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296贴子:73,645,988

回复:【连载】《北宋南宋已东流》看,这些宋朝人会发光!当然,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滁州,赵匡胤遇上了日后助他顺利登上皇帝宝座的智囊团首席代表——赵普。
赵普是北宋著名的宰相,生于公元922年的幽州(北京),他从小生活在一个战乱不断的地区。因为战争,赵普在少年时期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好好地上过学,他十五岁还随家人逃难到了常州(河北正定)。没几年,常州也是战火连连,又随家人逃到了河南洛阳。
在洛阳安定下来后,赵普已经二十岁,到了可以工作的年纪了。


IP属地:广东33楼2018-07-10 12:33
回复(1)
    那么这个未来的宰相在找工作的时候,是不是各个大小单位得知后纷纷向赵普抛出了橄榄枝呢?
    我们来看看赵普怎么说。
    “二十一岁起混迹于各地诸侯的幕府中。“
    “混迹“说明赵普连个正式编制都没有,就是个临时工。也许有能力的人在未能发光之前,大多都会有这样的灰暗时期吧。


    IP属地:广东34楼2018-07-10 12:33
    回复
      就这样,赵普在各地官员的幕府中混了十来年事业都没有起色。可命运就是如此神奇,这默默无闻的临时工,在后来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这得益于赵普在三十三岁的时候,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贵人——刘词。
      赵普三十三岁这年,他来到了后周的永兴军,即现在的西安,成为了永兴军长官刘词的幕僚。


      IP属地:广东35楼2018-07-10 12:35
      回复
        很快,后周朝廷就任命赵普到滁州做推官(判官),赵普来到了滁州,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二位贵人——赵弘殷,赵匡胤的父亲。
        那时赵匡胤刚打下滁州,赵弘殷因为年事已高身体有病告假,在滁州时想要顺便看看儿子,却没想病情加重。本来该是赵匡胤照顾生病的父亲,但这时又接到周世宗的命令,要继续出征淮南。
        赵普对赵匡胤表示会替他代行孝道,于是赵匡胤就奔往前线,将病中的老父亲交由赵普照顾。
        病中的赵弘殷得到了赵普的精心侍奉,赵普不仅每天对赵弘殷勤加探望,晚上还陪床。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赵普与赵弘殷还毫无血缘关系。
        赵弘殷十分感动,也非常喜欢赵普,于是对赵普说:“既然都姓赵,不如认同宗吧,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IP属地:广东38楼2018-07-10 12:42
        回复
          赵弘殷认赵普为同宗被感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他每况愈下的身体,后来不到一年赵弘殷就去世了,他看出赵普是个心善,成熟稳重的人,自己的孩子也都还年轻,也有一种临终托孤的意思。
          就这样,赵普从此和赵匡胤、赵匡义俩兄弟有了层特殊的关系。


          IP属地:广东39楼2018-07-10 12:42
          回复
            第四章——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懂得创造机会、抓住机会。赵普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在三十三岁以后,创造了许多机会,也抓住了许多机会。替唐太宗重新掩埋尸骨,就是他在无意中创造的第一个改写命运的机会。
            很多时候,机会都曾摆在我们的眼前,但在当时我们不知道那是个宝贵的机会,一直等到错过了它,才明白自己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为此痛心疾首。侍奉赵弘殷汤药对赵普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幸运的是,赵普非常及时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后世有人认为赵普就是因为侍奉了赵弘殷汤药这件事,才能在宋太祖朝当了九年的宰相、在宋太宗朝又当了五年的宰相。也许有人会嫉妒说:“只是侍奉个汤药就能有这么好的事,那我也能当宰相了。”
            然而在当时谁会想到,照顾一个病入膏肓的老头就能跟开国皇帝搭上关系呢?


            IP属地:广东40楼2018-07-10 12:42
            回复
              当然,对赵普来说,他最大的贵人是赵匡胤。即便是赵普已经帮助赵匡胤照顾老父亲,赵匡胤对赵普的态度在当时也仅仅是尊敬有加,并没有觉得赵普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赵匡胤开始对赵普刮目相看。


              IP属地:广东41楼2018-07-10 12:43
              回复
                赵匡胤在占领了滁州之后手下士兵抓到趁乱抢劫盗窃的盗贼有一百多人,当时乱世用重典,按律应当杀头。大家觉得这是件为民除害的喜事,还为此庆贺,赵普却对赵匡胤说:“将军,我觉得此事不妥。”
                赵匡胤觉得奇怪,便问有何不妥。赵普回答:“要杀人,我们应当依法杀人,依法量刑。请将此事交给我审理,审判完了再处理也不迟。”赵匡胤答应了,于是赵普开始审案。
                赵普审完了发现这群人里有很多都是当地的百姓,有些人只不过是趁战乱顺手牵羊,只有两三个人应当斩首。


