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296贴子:73,645,988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章——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你该去北方
后世民间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还发明了盘龙棍,盘龙棍也是双节棍的前身。盘龙棍是两截长短、大小不一的铁棍在中间用铁环连接,挥动起来能产生鞭击力,击中目标后也具有渗透性,专门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
后来这种兵器传至菲律宾,又传至日本。随着历史的变迁,盘龙棍被改为现在双节棍的样子。
赵匡胤还有一套自创的拳法——宋太祖长拳,也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太祖拳。这套拳法具有刚柔并济,爆发力强,攻防格斗皆宜的特点,因为实用性强所以流传至今。


IP属地:广东17楼2018-07-10 12:22
回复
    在宋代时,少林寺住持福居禅师曾邀请十八家武林高手入寺切磋拳法,宋太祖长拳也是其中之一,后来福居禅师综合诸家之长汇成《少林拳谱》,这也是少林拳法的起源。
    明代戚继光在其所著的《纪效新书》中也提到了宋太祖长拳:“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势各异,而实大同小异……”
    还有明代武林高手程冲斗在他所著的《少林棍法阐宗》中也说:“古人制艺必立意,吾人资性各有所长,岂可尽废。惟杨家枪、太祖长拳、绵张短打、孙家阳手棍、少林兼枪带棒,乃五家不传。”
    可见,宋太祖长拳在明代戚继光前就已经存在,而且极有声誉。


    IP属地:广东18楼2018-07-10 12:22
    回复
      不过,在宋代文献中并没有记载赵匡胤会武术的事情,但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战乱时代,没有武艺傍身就想走南闯北,赵匡胤的父母必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独自出门涉险;并且赵匡胤又是武将出身,民间传言赵匡胤综合在战场上拼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宋太祖长拳来训练士卒,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正史没有赵匡胤会武功的记载应该是跟宋代的崇文贬武思想有关系:开国皇帝居然是一个舞枪弄棒的武夫,这显然跟宋代的崇文思想背道而驰。


      IP属地:广东19楼2018-07-10 12:23
      回复
        而这时还在流浪的赵匡胤已经身无分文,又没有亲友可以投靠,经常饿肚子。有一次饥肠辘辘的他看见路边长着的莴苣菜就想拔来几棵充饥,正巧被菜地主人僧人撞见。
        据说这个僧人几天前梦见一条金色黄龙吃掉了他种的莴苣,便以为是梦应验了,所以不仅没有怪罪赵匡胤,还款待了他。至于这个僧人的梦的真实性已经无法考究,然而的确是这个僧人帮助了赵匡胤,他给赵匡胤指了一条明路,告诉赵匡胤应该去北方建功立业。
        于是赵匡胤去了北方,在公元948年投身郭威的军中。


        IP属地:广东20楼2018-07-10 12:23
        回复
          在公元916年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去世,第二年次子耶律德光即位,也就是辽太宗。
          公元942年,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即位后拒不称臣,于是辽太宗在公元943年率军攻打后晋,三年灭掉了后晋,随后将契丹的国号改为“辽”。由于辽国军队在中原到处烧杀抢掠,美其名曰“打草谷”,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反抗。
          中原百姓聚集起来,多者数万人,少则不下千百,到处打击辽国军队、诛杀辽国的官吏。辽太宗无力维持他在中原的统治,只好匆忙立唐明宗的儿子许王李从益为帝,然后率军北撤,回国途中因病而亡。


          IP属地:广东21楼2018-07-10 12:23
          收起回复
            此时盘踞太原的刘知远乘此机会南下,占有中原建立后汉政权。彼时还是刘知远手下的郭威因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位至宰相。
            公元948年,也正是赵匡胤投军到郭威军中的这一年,刘知远病逝,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好几个节度使就想趁着新君继位不稳,起兵造反好过把皇帝瘾。郭威领兵相继平掉了这些叛乱。
            谁曾想,因为作战能力出色反而引起刘承祐的猜忌想杀掉郭威,郭威一怒之下起兵造反。在澶州(河南濮阳)时将士撕裂黄旗后披到郭威身上,上演了一场“黄旗加身”的戏码,于是郭威灭掉后汉登上帝位,于公元951年正月建立后周,年号广顺,三年后又改年号为显德。


            IP属地:广东22楼2018-07-10 12:24
            回复
              同时,留守太原的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刘知远弟弟)也在太原称帝,史称北汉。同年六月,郭威出兵北汉,刘崇无力招架,求助于辽并表示愿成为辽的附属国。郭威因辽国出兵援助北汉而伐北汉失败。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国才三年郭威就病死,由于郭威当初起兵造反的时候家人留在后汉都城中,郭威的子女全都被诛杀,因此将外甥柴荣收作义子。郭威死后,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


              IP属地:广东23楼2018-07-10 12:25
              回复
                北汉趁着后周大丧之际南犯,并邀辽出兵相助,辽国带着一万多人的骑兵部队与北汉军队直扑璐州(山西长治)。
                璐州告急文书传到开封,大臣们都认为周世宗刚刚即位,为了政权的稳定,应该镇守开封,派大将驰援即可。周世宗这时就开始展露出他惊人的魄力,他决定御驾亲征。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对,刚刚登上帝位的周世宗仍然力排众议,坚持亲征。
                周世宗对于亲征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他接下来还有详细周密的部署,他命令驻扎在邯郸的军队立即前往璐州增援,从太行山绕到后汉军队后方的北边切断退路;又命晋州(山西临汾)的军队直奔璐州,从西边夹击敌军;自己则率领开封的禁军前往璐州南面的泽州。


