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吧 关注:7,373贴子:79,469

回复:文字日记思考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星期日记# 本该习惯固定的间断,毕竟是自己选择的问题,取舍过后留下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该安心承受。可有些东西还是特别想说,虽然可能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自我满足,但久违的能把自己的命运握在手里的感觉,还是相当值得纪念一下的。
确实曾经我以为这种最基本的欲望是可以被牺牲、被取代、被完全代替的,并且实际上能够做到控制和远离它的确是一种很有必要的自控能力,没了什么都能活是最重要的坚定自我的核心稳定状态。
但失而复得多了这么一个支撑,却似乎像终于找到了那个平衡的支点一样,让我有了就要扭亏为盈的感觉。
把每件事都当作不重要的,是看起来能让人不怕失去无所畏惧。可真正更勇敢的认清现实面对挑战的做法,是应该承认每件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抹杀无法磨灭的。
承认得失间的痛苦,负担起失败的后果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只有不怕自己就是害怕的事实,敢于去触碰那明知会有的疼痛,这样才是真的有所行动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一点点的好和爱也许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抓住这点光亮,去做那些原本不敢去做的事,这个世界就有因此而变得更好的可能。有太多的不满要去解决是很累,可歇一歇然后走下去,就没什么是不能解决的。超乎想象或曾以为不现实的东西,只要愿意,终会触手可及。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83楼2025-04-06 16:52
回复
    #星期一记# 又是一种打破规矩——其实这根本就不该值得一提了——但必须要特别记住的是不管是否如意,一个大的改变终于是不可撤销的完成了。至于其中有多少的错误和痛苦,我知道是应该详细记住,然后永远不要再犯。可实际上谁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修正,不再错不再疼是理想化的不切实际。做到力所能及之后其它的全部承受下来,才是真正的坚强。
    因为比起遗忘和忽略,我想我是更愿意选择保留着对痛苦和悔悟的感受,如果行动可能会错那就承担后果,如果后果必定会疼那就忍受疼痛,如果忍不住了就叫喊放弃,只有做好了所有的这些准备,连最彻底的失败都放在了预料之内。才能说是真的什么都准备好了。
    当然也不是没想那么多就什么都做不成,不去想那么多就把自己投进未知里,是逃避也不一定不是勇气。敢于忍耐,敢于后退,敢于委曲求全,只要敢于活下去,敢于保留着那份希望,这何尝不是最大的勇敢。
    而那些曾经承受过的东西,现在一件一件的被打破与拆除过后,剩下的就算是无法恢复的残缺,又怎么不是能够虚怀若谷的去拥抱新的地与天。
    其实我还是无法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巨大的未知下我到底是能把恐惧当作药瘾继续更加疼痛,还是又远离逃避下去,我真的无法确定。看向终极的毁灭的确太深太远,而欲望的再现也许是开门也可能仅是为了告别。
    总之我知道了自己要没得选地改变下去,因为还有那么多不满、那么多选择,等待着被发现被改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84楼2025-04-07 14:19
    回复
      #星期二记# 有些事想通了、心情好了,好像一切就都顺利起来。当然也可能不会那么简单,但有些关卡只要过了就不必再烦恼会被卡住了。
      只是我还是会忍不住回到旧的习惯,去反思连续讨论自己的危险。不过接受这种不断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行为,正是我必须要学会的东西。甚至对不吉利的噩兆也不该再有所避讳,可以说这就是我的遗书。我留下的一切都终将会成为遗物,所以那些向死而生的觉得必须要说出的话,就应该像没有明天一样不管不顾的尽快说出。
      我是仍然想回避问题回到习惯里兜圈子,可确实有些东西就是毫无铺垫的突然就想明白爆发出来了。我不敢说从此就不会受伤人生无悔了,但有些东西现在搭好了,不管它是不是廉价的、充满缺陷的,我已经给自己建造好了新的底气与骨骼。以前承诺的“吃完这口”“干完这票”就动手的诺言,现在就要打破所有常规套路地在这里实现了。
      如果以前爱吃的东西现在觉得难吃,以前喜欢的作品现在觉得是垃圾,我只会觉得是品味提升了,绝不会为此就伤春悲秋的缅怀过去的自己,我只会把这叫做“革命与进步”。
