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5,046贴子:73,805,144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神宗篇
七十章——改革的领头羊之选
北宋第六位皇帝是宋神宗赵顼(音:xū),生于公元1048年5月,公元1067年正月登基,卒于公元1085年4月1日,在位共18年。死后在太庙奉祀立号神宗,故史称宋神宗。
宋神宗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一登基就有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在等着他。
北宋先前几位新帝登基时都会大赦天下,百官都会晋升一级并且还会有丰厚赏赐。比如他父亲宋英宗登基时,赏钱花了一千一百万缗,还有大量的布匹、绢等财物,赏赐大约一共耗费两千万缗。


IP属地:广东881楼2018-07-13 15:03
回复
    宋神宗也按例下令赏赐百官的时候,财政官员给宋神宗上了封奏疏,告诉年轻的新官家:“百年之积,惟存空薄。”自北宋开国百年以来国库里积累的钱,只剩下账簿了。
    宋神宗尴尬极了,这让眼巴巴等着领赏的百官和士卒们怎么想他,他从小到大都没有考虑过钱的问题,现在一登基,就让他第一次体会到没钱花的无力感,太没面子了!
    明明四年前英宗继位时都还能拿出两千万,怎么到了他这里就国库空空了呢?


    IP属地:广东882楼2018-07-13 15:06
    回复
      北宋自宋仁宗朝的庆历改革失败后,社会矛盾并未缓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国家财政空虚,地方官吏就拼命进行搜刮,同时由于豪强兼并土地、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致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屡屡暴动反抗。这边农民和士兵的斗争刚刚下去,那边的百姓又开始新的斗争。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的时候刑部官员上报,由于百姓贫苦缺衣少粮,一年当中曾发生"劫盗"有970起之多!


      IP属地:广东883楼2018-07-13 15:06
      回复
        北宋的第一大财政支出来自于养兵,太祖朝军队的禁军人数约19.3万,厢军人数约18.5万;
        太宗朝军队的禁军人数约35.8万,厢军人数是30.8万;
        真宗朝军队的禁军人数约43.2万,厢军人数是48万;
        仁宗朝庆历年间军队的禁军人数是82.6万,厢军人数是43.3万,总数高达126万!到了八年之后的皇祐初年总人数又增加到141万;
        英宗朝开始减少禁军的军队数量,禁军人数是66.3万,厢军人数是49.9万,总人数约为116万。
        这些军队人数中还包含后勤等非战斗兵员,还有将领为了多得军费谎报的虚籍,养兵费用之巨,难以想象。


        IP属地:广东884楼2018-07-13 15:07
        回复
          养了一百多万的兵都打不了几场像样的胜仗,还要另外掏钱买和平;养了那么多的官,都没能改善财政赤字,反而还受此拖累大搞政治斗争。宋神宗对宋太祖、宋太宗所制定的“祖宗之法”开始产生了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一场比庆历新政规模更大、影响更深刻的改革运动已在酝酿之中。


          IP属地:广东886楼2018-07-13 15:07
          回复
            那么,政治改革的领头羊,由谁来做呢?仁宗朝的庆历新政改革带头人是范仲淹,但这个时候范仲淹已经去世了;韩琦也已经被弹劾出朝廷,宋神宗就寄希望于张方平。
            张方平是个理财能手,他曾两次担任三司使,每次都能让国家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可惜张方平只做了八天参知政事之后父亲就去世了,于是辞官回家丁忧。


            IP属地:广东887楼2018-07-13 15:08
            回复
              宋神宗就把目光看向了曾参与庆历新政的富弼。
              可是,富弼已经老了。
              他不再是当年那个锐意改革的富弼,他不仅无意支持改革,还对宋神宗说:“愿陛下二十年不言兵。”
              宋神宗失望之际,又把目光转向了司马光,司马光小时候就因砸缸救小伙伴而远近闻名,而且还在仁宗嘉祐年间曾上了三道札子直言政弊。宋神宗想,司马光这么小的时候就懂得砸缸救人,可见其人必是个有勇气、有智慧的人,找他主持改革准没错。
              然而,司马光认为当下政治要务只需做好三点:用人、信赏、必罚。
              宋神宗再次大失所望。