                IP属地:广东24楼2018-07-10 12:26
                回复
                  而刘崇这边却认为周世宗必不敢在政权不稳的时候亲自出征,所以只留下了少数军队和璐州的军队周旋,自己又率领着汉辽联军直扑泽州。
                  结果没想到刘崇的前军部队在高平时遇上了周世宗的巡哨军队,两厢交战之下,后周军队取得了胜利。周世宗当即下令军队向北汉军和辽骑兵组成的联军逼近。
                  周世宗柴荣的军队与刘崇的军队遇上之后,刘崇还是没有想到柴荣会亲征,他远远望到后周军队人数似乎并不多,他开始有些后悔向辽国借兵,觉得光靠自己的军队就足以将北周军队打败,说不定将周军全部歼灭也不是问题。
                  刘崇借了兵为什么会后悔?


                  IP属地:广东25楼2018-07-10 12:26
                  回复
                    这是有代价的。当年石晋唐向契丹借兵是割让了幽云十六州,还自称儿皇帝,如果这一仗刘崇赢了并且吞并了后周,那给辽国的谢礼该是何等的贵重?
                    所以刘崇看到后周才这么点军队的时候,还没有开战,就已经在苦恼战胜后该给辽国什么样的谢礼,就像我们小时候经常烦恼自己将来考大学时究竟是上清华好还是北大好一样。


                    IP属地:广东26楼2018-07-10 12:26
                    收起回复
                      第三章—— 令人刮目相看的临时工
                      辽国援军的统帅杨衮是个久经沙场的将领,他仔细观察后周军队的阵列,发现后周军队阵列井然有序,于是告诉刘崇:“周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我认为是一支精锐,不可小觑。“
                      刘崇听了不以为然,反倒怪杨衮扰乱军心,不屑地表示请他一边凉快去:“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
                      杨衮见刘崇如此卖勇,什么也没说,调转马头回到自己的军队阵营里去了。
                      随着刘崇一声令下,北汉的左路军对着后周的右路军发起了攻击。两军一交战,后周将领樊爱能、何徽就临阵脱逃。部下的士兵见领导跑了,也跟着纷纷向后汉军投降。


                      IP属地:广东27楼2018-07-10 12:27
                      回复
                        周世宗得知后大惊,立马亲自率兵临阵督战。后周士兵见皇帝亲临前线督战,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十分卖命。
                        刘崇这才发现原来周世宗柴荣也在军中!
                        刘崇得知柴荣亲征,急忙命部将张元徽带兵出击,结果张元徽马失前蹄,被后周士兵斩杀,北汉军队也乱作一团。刘崇见后周士气正锐,赶紧命人挥旗收拢军队,可惜乱军难召,直到傍晚才收集万余溃兵,在河涧布防驻扎了下来。


                        IP属地:广东28楼2018-07-10 12:28
                        回复
                          辽国将领杨衮因为刘崇说不要他帮忙,就始终按兵不动,坐视汉军溃败。在刘崇逃跑的时候,杨衮也带着手下士兵离开了。
                          不一会儿,后周将领刘词率援军赶到,再次击败刘崇。刘崇跟着溃军慌不择路,本来应该是往北跑的,结果方向搞错,向西跑了,跑到了后周的晋州才发现方向搞错了,只得又折向北逃回了太原。


                          IP属地:广东29楼2018-07-10 12:28
                          回复
                            初次御驾亲征就大获全胜的周世宗非常激动,他想乘胜就此攻下北汉。柴荣在大军出发前,特意将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的将士当着士兵们的面悉数斩杀,以儆效尤。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继勋、李重进、赵匡胤等将士给予重赏。随后就率领军队包围了太原。
                            周世宗围攻了太原两个月,却始终没能攻下。
                            当时,符彦卿所带领的军队在阻击辽国援兵时被打败,在太原城下与辽军的交战中大将史彦超也阵亡,后周军队不敌辽军,节节败退,周世宗只得班师回朝。
                            这次与北汉交战,赵匡胤的作战表现引起了周世宗的注意,周世宗将赵匡胤提拔为中级将领,两年后攻打南唐的滁州也派了赵匡胤出战。


                            IP属地:广东30楼2018-07-10 12:29
                            回复
                              正是先胜后败的落差让周世宗清醒地意识到,治理国家光靠西除东荡、穷兵黩武是无法强盛起来的。从此,周世宗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政上。
                              周世宗下令招揽流民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生产;又从整顿服役方面着手,由于战乱期间的皇帝们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在皇位上坐多少天,所以经常提前催百姓交税,周世宗对此作出规定:夏税必须在六月后征收,秋税必须在十月后征收;周世宗又颁布了《大周刑统》;还裁汰冗官,节省政府开支。
                              周世宗内政上做了这么多努力,外政也没有落下。西,打下了后蜀的四个州;南,打下了南唐江淮地区的十四个州,把后周的统治范围直推到长江北岸。


                              IP属地:广东32楼2018-07-10 1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