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吧 关注:229,087贴子:16,634,035

回复:【讨论】前提速时代(81-96)列车时刻表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请问有没有包兰线的?有的话可否方便分享一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0-12-08 12:36
收起回复
    那个时候中国的铁路大大落后于印度。从硬件到软件都是。里程少。复线少。电化少。40年后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客货运输总量都是世界第一第二的量级。按照单位里程的客货运输量都是第一。印度还是在中国九十年代的水平。中国的地理地质条件全世界最复杂。东西向有三大阶梯要爬。南北方有二条大河要跨越。建设铁路不容易。


    IP属地:加拿大69楼2020-12-08 21:16
    收起回复
      昨天我们了解了普客列车在京广线和东陇海的悲惨命运,而在西陇海线,尽管其他列车的速度因为进入山区而慢了下来,普客列车之路依然充满艰辛。
      这里面最悲惨的是信阳-西安的517/8/9/20直快。晚上6:34,519路公交车驶入陇海大道西段,然而等待它的是一大群饥渴的捕食者。刚出郑州市,它就被合肥/南京西-成都的131次直快追上,在铁炉站停车18分待避;1小时后,在穆沟站,新乡-宝鸡的301次管快又对它发起进攻。接下来在豫西山间缓慢爬行之午夜,踉踉跄跄地来到新安站,又被9次特快超车,及至凌晨3点,还没熬到三门峡,又被徐州-宝鸡的291次直快超越,刚过灵宝,又被139次直快漂移超车,一夜之间,还没有爬出河南省,就被5连击。
      回程列车同样命途多舛,又被132,10,292,70,8次列车五连杀。
      郑西间运行的475/6路车,同样行程艰辛。475上午从郑州发出,午夜还没有走出河南,500千米的路程愣是走了一天一夜,相比于现在郑西高铁最快只需1小时50分钟,没有一家航空公司敢动郑州-西安的航班的心思,不禁令人唏嘘。而476车上的乘客,在这一区间经过3次令人身心俱疲的待避,到达郑州站已经是凌晨1:11.
      洛阳-徐州437/8普客下行在巩县站0:1不敌北京-乌鲁木齐69次特快,上行方向被132次直快和10次直快梅开二度,甚至照顾了581乘降所,接下来到了东陇海线,待避还未完待续。

      在西陇海,普客遇到了直快或特快,就像国足遇到巴西队


      70楼2020-12-08 21:16
      收起回复
        最终在这场陇海线普客大乱斗中,西安-信阳的517/20次普客一共收获6次待避,区间运行18 h。


        71楼2020-12-08 21:34
        回复
          西安-兰州间的普客,全程行车24-25h,午夜不休。
          305次管快放在这里是欺负幼儿园小朋友吗?
          下图是北宝成线,注意421/2次,它是6063/4路宝成公交的前身,坚持了至少35年的经典


          72楼2020-12-08 21:39
          收起回复
            另一普客441/2的耐力更持久,直接从西安到成都


            73楼2020-12-08 21:41
            回复
              那个年代,调整运行图往往是几年调一次。
              而且那是一个没有计算机辅助编图的年代,运行线都靠手绘,工作量特别大。


              来自iPhone客户端74楼2020-12-08 23:08
              收起回复
                好贴催更


                IP属地:陕西75楼2020-12-09 10:27
                回复
                  当时铁路上还奔驰着现在已经非常少见的列车形态:市郊列车和混合列车,西余铁路每日有2班客车运行,目前武汉市还有通勤列车运行,而且鸟枪换炮改成了25G


                  76楼2020-12-09 20:04
                  回复
                    楼主写得太好了,看得津津有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0-12-09 20:10
                    回复
                      林州、新密(原密县)、宜阳当时还与所在地级市之间开行国铁旅客列车。这几条支线均为标准轨,列车得以顺利开行。
                      事实上在同一时期,河南省还存在着一个基于762 mm窄轨的地方铁路系统,串联起许昌、周口、开封的许多县城乡村,在驻马店、商丘也有窄轨分布,由于这些铁路归口地方铁路管理,因此在国铁的时刻表上没有体现,目前这些窄轨铁路面临拆除或已经毁尸灭迹,时刻表等定量化的历史记录难以寻找