              IP属地:广东888楼2018-07-13 15:08
              回复
                支持


                来自iPhone客户端889楼2018-07-13 15:08
                回复
                  这个时候,宋神宗看到了馆阁中王安石曾给宋仁宗献上的《言事书》,在奏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的问题,认为症结解决的根本在于制度的改革。
                  宋神宗眼前一亮,而且自己当太子时,他身边的官员韩维经常在他面前夸赞王安石,于是宋神宗就想见见王安石。
                  但是宋神宗下诏召王安石入京,王安石居然又称病拒绝了。


                  IP属地:广东890楼2018-07-13 15:09
                  回复
                    宋神宗对大臣说:“安石经历先帝朝,朝廷多次召他到京城任职他都拒绝了,有人认为他对圣上不恭,现在召他又不来,是果真身体有病呢,还是有所要挟呢?”
                    朝中官员得知宋神宗想要重用王安石,分成了两派,一部分官员认为王安石堪当重任,曾公亮说:“安石是真正的辅相人才,必定不会欺骗蒙蔽陛下。”
                    一部分官员认为王安石虽然有文才,但性格乖戾,重用王安石很有可能会有极坏的后果,吴奎说:“臣曾与安石同时主管群牧,见过他袒护自己的行为,绝不认错,自以为是,做事不切合实际。万一起用他,必然要紊乱朝廷纲纪。”


                    IP属地:广东891楼2018-07-13 15:09
                    回复
                      宋神宗对此没有表态。
                      既然召王安石进京他不来,于是就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众人都以为王安石会再次拒官,没想到这次任命诏书一到,王安石就当即起身前往任职,几个月后,王安石被调任至京城,任翰林学士兼侍讲。


                      IP属地:广东892楼2018-07-13 15:10
                      回复
                        七十一章——变法前夕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宋神宗单独召见王安石。
                        宋神宗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问王安石:“方今治当何先?”眼下治国什么最重要,这是宋神宗最想问王安石的问题。这个问题他曾问过富弼、问过司马光,但是他们的回答都没有令宋神宗满意。宋神宗虽然对王安石写的《言事书》内容有了解,但是很想知道王安石现在的政治主张有没有什么变化。


                        IP属地:广东893楼2018-07-13 15:10
                        回复
                          王安石回答:“以择术为始。”术,即方法,选择一个治国方法开始。
                          宋神宗接着就问:“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说:“唐太宗有什么值得学习的,要学就学尧舜,尧舜之道简单又容易。后来的学者对此却不能通达了解,以为高不可攀。”
                          宋神宗说:“唐太宗要有魏征,汉昭烈(刘备)要有诸葛亮,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但魏征、诸葛亮并不是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的人才。”


                          IP属地:广东894楼2018-07-13 15:11
                          回复
                            王安石说:“陛下能成为尧舜,则必定会有皋、陶、夔(kuí)等忠臣的出现;能成为殷高宗,则必定会有傅说(yuè)这样的贤臣良佐出现!天下学者这么多,之所以陛下担心没有出色的人才可以辅佐治理国家,是因为陛下选择的治国方法尚未明确。虽有皋、陶、夔、傅说这样的贤才,也会被小人所蒙蔽。”
                            宋神宗听了觉得有道理,就问:“什么时代才没有小人?尧舜的时候不也有四凶吗?”
                            王安石说:“要能辨识四凶而诛之,这才是尧舜之所以能成为尧舜的地方,假如让四凶肆意进谗言,行奸佞,那么皋、陶、夔、傅说这样的贤臣就发挥不出他们的作用。”


                            IP属地:广东895楼2018-07-13 15:14
                            回复
                              宋神宗听后钦佩至极,对王安石说:“人们都不能了解卿,以为卿只知道经学,不通晓当今的事物。”宋神宗又问:“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耶?”
                              宋神宗问王安石北宋百年来为什么没出大乱子。这是个大问题。
                              在北宋时,官家单独召见官员是需要上报中书省,中书省审批后才会通知官员进宫。这次宋神宗跨过中书,直接召见了王安石,王安石在得知时也是很意外的。早就风闻宋神宗有意改革,现在宋神宗抛出这个问题,王安石明白了,这个问题答案如果能令神宗满意,自己十多年来希望改革的愿望就能实现了。


                              IP属地:广东896楼2018-07-13 15: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