺车,窄轨搞卧铺似乎不太容易,米轨线路车宽至多2.5米吧,要放床就需要2米


                          129楼2020-12-18 20:57
                          收起回复
                            京包线,列车停靠站简化,直快车不再东北环停一大圈了,直接干到南口;然后南口经居庸关、青龙桥到康庄的区段,虽然肯定有技术停车,但时刻表上也不写了(随着时间推移,列车时刻表变得越来越不透明?停车不办客越来越常见了)当然这30公里,上坡还是需要70分钟,下坡则需要90分钟。过了康庄后,列车的行驶速度恢复正常。北京出发,到张家口需要4小时,到呼和浩特需要12小时,这并不比当今的普速列车慢太多,直到去年高铁开通运行,这一区段运行时间缩短到普速的1/4
                            运行在京包线的旅客列车:
                            43/4:北京-兰州特快,当时北京-兰州,1特快1直快,直快是121/22次,走陇海京广,耗时比这个特快还短。之后短短10年,得益于陇海、京广大通道的提速,121/2次直快升级为特快75/6,然后变成K75/6次,T75/6次,近几年升级为Z75/6,改为Z129/30;速度从120到140到160,车底从22B到25G(这一中间阶段可能非常短暂,资料非常有限,存疑)到25K再到25T,四连升。相比之下,运行于塞外的43/4次则波澜不惊,K43/4一直用了20年,直到近年延长到了敦煌,也间接说明此车已经不再是兰州和北京间铁路出行的主流选项。当然在前提速时代,全国的铁路都跑不快,内蒙的铁路客运和关内尚未拉开较大差距,京包的均速,除了翻八达岭的30千米,比沪杭和京广线衡广段还好看,比浙赣、湘黔之类的线路不知道好多少了,当时从中原地区坐火车去河套平原,比去贵州、福建,甚至包括广东广西方便得多。直到经过多次提速,当T75/6可以在京广线一路狂奔时,K43/4仍在燕山深处,在塞外草原以远低于120的速度不达速行驶,到这时候,K43/4逐渐转向旅游型列车。(另一件有意思的事,91年的时候,游字头列车几乎是精英中的精英,沪宁的游1/2次,济南-青岛,大连-沈阳的旅游列车,跑的比特快还快,而且在全民22B的时代,开S25B空调车风气之先,可以说是先进列车的标兵;而现在,Y开头的列车基本混到了客运列车的中下等,甚至给人感觉像变相开行临客的感觉,旅游列车虎落平阳,反映出30年间旅行观念的巨大变化)
                            89/90次:北京-呼和浩特的经典列车,91年该列车夕发朝至,用时12小时,如今K89/90用时9小时38分;当时此车兼职二连浩特和外蒙国列任务
                            155/6/7/8次:常州-包头,当时该列车京沪线常州-北京一天一夜,上下行都是从午夜跑到午夜,在天窗的边缘疯狂试探,北京-包头16.5小时。后来这车延长到杭州,成为今天Z281/2/3/4次,过北京而不入,在丰台换挂(不然此车必成为动集客流的一大威胁);在上海则进上海南站
                            169/70:北京-银川,94年列车升级为77/8次特快,后来的K177/8,随着石太、太中银的开通,此车离开了塞北苦寒之地,在全程160的线路上,一路高升,直到今天Z275/6/7/8次直特(目前此车全程仅需要10多个小时,全列卧铺,bee格甚高)
                            175/6/7/8:西安-包头,陇海、南同蒲、北同蒲、京包的C形走位,后来的1671/2/3/4普快,后来随着包西线拉通,不再绕道山西,并升级为K。
                            263/4:北京-包头,当时全程16个多小时,后来K263/4的前身
                            295/6:北京-包头,另一趟夕发朝至列车,后来就难以追溯了


                            130楼2020-12-18 22:05
                            收起回复
                              169次和43次过了包头,继续一路向西,169次91年从北京到银川需要25小时32分,43次当时从北京到兰州需要34小时58分。(还是在列车正点的情况下,本帖没有讨论列车晚点情形下的“非平衡态”运行图,然而80-90年代,由于列车行车时间更漫长,线路状况不佳,管理不善,整个铁路系统处于开放状态,连京广线郑武段都有平交道口,路外伤人更常见,加上人民出行需要难以满足,旅客列车超员更严重,列车晚点是常见而严重的)


                              131楼2020-12-19 1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