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5,114贴子:73,831,490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搬着小板凳来看楼主更新


来自iPhone客户端931楼2018-07-13 19:40
回复
    支持一下


    来自iPhone客户端932楼2018-07-13 20:06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935楼2018-07-14 08:31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936楼2018-07-14 09:01
        回复
          催更催更


          来自iPhone客户端937楼2018-07-14 09:54
          回复
            宋王朝明智地专心于长城以南汉族中国人居留的高生产力核心地区,甚至用礼物签订一项停战协定,承认异族政权对今北京地区的控制,用类似协定让另一个异族控制西


            IP属地:广东939楼2018-07-14 10:40
            回复
              写的不错 支持一下


              940楼2018-07-14 10:42
              回复
                七十四章——继续变法
                变法事业仍在继续,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颁布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依每户等高下分派。民户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
                兴修水利的数量开始逐渐成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强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人民负担。但在农田水利法颁布的七年后,全国兴修的水利工程达一万多处,灌溉民田36万多顷,也算是造福一方了。


                IP属地:广东941楼2018-07-14 10:59
                回复
                  宋神宗希望司马光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辅佐自己早日挽救危机,实现国家的振兴。熙宁三年(1070年)二月十二日,擢司马光枢密副使,可是司马光以“不通财务”、“不习军旅”为由,坚决推辞,从十五日到二十七日,连上五封奏疏,自请离京,后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省西安市)。
                  熙宁四年(1071年)四月九日,司马光看到他的好友范镇因直言王安石“进拒谏之计”、“用残民之术”,因而被罢官。司马光愤然上疏为范镇鸣不平,并请求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自己退居洛阳,绝口不提政事,埋头编撰《资质通鉴》,时间长达十五年。


                  IP属地:广东943楼2018-07-14 11:00
                  回复
                    王安石任宰相后,又推行了保甲法和养马法。保甲法也可以说是民兵制度,乡村住户每十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有必要时,还会成为战斗后勤人员。
                    养马法是保马制是让百姓几家合力为国家养马作军事用途,因为北宋缺乏牧区,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后来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徒增民扰,后来养马法被废止。


                    IP属地:广东944楼2018-07-14 11:00
                    回复
                      不久,又实施了淤田法。我国古代常截引浑浊河流的河水来灌溉农田,利用河水浸润土地,利用水中夹杂的淤泥来改善瘠薄的土质,增加土壤肥力。
                      这种人工淤田的方法早在战国时就已普遍运用。《汉书沟洫志》就有记载魏国曾经引漳水灌溉河内的农田,把原来的盐卤之地变为良田沃土。汉朝用泾水灌溉渭河平原,唐代引汴水淤积下游洼地,都给人民带来利益,历代都采用这种截流方法淤田,规模不断增大。
                      但是淤田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在引流河水之后,极有可能会淹到河边百姓的田屋冢墓,这也是旧党反对淤田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IP属地:广东945楼2018-07-14 11:01
                      回复
                        淤田法之后,又颁行了募役法。
                        唐朝时创制的两税制,是把田租、户税、徭役都合并到田租一项里面,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之外不得另征。政府要兴建各种工程,就得出钱去雇佣百姓。
                        而宋朝的两税制是田租、户税分夏秋两季征收,政府要兴建各种工程,如皇陵、宫观、水利工程等,百姓要免费为政府劳动。


                        IP属地:广东946楼2018-07-14 11:01
                        回复
                          在北宋,和尚、道士、尼姑、单丁户、官员是不用服徭役的。王安石推行的募役法也称免役法,以钱代役,实行全民交钱的制度。
                          官府要建各种工程时,百姓不论贫富都不用出人出力,直接掏钱就行,官府再用这些钱雇人建工程。以前享受特权的和尚、道士、尼姑、单丁户、官员现在必须要按照拥有的土地作为标准交钱给官府。


                          IP属地:广东947楼2018-07-14 11:02
                          回复
                            寺庙、道观和官员都拥有很多土地,都是有钱有势的,王安石也不好太得罪他们,只交规定的一半钱即可。但是你不想出工只想出钱,还得多掏20%,这叫免役宽剩钱。预防灾荒的时候,政府有钱来赈灾。
                            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但极贫的下等户往往交不出募役钱,官府又强行要贫户交,贫户不得已只得向富户借高利贷,加重了贫户的负担。免疫法使得以前免徭役的官员们也要掏钱,这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就以贫户大多要以借高利贷的为由来攻击募役法。


                            IP属地:广东948楼2018-07-14 11:02
                            回复
                              募役法之后,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又进行了科举制度的改革,取消唐代的诗赋取士,改为经义取士。
                              每个人对经义的理解都不同,导致后来解经的人越多,经义就越乱。这种情况下经义统一就成了必然,宋神宗把这个重任交给了王安石,在熙宁八年颁行了《诗经》、《尚书》、《周礼》的王安石经义版,将之立为官学。
                              王安石不仅将自己的经义注讲作为考试标准,他还把进士科所考的“五经”科目做了变动:废掉了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春秋》,替换为《周礼》。


                              IP属地:广东949楼2018-07-14 1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