                IP属地:广东42楼2018-07-10 12:43
                回复
                  经过赵普这么一审理,该杀头的杀头,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放的就放。得以免死的人们纷纷跑到将军府门前跪下,对赵匡胤感激涕零,还说他们是仁义之师。
                  赵匡胤得知此事非常开心。“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个时候刚刚打下南唐的滁州,民心是最最重要的,由此赵匡胤对赵普开始刮目相看。
                  赵匡胤与赵普在滁州相处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多月,但就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赵匡胤已经离不开赵普了。滁州安定下来后,朝廷一纸调令就把赵普调到了渭州(甘肃平凉)。赵匡胤马上向朝廷请求让赵普在他手下替他出谋划策。
                  就这样,赵普就正式地加入到了赵匡胤的幕僚队伍中。


                  IP属地:广东43楼2018-07-10 12:44
                  收起回复
                    赵普初到赵匡胤的幕府工作时,并没有就此得到重用,因为赵匡胤的幕府中人才济济,有吕余庆任掌书记,即幕府的头头,还有楚昭辅等一大批人才。
                    赵普在滁州做推官时是九品官,在赵匡胤的幕府中又呆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还是九品官,而且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将近四十了。
                    赵普曾祖父是七品官,祖父是八品,他父亲是九品。这可真是让人沮丧,难道赵普会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连个七品芝麻官都升不上去了吗?
                    在公元959年的时候,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让赵普发挥他的才能,从九品升到八品。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品阶,这对于一无家庭背景,二无进士出身的赵普来说是非常难的。
                    这究竟是什么机会让赵普升职加薪呢?


                    IP属地:广东44楼2018-07-10 12:44
                    回复
                      在攻打淮南的时候,赵匡胤是有军功的,别的将领立了功有升职,赵匡胤却只是平级调动。
                      以吕余庆为首的幕府成员觉得不公平,会闹的孩子有糖吃,想着应该搞搞事情,到外面放放风说奖赏不公平。但是这个呼吁行为在上司张永德以及周世宗看来就是一个要官行为,给上级的感觉就是你赵匡胤急功近利,没有领导会喜欢主动讨赏的下属。
                      当周世宗的态度传到赵匡胤这里的时候,赵匡胤也是坐立难安,不知如何是好。


                      IP属地:广东45楼2018-07-10 12:45
                      回复
                        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赵普站了出来,献上一计。
                        几天后的某个月黑风高夜,赵匡胤的家丁带着一批壮汉押着十几辆装满大箱子的车走在开封的大街上,非常神秘。路人见了纷纷猜测说赵匡胤肯定是从淮南搜刮了不少财宝,以致于十几辆大车才装下。
                        消息传到了周世宗那里,周世宗马上派人过来查看。结果,命人打开箱子一看,无一例外的全是书——这就是赵普献上的计策。


                        IP属地:广东46楼2018-07-10 12:45
                        回复
                          赵普这个危机处理的计策,主要是在“误会”上面做文章,让周世宗明白之前的要官事件是谣传、是误会。另外,也是投了周世宗所好,周世宗虽然也是武将出身,但他又是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也喜欢用儒将。
                          这个计策,表面上是个危机处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在对赵匡胤进行形象包装,把赵匡胤包装成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武将。赵匡胤想要升官,想要做殿前都点检,要官,未免太直接粗暴让人不舒服,打造好了自己的形象,升职就会更容易让别人信服。
                          赵普因为这个事件处理得当,让周世宗对赵匡胤青睐有加,赵匡胤终于提拔赵普为他的掌书记,官阶从九品升到了八品。


                          IP属地:广东47楼2018-07-10 12:45
                          回复
                            当时赵匡胤在攻打南唐,南唐主李璟送来三千两白银。赵普建议赵匡胤将白银上交给周世宗,赵匡胤觉得眼下正是用钱之际,三千两白银也不是个小数目。
                            赵普晓以厉害:“这是南唐送来的钱,如果不上交,被查出来就有通敌之嫌。这样一来,别说升职了,能不能保有现在的官位都是个问题,搞不好甚至还要杀头的。”
                            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将银两交给周世宗。当时的武将大多都是目不识丁又贪财的大老粗,周世宗看到赵匡胤主动交来银两,对赵匡胤赞赏有加。
                            不得不说赵普确实眼光长远,用钱换来周世宗心目中清廉的形象,这三千两买的不亏。


                            IP属地:广东48楼2018-07-10 12:47
                            回复
                              此时,为赵匡胤日后“黄袍加身”打下夯实基础的“义社十兄弟”中的成员也大多都已经官升至中级将领。义社十兄弟分别是: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王政忠、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yūn)。
                              他们都是在后汉时投身于枢密使郭威的军队中,然而具体什么时候结成的“义社兄弟”,还有最初的发起人是谁史书并无详细记载。但推想他们结拜时应当都是普通士兵或是小头目,地位大体相当,因为共苦所以才能够结成“义社兄弟”。


                              IP属地:广东49楼2018-07-10 1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