      可要是这种更新换代涉及到自己的部件和别人的关系,那就好像有了点产业转型的社会结构性问题了。但实际上二者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不好用的东西就是要扔了。早扔是早解决,晚扔是不浪费,不强迫自己非要多么坚决果敢,就算拖拖拉拉地,只要下刀,管它我的谁的什么的器官,切下来换干净了就是好的。
      所以这真的也许就是不用打引号的真遗书。从一个半推半就迟了太久的身体(但说不定从心理上讲这已经是最好的能够消化吸收,然后重新生长的时候)的手术开始,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拿自己开刀。
      而接下来的是明明最无用却也可能最重要的挑战建立起最纯粹的欲望,进入到最危险的悬崖边缘。确实失败了也不会死,即使失败了我也已经拥有过许多人——甚至除我以外的任何人——都体会不到的快乐,但败了一切可能都会不同——当然胜了一切也会不同。
      所以为了必将逝去的我,每个留下的字,从来都是遗书。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85楼2025-04-08 14:15
      回复
        #星期三记# 我必须承认是有些写遗书上瘾的意思,但实际上刚下定了决心过后,下一秒就在找借口拖延决战的时间。不过甚至也许真正的决战就是要在不当回事的拖拖拉拉中才能随口一说式的展开的。因为如果要我郑重其事择良辰选吉日做一件事,那可能就会永远拖下去,而要是无所谓随便试试就好,那就随时都可以行动了。
        所以要真的开战的话,那就要觉得自己已经死过了,再怎么死都不怕了,剩下的就只有尽力而为了。
        而受冲击的、反悔的、发现自己不在乎而觉得怅然若失的东西,还是那么不断出现困扰着我。会不会直到死的那天我都还会被这种琐事困扰,我给不了答案,但就那么突然死亡或突然重生,好像已经是痛苦最少的善终了。
        可能不得不说我还想继续这样的文字是为了节省时间和受到了读到的作品片段的影响——至于记住作品的名字然后完整阅读的时间到底怎么才能腾出来,是另一个巨大的虽然不希望却看起来像永恒一样遥不可及的问题。但更重要是我其实想说的是,很多的话是说不出也说不完的。或者至少是暂时如此。在写不完的遗书之外,是更多不可言说的行动,是不求完美、完整或可复述可重现的把自己投身进偶然与未知中的勇气。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86楼2025-04-09 14:42
        回复
          #星期四记# 确实这似乎已经形成新的习惯,而有些强迫症的意味我也更倾向于完成一次完整的闭环。不过确实是还有些话要说,不说是不是遗言也都是要说的。
          首先我是又退却拖延了,可我真正或者说人要面对的如何自洽的终极问题就是该如何接受自己的无能和失败。我不能说任何的准备都是有意义的不是无用功,的确慢慢明确什么才是自己不需要的,拿掉许多杂质的过程是很重要。但这丝毫改变不了必然要承担后果的事实。只有具备了咽下苦果的免疫力,人才能去经历数不尽的磨难风雨。
          而至于如何忍下令人不满的一切,好像我突然明白了人就得像《角斗士》
          (这部经典是有必须谈论的必要,但其中优缺点——主要是后半段的不佳体验,可不经过分析难以确定到底是否是我自身的问题,太过复杂,可能还要暂且拖延,或至少要等待一种新的能随时开始的放松态度)
          一样卧薪尝胆的忍受很多的事,用复仇当作吊着自己前进的诱饵。
          但是这种“复仇”是对抗又不一定是为了解恨,像“爱你的敌人”这么复杂的选择也许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可如果要把一件事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到最好,那求人协作一定是更好的选择。所以与虎谋皮的危险与屈辱,恰恰是任何时候成大事所必需的“失败与错误”。
          又或者放下自己的尊严,尊重敌人的尊严,这从来都是“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的真正意义。如果真的把对手不当人,只认为对方是不可救药的纯粹邪恶,那自己才成了灭绝人性的不义之师。
          要每个人都作圣人耶稣太难了,但的确人要救自己就只能想明白了要背负的十字架上的一切。切开自己,才能从中找出一个新的救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87楼2025-04-10 14:24
          回复
            #星期一记# 很多的事情还是不那么顺利的不只是比喻更是事实上的在“漏屎”,但一定的反应过后还是回到平静的状态,继续推行原本的行动,不管是拖延还是真的在等待更好的机会,就这么磨蹭着前进下去,大概没有事是不能被磨出一个改天换地的大改变的。
            如果觉得不对就表达不满,如果不够明显就加大力度,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足够的代价,当这样一步一步推行下去的行动到了某个节点的时候,再大的代价好像都是顺理成章的自然选择。