                      78楼2020-12-09 20:10
                      回复
                        我们知道,根据木桶效应,一趟列车的运行速度取决于以下因素中最弱的一个:
                        1.车底状况,当时22B是全路旅客列车的主要车型,兼有少量21,18,22C,24等,虽然普遍没有空调,乘车体验不佳,但车底限速120km/h。这个速度标尺,至今被广泛采用,所以并不是限制当时旅客列车速度的因素。
                        2.牵引机车,旅客列车的牵引机,在当时的干线上有北京型、DF3,ND2等内燃机车,限速120,电化区间有SS1,限速100,此外还有数量未知的蒸汽机车仍在担当干线客运,速度只有80左右。这些机车的最高限速,一般很难达到。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当时由于技术限制,牵引机车功率不大,传动效率不高,因此在停靠站和限速点附近,加减速能力弱,达速困难,从而限制列车的运行速度。
                        3.线路状况,具体而言,主要受长大坡道、小曲线半径弯道、线路等级和控制技术影响。早期蒸汽机和小功率内燃机对长大坡道的适应能力弱,因此在广大山区丘陵路段,旅速下降严重,甚至难以行车。80年代从宝成、成渝、西陇海、石太等线路开始的电气化改造,使得长大坡道对行车的影响得以克服。事实上,直到90年代末广深铁路之前的电气化改造,都不是以提高旅客列车的速度为主要驱动力。山地限制和降低旅客列车速度的同时,对货运列车牵引定数的影响更大,货运量上不来,严重限制了山区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电气化虽然能解决长大坡道的问题,但小曲线半径造成的限速似乎更难解,因为早期隧道修筑能力有限,铁路在山间绕行,产生大量几百米的弯道。列车在弯道行驶,向心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与弯道半径成反比。想要解除弯道对速度的限制,必须重新设计线路,特别是要采取高桥长隧这种当时较为激进的修筑策略,彼时由于财力有限,技术有限,难以支撑改造线路的成本。最后,当时存在较多的单线铁路,需要安排会车,至少一方列车需进站停车等待,浪费了时间。加上很多线路信号与行车控制技术较原始,非自动闭塞,偏远线路甚至存在路票行车、人工扳道岔等做法,难以适应大量列车快节奏运行。
                        4.调度等级,高等级列车停靠站较少,将较少的时间浪费在停车和启停,同等条件下也具有优先行车权。
                        5.停靠时长,特别在当时,旅客列车在各类车站所需的停靠时间更长,停车频率更高,机车加减速能力弱,停车浪费较多时间。
                        总而言之,3,5两点因素显著限制当时旅客列车的速度和铁路线的运力。但幸运的是,这些因素也在不断得到改善。随着线路电气化、复线化、自动闭塞化,特别是80年代末“北战大秦,南战衡广,中取华东”,新线路投入使用,老旧线路行车条件改善,旅客列车的运力增加。明晚起我们将把目光移向90年代,欣赏1991年4月-1992年的全国旅客列车时刻表,敬请期待。


                        80楼2020-12-10 22:26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0-12-10 23:47
                          回复
                            盼望着,盼望着,连镇高铁、郑太高铁开通运营了,我们的时刻表更新进入90年代了
                            下图的时刻表从1991年4月开始实行。其封面颇具时代气息。
                            首先是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乘坐窗明几净的新型列车,在这幅图的背后,北京-上海的13/4次和21/2次列车在80年代末更换成空调列车,与此同时,基于S25B的双层空调列车也开始在京津、沪宁等区间投入运行。虽然当时的空调车和如今大家熟悉的“新空调列车”有本质的区别,加上25型列车还处于由试验场走向大规模应用的阶段,供应较少,但是国铁旅客列车与外界空气高度互通,冬冷夏热的局面开始得到改变
                            下图是新型DF6机车的照片,DF6的1号和2号机是这种橘黄色的涂装,曾被认为是比肩ND5的货机,然而后面情况并不理想,屈指可数的DF6机车被晾在铁轨的尽头晒太阳,网上能找到的关于它的信息也非常有限。


                            82楼2020-12-11 20:59
                            回复
                              91-92年间,西陇海电气化已完成,京广铁路郑州-武汉间开始电气化,其中郑州-信阳的电气化在91年底完成。
                              通过下面两组照片,我们看到在这一时期里,京广线和陇海线奔驰着北京型内燃机车,和SS1、SS3型电力机车,图片来自92年和93年河南年鉴



                              83楼2020-12-11 21: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