            当然这个过程里不断的“崴泥”“漏屎”是不可避免的,以为能抬起来的头就是会被一次又一次地砸下去。可觉得自己能抓住每一块土灰石头、撑着烂泥狗屎也能使上力气的时候,或许我是真的走——或爬、或蹭在不会放弃的道路上了。
            因为要是“这样也行”“这也算没输”的话,那似乎就“没什么不行”,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被击倒、被疼痛碾压、被灭亡威慑,这都是不能避免的环节,但无论是经历过、演练过还是想象过或意想不到的恐惧与痛苦,其实都不会是多么预料之外的东西了。
            所以不管是不是望向终极灭亡的向死而生,那个最深的谷底深渊就一直在那里。无论接近还是远离它,我都知道同样的风会从它和我的身边吹过,人总是要与黑暗和死亡同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88楼2025-04-11 11:52
            回复
              #星期一记# 总是陷于固定的习惯中不想作出改变似乎是不对的,但当不断的拆除与打破形成了新的循环之后,是否过度激进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危险当中,这又是一种新的未知。
              我是觉得不断谈论自己是不太好的,可我忘了尽量不谈论自己的目地原本也只是为了让一切更简单方便。其实人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要更加轻松舒适,就这么自洽的继续不在乎更多东西的往前走,未尝不是用最温柔的方式去面对未知险恶的正确方式。
              也许这样是用一层柔化的愚蠢把自己装入一种不置可否的混沌之中,但认识到自己可能一直就是胡里八涂没皮没脸的在活着,并且还要继续这么活下去,那也是多了一分自知之明的通透明晰。
              这么说来长久以来避谈具体事实的习惯,不过是早已明示的害怕暴露自己的片面与无知。而现在不说是能有多务实吧,更清楚自己虚在哪里总是能更心理有底了。
              要弄清到底什么是自己不要的和接受不了的,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修剪与清洁自己有时会陷入过度洁癖的强迫偏执的执念里。一面继续去尝试扩大承担前所未有损失的大胆行动,一面提纯缩减自身不必要的过多欲望,两个方向的同时前进,一定会让我越来越接近那个殊途同归的不再轻易动摇的中点。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89楼2025-04-14 14:14
              回复
                #星期二记# 丢弃,成了前进路上必要的主旋律。丢掉的东西当然是浪费和可惜的,弃剧的器具也是投入过真感情的,但如果真的觉得是不该再留着了,那不管是什么都得快刀乱麻壮士断腕才是最好。
                想成为一个不被困住的人,那首先要学会不恐惧过去。而如果一切都是可以轻易放下和抹去的,这份负担肯定会变轻很多。
                这不是说我就必须要选择没有感觉的遗忘,只是一种可牺牲的假设性的无所谓态度,一定是有助于我抽离自己远离困境,能让我更冷静客观的处理问题的。
                可能过度没有感觉的冰冷又是会使我陷入迷茫的犹豫,可这一次这样困扰也许可以被简化到最小。不好使的就赶紧换一个,换不了那么快就等有机会再说,也许一等就是几天几月几十年,说不定最后拖到换脾换肾换心肝。但人就要这么活着,总是要冒风险也总是要干等着一个结果。
                至于放下了甚至扔进垃圾桶的人与事,到底是不是要不长记性的重来一次,这仍然是说不准的不确定。因为永远满怀希望就意味着要永远拥抱失望。抓住每个不完美的着力点,向着从未到达过的危险与机遇中爬行,这就是我的英雄之旅。
                大概总有太多是忘了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的,那就不断地投入到下一次里。不是无怨无悔也不是当机立断,只是渐渐在跌倒中学会与危险共舞。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90楼2025-04-15 14:06
                回复
                  #星期三记# 归根结底我最惧怕的终极目标还是死亡,怕到希望用改一个字的“灭亡”来代替都觉得能多一份远离和逃避。所以我所恐惧的一切失败、受伤、错过与过错,实际上全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和分割兑现。哪怕再小的部分死去了,都会让人不想接受。
                  也许我不会选择去死的原因也仅仅是出于这种恐惧和自身的懒惰懦弱。可如果不想死,那其实就是向死而生,把死当作是一个绝对不要的选择来托底,那么其它的困难就该显得不那么难了才对。
                  但事实上根本不会。“活着怎么这么难”“要办点人事,要人办点事,怎么就这么难”的状态才是面临每个难题时的人生常态。
                  不管我做了再多,总会发现是晚了那么多,还有那么多需要做。按理说我是可以接受那些除了死之外的比现在更糟的情况的,可“凭什么就非要我付出代价,就不能给我个好点的牌吗”的自我厌恶与遗弃感,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击倒着我。
                  但疼到一定程度,伤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就是习惯残缺、寻找平衡点的无所谓了。
                  或许我其实是拥有太多、太过幸福的。大概真正的懦弱者无非就是被保护的太好禁不起打击和被打击的太多早已不成人形这两种。可无论哪一种,我都相信人不是不能改变的。
                  我是怕任何习惯之外的变化,可我也相信一切是能够通过努力达到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变好”。
                  只是要达到这种效果,要投入多少的勇气、决心与羞于启齿的爱,我是总也不敢去估量的。
                  在这种计算过后我又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太小,似乎什么都改变不了。
                  不过好在有时间、有自然的规律,所以没什么事能绝对静止停滞不前的。被捶打过后疼痛肿胀的同时多出的那一份麻木,说不定就是完成手术最必需的那份麻醉。
                  我准备好了迎接那个更坏的结果,当然这不是希望它发生而是为了阻止幻象成真。就像放弃幻想是为了接近理想的现实。
                  我是还有太多事做不到,还有太多的错在继续犯。但我在努力了,已经很好了。不够快不够好就继续努力,不要再责怪自己,不要再被伤害了。
                  “优势在我”像是充满讽刺的笑话,可“我能拥有的就是我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这绝不是假话、空话。这是接受不完美,承认错误的勇敢失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91楼2025-04-16 15:03
                  回复
                    #星期四记# “乱治循环”,把这么国运级别的大词放在自己的身上,的确是有点枉自托大的搞什么“我即国家”“家国一体”了。
                    但事实上这种同频共振是无法否认的。虽然不能说我能够多全面的理解和体会所有的“高屋建瓴”与“民间疾苦”,可眼看着某些“犯罪行为”坐视不管,与谨小慎微的为了蝇头小利而维持“虚假繁荣”的“长治久安,这就是我一直在犯的错误。
                    我讨厌非要给我一个期限,但受不了别人没时没点过早或拖延;我讨厌自己必须作出让步和改变,但受不了别人总是恶习难改、不思进取、一成不变;我更讨厌非得我低下态度才能办成一点事情,却最恨的是让别人干点什么它就跟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八百个不乐意。
                    所以比起“乱治循环”的“传统美德”,好像更是“基本国策”的双标我才是更加贯彻执行的彻底。
                    但我相信这些都不是不能改变的,就像对某些公众事件的态度,之前的质疑现在突然变成了坚信。这样的前后不一思想割裂是一定会招致非议的,可要是因为怕了这些就放弃该坚持的公理正义,那才是最可怕的懦弱与卑劣。
                    不过因为懦弱犯下的错我也是不敢去数的多,虽说现在我想的不是要弥补过去的错误而是要继续往前走,可好像只有不停犯下新的错误,一脚一个坑地趟出一条路,人才可以往前走。
                    人要是明知自己错了还不改,那大概就是最大的罪过,而有罪就该受罚。只是现在的我好像除了背负罪责,想不到其它的处理方法。我一直知道圣经里的“原罪”“窄门”“爱敌人”都是对的,可我总是不愿意去承认和践行。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如果不想做罪人就只有选择做圣徒。
                    其实真说起来我是想要选择做一个会“浪费”的罪人的。只是“浪”没那个能力,“废”又抹不开面子舍不得自己。于是总是做个不好不坏的“半拉人”。总是爬上去又掉下来,想做普罗米修斯最后还是西西佛斯。可能看见自己的丑与恶,终归是好过不承认不自知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92楼2025-04-17 13:44
                    回复